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首届新概念大赛评委们的公开信
司马3忌(2014-05-29 )
转载
尊敬的王蒙、王继志、方方、叶辛、叶兆言、许祥麟、陈思和、林丹娅、赵长天、洪本健、铁凝、贾平凹、曹文轩、蒋子龙评委们:
出于对上述每一位文学大家的尊重,我把抬头写全了。因为你们的多数作品都深刻地影响过公众,你们的文学作品几乎代表了半部现代中国文学史。
给你们写公开信的原因,在于我们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公共网络和媒体舆论平台上,有少数你们的文学界同行在公开的并且肆意地诋毁你们的名誉。
也许你们也注意到了,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于上海籍青年作家韩寒文学写作能力的质疑,焦点在于对韩寒是否获得过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奖项的追究。
对此,以上海萌芽杂志社、萌芽杂志副主编新概念大赛总干事李其纲、上海作协副主席陈村、复旦大学中文教授严锋为代表的的文学界人士发表了如下的公开言论:
一、2014-3-21,李其纲在接受央广网中国之声记者的电话采访时做了如下声明:
1、在对参加复赛的选手进行评审时,有六个评委觉得韩寒要加上去;
2、我们的党组书记(时任上海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俊西)在宣布名单的时候,把这个事情都宣布了;
二、2014-4-9,萌芽杂志社总经理李晓明代表萌芽杂志社,召集我们八位“档案社会利用”申请人召开座谈会,针对韩寒获奖的问题,萌芽杂志社的法律顾问作了如下说明:
1、评审档案中没有韩寒;
2、由于部分当年的评委如今已是文化界领导或高管,现在请他们作证恐怕不合适;
三、2014-3-29,上海作协副主席陈村在微博上公开表示:新概念评委:赵长天、王蒙、铁凝、马原、方方、叶兆言、余华、苏童、孙甘露、张炜、格非、叶辛、曹文轩、陈思和、林丹娅、阿来等人,看道貌岸然的他们究竟有什么理由作弊。
四、韩寒的父亲韩仁均在其公开出版的《儿子韩寒》一书中,对韩寒获奖新概念的过程作了如下描述:“接着,宣布获奖名单。我注意地听着,韩寒名列一等奖之中。颁奖大会结束后,我带着一等奖的奖状回去了金山……”
五、2014-5-27,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这是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委名单。我真佩服某些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过你们能否给出哪怕最微小的证据,或者最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分析,证明一位亭新公社的文化站馆员、金山区《金山报》编辑,能把这些与他地位和圈子都相距十万八千里的文坛大老前辈一个个全部搞定,并且全部封口至今?”并在文后附上了首届新概念大赛的评委名单。
我们认为,上述不负责任的言论,给你们评委们的良好社会声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理由如下:
一、经过我们查阅了上海黄浦公证处保存的首届新概念大赛的档案,证明其中并无关于韩寒的文字任何记录。十九人的一等奖名单中,也无韩寒的名字。
二、萌芽杂志社的座谈会上,萌芽方面的代表的表态也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萌芽杂志社保存的首届新概念大赛评审档案中,没有如李其纲所述六位评委中的任何一位评委同意韩寒获奖的文字记录。
三、颁奖大会上,组委会主任徐俊西宣读的获奖者名单,应该与上海黄浦公证处保存的获奖名单公证档案一致(见附图),上面没有韩寒获奖的信息。由此证明,李其纲以及韩寒父亲韩仁均的描述显然属于恶意往徐俊西书记头上栽赃。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萌芽杂志社以及上述相关文学界人士的言论,捏造、违背了客观事实,意图在于把社会公众对于萌芽杂志社个别工作人员私下授予韩寒的获奖行为,与你们评委们的良好品行做捆绑。
根据公众对首届新概念大赛韩寒获奖问题的调查,已经获得的证据资料表明以下事实:
一、萌芽杂志社刊登在1999年第5期《萌芽》杂志上的获奖名单,公布了韩寒获得了社会组一等奖;值得评委们注意的是:这个“社会组”的错误分组信息至今没有正式勘误或更正;
二、根据上海黄浦公证处的档案,以及萌芽杂志社的表态,至今为止,没有证据和材料表明你们十四位评委有任何一位评委参与了韩寒获奖过程的评审;
因此,在引起社会公众极大关注的韩寒获奖问题上,我们对萌芽杂志社以及相关责任人的上述不负责任的言论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希望为维护你们评委们的社会声誉做努力,并建议你们向萌芽杂志社做一些韩寒获奖档案资料的基本询问或了解:
一、参赛报名表格;附有参赛者一寸近照,推荐学校、指导老师、联系电话等信息;
二、参赛投稿作品;附有评委们的评审打分记录(标注五角星);
三、初选参加复赛名单;
四、复赛作品;附有评审委员记录;
五、评审委员会的获奖者名单;
六、韩寒的获奖证书;
以上资料供你们参考,证据附后。并望得到你们的回复意见。
我们希望能在维护你们评委们的声誉的同时,
你们能够为维护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声誉作出努力。
………………………………
央广网上海3月22日《上海公证处证实:首届“新概念”获奖名单没有韩寒》
http://news.sina.com.cn/o/2014-03-22/0859297677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