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2020年的总结和思考

2020年,突然间就过去了,当我开始写这篇总结的时候,都感觉还没有适应今天已经是2021年的1月1号,脑子里面想到的最大的影响就是,以后数据表的时间分区就该变成20210101这种了,周一上班跑数据的时候,得记得写对年份。

居士开始写文章应该已经有5-6年了,基本上每年都会写一篇总结,今年也不例外,写一份2020年的总结。

很多读者关注居士的时间应该已经超过1年了,居士大部分的改变和思考,也都会在公众号中体现,因此希望这篇能从另一个视角和大家一起回顾木东居士这一年的变化。

对产品的认知

20年这一年,算是居士对产品认知变化最大的一年,对【木东居士】和【数据科学家联盟】两个产品的定位,和很多小伙伴都有过激烈的讨论和碰撞。特别是yyj大人,从意识形态上给了太多的指导,连这两个产品的名字就是yyj取的。

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之前的决定的过程,很痛苦,也充满激情。

先聊一下原创内容的问题,有过公众号或者博客的小伙伴都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辛辛苦苦写了几个小时的文章,发出去后,阅读量最多两位数,很沮丧,写了几天后就放弃了,从此就很难捡起文章了。

其实, 说白了,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经常在公众号生态阅读文章的小伙伴可以留意一下,抛开那些头部的公众号,大部分文章不错的号主,他们的阅读量并不高,平均阅读能到1k的就算是还不错的了,因为这就要求他的关注数要在1w以上,甚至更多,而靠文章自传播的速度,要想达到这个关注数,可能要三四年....

因此,居士遇到的第1个挑战就是:到底是抓公众号增长还是抓公众号文章质量?

很纠结,因为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居士相对比较有情怀,让居士去做什么运营,不怎么管文章质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感觉很low,而两个同时抓,可能一个都做不好。所以,当时最大可能的选择是闷着头继续写文章。

不过,最终,居士选择突破一下自我,因此在19年中旬的时候,居士做出的选择是,抓公众号增长,半年的时间,从3k涨到了1.5w左右。大家可以看一下数据曲线。

这么做的原因如下:

  1. 没有阅读量的文章,会逐渐丧失写作的动力,居士也经常会出现断更两三个月的情况

  2. 希望去突破自我,从一名纯粹的程序员,走出来,去尝试运营的工作,去尝试市场的工作,去尝试产品的工作

  3. 优先级的问题,当时公众号生态已经不再是高爆发期了,涨粉越来越难了,再过半年,形势会更差。事实也证明了当时这个判断,在20年的6月份做用户增长,比在19年难了太多,大部分手段都不已经不太可用了(对于一些食物链顶端的大神来讲,都不是问题,居士仅指普通人)

在这个过程中,居士在周六日尝试了各种各样互联网增长的手段:

  1. 和朋友互推

  2. 花钱投广告

  3. 社交裂变增长

  4. 直播拉粉

  5. 长、短视频

  6. 7个博客平台同时引流

基本上,能接触到的方式,自己全都都copy过来试了一遍。从一个技术人的角度来讲,这是一段很哇噻的经历,因为这里面基本没有什么技术性的工作。

下面聊一聊另一个话题,关于产品取名字的思考,【木东居士】是一个极具个人色彩的名字,居士这些的词带来的感知上的影响是很重的,以致于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小伙伴第一次见了居士后会惊讶地说:你原来不是个50岁的大叔......

它的正面效果就是,相对会更容易让大家更信任你。

从19年年中开始,很多小伙伴都在居士的公众号上来投稿,比如:Destiny小姐姐、Link大佬、饼干小可爱、仰望妹子、俊良兄、水大人、JingJing小姐姐....

越来越多的小伙伴愿意在木东居士上投稿,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是, 这背后隐藏的风险就是,就算居士在文章开头写上了作者名,大家依旧会认为这是居士的原创。

因此,居士遇到的另一个大的挑战就是:在如此有强烈色彩名字的公众号中,如何去体现各位投稿者的付出?

激烈讨论场景A!

激烈讨论场景B!

激烈讨论场景C!

经历了很多的讨论和思考后,居士选择了一个解决方式:以后木东居士不再接受投稿!

这是一个很难的决定。几度在晚上失眠。

新的做法便是,由这批一起原创的小伙伴组成一个原创作者的小团队,所有的文章都在上面发布,因此称为:【数据科学家联盟】。

19年低至20年初,数据科学家联盟公众号建立,从此木东居士就没有了大家的投稿。

联盟是由其他小伙伴负责的产品,居士算是其中一个小的成员。

这个转变看着很简单,相信我,这个过程很痛苦 ,因为,这里面有很多的矛盾点要解决,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已经解决了,发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 新号的阅读量肯定很低,大家花了好几个小时写的文章,没有阅读量,居士会感觉对不起大家

  • 新号的运营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全新的公众号,全新的定位,全新的一切乱七八糟的东西,谁来负责?

  • 木东居士以后就缺少了大量的优质原创,以后该何去何从?

换做是你的话,会怎么做。

我记得19年底的时候,联盟的创作微信群应该只有大概8个成员左右,经过这次转变,现在联盟应该已经有接近40个成员。一年时间内,联盟的原创也从0篇变成了现在的122篇。读者的数量也迅速成长到木东居士的1/3。

总的来讲,上面两段经历,让居士不得不做出了3个突破:

  1. 抛开技术情怀,下场做了很多其他岗位的事情,有这些经历傍身,在工作中更能懂其他岗位的诉求了

  2. 学会去思考产品的定位

  3. 学会从生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上面这些都是别人说的老掉牙的道理了,但是从听说,到了解,到明白,再到活学活用,是一段十分有趣的经历。

在产品认知上面,还有挺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但是内容太多,比如如何确定内容的定位、社区的定位、生态的定位,这些等居士一篇篇文章来给大家分享。

对使命的认知

居士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然会写这样一个话题,总共这是一个很虚的玩意儿,最近的感受不太一样,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

对使命感的认知,主要体现在做事情的方向上。

举个栗子,同样的是做一个数据分析需求,不同阶段,居士经历了不同的状态:

  1. 刚毕业的时候,会认为怎么用到牛逼的技术怎么做

  2. 工作1年左右的时候,会思考,怎么做的更快怎么做

  3. 工作2年的时候,会思考,怎么做的业务价值最大怎么做

  4. 工作3年的时候,会思考,老大怎么认同怎么做

  5. 到现在,再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想,怎么对生态最好怎么做。

生态这么词很虚,换一个描述,做的这个东西真正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怎么帮用户。

虽然,我们会从怎么对生态好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是最终做事情的时候,可能还是结合当前的各种限制因素来综合思考。

我认为,这样的转变,就是使命感诞生的初期。

工作如此,生活亦是如此,【木东居士】也是如此。

比如木东居士最近的状态,居士就不是很满意,源头就在于,对于他的使命感有了更清醒的认知,只是还没时间去改造。

会有新的一篇文章来分享,居士对于21年的一些想法。

对自己的认知

三十而立

20年,在这样一个年份,居士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还在于对自我认知的突破

逐渐能接受自己有很多东西是不擅长的。

逐渐能接受自己的时间是有限的。

逐渐能接受自己晚睡早上就很难早起。

并不是认输了,而是知道怎么和自己打交道了。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人之后,就知道该怎么去对付自己。

关于自我认知的话题,讲起来还是比较空泛,不过21年,居士会尝试多分享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总结

整体来讲,木东居士还是基本完成了在20年年初的定下的目标。

居士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了特别多工作之外的成长,算是一次程序员的突破。

木东居士带来的影响也直接反哺给了工作,是一个非常正向的循环。

从某种角度来讲,没有木东居士这样一个产品给自己来试错,工作中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坑。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