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
根据以往的开发经验,以及参考其他通讯协议,建议我们的PCB通讯协议中增加一个通讯序号字段。
通讯序号,占一个字节,从1到255循环
断点重启后再次从1开始,断电不保存。
发送端发送时加一发送,接收端响应的与发送端一致。
比如发送方第一次发01,响应数据包也为01,发送方第二次发送为02,响应数据包也为02。
优点
- 根据通讯序号可以确定发送和接收对应关系,确定响应的是哪一次请求。
方案二
发送端和接收端,各自维护一套内部序号,从1到255循环,各自加一。
断点重启后再次从1开始,断电不保存。
优点
- 在响应超时时,能够确定接收是否收到指令。
如果接收端序号未中断,则表示是发送失败,接收端根本没有收到(也有可能是接收到了,响应处理失败,没有累加。所以建议接收端,在收到请求数据包且校验通过后,就可以加一)。
如果序号中断,则说明设备响应成功,发送失败,或者设备内部处理错误。
可以确定是向下发送失败,还是向上响应失败。(确定这个意义在哪?反正都是通讯失败)
缺点
无法解决命令对应的问题,无法确定发送和接收的对应关系
方案三
结合上面两种方案
发送端增加一个通讯序号,占一个字节,从1到255循环,发送时加一
接收端增加两个通讯序号,一个是与发送端保持一致。另一个是内部自增序号。占一个字节,从1到255循环
总结
方案一和方案二,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无法解决对方的问题
方案一相比方案二更好一些,确定了发送和接收的对应关系,这个更有意义一些。
方案三集合了方案一和二的优点
优先推荐方案三,其次是方案一,最后是方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