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桉树作为广西林业产业的重要树种,其种植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产业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基于广西独特的地形与气候条件,深入剖析桉树种植从选苗、施肥到人工阶段管理等全方位技术要点,旨在为广西桉树种植提供全面、系统且实用的技术指导,助力提升桉树种植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推动广西桉树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桉树以其速生、适应性强等特性,在广西广泛种植,成为林业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为充分发挥桉树的优势,必须依据广西的地形气候特点,运用科学种植技术。本文将对广西桉树种植技术进行全面深入解析。
二、广西地形气候对桉树种植的要求
2.1 地形条件
广西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分布。桉树宜种植于坡度较缓的山地、丘陵及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在坡度小于 25° 的山地、丘陵区域,桉树根系能够较好地固着土壤,且利于开展整地、施肥、采伐等作业。对于坡度大于 25° 的陡坡,由于易引发水土流失,一般不建议大规模种植桉树。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与交通便利,有利于桉树的规模化种植与管理,但需注意排水问题,避免积水影响桉树生长。
2.2 气候条件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整体气候条件适宜桉树生长。桉树喜温暖,不耐严寒,广西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20℃以上,极端低温一般不低于 - 5℃,能满足桉树正常生长对温度的需求。在降水方面,桉树生长需充足水分,广西年降水量多在 1200 - 2000 毫米之间,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因此,在降水较少的季节或地区,需考虑灌溉补水措施。同时,桉树生长需要充足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广西充足的光照资源为桉树速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选苗:广西桉树品种类型解析
3.1 主要品种介绍
3.1.1 巨尾桉
巨尾桉是广西种植面积较大的杂交品种,由巨桉和尾叶桉杂交而成。其生长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年均树高生长量可达 2 - 3 米,胸径生长量可达 2 - 3 厘米。树干通直圆满,出材率高,木材纤维较长,是优质的造纸与纤维板原料。该品种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适合在桂南、桂东南等气候温热、土壤肥沃的地区种植。
3.1.2 尾巨桉
尾巨桉同样是广泛种植的杂交种,继承了母本尾叶桉和父本巨桉的优良特性。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相对贫瘠的土壤和较差的立地条件下也能生长,生长速度略逊于巨尾桉,但依然较快。尾巨桉抗风能力相对较强,适合在一些易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种植,如钦州、防城港等地。其木材用途广泛,可用于造纸、建筑模板等领域。
3.1.3 邓恩桉
邓恩桉是耐寒性相对较好的桉树品种,能耐受一定程度的低温,可在桂中、桂北部分气温稍低的地区种植,拓宽了桉树在广西的种植范围。该品种树干通直,树冠窄,生长较快,木材材质优良,可用于制造家具、胶合板等。不过,邓恩桉对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要求较高,在种植时需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
3.2 选苗要点
选苗时,应优先选择经过广西本地林业科研机构选育、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苗木质量直接影响桉树的成活率与后期生长,优质苗木应具备苗高 30 - 50 厘米、地径 0.5 厘米以上的标准。苗木根系要发达,主根明显且侧根众多,这样有利于在移栽后快速扎根。同时,要仔细检查苗木是否有病虫害,如叶片是否有斑点、卷曲,枝干是否有虫蛀痕迹、溃疡等,确保所选苗木健康无病。
广西主要杂交无性系品种
- DH系列(东门林场选育)
- 广林系列(广西林科院选育)
- 广林9号:巨桉与尾叶桉杂交,抗青枯病、焦枯病,年均生长量3立方米/亩,适合高温高湿地区,木材出材率高。
- 新桉系列(国家桉树研究中心选育)
- 新桉10号:细叶桉与尾叶桉杂交,抗台风能力强,年均生长量2.5立方米/亩,木材特性接近尾巨桉。
- 适地适树:高温多雨地区优先选择DH32-26、28、29广林9号;寒冷区域考虑邓恩桉。
四、施肥技术
4.1 基肥施用
基肥是桉树生长初期养分的重要保障,对桉树的前期生长起着关键作用。在种植穴挖掘完成后,进行基肥施入。每穴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 - 3 公斤,如猪粪、鸡粪、牛粪等农家肥,这些有机肥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搭配 0.5 - 1 公斤的过磷酸钙,过磷酸钙能为桉树提供磷元素,促进根系的早期发育与生长。将有机肥与过磷酸钙在穴内与土壤充分搅拌均匀后回填,回填土应高出地面 10 - 15 厘米,以防止种植穴在降雨后积水,影响桉树根系生长。
4.2 追肥技术
4.2.1 幼林期追肥
桉树种植后的 1 - 2 个月,当苗木开始抽梢生长时,需进行第一次追肥。此阶段以氮肥为主,搭配适量的磷、钾肥,以满足桉树快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每株施尿素 0.2 - 0.3 公斤,在距离树干 30 - 40 厘米处开环形沟,沟深 10 - 15 厘米,将尿素均匀撒入沟内后覆土。在幼林期(1 - 3 年),每年追肥 1 - 2 次,随着树龄的增长,追肥量可逐渐适当增加,以促进桉树快速形成树冠和树干。
4.2.2 中龄林追肥
进入中龄林阶段(3 - 5 年),桉树对养分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除了氮肥,对钾肥和磷肥的需求增加。此时每株可施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 15:15:15)0.5 - 1 公斤,施肥方式同样采用沟施,沟的位置距离树干 50 - 60 厘米,沟深 15 - 20 厘米。每年追肥 1 次,以促进桉树树干增粗、木材材质提升。
4.2.3 近熟林追肥
近熟林阶段(5 - 7 年),为进一步提高木材质量和产量,追肥应以钾肥为主,适量搭配氮肥和磷肥。每株施硫酸钾 0.5 公斤左右,并搭配少量尿素和过磷酸钙。采用穴施的方式,在树冠投影边缘处均匀挖 3 - 4 个深 20 - 30 厘米的穴,将肥料施入后覆土。通过合理追肥,增强桉树的抗逆性,促进木材纤维的充实与增长。
五、人工阶段管理技术
5.1 林地清理与整地
5.1.1 林地清理
在桉树种植前,需对林地进行全面清理。清除林地上的杂草、杂灌、藤蔓以及采伐剩余物等,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避免杂草与桉树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清理过程中,对于杂草和杂灌,可采用机械割除或化学除草的方式。化学除草时,应选择对桉树安全的除草剂,如草甘膦,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药剂漂移对桉树苗木造成伤害。对于采伐剩余物,可进行集中堆放、焚烧或粉碎还田处理,但焚烧时需注意防火安全,避免引发森林火灾。
5.1.2 整地
根据不同地形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对于坡度小于 15° 的缓坡地或平原地区,可采用全垦整地,深度为 30 - 40 厘米,通过全面翻耕土壤,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桉树根系的生长和扩展。对于坡度在 15° - 25° 的山地,为防止水土流失,宜采用带状整地。带宽 1 - 1.2 米,带间距根据造林密度确定。沿等高线进行带状开垦,在带上挖种植穴,种植穴规格为 60 厘米 ×60 厘米 ×50 厘米。对于坡度大于 25° 的陡坡,采用穴状整地,直接按 60 厘米 ×60 厘米 ×50 厘米的规格挖种植穴,在种植穴周围修筑土埂,以拦截雨水,防止水土流失。
5.2 造林密度控制
合理的造林密度是保证桉树生长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在立地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林地,造林密度可控制在每亩 110 - 130 株,株行距为 2 米 ×3 米或 2.5 米 ×2.5 米。这样的密度能保证桉树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光照和养分空间,有利于培养通直、高大的树干,提高木材质量。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林地,如土壤肥力较低、干旱缺水的区域,可适当增加造林密度至每亩 130 - 150 株,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但后期需根据桉树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抚育间伐,保证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5.3 抚育管理
5.3.1 除草与松土
造林后的前 2 - 3 年,每年需进行 2 - 3 次除草松土作业。除草可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人工除草能有效避免对桉树苗木造成伤害,但劳动强度大、成本高,适用于苗木周围及化学除草难以操作的区域。化学除草效率高,但需严格控制药剂使用。在桉树幼林期,可选用选择性除草剂,如盖草能等,定向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避免药剂接触到桉树苗木。松土能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有利于桉树根系生长。松土深度在 10 - 15 厘米左右,注意避免损伤桉树根系。
5.3.2 修枝整形
当桉树树高达到 3 - 4 米,胸径 5 - 6 厘米时,开始进行第一次修枝。修除树干基部 1 - 2 米以下的侧枝,这样可以集中养分供应主干生长,使树干通直,提高木材质量。修枝时要使用锋利的工具,保证切口平滑,避免损伤树干皮层。以后根据桉树生长情况,每隔 1 - 2 年修枝一次,修枝强度控制在树高的 1/3 - 1/2。修枝时间宜选择在晴天,以利于伤口愈合,减少病虫害感染的机会。
5.4 病虫害防治
5.4.1 病害防治
桉树常见病害有青枯病、焦枯病、茎腐病等。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防治关键在于严格苗木检疫,选用无病苗木造林。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连根拔除,带出林地烧毁,并对病穴及周围土壤用 2% 福尔马林或 70% 甲基托布津 500 - 800 倍液进行消毒处理。焦枯病多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生,可在发病初期喷施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 800 倍液或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 800 倍液,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 3 次。茎腐病主要危害桉树幼苗,可通过加强苗圃管理,控制苗床湿度,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时用 50%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5.4.2 虫害防治
桉树主要害虫有桉小卷蛾、金龟子、油桐尺蠖等。对于桉小卷蛾,可在幼虫初期喷施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也可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金龟子成虫具有趋光性,可在林地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减少成虫数量。同时,可在幼虫期(蛴螬)用 50% 辛硫磷乳油 1000 - 1500 倍液灌根防治。油桐尺蠖可在幼虫 3 龄前,选用 2.5% 溴氰菊酯乳油 2000 - 3000 倍液或 10% 氯氰菊酯乳油 1500 - 2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六、结论
广西桉树种植需充分考虑本地地形气候条件,从选苗、施肥到人工阶段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循科学技术规范。合理选择品种、精准施肥、精细管理林地,不仅能提高桉树的生长质量与产量,还能保障广西桉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种植者应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优化桉树种植技术,推动广西桉树产业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