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2~4 年前端走出离职困境与舒适区

本文写于 2019 年,原链接 404 了,重新发布同步于此。1 万个小时和 3 万行代码,会成为工作前 4 年非常核心的量化指标,把握住这段周期,可以在职场建立非常有竞争力的择业优势,更关键的是自己真正的潜能会被挖掘出来,继而有机会成为那个心目中的大牛,而把握二字,知易行难,背后需要不断的走出舒适区,不断的突破困境区,需要你的决心和勇气。我是一个做了10 年前端、坚信创业是场修行的赶路人,如果你现在感到迷茫或者在突破中遇到问题,欢迎找我交流(codingdreamer)。 

我们不必纠结前几年的工作,是花了 8000 个小时,还是手写了 2 万行代码,如果是重复性的劳动就算是 4 万个小时 8 万行代码也没有太多意义,而 1 万个小时和 3 万行代码是我本人比较认同的一个经验值,在前几年沉浸式的花费上万个小时在技术的思考和实践上,无论是什么框架什么业务都能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最终沉淀几万行代码的编程经验,那么大概率你的技术能力会处在中上游,所以我往往给新人的建议就是找活儿干,抢活儿干。

工作 2~4 年的前端群体最容易出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还没有建立更成熟的自我认知,也没有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身份的转变,加上前端行业的快速迭代,中小型公司技术管理的混乱,和身边同行带来的竞争压力,包括即将迎来的组建家庭和完全脱离父母且要照顾他们的压力,这个过渡期甚至会压垮极少数童鞋,让他们对于前端行业产生怀疑,失去编程的乐趣,稀释奋斗的激情,产生对抗和「丧」的情绪,甚至不经意间陷入或多或少的抑郁,进而职业路越走越急,跳槽失去方寸,整个牌局赢面越来越小,非常可惜。

这些年,与许多过渡期的童鞋进行深度私聊,问题大多具有相似性,而又有每个人的特殊性:

在认知不够成熟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所谓的困境,或者顺风顺水的停滞搁浅在舒适区,这一篇我们更关注自我认知(心理建设、价值设定)和困境突围,首先我们从困境的定义开始,舒适区则放到最后。

困境与困难到底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困境的描述,往往像下面这些:

  • 计算机基础不扎实甚至是完全没有,比如算法、数据结构、网络相关理论等等

  • JS 基础能力不行,心里没底又觉得没有力气和方向迈出去

  • 一年经验用三年,对于工作中用到的技术没有去了解内部机制

  • 学历是大专,感觉自己没有自信,未来也进不了大厂

  • 我不是科班出身,是培训的,感觉自己能力薄弱竞争不过别人

  • 没有考虑如何把代码写的更好,业务中到处是胶水代码

  • 工作环境导致的身边没有大牛,没有样板可以模仿、学习

  • 空有想法没有行动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