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富饶的苏尼特大草原以其“风吹草低风牛”的千古绝唱闻名于世,这里水草丰美、景色宜人,是苏尼特羊的故乡。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牧草作物的生长,广袤的牧场和独特的饲料资源为苏尼特羊独特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苏尼特草原地处蒙古高原中北部,位于中国四大天然牧场之一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西北,北与蒙古国接壤,西与举世瞩目的“神舟”载人飞船着陆地四子王旗草原毗邻,辖苏尼特左旗和苏尼特右旗两个县区,为古代少数民族游牧地,元朝开始施行行省制度,始建行政区划,启用蒙百地名,为皇室直属部,是闻名遐迩的纯天然牧场。据《蒙古秘史》记裁苏尼特部落有一名将叫格鲁根巴特尔,与元太祖成吉思汗同姓,他为成国体一蒙古立过汗马功劳,因而划地赐名“苏尼特”。清朝时期,顺治帝将苏尼特部分左、右两翼,封土划疆是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苏尼特草原属干旱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38.8℃。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温剧降,霜冻临早。地貌以高平原为主,间有丘陵、沙地、湖盆低地,海拔高度为1000~1200米,土壤主要以栗钶钙土、棕钙土风沙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总储量偏低,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贫瘠,速效钾较丰富。
广袤富饶的苏尼特草原是闻名遐迩的纯天然牧场,野生植物种类丰富。苏尼特左右两旗总面积约5.65万平方千米,其中,绝大部分面积属于草原,其余为丘陵、沙地和湖盆低地,湖泊十数个,大小清泉举目皆是。苏尼特天然草场以荒漠草原草场和干草原草场为主要类型,植被地带性分异明显,类型多样,但以旱生、超旱生草本植被为主,有维管束植物477种之多,以菊科、禾本科居多,其中90%以上种类可作为牧草,良等以上牧草在100种以上。如冷蒿,其返青草是苏尼特羊早春提壮、产羔期催乳、秋季抓膘的主要牧草。此外还有百合科的葱属牧草如:碱韭(多根葱)、蒙古葱(沙葱)、矮韭、砂韭、细叶韭、黄花葱等,它们是苏尼特羊抓膘,并具有特有味道的天然饲料。
苏尼特羊是在半荒漠草原特定的生态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精心培育形成的地方良种。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苏尼特羊的原品种认定和提纯复壮工作,苏尼特左旗、右旗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苏尼特羊品种认定和选育提高工作。经过对其进行详知的调查考证,到1985年,苏尼特羊以新品种类群先后被编入《锡林郭勒盟家畜品种志》和《内蒙古家畜家禽品种志》中,1995年,内蒙古自治区技术监督局发布了苏尼特羊地方标准。1997年,苏尼特左旗地方政府开始筹建苏尼特羊原种场,为苏尼特羊的进一步提纯复壮奠定了扎实基础。
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建设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多样,历史悠久,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数不胜数,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众多。因此,积极推动地理标志的保护工作,推广民族精品、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地理标志产品在推广路径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属性,如何选择适合地理标志产品的推广方式成为了行业人士亟待研究的课题,知行爱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多年的项目服务实践中,逐步构建出一整套针对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传播体系;以充分挖掘地理标志产品内涵为抓手,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影响力为目标,最终形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地理标志产品带动区域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