系统设计类题目汇总三

20 秒杀系统的一些拓展和优化

20.1 你发送消息时,流程是将消息发送给MQ做异步处理,然后消费者去消费消息,之后调用运营商的发送消息接口,那如果调用运营商的接口后消息发送失败怎么办?

确实,对于这种核心业务流程,特别是涉及到运营商级的集成,我们还可以考虑以下更加精细化或者更加完善的方案:

  1. 熔断器模式

    • 当运营商接口连续失败达到一定阈值时,启用熔断器,暂时停止对运营商的调用。这有助于保护系统和运营商不被持续的失败请求所淹没。
    • 熔断器在一段时间后会进入“半开”状态,此时允许有限数量的请求尝试调用运营商接口。如果这些请求成功,熔断器关闭并恢复正常操作;如果仍然失败,则保持熔断状态。
  2. 回退策略

    • 当运营商接口不可用时,考虑使用另一个备份的发送方法。这可以是另一个运营商,或者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消息传输方式(例如电子邮件、站内消息等)。
  3. 优先级队列

    •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消息可能比其他消息更加紧急。使用优先级队列确保紧急消息优先发送。
  4. 反压力策略

    • 如果消息发送速率超过了系统或运营商的处理能力,应该减缓消息发送的速率,这称为“反压力”策略。
  5. 消息确认与检查

    •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要求运营商返回消息发送的确认。这样,如果没有收到确认,可以安全地重试,因为你知道之前的尝试没有成功。
  6. 业务流控

    •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暂时停止或限制生成新的消息,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7. 动态配置与切换

    • 对于多个运营商或发送方法,提供一个动态切换的能力。这样,当一个方法出现问题时,系统管理员可以快速切换到另一个方法,而无需重新部署或重启系统。

最后,不论选择哪种策略,都应该进行充分的测试,模拟各种可能的失败情况,确保系统在真实环境中能够稳健地运行。

20.2 购买商品时,如果有很高的并发,那这个时候按照你的逻辑,用户每买一个商品就插入订单数据,锁库存,有什么优化措施?

我回答的是:redis端先预减库存,然后再使用一个MQ,这个MQ专门用来存放用户的购买逻辑,每当MQ满了就一次性发送到 MySQL 中进行数据的落库

20.3 接上一个问题,如果很多用户都是购买同一个商品,这个时候你批量锁库存落库就会存在行锁的问题,导致用户这些数据只能一条一条落库,这个时候又要怎么优化呢?

答:在面试官的提示下,我答的是将商品库存数据拆分,比如对于同一个商品,每一个地区都插入一个库存数据,比如A商品,库存记录中有上海的库存记录,有北京的库存记录,这样南方的用户选择扣上海的库存,北方的用户扣北京的库存,这样虽然是同一件商品,但是由于是两条库存记录,因此能够分担并发的压力

您的答案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也即是说,通过对库存进行地理区域的分拆,有效地降低了单一记录上的锁竞争。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将热点数据进行细分,以达到负载均衡的效果。

20.3.1 这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 降低锁的竞争:如您所说,不同的地理区域可以操作不同的库存记录,从而减少对同一个库存记录的并发访问。

  2. 提高响应速度:由于锁的竞争减少,用户可以更快地得到响应。

  3. 更好的扩展性:当某个地区的用户增多时,可以进一步地细分该地区的库存,例如,将北京细分为东城、西城等。

  4. 实时库存管理: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这种方法还可以实时地调整库存,例如,当上海的库存不足,而北京的库存充足时,可以考虑从北京调拨库存到上海。

20.3.2 然而,这种策略也有一些潜在的问题:

  1. 数据管理复杂性增加:需要为每个地区管理库存数据,这可能导致数据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2. 库存同步问题:例如,如何确保当商品从一个地区调拨到另一个地区时,库存数据正确无误?

  3. 用户体验问题:如果用户想要购买的数量超过了他所在地区的库存,但在其他地区还有充足的库存,如何处理?

总之,通过对库存进行地理区域的分拆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来降低锁的竞争,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上述的潜在问题,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案。

20.4 接上一个问题,如果这里分割库存不按照地区来分,而是直接划分成多个组,每一个组的库存数相同,然后请求来临时负载均衡,库存扣减完成后就关闭到这行数据的路由,这样的话就不存在调整库存到其他组了吧?

对,您提到的这种策略也是可行的,通过将库存分成多个组,并在每个组上设定相同的库存数,请求来临时可以进行负载均衡。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减少了锁竞争,提高了系统的并发能力。不过在实施该策略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 库存划分与合并:将库存分成多个组后,需要在每个组上设定相同的库存数。同时,需要设计合适的机制以便在某个组的库存不足时可以及时合并其他组的库存,避免因某个组的库存不足而导致库存的浪费。

  2. 库存同步:在高并发场景下,每个组的库存会被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和修改。需要确保各个线程对库存的访问和修改都能够正确同步。

  3. 负载均衡算法:需要选择适合的负载均衡算法来分配请求到各个库存组。这里可以选择简单的轮询、随机等算法,或者更复杂的基于权重的负载均衡算法。

  4. 数据一致性:如果库存数据存储在多个数据库中,需要考虑数据一致性的问题。这里可以使用两阶段提交、最终一致性等方法来保证数据一致性。

这种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锁竞争,提高系统的并发能力。但在实施该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上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

21 rabbitmq怎么保证消息不丢失

在 RabbitMQ 中,有几种方式可以确保消息不会丢失:

  1. 持久化队列

    • 声明队列时,将其设置为持久化的。这样,即使 RabbitMQ 服务器重启,队列中的消息也不会丢失。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在服务器重启之前成功将消息写入磁盘。
    • 在 Java 客户端中,可以这样创建持久化的队列:channel.queueDeclare("queue-name", true, false, false, null);
  2. 消息持久化

    • 将消息设置为持久化的,这样即使 RabbitMQ 服务器重启,消息也不会丢失。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在服务器重启之前成功将消息写入磁盘。
    • 在 Java 客户端中,可以这样发布持久化的消息:channel.basicPublish("", "queue-name", MessageProperties.PERSISTENT_TEXT_PLAIN, "message".getBytes());
  3. 发送方确认机制

    • 发送方可以通过设置确认机制来确保消息已经成功发送到 RabbitMQ 服务器。在消息成功发送到服务器后,发送方会收到一个确认信息。
    • 在 Java 客户端中,可以这样设置发送方确认机制:channel.confirmSelect();
  4. 接收方确认机制

    • 接收方可以通过设置确认机制来确保消息已经成功处理。在消息成功处理后,接收方会发送一个确认信息给 RabbitMQ 服务器。
    • 在 Java 客户端中,可以这样设置接收方确认机制:channel.basicAck(deliveryTag, false);
  5. 集群部署与镜像队列

    • 通过将 RabbitMQ 部署成集群,并设置镜像队列,可以确保即使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消息也不会丢失。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可能会影响 RabbitMQ 的性能。例如,开启消息持久化和确认机制会增加 RabbitMQ 的 IO 操作和网络传输。因此,在选择适当的方式来确保消息不丢失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来权衡。

22 如何解决Redis中的Bitmap偏移量过大导致空间浪费的情况

大佬们请教个问题,现在有个场景需要统计每个设备的日活信息,设备的编号采用的是雪花ID的方式,目前想采用Redis的Bitmap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但是有个问题是,假如1号那天有个设备上线了计算出偏移量为1将bitmap的指定的位设置了1,然后又有一个设备的id计算出的偏移量超过了Bitmap的最大限制,导致redis直接开辟了512M的内存,如何防止偏移量过大呢?还有假如一个设备计算出的偏移量是1,另外一个设备计算出的偏移量为100000,实际1号那天只有2个设备上线,那么2-99999就属于无效的空间导致内存的浪费,这种有什么方式可以解决?我知道的有谷歌的EWAHCompressedBitmap可以进行压缩,但是这个只能用在单实例上

22.1 思路一

给一下我的思路:假设用一个序号标识设备id在原来bitMap中的顺序,现在将这个id的前x位当做bitMAp的标识,后y位作为他在第i个bitmap中的位置,然后采用懒加载策略,只有当这个设备用到时才创建这个设备所在的bitMap,这样应对极端情况。
比如现在有100个设备id,编号是0-99,需要用大小为100bit的bitMap存储,假设现在将其分为20个bitMap,每一个bitMap只负责统计5个设备的活跃信息,假如某一天只有第1号和第99号设备上线,那么只需要创建第0号和第19号这两个bitMap,总共花费的内存是10bit;计算过程以id为99的设备为例:该设备在第99/5=19个bitMap上的索引为99%5=4的bit位上被标记

22.2 思路二:

一定要统计所有设备的日活吗,设备能不能分组,然后统计每一个设备组的活跃信息,这样也能压缩空间了

22.3 直接使用roaring bitmap

Roaring Bitmap是一种高效的Bitmap实现,比传统的Bitmap更加紧凑,适用于大量数据的情况。它在许多场景下都表现得相当出色,比如在大数据、数据仓库、搜索引擎等场景中。Roaring Bitmap的核心思想是将Bitmap分割成多个容器,根据容器中1的数量采用不同的数据结构进行存储,从而节省空间。

Roaring Bitmap的特点包括:

  1. 高效的存储:通过智能地选择数据结构,Roaring Bitmap可以高效地存储数据。比如,当一个容器中的1非常稠密时,Roaring Bitmap会选择一种紧凑的数据结构进行存储,从而节省空间。

  2. 快速的操作:Roaring Bitmap提供了一系列快速的操作,比如位的并集、交集、差集、翻转等。这些操作都是高度优化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3. 广泛的应用:由于其高效和灵活性,Roaring Bitmap在许多场景下都非常适用。比如在大数据分析、数据仓库、实时数据流处理、搜索引擎等场景中都有广泛应用。

Roaring Bitmap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将Bitmap分割成多个容器:Roaring Bitmap将64位的Bitmap分割成多个16位的容器。每个容器都包含65536个位。

  2. 根据容器中1的数量采用不同的数据结构:Roaring Bitmap会根据容器中1的数量选择不同的数据结构进行存储。比如,当一个容器中的1非常稀疏时,Roaring Bitmap会选择一种称为"Array"的数据结构进行存储;当一个容器中的1非常稠密时,Roaring Bitmap会选择一种称为"Bitmap"的数据结构进行存储;当一个容器中的1非常集中时,Roaring Bitmap会选择一种称为"Run"的数据结构进行存储。

  3. 动态切换数据结构:随着数据的变化,Roaring Bitmap会动态地切换数据结构。比如,当一个容器中的1变得更加稠密时,Roaring Bitmap会从"Array"切换到"Bitmap"。

总之,Roaring Bitmap是一种非常高效和灵活的Bitmap实现,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场景。它不仅可以高效地存储数据,而且还提供了一系列快速的操作,可以满足各种需求。

22.3.1 Roaring Bitmap是谁推出的

Roaring Bitmap是由Daniel Lemire、Owen Kaser、Nathan Kurz等人共同推出的。Daniel Lemire是该技术的主要发起人和贡献者之一,他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y of Montreal)的一位教授,同时也是一个活跃的开源软件开发者。

22.3.2 对于容器中1的分布情况(稀疏、稠密、集中)的检测:

  • 稀疏:如果一个容器中1的数量相对较少,那么这个容器就被认为是稀疏的。Roaring Bitmap会将这些1的位置直接存储在一个数组中,这个数据结构称为"Array"。
  • 稠密:如果一个容器中1的数量相对较多,接近或超过一定的阈值(例如容器大小的一半),那么这个容器就被认为是稠密的。Roaring Bitmap会将这个容器表示成一个Bitmap,这个数据结构称为"Bitmap"。
  • 集中:如果一个容器中1的数量是连续的或集中在某个范围内,那么这个容器就被认为是集中的。Roaring Bitmap会将这些连续的1表示成一个起始位置和长度,这个数据结构称为"Run"。

22.3.3 "Run"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用于表示连续的1。一个Run包含两个字段:起始位置和长度。例如,如果一个容器中的第3到第10位都是1,那么可以使用一个Run表示这个范围,起始位置是3,长度是8。给我一个run结构的demo

"Run"数据结构并没有在Java的RoaringBitmap库中以单独的类的形式存在,而是作为RoaringBitmap的一部分实现的。这种数据结构最适合在连续的位上表示1。但是我可以用一个简单的Java代码来说明如何表示和操作"Run"结构。

public class Run {
    private int start; // 起始位置
    private int length; // 长度

    public Run(int start, int length) {
        this.start = start;
        this.length = length;
    }

    // 检查一个值是否在这个Run范围内
    public boolean contains(int value) {
        return value >= start && value < start + length;
    }

    // 获取这个Run的起始位置
    public int getStart() {
        return start;
    }

    // 获取这个Run的长度
    public int getLength() {
        return length;
    }

    // 获取这个Run的结束位置
    public int getEnd() {
        return start + length;
    }

    // 扩展这个Run的长度
    public void extend(int len) {
        this.length += len;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Run [start=" + start + ", length=" + length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un run = new Run(3, 8);
        System.out.println("Run: " + run); // Run [start=3, length=8]

        System.out.println("Contains 2? " + run.contains(2)); // false
        System.out.println("Contains 5? " + run.contains(5)); // true

        System.out.println("Start: " + run.getStart()); // 3
        System.out.println("Length: " + run.getLength()); // 8
        System.out.println("End: " + run.getEnd()); // 11

        run.extend(3);
        System.out.println("Extended Run: " + run); // Run [start=3, length=11]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Run类,它有两个字段:startlength。我们也定义了一些方法来操作这个Run数据结构,例如检查一个值是否在Run范围内、获取Run的起始位置和长度等。这个例子可以给您一个基本的理解,但在实际的Roaring Bitmap实现中,Run数据结构和其他数据结构(如Array和Bitmap)会更复杂并进行优化。

23 场景题:多个请求击中同一个Redis分片上面的缓存,怎么负载均衡

23.1 方案一:将这个热分片和其他冷分片组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做到每个redis实例流量上的负载均衡了。

将热分片和冷分片组合在一起可以分散流量,减轻热点分片的压力。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扇出”。需要注意的是,组合分片可能会导致数据迁移和分片重组的成本增加。此外,如果多个热分片组合在一起,可能会造成新的热点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流量分布和系统的需求来调整分片策略。

23.2 方案二:主从副本分片:比如一个redis分片可以存在多个副本存储到不同的redis实例中,其中有一个主副本,其他的从副本,主副本负责写,从负责读,这样面对读场景比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负载均衡至各个从副本中,分担了主副本的压力。

引入主从副本可以更好地处理读多写少的场景。主副本负责写操作,从副本负责读操作。通过负载均衡器,可以将读请求分发到不同的从副本中,降低主副本的压力。但是,需要注意数据同步和一致性问题。当主副本更新数据后,需要将数据同步到所有从副本中。此外,如果主副本出现故障,需要选择一个从副本提升为新的主副本。因此,需要根据系统的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要求来选择合适的主从同步策略和故障切换策略。

23.3 方案三:动态调整分片策略(比较好的一个方案)

23.3.1 描述

根据实际流量和访问模式,动态调整分片策略。例如,可以通过监控系统检测热点分片,并根据访问模式动态调整分片的大小和范围,将流量分散到不同的分片中。

23.3.2 根据实际流量和访问模式,动态调整分片策略。例如,可以通过监控系统检测热点分片,并根据访问模式动态调整分片的大小和范围,将流量分散到不同的分片中。为什么可以动态调整分片的大小和范围?在调整分片策略完成之前这不是会停顿用户线程嘛?调整的时候是调整这一个分片吗还是所有分片的大小?

动态调整分片的大小和范围是一种有效的负载均衡策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确实需要考虑到数据迁移和分片调整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调整分片策略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小对用户线程的影响:

  • 逐步迁移数据:在调整分片策略时,可以逐步迁移数据,而不是一次性完成。这样可以减小系统压力,并避免停顿用户线程。
  • 使用数据同步技术:在调整分片策略时,可以使用数据同步技术来同步分片中的数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 考虑系统负载:在调整分片策略时,可以考虑系统的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调整,避免在高峰时段进行操作。

在调整分片策略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个或多个分片的大小和范围。一般来说,如果只有一个分片出现热点问题,可以只调整该分片的大小和范围;如果多个分片出现热点问题,可以调整所有分片的大小和范围,实现更加均衡的负载分布。

23.4 方案四:不考虑负载均衡的要求下,可以使用多级缓存,将热分片的数据缓存到本地,流量先走本地缓存,然后再走redis

二级缓存是指在Redis缓存之外,还使用本地缓存(如内存或本地磁盘)来存储热点数据。当请求访问Redis缓存时,如果数据不在Redis缓存中,可以先查找二级缓存,再访问数据库。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Redis缓存的压力,并提高系统的性能。

24 如何解决redis的大key问题

Redis 大 key 要如何处理?

24.1 redis hash表为什么会产生大key问题,查询的复杂度是O(1)啊?

Redis的哈希(Hash)确实具有O(1)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来获取字段的值,但大key问题在Redis中并不仅仅是关于查询的时间复杂度。以下是为什么Redis Hash可能会产生大key问题的几个原因:

  1. 内存占用:一个包含大量字段的哈希会占用大量的内存。Redis作为内存数据库,过大的key可能导致其他数据无法存入,或者导致内存溢出。

  2. 网络带宽:尽管单个字段的访问复杂度是O(1),但如果一次性获取或设置哈希中的大量字段,这可能会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

  3.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开销:客户端库在从Redis获取大量数据或将大量数据设置到Redis时,需要对数据进行序列化或反序列化。大key可能导致这个过程变得很慢。

  4. 单线程模型:Redis使用单线程模型执行命令。执行耗时长的命令(如对大hash进行HGETALL)会阻塞其他命令,这可能导致系统整体的响应时间下降。

  5. 备份和恢复:大key可能会影响Redis的持久化过程。例如,保存一个大hash可能会导致RDB文件突然增大,或者在AOF日志中产生大量的写入。

  6. 数据过期:如果哈希的某些字段是过时的或不再需要的,但由于某些原因没有被清除,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内存占用。

  7. 迁移和resharding:在Redis集群模式下,当需要进行resharding或节点间数据迁移时,大key的存在可能导致迁移过程变得很慢。

尽管哈希的查询复杂度是O(1),但最好避免在单个哈希中存储大量的字段。如果业务需求必须这样做,你应该定期监控哈希的大小,并考虑拆分或其他优化策略。

24.2 redis如何解决大key问题?

"大key"问题在Redis中通常指的是那些占用大量内存的key,无论是由于字符串值太长、列表、集合、哈希、有序集的元素太多都可能造成这个问题。大key不仅浪费内存,还可能导致性能问题,如网络延迟、阻塞等。

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方法来解决或避免Redis的大key问题:

  1. 检测大key

    • 使用redis-cli中的--bigkeys选项来识别占用大量内存的key。
    • 或者使用SCAN命令与DEBUG OBJECT命令组合,遍历数据库中的key并检查它们的大小。
  2. 对大数据进行分片

    • 将大的数据结构拆分为多个小的数据结构。例如,如果有一个大的哈希,可以将其拆分为多个小哈希,key的命名可以采用一种模式,如hashkey:1, hashkey:2等。
    • 使用哈希标签来确保拆分的key被分配到同一个Redis节点(在集群模式下)。
  3. 懒删除和懒过期

    • 当key到期时,Redis不会立即删除它,而是等待下一次访问该key时再删除。但是,如果你知道某个大key已经不再需要,最好使用DEL命令手动删除它,以避免突然的性能下降。
  4. 使用更适合的数据结构

    • 有时,选择更适合的数据结构可以节省很多内存。例如,使用Bitmaps来存储大量的连续布尔值,而不是使用Set。
  5. 优化value的内容

    • 对于字符串值,可以考虑使用外部的压缩库(如zlib)进行压缩。
    • 清除哈希中不再使用的字段,或清除列表和集合中的过时元素。
  6. 避免使用KEYS命令

    • KEYS命令可以找到匹配特定模式的所有key,但如果匹配到大量key,该命令可能会导致Redis阻塞。改用SCAN命令进行迭代。
  7. 定期监控

    • 使用Redis监控工具,如Redis Monitor或第三方解决方案,定期检查并监控内存使用情况和潜在的大key。
  8. 评估业务需求

    • 评估是否真的需要在Redis中存储大量数据。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关系型数据库或其他存储解决方案更为合适。

总的来说,避免大key的关键是深入了解你的应用和数据模型,定期评估和监控,以及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优化。

24.3 如何解决hash的大key问题

24.3.1 大的数据结构拆分为多个小的数据结构。例如,如果有一个大的哈希,可以将其拆分为多个小哈希,key的命名可以采用一种模式,如hashkey:subkey1, hashkey:subkey2等。以hash为例,这里的大hash被展开为多个一级键值对,对吗?

  1. 关于拆分哈希

    是的,你理解得对。当我们说到拆分一个大哈希为多个小哈希时,意思是将原先一个大的哈希key拆分成多个子哈希。每个子哈希都有自己独立的键,并包含原哈希的一部分字段。例如:

    原始的大哈希可能是:

    hashkey = {
        "field1": "value1",
        "field2": "value2",
        ...
        "field10000": "value10000"
    }
    

    拆分后可能是这样:

    hashkey:subkey1 = {
        "field1": "value1",
        "field2": "value2",
        ...
        "field5000": "value5000"
    }
    
    hashkey:subkey2 = {
        "field5001": "value5001",
        ...
        "field10000": "value10000"
    }
    

    这里,hashkey:subkey1hashkey:subkey2都是一级的key,只是它们的命名表明它们是从原始的hashkey拆分出来的。

  2. 关于哈希标签

    所以,如果你想确保上面提到的hashkey:subkey1hashkey:subkey2都在同一节点,你可以这样命名它们:

    hashkey:{subkey1}
    hashkey:{subkey2}
    

    这样,不论前面的hashkey:如何变化,这两个key都会被分配到同一个节点。

24.3.2 根据24.3.1的拆分demo,问题是,确定了一个键值对的前缀是hashkey后,如何确定键值对在哪一个组中呢?

你提到的问题非常实际:当我们拆分一个大哈希为多个小哈希,我们如何确定一个给定的字段(键值对)位于哪个小哈希中?

有多种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策略:

  1. 范围分区

    在这种方法中,你可以预先定义每个小哈希存储的字段范围。例如,你可以决定hashkey:subkey1存储field1field5000,而hashkey:subkey2存储field5001field10000

    当你要访问或修改field4500时,由于你知道这个字段位于hashkey:subkey1中,你可以直接查询或修改它。

  2. 哈希分区

    你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哈希函数来决定一个字段应该存储在哪个小哈希中。例如,给定一个字段名,你可以计算它的哈希值然后对小哈希的数量取模,来确定它应该存储在哪个小哈希中。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要找出一个字段在哪个小哈希中,你必须每次都计算哈希值。但优点是它可以确保字段在小哈希之间均匀地分布。

  3. 目录映射

    你可以维护一个单独的哈希或数据结构作为“目录”,其中存储每个字段所在的小哈希的信息。当你想知道一个字段位于哪个小哈希中时,你可以先查询这个目录。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额外的查询开销和维护成本,但它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特别是当小哈希的数量或大小发生变化时。

  4. 固定大小的分区

    如果每个字段的大小是固定的或相对固定的,你可以简单地通过字段的索引或名称来确定它应该在哪个小哈希中。

无论你选择哪种策略,关键是确保你的应用知道如何找到每个字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查询和修改操作。你可能还需要实现额外的逻辑来处理小哈希的创建、删除和大小调整。

24.3.3 进行分区后,需要在客户端进行一次计算,找出这个key属于哪一个分组,对吗?如果是哈希分区就应用哈希函数对数组长度取余

是的,你完全正确。当你选择哈希分区的策略时,客户端需要在操作前执行一个哈希计算来确定字段应该位于哪个子哈希中。

举个例子:

假设你决定将大哈希拆分为10个子哈希。当你需要设置或获取一个字段时(例如field4500),客户端可以使用以下简单的逻辑:

  1. 计算字段名的哈希值。这可以使用任何常见的哈希函数,如CRC32、MD5、SHA-1等。
  2. 使用哈希值对子哈希的数量(在这个例子中是10)取模。这会给你一个范围在0到9之间的整数,表示这个字段应该位于哪个子哈希中。
  3. 使用这个结果来构造子哈希的key,如hashkey:subkey0hashkey:subkey9
  4. 在相应的子哈希中执行所需的操作。

这确实增加了一些客户端的复杂性,因为客户端需要知道如何正确地计算和映射字段到正确的子哈希。但这种方法确保了数据在子哈希之间均匀地分布,从而使每个子哈希的大小都相对较小。

24.3.4 提到的这些策略和mysql的分区在目的和机制上的异同

你正确地观察到了Redis哈希的拆分策略与MySQL的分区有一些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在许多系统设计问题中,分区或分片都是处理大量数据的常见方法。下面我们来比较这两者的异同:

相似之处

  1. 目的:无论是Redis的拆分还是MySQL的分区,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性能、优化存储、提高数据管理效率,并降低单个数据结构或存储区域的大小。
  2. 范围分区:在MySQL中,可以基于某个字段的值范围来进行分区,这与上述Redis的范围分区策略类似。
  3. 哈希分区:MySQL也支持基于哈希函数的分区,与Redis的哈希分区策略类似。
  4. 目录映射:尽管MySQL自身不需要外部的目录映射,但在某些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可以使用目录或路由服务来确定数据所在的分区或节点。

不同之处

  1. 分区层级:Redis的拆分主要是在应用层面进行的,需要应用程序来管理和确定数据如何分布。而MySQL的分区是在数据库引擎层面进行的,是透明的,用户只需定义分区策略,之后数据库引擎会自动处理。
  2. 数据结构差异:Redis是键值存储系统,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如哈希、列表、集合等。而MySQL是关系型数据库,数据以表格形式存储。
  3. 分区的复杂性:由于MySQL是关系型数据库,它的分区可以涉及到更多的复杂性,比如跨分区的查询、分区键的选择等。而Redis的拆分更为简单,直接基于键来决定数据的位置。
  4. 弹性和灵活性:Redis的拆分策略主要由客户端或应用来管理,因此更容易进行自定义和调整。而MySQL的分区通常需要数据库管理员进行更多的管理和维护。

总的来说,虽然两者都涉及到数据的分区或分片,但由于它们的系统特性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实现方式和细节也有所差异。

24.3.5 mysql的查询不是走索引的嘛,为什么还需要分区?是通过主键,然后找到这个分区的索引嘛?

MySQL的查询确实经常依赖索引,特别是当查询条件中包含了被索引的列时。但是,分区和索引服务于两个不同的目的,并且它们可以共同工作以提高查询性能。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

为什么需要分区

  1. 数据管理:分区可以帮助组织和管理大量数据。例如,对于包含多年数据的大表,通过按年分区,可以轻松地删除旧的数据(通过删除整个分区)或者备份某个时间段的数据。
  2. I/O性能提升:如果不同的分区存储在不同的磁盘或I/O子系统上,那么分区可以实现I/O并行化,这对于某些大查询特别有用。
  3. 查询性能提升:对于范围查询,如果查询条件与分区策略匹配,MySQL可能只需要搜索一个或少数几个分区,而不是整个表。
  4. 写性能的提升:在高并发的写入场景下,特定的分区策略(例如按照时间或ID范围)可以减少锁争用,提高写入性能。
  5. 减少恢复时间:在灾难恢复场景中,如果只有某个分区受到损坏,可以只恢复那部分数据,而不是整个表。

如何与索引结合

当表被分区时,每个分区都会有自己的索引。这意味着,当你查询一个特定的值或范围时,MySQL首先确定它需要搜索哪些分区,然后在这些分区中使用索引来定位数据。这个过程很像一个两级查找:首先通过分区键找到正确的分区,然后在该分区中通过索引找到所需的行。

举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按月分区的订单表,并且在订单日期上有一个索引。如果你要查询某个特定月份的订单,MySQL只会查看那个月份的分区和对应的索引,而不是整个表的索引。

总的来说,分区和索引是MySQL中两个强大的工具,可以用来优化大型数据库的性能。它们解决了不同的问题,但可以结合使用,以实现最佳的查询性能。

24.3.6 如果只是大key进行了分区,但没有进行分片,那样的话,查询全部的数据,还是会降低单机的性能啊

确实,仅仅对大key进行分区并不会彻底解决性能问题,尤其是当所有分区的key都位于同一Redis实例上时。拆分key只是减少了单个key的大小和与其相关的问题(例如,单次操作导致的网络传输、序列化/反序列化开销等)。但如果需要批量操作这些分区key,性能仍然可能受到影响。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

分片:通过将Redis部署为集群模式,并将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可以有效地解决单一节点的性能瓶颈问题。Redis Cluster可以自动进行数据分片,并确保每个节点上的数据量和请求都平均分配。

24.3.7 假如我采用这种方式:存储的时候不使用hash,也不使用哈希标签,采用多级key的方式进行存放,比如存储100w个用户信息,这个hashMap的名称是map,key是用户id,value是User对象,原来是将这个map存放到一个redis实例中,现在将mao和各个用户id拼凑成一个更扁平化的key,然后再存放到集群中去,这样的话不同的用户信息会被路由到不同的集群(面试常问)

你描述的方法确实是一种在Redis集群中分散存储大量数据的常用方法。这种扁平化的键设计是为了利用Redis集群的分片特性来分布数据,从而获得更好的读写性能和可扩展性。

以下是这种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1. 可扩展性:因为数据是分布在集群的不同节点上,当数据增长时,你可以添加更多的节点到集群中以扩展存储容量。

  2. 读写性能:数据的分布使得读写操作可以在多个节点上并行进行,提高了吞吐量。

  3. 故障转移:在Redis集群中,如果某个节点失败,其它节点仍然可以正常运行,同时集群会尝试恢复失效节点上的数据。

  4. 灵活性:使用这种方法,你可以单独为每个用户设置TTL或其他Redis功能。

缺点

  1. 数据一致性:相比于单一大hash存储在单个Redis实例中,使用Redis集群可能会面临一致性的问题。例如,当进行数据更新时,某些节点可能会先于其他节点得到更新,导致短时间内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2. 管理复杂性:使用集群意味着你需要管理和监控多个节点,而不是一个。

  3. 查询复杂性:如果你需要执行跨多个用户或跨多个键的操作,这可能会比在单个Redis实例中更加复杂。

  4. 存储开销:使用扁平化的键可能会导致某些存储开销增加,因为每个键都需要存储其完整的名称。

总的来说,你选择的方法是在Redis集群中存储大量数据的一种常用策略。然而,正如上面所提到的,选择这种方法需要权衡其带来的优势和可能的缺点。

24.4 如何解决String的大key问题

当一个String字符串特别大,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内存占用、网络带宽、持久化的时间、数据迁移和resharding的成本增加等。解决String字符串的大key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 拆分String:可以将一个大的String拆分为多个小的String。例如,一个包含100MB数据的String可以拆分为10个各含10MB的String。
  • 考虑数据压缩:在客户端或应用层对大字符串进行压缩,然后再存储到Redis中。
  • 存储外部引用:而不是直接在Redis中存储大字符串,可以将大数据存储在外部存储(如S3或其他对象存储)中,并仅在Redis中存储一个引用或URL; 客户端拿到这个url后再去另外一台服务器去存取

24.4.1 问题的关键是,一个字符串本身可能就需要被全量获取,那么不还是会取到这个长度为100MB的数据嘛;其他的hash、list拆分同样如此

你是对的。如果某个数据结构或者字符串需要经常全量获取,那么拆分它们可能不会减少在一个给定的时间点对数据的全量访问。拆分的主要目的在于优化Redis服务器的资源利用,包括内存、持久化和数据迁移,以及可能的网络带宽使用。

拆分大key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1. 更好的内存管理:较小的数据结构可能会有更高效的内存使用,特别是在内存碎片化的情况下,比如原本一个大字符串需要100MB空间,但是内存中现在只有离散的10个10MB的内存空间,。

  2. 更快的数据迁移和resharding:当Redis进行数据迁移或resharding时,移动小key会更快,因为每个key的传输和重新插入都需要时间。

  3. 减少持久化开销:如果你使用RDB持久化,那么当某个大key发生变化时,需要在下一个快照中保存整个key。相比之下,如果key被拆分为多个小key,那么当其中一个小key发生变化时,只需要保存那个小key。

  4. 提高网络效率:尽管拆分数据可能不会减少全量数据的大小,但将数据拆分成多个小块可以允许更细粒度的访问,这可能有助于减少网络拥塞和提高整体的吞吐量。

但是,你正确地指出,从客户端的角度看,如果需要全量获取或更新某个数据结构,拆分可能并没有什么实际好处,实际上可能会增加处理这些数据的复杂性。这是一个权衡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访问模式来决定。

如果全量访问是常规操作,并且由此导致的性能问题成为一个瓶颈,那么可能需要考虑其他的优化方法,如数据压缩、使用更高效的数据序列化格式或考虑使用其他类型的数据库或存储系统。

24.4.3 当你有一个非常大的String并且想要在Redis中存储它,分片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流程来分片一个大的String并在Redis中存储它(面试常问,这是一种很通用的解决方案,也可以用于解决其他大key的问题,其中的关键就是记录分片信息,相当于是有一个索引表):

  1. 确定分片的大小:你需要决定将大String拆分成多少小片。这可以是固定的大小,例如每片1MB,或者根据你的需求来确定。

  2. 拆分String:基于你的选择,将大String拆分成多个小片。

  3. 存储每个片段:为每个片段生成一个唯一的key。这可以基于原始key加上片段的索引,例如 original_key:1original_key:2,等等。然后在Redis中存储每个片段。

  4. 记录分片信息在另一个key中,例如 original_key:info,你可以存储一些关于这个大String的信息,如它被拆分成了多少片,每片的大小是多少等。

  5. 读取原始String:当你想要读取整个String时,首先从 original_key:info 中获取分片的信息,然后按顺序获取每个片段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6. 更新或追加到String:如果你想更新或追加数据到原始String,你需要先找到哪个片段需要更新,然后只更新那个片段。

  7. 删除String:为了删除整个String,你需要删除所有的片段和与其关联的信息key。

这种方法确实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但它允许你在不超出Redis单键值大小限制的前提下存储非常大的String。同时,它也提供了一种方式来更高效地更新或追加到String,因为你可以只更新改变了的片段,而不是整个大String。

请注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不经常变化但读取非常频繁的大String,因为频繁地更新多个片段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

24.5 如何解决list列表的大key问题(可以参考24.4的方法进行分片)

确定一个元素应存放在哪个小list中时,可以依据以下策略:

  1. 顺序分配:如果列表的元素是有序的,那么新的元素总是添加到最后一个list中,直到它达到最大容量。当最后一个list满了之后,你就可以创建一个新的list。这样的话,第一个list包含最早的元素,最后一个list包含最新的元素。

  2. 范围划分:如果列表的元素可以根据某种范围进行分类,例如时间范围、ID范围等,那么你可以为每个范围定义一个list。比如,如果元素是每天生成的数据,那么可以为每一天创建一个新的list

  3. 哈希分配:通过某种哈希函数将元素映射到特定的list。例如,可以使用元素的哈希值模list的数量来确定其应该在哪个list中。这种方法可以确保元素在不同的list中均匀地分布。

  4. 循环分配:这类似于顺序分配,但是当你达到最大的list数量后,下一个元素会被放回第一个list。这通常适用于固定数量的list

  5. 应用逻辑分配: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决定元素应该放在哪个list中。例如,如果你的应用是多用户的,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list,那么可以使用用户ID或用户名来确定存储位置。

在实现这些策略时,重要的是要确保应用能够知道如何找到特定的元素。当从list中读取或写入数据时,应用程序应该知道它需要访问哪个list。如果使用哈希分配或范围划分,这通常是通过计算来确定的;如果使用顺序分配或循环分配,可能需要存储一个指针或索引来指示当前的位置。

24.6 如何解决redis的zset的大key问题(可以参考24.4的方法进行分片)

ZSet(有序集合)是Redis中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其元素不仅有值还有分数,因此它的大key问题处理会比其他数据结构更复杂。但解决大key问题的基本思路仍然是拆分。对于ZSet的大key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范围拆分:可以基于分数范围将ZSet拆分为多个小的ZSet。例如,如果分数范围是0-1000,可以将其拆分为10个ZSet,每个ZSet处理100个分数点。例如zsetkey:0-99, zsetkey:100-199等。当添加一个新的元素时,你可以基于它的分数确定它属于哪个ZSet。

  2. 数量拆分:确定每个ZSet的元素个数上限。例如,每个ZSet最多保存1万个元素。当一个ZSet达到上限时,创建一个新的ZSet。需要维护一个索引或计数器来追踪当前应该插入哪个ZSet。

  3. 哈希拆分:类似于上述哈希策略,可以使用元素值的哈希来决定它应该放在哪个ZSet中。这通常用于分散数据,使每个ZSet的大小都大致相同。

  4. 使用外部索引:可以创建一个额外的Hash或ZSet作为索引,来跟踪元素在哪个ZSet中。当需要访问一个特定的元素时,首先查找索引,然后再查询相应的ZSet。

  5. 预先分区:如果业务逻辑允许,可以预先知道如何拆分ZSet。例如,按月份、用户ID或其他业务相关的属性拆分。

当你选择了拆分策略后,原来的一些操作可能会变得复杂。例如,获取整个ZSet的前N个元素可能需要从多个小的ZSet中获取数据并进行合并和排序。因此,除了拆分ZSet外,还需要考虑应用如何有效地进行查询和其他操作。

解决大key问题的目标是优化内存使用、网络传输、持久化和数据迁移的效率。但同时,这也可能带来更复杂的数据管理和查询逻辑,所以在采取这些策略之前,需要权衡利弊。

24.7 redis当中有这种拆分机制嘛

Redis 本身不提供自动的拆分大key的机制。Redis 提供了基础的数据结构和操作,而如何管理和组织这些数据结构,特别是大key的问题,主要依赖于应用层面的策略和实现。

一些常见的实践包括:

  1. Redis Cluster: 在更高的层面,Redis 提供了集群模式(Cluster mode),它可以在多个节点上分布存储数据,但这是通过key的哈希值来实现的,而不是拆分单一的大key。

  2. 客户端分片: 一些Redis客户端库或中间件提供了分片的功能,可以将大的数据集自动地分片到多个Redis实例中。但这种分片是在整体数据级别,而不是针对单个大key。

  3. 业务层面拆分: 在应用代码中,根据具体的业务逻辑,将大key拆分成多个小key。这通常需要开发者对数据的访问模式和特性有深入的了解。

为了解决大key问题,开发者需要在应用层设计合适的策略,例如预先确定如何拆分数据、如何组织和命名拆分后的key,以及如何高效地查询和更新这些数据。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C语言课程设计题目汇总是指在学习C语言课程过程中,所需完成的一系列设计题目汇总。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提高C语言编程能力,理解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可能的C语言课程设计题目汇总: 1. 编写一个计算器程序,可以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 编写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可以输入学生的考试成绩,计算平均分并输出成绩报表。 3. 编写一个猜数字的游戏,让用户猜一个随机生成的整数。 4. 设计一个简单的学生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添加、删除、查询学生的借阅信息。 5. 编写一个程序,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是回文(正反读都相同)。 6. 实现一个简单的冒泡排序算法,对给定的一组数字进行排序。 7. 设计一个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存款、取款和查询余额操作。 8. 编写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让用户填写空白处,完成一个故事。 9. 实现一个简单的网络聊天程序,可以实现多用户之间的对话交流。 10. 设计一个简单的扫雷游戏,给定一组雷区,根据用户选择进行扫雷操作。 以上仅是一些可能的C语言课程设计题目,不同学校或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设置和要求。通过完成这些设计题目,学生可以巩固C语言的基础知识,锻炼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