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下高程基准面,有三个基准面:参考椭球、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三个不同的基准面确定了三个不同的高程系统。
大地水准面:试想一下地球上的水向大陆延伸形成的一个水准面,但是由于会受到潮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通常采用平均的水准面代替。目前尚不能精确测定大地水准面。
似大地水准面:是苏联学者莫洛金斯研究出的,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一个面。
参考椭球面:这个具体的概念自己百度吧,我的理解是,地球形状的一个数学表达,不同区域确定的参考椭球参数会不同。
这三个基准面分别确定了三个高程系统:
正高系统:地球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平均重力无法精确测得,所以正高无法精确得到。
正常高系统:地球上一点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沿重力线方向可以精确测得的。
大地高系统,沿法线方向到参考椭球的距离。
三者之间的关系:
大地高=正高+大地水准面差距
大地高=正常高+高程异常
我国高程采用的是正常高和大地高系统。通常用到的地理坐标系高程都是大地高,通常外业用水准测得的是正常高。
高程异常的精度本身并不高,因此高程异常不需要按高程基准来区分(从别人的书中看到的)。这个值应该得去国家测绘局获得,属于保密数据。
1、不同椭球,大地高的转换BLH---->BLH
可以采用三维七参数模型进行转换(参考第一章)
2、不同高程基准,正常高转换
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是1985国家高程基准,但是还有其他高程基准,例如1954黄海高程基准。这种情况就要获得不同高程基准间的改正数。
3、大地高和正常高的转换
(1)如果是北京54或西安80这种参心坐标系。获得高程异常后,按大地高和正常高之间关系公式直接计算。
(2)WGS84/CGCS2000大地高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间的转换
用已知的卫星定位水准点的大地坐标和高程异常来内插测量点的高程异常,进而得到测量点的正常高。
第二章高程系统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2-15 09:08:12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