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笔记第一部分

本文详细介绍了土地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土地的基本概念、特性、利用内容及原则,深入探讨了土地分区利用的理论,如杜能圈和工业区位理论。此外,文章还阐述了土地集约利用和规模利用的概念、土地财产制度以及中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最后简要概述了土地市场及其管理原则。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整理土地经济学笔记如下:

  • 土地的基本概念
  • 土地区位理论
  • 土地集约利用
  • 土地规模利用
  • 土地财产制度
  •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 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
  • 土地市场概论

一、土地的基本概念
1.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上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引用块内容

2.土地的特性

  • 自然特性

①位置的固定性
②面积的有限性
③质量的差异性
④功能的永久性

  • 经济特性

①供给的稀缺性
②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⑤土地的法律性
⑥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3.土地利用的内容

①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
②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农业用地:垦殖系数=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城镇非农用地:建筑密度=建筑物占地面积/用地总面积;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用地总面积;
土地利用系数=已利用土地/土地总面积)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指人们对土地利用后,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③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④土地开发
⑤土地保护

4.土地利用的原则

①先调查评价后开发利用
②农业优先与统筹利用土地相适应
③坚持土地集约利用与适量耕地相适应
④ 专业化土地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⑤ 土地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
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

二、土地分区利用
1.区位的概念:指客观物体分布的地点和地区
2.区位理论:指自然物体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以及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指导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理论。
3.农业区位理论

  • 中心内容

土地的利用形式以及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土地的自然特性,更重要的是依赖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的距离。

  • 主要结论

①距离市场远近不同的位置应配置不同的作物,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②随着与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大经营方式由集约变为粗放;③城市周围的农地的利用类型与集约化程度呈圈层变化,围绕城市中心形成一系列同心圆(杜能圈)。

  • 杜能圈

第一层:自由农作圈
第二层:林业权
第三层:轮作农业圈
第四层:谷草农作圈
第五层:圃式农作圈
第六层:畜牧圈

从经济实质上来看,杜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

4.工业区位理论—韦伯

  • 核心

通过对运输、劳动、集聚因素的相互关系分析,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区位的理想区位。
工业区位选择的要素:运输费用和劳动成本

  • 运费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运费差异的产生,除了运输距离之外,还与运输的原材料的性质有关,而且后者对工业区位选择起了决定性作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