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ARM9

用75176芯片,485是采用半双工的,接收的时候不能发送,发送的时候不能接收.485主要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数据,误码率比较低,传送的距离比较远,可以传1500米,还有个明显的优势是可以用总线方式的,很多设备可以用两线接在一起通讯,很方便集中监控系统,在工控里面用的非常多.

 

udevinfo -a -p $(udevinfo -q path -n /dev/sdb1)

 

u盘,读卡器

 

udevadm info

udevadm test 可以测试如果udev被触发会有什么后果

 

 

 

udevstart后才能生效

 

  * BUS - 匹配总路类型,比如PCI USB等   * KERNEL - 匹配Kernel设备名,比如hda hdb.   * DRIVER - 匹配Kernel的驱动程序名   * SUBSYSTEM - 匹配子系统名。   * ID - 匹配总路系统的ID (e.g. PCI bus ID)。   * PLACE - 匹配物理位置  (对USB很有用)。   * SYSFS{filename} - 匹配从sysfs得到的信息,比如label, vendor, USB serial number,                        SCSI UUID or file system label.    * PROGRAM - 调用外部程序。    * RESULT - 匹配最后一次调用外部程序所得到的返回字符串   * NAME  - 需要创建的设备或   * SYMLINK  -需要创建的符号链接名    * OWNER, GROUP, MODE   设置设备的所有者,组,及模式

 

  %n  内核设备号 例如 sda3  的3  %k  内核设备名   %M  设备的major号   %m  设备的minor号   %b  bus id  %c  %s{filename} sysfs属性的内容   %% 引用%时使用  * 可以匹配任意个字符  ?  可以匹配一个字符  [ ] 从中选一个字符sample:

 

# do not edit this file, it will be overwritten on update
 
SUBSYSTEM=="sound",             GROUP="audio"
KERNEL=="controlC[0-9]*",       NAME="snd/%k"
KERNEL=="hwC[D0-9]*",           NAME="snd/%k"
KERNEL=="pcmC[D0-9cp]*",        NAME="snd/%k"
KERNEL=="midiC[D0-9]*",         NAME="snd/%k"
KERNEL=="timer",                NAME="snd/%k"
KERNEL=="seq",                  NAME="snd/%k"

 

 Ubuntu可以說是越用越開心,尤其是當suspend to ram/disk以及wireless都可以直接動,實在是了不起阿(跟昨天安裝的Fedora Core 5比,真的是好多了)。但我nb上的Ubuntu就是無法自動mount USB drive,或是任何plug-and-play的裝置,一直找不到方法。剛剛終於透過毛寶的幫忙解決了。
    大致小小研究一下,或許有錯。

    首先要達到auto mount,必須透過pmount這個程式達成;pmount可以看成是mount的wrapper,目的是運用suid的機制(不管是哪個user執行此程式,皆看成是以root執行之)讓普通使用者可以執行mount。而pmount底下則使用pmount-hal,其運用hal(HAL, 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主要是一個user-mode的application,維護device的information,user可以藉由HAL取得已知裝置的資訊或者新裝置的資訊)取得removable device的label或是mount參數等等資訊。
    Ubuntu的automount下,剛插進去不久的USB drive馬上就會在桌面上產生一個Icon,直接就mount好了,厲害的是,大概可以透過HAL得知裝置的type,連我把K750i聯接到USB上時,桌上出現的還是MS卡的圖示,真是貼心。

    我遇到的問題在於普通使用者無法使用pmount這支程式。問題在於"This program should be run as suid root"。pmount位於/usr/bin,其權限為"-rwsr-xr–"。因此只須把使用者加入plugdev這個group後 (/etc/group檔案中,在plugdev那行最後加上user id就可),就可以使用pmount了。因此Ubuntu才能藉由pmount自動mount裝置。我想其他的distribution也是大同小異吧。

    終於這個問題搞定了。說也奇怪,另外一台桌機的Ubuntu Dapper,automount確都沒問題,不知道安裝時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mkyaffs2image和mkyaffsimage区别。一个可以支持2k页面,一个仅仅512页面。

 

多种文件系统??

moladas

echo -e "/n"

wifi需要关机才可以

bootargs=root=/dev/mtdblock1
bootargs=root=/dev/mtdblock2

setenv bootargs "root=/dev/mtdblock1"

root@ZTP8001B:/opt# mkyaffs2image 0 cf2 1.img
NO
root@ZTP8001B:/opt# mkyaffsimage cf2 2.img
NO

2112 2048+64

22182336 yaffs2
18443568

不能直接拷贝,不然会reversed

第二次mount,后拷贝到另外一个目录。

root@ZTP8001B:~# cat /proc/mtd
dev:    size   erasesize  name
mtd0: 00300000 00020000 "kernel"
mtd1: 02000000 00020000 "rootfs1"
mtd2: 02000000 00020000 "rootfs2"
mtd3: 1bd00000 00020000 "application"
0 - 300000
300000 2000000
2300000 2000000

DRAM:  64 MB
NAND:  512 MiB
DataFlash:AT45DB161
Nb pages:   4096
Page Size:    528
一般pagesize就是erasesize
Size= 2162688 bytes
Logical address: 0xD0000000
Area 0: D0000000 to D00041FF (RO) Bootstrap
Area 1: D0004200 to D00083FF      Environment
Area 2: D0008400 to D0041FFF (RO) U-Boot
Area 3: D0042000 to D0251FFF      Kernel
Area 4: D0252000 to D020FFFF      FS

2k
528 512+16

020

电路图
uboot和kernel分开放的

板子两个问题:直接拔会死
wifi必须断电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