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这个博客是我看到有设计的题目之后,总结网上的一些实现,然后来完成的,我贴一下他的有关博客:https://juejin.cn/post/7066080141918601224,然后我也贴出来一个我写的代码的git:bashAlgorithm/delayQueue at bashAlgorithm · XiChenServer/bashAlgorithm · GitHub,这里也就大概说以下写完之后学习到的一些知识吧,首先就是理解到了消息队列的作用毋庸置疑,然后就是打开了一些思路,比如我们使用redis的不同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各种类型
首先有string类型用来存储消息的主要信息,将id作为主键,然后后面操作的时候主要是对于id进行一定的操作,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减少内存占用,然后也灵活的用到了redis快的性能,同样,每个设计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这里设计的,如果ready队列里面没有数据的话,消费者一直去获取,这样可能会导致出现空轮询,然后还有就是,无法一次获取多个数据,这样就只能一次拿一个,然后就是如果是并发的话,需要有多个地方同时消费的话,这些问题也在后面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不过每个设计的都有一个开始,在后期的使用中,才会进一部分完善,保证在最后各个性能达到均衡,然后使得问题得到解决。
延迟队列概念与重要性
定义:延迟队列的基本概念
-
基本概念:延迟队列是一种数据结构,它允许任务或消息在一定延迟后执行。这在很多场景下非常有用,比如定时任务、异步处理、批处理作业等。
-
工作原理:任务被放入队列中,并设定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到来之前,任务不会被执行。一旦时间到达,任务就会从队列中移除并执行。
-
数据结构:通常使用优先队列来实现,其中任务根据预定的执行时间进行排序。
重要性:延迟队列在处理异步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
异步处理:延迟队列允许系统异步地处理任务,这有助于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性和吞吐量。
-
资源优化:通过合理安排任务的执行时间,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避免高峰时段的资源争抢。
-
用户体验:在需要用户等待的场景下,延迟队列可以提供更平滑的用户体验,例如,邮件发送、通知推送等。
-
系统解耦:延迟队列可以作为不同系统或服务之间的缓冲,降低它们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
定时任务:对于需要定期执行的任务,延迟队列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来设置和调度这些任务。
-
容错性:在分布式系统中,延迟队列可以提高任务执行的容错性,即使某个节点失败,任务也可以在其他节点上重新调度。
图表:延迟队列的工作流程图
使用Mermaid格式,可以创建一个流程图来描述延迟队列的工作流程:
延迟队列设计案例
背景介绍
-
业务需求:随着业务量的增长,需要一个能够处理高并发和高可靠性的延迟队列系统,以支持其电子商务平台的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业务。
-
技术挑战:需要解决现有系统中的扩展性、容错性和性能瓶颈问题,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用户请求和数据量。
设计目标
-
高可用性:确保系统即使在部分组件失败的情况下也能继续运行。
-
可扩展性:设计一个能够水平扩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的系统。
-
性能优化:减少延迟,提高任务处理速度,确保用户体验。
-
成本效益: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优化资源使用,降低成本。
系统架构
-
分层架构:采用分层设计,将系统分为接入层、逻辑层和数据层,以提高模块化和可维护性。
-
服务化:将延迟队列服务化,使其可以独立于其他系统组件运行。
-
负载均衡:使用负载均衡技术分散请求,提高系统吞吐量。
设计要点
-
消息结构:定义清晰的任务消息格式,包括任务类型、执行时间、数据内容等。
-
状态转换:设计任务在队列中的状态转换逻辑,如等待、执行中、完成等。
-
存储机制:选择合适的存储方案,以支持快速的任务检索和持久化。
-
容错机制:实现任务的重试和回滚策略,确保任务的可靠性。
现有物理拓扑
-
数据中心分布:分析当前数据中心的地理位置和网络连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