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主义的基本原理 罗国正

                                                          感悟主义的基本原理

罗国正

(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写于广州)

感悟主义这概念在这世界上首先提出并定义是在2010年5月我著的《感悟主义与“生趣”》一文上。同时,我在此文中首次提出人类文化发展,从美学的角度看,共分为七个主义,或七个历史主体阶段。即:原始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感悟主义、和谐主义和天人合一主义。共七个主义、或七个历史主体阶段。意思还包括各历史阶段,也存在着非主体的思潮、形态的存在,这里只重点论述历史主体阶段。定性历史主体阶段的主义。后来经过认真思考、研究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我认为必须要补充多一个主义,即“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主义”。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态势,也是人类在宇宙中,对自由、创造、幸福生活、生生不息的追求的高度概括,当然也是人类本质特性的最高形态的集中表现。人类不断增长的欲望和需要,只有通过人类这主体创造出各种的客体,我这里统一称为“机”来辅助,才能很好地实现。“机”这工具,在发展到“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主义”阶段,显得特别重要。“机”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部分。精神方面工具主要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边缘科学,综合科学及一切可以增加人的正能量的经验、方法、技术、规则、数据等等精神方面的工具。物质方面的工具主要是指人类制造出来的、人们通过运用它,可直接或间接为人实现目标产生积极作用的物体。例如:计算器、机器人、交通工具、医疗设备、种植系统、环保系统、宇宙飞船等等。尤其是当人类要在地球外、或叫外太空去扩大生存、活动空间、繁衍后代,这时更凸显“机”的作用,很多时会分分秒秒都处在“人―机合一”的状态。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主义的主要含义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基础上加以进一步发展,从侧重于个人的内修以达到和自然规律吻合、同一,发展到充分运用人的主体创造力,不断制造出新的客体工具——“机”来辅助实现更大的自由、创造力、幸福的生活,从只实际上停留在地球上的修行和很多只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发展运用主体创造的“机”,并实现人与机的配合上,在无限大的宇宙中,不断扩大生存、活动的空间范围和自由度,不断增长人类每个人的生命时间长度,更智慧地把握住宇宙中的各种物质力量,使人类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使人类生生不息,追求达至与宇宙逐步同一。这就是“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主义”的主要意思。其它七个主义,我已在《感悟主义与“生趣”》一文作出了解释,在这里就不再重复。本文主题是讲感悟主义的基本原理,其它暂不多述。

我讲感悟主义基本原理的宗旨是: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感悟、掌握、运用感悟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感悟的基本、正确方法,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价值为万事万物的尺度观念,心生善念正思,追求真理,放弃谬误,增长智慧,提升能力,加强正能量,减少负面影响,强化人的本质力量,以更小的代价,获取更大的自由度、创造力,享受充满活力的幸福快乐、美满如意的生活,不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令人感悟和帮助人正确感悟的原理非常之多,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人类又继续发现更多的原理,以至无穷。这里只能将最主要、最重要的原理表述和作一定解释,所以说是“基本原理”。很多原理已被前人所发现,我也做出一些贡献。将来,还会有人做出补充,增加或修改很多,这是必然的。因为人类探索真理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下面将基本原理介绍:

  • 物质、物质运动与道

宇宙是物质的。没有任何空间不存在物质。宇宙里没有绝对的真空。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在充满着物质的空间里进行。如鱼在水里游动,或人活动在空间里充满空气、各种射线、各种细微到肉眼看不见的物质等等。宇宙间没有绝对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现象、事情。例如:人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大脑这物质。任何精神活动都不能没有物质的载体。通常物质表现实体和场。场也是物质的,只是由很细微的物质组成。如磁铁,表现为磁的实体和磁场;人表现为人体和人体场。任何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离开了物质、物质运动无法解释时间和空间。一切空间都是充满物质的空间,一切物质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时间是反映特定空间的物质运动。不存在离开物质、空间的时间。所谓的真空,只是将空气抽出后,又被更细微的物质所填充,不存在绝对的真空。宇宙间不存在不能穿过任何物质的隔壁。例如,杯装开水,隔挡住水外溢,但挡不住温度外泄,让人感到烫手,这都说明:物质是运动的和有更细微的物质在穿越阻隔。

为什么物质一定是运动的?因为宇宙间没有绝对相同的物体,每个物体都有自身的质量、体量、能量等,并与周边的物体发生互相影响,因为各物体和能量及质量、体量等都不相同,影响力也是不平均、不平衡,每个物体都与其它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也是不同。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史和与相邻物所特有的相邻关系史,等等,综合的作用力,都导致一切物体,从绝对意义上说,必然运动。所以说,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万事万物就是在不断打破平衡、运动中变化而发展的,古代的圣贤不懂没有绝对的“空”的道理,所以,他们很多的理念、理论、功法、以至特定的追求,都是建立在错误认识的逻辑起点上。

物质系统,或空间、或宇宙,是无限可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因为有限之界外,还是物质,或还是空间、还是宇宙。宇宙的本性是无限。如果人们为它设限,随着认识的不断发展,就会发现界限不断地被新发现所突破。其中包括对速度的认识,我认为也是如此。

物质运动、或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很多事物单独去看,充满着偶然性,认真研究,会发现偶然性内在固有必然性。综合很多个别的现象的总体走势,从宏观上长时间观察,并运用统计学和逻辑推理判断等等的知识,人们从中就可以发现其规律。每一件具体物事物,从绝对意义上讲,是在不断地变化,甚至有的难以触摸、确定,但人们一旦掌握了其变化规律,就好办。因为规律具有非常稳定的特性。“道”就包含有规律的意思。所以,很多人主张“悟道”。道、规律是事物运动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人们可预期的、具体客观性的状况。离开实际的事物,不存在道、或规律。或者说,凡存在客观事物,必然有道、或规律在其中。问题只是人们能否感悟到,掌握到,并很好地有效运用。现实中对道、或规律的理解,分三个方面:一是道、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二是认为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学习、认识,已经悟到了、并掌握了道、规律,并内化为思想、精神、主观的东西,这种“道”、或规律,即“道法自然”所得。有些人将认识次序搞乱了,将这变为“主观的道”,作为一切思维、推理、判断的第一逻辑起点,忘记了自然的、客观实际的事物才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逻辑起点,这样就很容易脱离实际,犯本本主义的错误,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但这些人有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一般不会犯大方向的错误。三是认为道、规律是纯主观的东西,一切由心造,这就非常容易在现实中走入歧途而不能自拔。我们应主张第一方面,因为懂得大道理,只是为解决问具体问题提供战略性、方向性不容易犯错误的思路,但在具体实际问题上的解决,有很多细节须人们重新认识,还须具有经验才能很好地处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包含这个意思。事事都有其中的新鲜感。

以上已讲述这些原理和原理之间还可以组合起来应用,形成原理群,运用来思考,应用于实践。这些原理很多都被科学逐步证实,人们面对很多问题,常常要用一个原理群才能将事情办妥,很多实践活动证明是行之有效。如果人们能吃透以上这些原理,直接从思想、认识上奠定了基础,方便人们进一步对众多事物的思考、推理、解释、判断、审美,用于指导生活、学习、工作。

我举些例子说明一下,例如:为什么星球会悬浮在太空中?为什么星体多数是圆形的?为什么地球上的物质、生物多数有弧线形存在呢?为什么本文作者早就知道光速不是最高速呢,其实上面的原理已帮助你找到了答案。又如:为什么人要选好环境来居住呢?人的一呼一吸,从生理系统、到物理系统、环境系统等等之中要注重什么呢?炼密宗气功的声频作用、呼吸作用是什么呢?它是怎样激活大脑的细胞呢?怎样才练出毛孔吐纳法呢?当你掌握了以上的原理,就比较容易感悟到其中的奥妙了。再如:人为什么应该悟道呢?如何在千变万化中把握着不变的东西为我所用呢?如何在绝对不平衡和相对平衡之间寻找生命发展的契机,寻找走向胜利的突破点呢?如此等等,上面的原理,已为你提供了战略性的思路。总之,如果能将以上的原理内化于心,灵活运用,随时都会有机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这是感悟的重要的认识、理论基础,也是破除迷信的有利武器。

  • 时空理念

对时间、空间的认识、理解、运用、或感悟的程度,可以把不同的人分出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追求。很多对时空的理解和在实际中使用的计量单位,已决定了成败。一般人对时空的理解和应用,与专业人士、伟人是差别非常之大。单纯就常用时间、空间的计量单位,不同的人是差别很大的。尤其科学家发现了暗物质的存在,明物质只占很少的比例。这样,显性空间与隐性空间事实上是存在的。我们只有对两方面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和事物的发展。所以,对时空的感悟很重要,时空理念,肯定是人们感悟的基本原理。下面对时空理念作简约的介绍:

  1. 长、宽、高三维,加时间一维,共四维时空。这是人们最常用的时空概念,属于显四维时空。
  2.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首先提出了九维时空。因为事物是分阴阳、分正负、分显隐的。显四维、隐四维和显隐之间的O点,或O线,是一维。共九维。
  3. 事物是立体动态发展、变化的,要正确把握事物这动态立体发展的过程,和较准确地预测发展到未来的态势、定性未来出现的状况,无论从研究的角度,还是现实操作的需要,都须要有事物发展的动态时空观,所以我提出了二十七维时空观,即过去九维、现在九维、未来九维,共二十七维时空 。
  4. 如果我们设二十七维时空的O点,或O线和时空是在我们的星球——地球里,并以此为标准,这样,只相对地适合地球上的物质运动,但由于宇宙有无限多的空间,里面都充满物质运动,特定层次的物体都存在实体和场,还存在着明物质和暗物质。从人类的感觉和认识去判断,就是存在已知物质、物质运动和未知物质、物质运动。从另一个角度去表述,即存在显性物质、物质运动和隐性物质、物质运动。当我们对地球以外,宇宙其它时空的研究时,所设定的O点、或O线是与地球上所设的有区别,时间也不同,计量单位和方法有差别。这样,因为宇宙无限大,就有无限多的二十七维时空。即:地球的二十七维时空加宇宙里N个二十七维时空,直至无限多个二十七维时空。其数学模型是:地27+N个宇27……直至无限个27维。将来人类有幸能进入宇宙太空中,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的阶段,不断在浩瀚广阔的宇宙扩大生存、活动的自由空间时,在宇宙精准地划分不同时区,就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士运用精密的仪器和设备,确立有效的标准。
  5. 专业人士和修炼者须懂的时空理念。
  1. O点、或O线,是一维;
  2. 时间,一维伸向过去,一维伸向未来,有二维;
  3. 显性空间有三维
  4. 隐性空间有二十一维,这里作出这样的设定,因为过去的九维、未来的九维、我们现在都看不见,加上现又有三维看不见,一律视为隐性时空。
  1. 显性空间内存在隐性空间三维;
  2. 因为宇宙任何物体,不存在绝对封闭,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更细微的物质、或叫能量穿过或穿入物体而流动着。所以,物体在过去的空间,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物质、或叫能量,这些物质或多或少地一直影响着物体、物质的能量和物体的运动。同时,物体本身也流出一定的物质、或能量。这种有进有出的现象,就有空间维度。进入的物质、或能量有三维,离开物体的物质或能量有三维,共六维。
  3. 当下的空间,即现在的物体同样发生有物质或能量进和出的情况。共六维。
  4. 未来时空的物质对当下现在时空的物体,也存在吸引或排斥的作用。当现在的物质越来越接近未来的时空时,作用会越来越强烈。未来时空的显性物质(由于距离的关系,当下的人看不清,甚至看不见、或无法感受到,即对当下的人来说,等于是隐性。所以,我在这里将其归入隐性部分),已进入当下的物质三维,已走出当下物体的物质与未来时空的物质呼应、连接等三维,共六维。

以上合计共二十七维

  1. 因为当我将O点、或O线移到设定的过去,和将O点、或O线移到设定的未来时,则过去有二十七维,未来也有二十七维。因为设定的过去还有过去;设定的未来,还有未来。

以上总计则有八十一维。

  1. 在实践操作上,为达到预期效果,可以使用这样的时空理念:
  1. 客体的长、宽、高加时间共四维。主体、或本体有四维;理论上的理想时空模型有四维;主体、或本体和客体经现实操作后的结果作为对象有四维。共十六维。这样就可以检验出主体的思路、可行性方案、操作过程是否存在问题,以便总结经验,或采取跟进的措施。
  2. 主体、或本体有九维,客体有九维,理论上的理想时空模型有九维;主体、或本体和客体经按理论时空模型进行现实操作后的结果作为对象有九维,共三十六维。对照后,跟进的道理同上。
  3. 主体、或本体有二十七维,客体有二十七维,理论上的理想时空模型有二十七维;主体、或本体和客体经按理论时空模型进行现实操作后的结果作为对象有二十七维,共一百零八维。对照后,跟进的道理同上。

……

事实上,人类早已取得了大量的时间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几乎在所有的领域得到有效的应用。如天文、航天、军事、军工制造、交通、建筑、工农牧业等等等等。计算单位越来越精细。人们日常要过红绿灯,都用读秒来计划时间、空间的运用。中国古人提倡的“天人合一”,就包含大宇宙观的时空理念,并在现实中有效地运用。例如,计算大天文潮的到来;预测地球运行到特定的方位、时段容易产生流行性疾病;人体的经络、血脉的活动,在什么季节、时辰将会有什么状况;中国人早就发明了天干、地支、六十年一个甲子。由于中国人,知道宇宙星体具有相对稳定性,地球的运行具有相对稳定重复的特点,古人发明了指导各方面的农历。对每个人的生辰八字做记录,确定生命体在特定的时空里,感应特定的气场和物质流动。中国农民都是依照中国的农历进行播种和收割;生活、工作、练功等按西方新历是难以进行的。人们还发现很多种子生长到第六代,就和第一代的种子非常一致,因此,有六代轮回之说等等。

时空理念到具体运用,是一门大学问。如果人们能将我上述所讲的时空理念,结合自己的实际,如结合自己所学习、研究的方向,或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工作,可以产生很多很多的感悟。譬如:有个原理是“南北向,是有所向;东西向是无所向”。你怎样理解呢?因为地球是自转地从西向东不断地围绕着太阳转动,从太空上来观察,东西向是在地球的不断自转里,在宇宙中是不断地改变了方向,所以说东西向是无所向,而南北向,则有所向,因为不管地球怎样转动,北极都是朝向北斗。中国古人早就知道这些道理,建房多数坐北向南,床位多是南北向。因为南北向,相对稳定,东西向人在昼夜和睡眠、还是在运作,都被地球带动而产生较大的运动。关于时空的问题,是人类感悟真理的一个大方向,只要留心,处处都可以感悟到时空学问的妙用。

  • 宇宙生命发展规律

“宇宙生命发展规律”是我在十多年前首先提出,在二00八年三月我著的《生命的感悟》一文作出解释,将它定义。现将当时的定义摘录如下:

宇宙物质运动有一种大的发展趋势,就是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可控自己的方向发展,即物质从没有生命向着有生命,从无意识向着有意识的方向发展。生命一经诞生,就面临着两种命运,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能适应的生命将利用一切可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繁殖自己的物种,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从本能处于这种状态,发展到有意识、自觉的、有计划、有步骤、自为加速地处于这种状态,直至将整个宇宙空间占领;将宇宙所有的物质从无意识状态,逐步变为有意识的状态,从低智慧状态发展到更高智慧的状态。生命的每次真正发展,是表现在种类的整体水平上,并且有较明显的相对稳定性,而不是个别的生命现象。个别的、偶然的优秀现象,是不稳定,很容易消失的。也就是说,任何具有特殊能量的生命出现,其背后必有其种群,不可能是单一、孤独的存在。只是孤单的、唯一的优秀,是很快消失,或被灭绝,唯有种群的优秀,才能长久,并生生不息。而任何具有特殊能量的生命种群,都是不断进化发展而来。而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物种,由于不能适应环境,或无能力躲过宇宙的大灾难,而被灭绝了。但是,在无限大的宇宙空间里,有更多的生命在诞生,前赴后继,直至将宇宙的物质空间最大生命化,而生命又最大程度的自主、自由,直至与宇宙同一。这就是宇宙生命发展规律。

接下来,我又在此文这样表述宇宙生命发展规律:

物质运动有一个态势就是物质自身发展为生命,从而物质可以认识自己、把控自己,并利用一切条件和可能性使这种状态在整个宇宙中最大化,实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自主、自由、直至与宇宙同一。这就是宇宙生命发展规律。

经过了这么多年,我重新反复思考宇宙生命发展规律这定义,认为总的思路和用词用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细节上还是不够完善,现我重新定义如下:

物质运动,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发展为生命。当生命发展到一定的智慧和能力的高度时,就进一步显示物质能自己认识自己,自觉地发展自己,继而扩大精神的力量,形成物质与精神互存、互动、互用的系统,追求产生大宇宙精神的灵魂,将宇宙的物质作为躯体。当物质有一部分发展为生命,生命就会面临着宇宙物质的各种运动的挑战,并只有两种命运的安排,一是适者生存和发展,二是不适者被淘汰,走向灭绝。其中有的生命可以发展到自己认识自己、认识所处的环境,并能不断适应新的环境,自觉把控自己,运用智慧认识和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扩大自己的物种,基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自己的种群在宇宙的时空里实现最大化,实现在最大的时空中获得最大的自由度、舒适度。这种现象肯定不是个体的、个别的生命现象,而是生命的种群进化、联手合作发展的现象。这就是宇宙生命发展规律。

人类若要沿着宇宙生命发展规律不断向前发展,追求最伟大的目标,按我的理解,就必须努力做到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必须要努力创造并很好地生产出与天人合一相关的,能在宇宙中排除一切困难的“机”,作为辅助,面对外部的一切阻力、威胁,更加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通力合作,集结最大的力量使人类的美好愿景,在无限的宇宙时空里得到实现。

从古至今很多搞研究的人,有这样的猜想,认为无限大的宇宙,必定还有其他生命,有的生命还比人类更智慧。尤其是当天文科学家发现宇宙里有很多很多可以存活生命的星体和人类已经实现可以制造出一些生命之后,更有人确信,在宇宙中存在非常高级的生命,这些生命甚至可以制造出比人类还高级的生命。更甚者,这些人还提出,在地球上通过自然进化出人类的概率是极其微小,几乎是不可能,人类也是这些在宇宙中极高智慧的生命所制造。不管怎样,这种想法都是依照现有掌握的情况进行逻辑推理,还没有确凿的事实根据,属于猜想。但我依然坚信,无论地球以外是否存在生命,或存在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或存在,可以制造人类的生命,甚至制造出比人类更智慧的生命。对这些高级的生命,如果追源溯古,他们最初也是宇宙物质运动演化出来的结果,也是逐步进化而来的。他们的进化规律,也是走不出宇宙生命发展规律的。虽然,被他们制造出的生命,会视他们为神,但他们自知不是全能的神,他们还须努力学习、创造,在无限大的宇宙里,争取更大的时空,获取更大的自由,实现更大的愿望。这是生命的本质特性和生命固有的欲望和使命所决定的,他们也须为种族的群体共同奋斗,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展过程,都须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形成特定的结果。

  • 人类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的规定性

人类的身体结构和一切生命的结构一样,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化而来,都是适宜特定的环境、气候和相应的各种条件而存活和发展,生命结构规定了在自然的时空里内对具体条件的最低和最高的极限,超出了极限,生命显得无能为力,甚至引起疾病,更甚者会导致灭亡。对于这一点应该是无须怀疑的。

人体内大脑、血液、神经系统、经络系统、骨架、肌肉、五脏六腑以至每一个器官,更细小一层是细胞、基因、体内的菌群、气场等等,是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互联互通,巧妙平衡的整体。同人体各层次的不同组成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有着各自的功能、作用。

每个人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必定是一个在特定时空内存在的开放系统。必须要从体外取得阳光、水分、食物、气场等,同时排出废物,形成新陈代谢的循环。每个正常的人,都将本能地、或自觉地争取良性的循环。人一旦追求生命本体、或主体良性循环,提升正能量、得到健康、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努力认识人本身的系统及系统内各部分的构成、功能、作用,从中找出规律,加以掌握运用,同时争取优质的、合符健康需要的阳光、水分、食物和利用身心并有良好气场的居所、活动空间等等。还要在生活、学习、工作、成长的环境中感受、感悟、继承这特定时空中世代形成的优良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等,渐渐地深刻体会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奥妙。由于人这种生命,从一出生开始,在较长的时间里不能独立生存,须依赖父母、或他人的养育、教导,才能逐步走向独立。也就是说,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社会性,就开始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沟通,产生了各种关系、感情等。总之,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这种社会性也是人的结构对其具有最基本的规定性。以上种种,都是人类文化、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等形成的基础和最基本价值原理,是人们思考很多问题的重要前提和逻辑起点。当心中有了清晰的前提和起点,对很多问题的感悟就不会虚幻不实。聚居在特定时空的人群,在古代多数是同一家族、民族的人群,既以自己特有的人体结构适应着自然环境,同时也是世世代代适应所在的环境而产生了人体结构的渐变,并形成独特的生活习惯、生产形式、生活方式、语言、语境,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世界上很多民族文化、东西方文化、南北方文化的源头就是这样形成的。由于在古代,交通、通讯不发达,交流不便,各民族都在自己所拥有的时空内发展了很长的时间,所以才有今天所讲的不同文化源流的问题,或所谓“文明的冲突”等问题。虽然利益的制衡关系,难以避免现实的冲突,只能各方面以高智慧寻找最佳的方式解决问题。正确的思路应该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筑好人类为命运共同体,使文明更好地进步,让人们更好地过上自由、幸福、健康、充满创造力的生活。因为这是会波及到每个国家、民族、以至每个家庭及个人的事情。

人的结构及各个部分和心理结构,都有这样的特性,只要人的意念、想法、注意力和实际接触,侧重在哪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哪个方面就得到较强较优的发展,在学习、训练,或生活、工作上、营养补充上等等;侧重于身体结构哪个部分、或器官,哪个部分就明显不同。例如,足球运动员,明显双腿比一般人粗壮,脚特别灵活,跑步特别快;哲学家,思维的抽象能力、概括力、逻辑性比一般人强;美食家的味觉特别优秀;商人对经济利益的敏感度比一般人高等等。但人的结构是有极限的规定性的,例如,现在世界最优秀的短跑运动员,他们的最快速度是约9秒左右跑100米,我们不能要求运动员能1秒钟内跑出100米;同时,也不能要求运动员在晚年衰老的时候,能约9秒左右就跑100米。这如我们不应祈望有什么东西给蚂蚁吃了之后,就长得体积还超过大象、雄鹰虽飞得高,但不能飞越太空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也说明了两个重要的道理:不只是人类,而是一切生命都有结构的规定性。我们不单要感悟出人类的结构规定性的道理,更好地为我们人类自己服务,还应感悟所有生命的结构规定性,运用仿生学等等科学道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第二,人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是一个过程,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生命的结构也在不同的阶段发生变化,身体各个组成在变化,即大脑、皮肤、肌肉、骨骼、五脏六腑、各个器官、血液、血管、细胞、神经网、气场、体内菌群等等都随着年龄、特定的时空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反映到具体人的体能、记忆力、消化能力、性功能、生育能力、伤口愈合能力、耐力等等的变化。人只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实际的情况,充分了解自己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扬长避短,在特定的年龄段,在特定的时空里,选择相对最优的方案,做最应该做的事。

  • 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感受、感悟、认识的过程,当正确的认识确立,能做最该做的事时,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心理结构。心理结构的形成,一方面是对自身、对人体结构和其规定性的逐步认识、深化、掌握其规律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不断地接触外界事物,不断学习、体验的过程。生理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着心理结构的变化;心理的变化同样影响生理变化。尤其人的情绪与身心健康是密不可分。人格的特征主要是由人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知识、感情、智慧、经验、道德品质等属于心理结构的内容,是人之所以成为社会人的依据。心理结构是否优秀,直接影响到生命本体的质量。其中包括人的道德品质、意志、知识、经验、情绪调节、感情表达、逻辑思维能力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习的进展、工作的成果,生活的质量,也必然影响到人的生理。这里就有两个大的学问,一是人的心理结构要与生理结构协调发展的学问值得注意、研究、有所感悟;二是人的心理结构的产生、发展、成熟、丰富、以至博大,有其规律,可根据前人的发展过程,可读历史,具有启发意义的传记,寻找他人和自己具有意义的经历,从中总结出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从中得到启发、感悟,总结出可行的规律以便应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优秀人物的心理结构,都是通过学习、修炼、践行中,向着追求真、善、美的目标,以实现更大的自由度、更大的创造力,以利苍生,同时自己又获得健康、长寿、幸福快乐的生活,使子孙繁荣昌盛,并实现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理想!

虽然人类的生理结构,是千百万亿年进化的结果,既有先天的规定性,又有客观现实的局限性,但心理结构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明显变量。人们可以通过勤奋的学习、实践产生质的飞跃。千百万亿年的进化结果,与人类的梦想之间,摆设着一道道的难题,同样阻挡不住人类的追求,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超越!所以,人要突破生理、心理所在时空的结构性局限,人类的愿景最终必须走“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理论上,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的理想状态,应是全面地综合平衡发展;生理结构及各部分科学地平衡发展,心理结构及心理各部分的平衡发展,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非常协调地平衡发展。但当我面对现实来观察、研究实例时,发现能够各方面平衡得很好的人不多。以不平衡发展为主流。主要原因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灵魂与肉体的矛盾、尊严与耻辱的矛盾、生活必须与经济收入的矛盾、情有独钟与求之不得的矛盾、工作一定要完成与身心疲劳的矛盾、志大与才疏的矛盾等等,使很多人只能侧重一项或一个方面发展。如果没有掌握好有所侧重又兼顾到平衡的方法,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必然产生,日积月累,就会造成积重难返。任何层次、任何大小的主体也是如此。所以,首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保护好身心健康,使人体结构和各部分正常平衡存在、发展为重中之重。有了这根本目的基础上,逐步地将矛盾化解,以求达到理想的目标。不然的话,就是舍本求末,是不值得提倡的。

  • 人的定义、本质特性、人格

人对自己的研究,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过,既有丰硕的成果,也出现不少荒谬的结论。这里将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提供给大家。

1、人的定义:从猿人进化而来,能直立行走,能运用丰富的语言,有抽象思维能力、丰富的情感和表情,懂得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自觉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人。

2、人的本质特性是自由、创造,追求健康、幸福的生活。

3、人格是人的气质、特征、能力、倾向、兴趣、追求等等心理特征,也可以理解为,具体人具有人的本质特性基础上的个性。所有具体人的人格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中产生、形成、发展的,都是作为社会的一员出现的,不可避免地带上历史的烙印。每个人所承担起自己的命运,也必然地被特定的命运雕刻出特定的人格。而特定的人格又反过来影响着自己以后的命运。可以这样理解:人格是命运的作品,命运是人格的注释!

     4、这里有多个原理和逻辑推演出的关系,值得所有人去感悟。我分层次讲:第一,物质是第一性,这是没有问题的,已经被科学,尤其是物理学所证明了。古代很多大哲圣人,由于受当时的科技水平限制,是不知道这一点的。所以,提出诸多的观点和理论、学说、修炼方法等等,都不是建立在严格的物理科学、人体科学等等科学的基础之上,很容易走偏。但又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原因在第二,当人们在主观上将思想清空,尤其是在静坐、站桩,或各种的练功状态时,这时大脑的负担是最少,体内的气场自然地运行(注意,体和气场是也是物质的),人体本能具有向着正常、归真的功能。平时的陋习、影响身心健康的思想、言行会得到一定的纠正,有功德者,还可大大提升正能量,驱邪扶正,延年益寿。第三,现在较有文化的人,或追求崇高境界的人,普遍承认:人是具有社会特性的,人的本质特性是自由、创造,追求健康、幸福的生活。凡属于人,必须有人格,具有气质、个性、能力、倾向等等心理特征。换句话说,没有社会特性、本质特征、心理特征这些后天逐步培育出来的、雕造出来的特点,只具有生理上有人的结构,从社会科学的意义讲,都不属于人。如“狼孩”等等,只有动物的特性。这只是极个别的偶然现象。第四,归纳以上所述,确定作为“人”,或说具有“人格”,重点在精神上、思想上、或心理特征上。这样就从物质层次跳跃到第二层次精神上,很多理论就从第二层次、精神层次作为逻辑起点的第一层次来讨论人。这样,尤其是研究这方面学问的人,心中知道,对于人来说,精神是极为重要,为了突出其重要性,不自觉地、或不知不觉地、甚至是自觉地、有意地忽略了物质是本该的第一层次,而后学者不少也信以为真,有的对此还非常坚信。所以,在思想上、理论上,常有两大派争论第一性和第二性的系列问题。当然,里面除了学术上、学理上的争论外,还有利益上、信仰集团上导致不可调和的争论。第五,不管你承认与否,“人是社会的人”这观点,起码在我们的星球上,只有具有人体结构的生命,才能掌握到制造工具、自觉地追求自由、创造,才能创作出内含丰富的感情、高超技巧的艺术品。其它的生命结构,怎样都无法做到,这就是先天结构的规定性。也是物质第一性的重要例证。这对于人们坚定对优生学、基因科学、人体科学、人类的发展史、优秀人格的培育等等的研究,破除迷信,理性地思考人的问题等等,都是非常重要。

5、人格既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是不断发展的变量,是个人不断变化的行为综合体现,是人获取基因遗传力量和特色后,在不断地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个性的身心组织。“人格”这概念一经提出,就具有审美的特性,将人的格分出境界的层次、分出美与丑、分出专属等等。对人的品质、资格,人之所以为人的理解,包括尊严、能力、人品优劣等的审美标准、人权的概念等等,从伦理的角度看,一个人有诚信、有同情心、有是非标准、有荣辱感,平等待人,不侮辱别人,自己能见贤思齐,有上进心,嫉恶如仇等,这样的人是有人格的。人格意识能使人自觉将人作为一个“整合体”,调动内外的能量演绎为有正能量的精神和言行,从内在唤醒人格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资源,从源头上得到力量。自然也获得尊严和应有的权利,更体会到人格的资格平等所建立的礼仪。其实,很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是人格内在经验的属性,这是价值的基础。例如:美感是人格内具有生趣的感受,同时,人格又是人最美、最崇高的展现。人格美是语言美的源头,语言美可促进人格美。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上是由语言组成的,是决定人格的心理特征。人们要清楚这微妙的关系。人能语言美,心理活动充满真、善、美,才成为人格美。但这里出现一个高风险区,相当难以处理,因为语言,优秀的心理活动都是人出生后,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早已设定的版本、或世代相传的习惯,在无意和有意中灌输给新的生命的,如果人人都只能照着这统一的“设定的版本”成长,则失去个性,没有独立的人格,形成千人一面的状况。所以,自幼年起就要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接触大自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从事一些具有自创性的活动,如小科技创新、文学艺术创作,如作诗、作文、绘画等等,培育独立的人格。事实上,人格的形成过程受到诸多的限定,人体结构的限定、成长条件的限定、社会环境结构的限定、早已预设的文化信息灌输的限制、工作场所的限定、自身知识、经验、结构的限定等等。这些限定之间,既有和谐统一的一面,又有相冲对立的一面;既有理想与现实、生理与心理协调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能正确处理以上所讲的种种情况的关系,是可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但我对现实的观察,却存在着不少残缺的人格、或戴上人格面具向着社会,隐藏自己真实的脸目。更甚者已是人格分裂患者。前面所讲的都证明了:人格具有可塑性。虽然对每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存在着种种的限定,但只要有坚定的追求和自由的意志,防止、避免形形色色对人格异化的影响、破坏,努力进行真实的生活,有效地运用好理性的、有依据、合乎逻辑的智慧,就能有效消解那些预设给你的主题化、惯性化、虚幻化、已物化的陷阱。并争取从小就注重和坚持是朝着以真、善、美方向、目标修行,逐步达到完美的人格。

人格具有具体性和客体性。人格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审美对象。当具体人的人格美成为典范时,就成了“人格理想”的现实化、具象化,并作为标杆,可趋向永恒。但一定要防止不切合实际地将“人格理想”把具体人“神化”,以被不良用心的人,作为精神控制的工具。人格具有道德价值(包括尊严)、智慧价值、健康价值、美学价值(包括情感)。道德价值是人格的核心。美学价值(其中重要的部分——感情),是使人有明显的个性,不能被任何手段所复制,具有唯一性。这样,就使人格真正实现独立生成,避免了社会发展,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强化了“人是机器”的异化。人格是反映美学境界的实体,也是人生感悟和追求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以人为本,返璞归真的重要性。人格的客观性,就是人的本体性。这本体性包含理性、感情、能力、意志等。本体要成为实践主体对象化来不断确证,使人格的境界提升、扩大、丰富。换个角度可以理解为:有所舍才有所得,爱人与爱己的辩证统一。人类的对象性活动,是人格自我塑造过程,应该是追求人格美的过程。人格美的核心是心灵美,心灵美最根本之处就是有生趣的爱。珍惜生命、关心他人、慈善社会、造福苍生、爱护大自然、不断追求真理和提升美学境界,就是有生趣的大爱体现。纵观人类发展的必然态势,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最伟大的人格,应是类本质觉醒的主体,造福苍生,达到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境界,集真、善、美于一身。

………

关于人格方面的内容非常博大丰富,是感悟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必须结合美学来修行的人生主课。总之,我认为对人格的感悟,目的是要做一个有人格的人和善于对人格审美,同时也要结合自己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立自己的人格理想,循序渐进地、脚踏实地接近目标。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去追求人格的幻想。不管怎样,一定要坚信,世上多一个有人格的人,世界就多一份美好。每提升一个层次的人格境界,就能见到更广阔更美丽的风光!

  • 感情、爱和爱的重要规律

有感情才能成全人格。爱是感情世界的中心。爱是主体向对象奉献的感情。心中有爱才能产生美感。如果你心中一点爱都没有,这世界就没有你值得留恋的东西了。人在有爱的大前提下,对具体的事物,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因爱而产生美感,有时因产生了美感然后爱上。这都是常见的现象,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有爱,有美感,人会感到幸福、快乐,进而觉得生命有意思、有意义!人们可以试相反想想,如果你对那事物,绝对不爱,一点美感都没有,并非常恶心,能有幸福、快乐的感觉吗?这些事物对你有意思、有意义吗?显然我说的结论是正确的!

虽然人类历史奔腾不息地向前发展,感情及爱的形式、样式与时俱进、层出不穷,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感情及爱的特色,但本质上是一致的。从美学的角度看,感情及爱的本体是人,爱的主体也是人。爱的客体、对象主要还是人,当然也还有其他它。这个“其它”,是指除人之外,人所产生感情及爱的一切事物。例如:爱自己骑的马、家中养的猫、自己种的花草、自己的房子、家具、一批美食、自己创作的作品等等。人类的大量活动、追求,追宗溯源其动力和目标是来自于爱,这种爱既有本能的、生理的需要,也有心理的、自觉的、理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对感情及爱有正确的感悟和掌握,善于把自己所要的爱的操作,幸福快乐的生活就会增加很多。树立奉献精神的信念,就从根本上种下了爱的美善的因,必将尝到爱的美善之果。就能深切地体会到有爱的滋润和力量。由于人类的爱历史悠久,具体内容浩如烟海,这方面的研究、传说、艺术作品多如牛毛,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知道全部。再者,现实历史不断地向前演进,爱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增多,我们只能透过种种现象抓住本质的东西,带有规律的东西、具有典型性的东西,从而感悟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该如何去思考、去行动才能获得理想纯真感情及爱呢?应该是万变不离其宗。人的一生必须有爱和被爱的真切体验和感悟。不然的话,人这辈子就白过了。如果还能从生活上感受到爱的甜蜜,还能从哲学、美学的高度,深深地领悟到人类爱的本质,这样的人生,值得啦!

所有的感情及爱都有因果关系。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类一切与感情及爱相关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都不是单一的活动,都是诸多因素互相联动的系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爱不会凭空产生,需要本体、主体、动机、对象、时间、特定情景和内容、条件、活动方式等等之中酝酿、萌生、成长、发展、壮大、衰落、结束的过程。有循序渐进式发展,有的是在特定的因素激发下,爆发式发展。不管在什么阶段,什么形式和内容的感情及爱,主导地位,是有奉献精神的爱心。没有奉献的爱心,不可能产生爱的故事。凡是因爱而得到美感的享受,本体或主体会本能地、或自觉地努力将爱扩大、延续。相反,得到丑感、恶果的。理智的人,就会本能地、或自觉地回避、远离、终止、甚至会产生报复性的行为。所以,为人应善于积累爱的美善之因,避免种下丑恶的种子,把握好感情及爱的节奏,用正能量来浇灌美善之因,就会长出爱的好果。

对爱有多角度、多层次的审美标准。如:小爱、中爱、大爱;从产生爱的接触频率看,有低频率、中频率、高频率;从为爱所花的时间看,可以分为瞬间相遇、偶尔接触、短时间接触、较长时间接触、长期接触;从亲密度来看,分为没有亲密度、轻微亲密度、一般亲密度、较高亲密度、融为一体的亲密度;从距离来分,有两大类,主体与客体的心理距离和主体的身体与客体距离。从主体与客体、或对象的互动程度来划分。从爱的奉献程度划分,如慈善、公益团队作为主体,对弱势群体作为对象,从精神上、物质上所作的贡献程度等等。……。关于爱的审美标准有很多,归根结蒂来讲,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价值为尺度。而不是以其它为中心、为尺度。

感情及爱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涉及感情的内容非常之多,有兴趣者可找心理学看看。这里,以爱为重点来讲讲据我感悟、观察、研究、归纳出的一些原理、规则、规律如下:

  1. 爱是人格固有的一种属性,或有人格的主体(包括团队、组织、机构、单位等)的一种属性,也是他们活动的一个重要使命。
  2. 爱的主体的强弱大小,与奉献的强弱大小成正比。
  3. 任何主体爱心的强烈程度,与奉献的程度成正比。
  4. 爱主要有几大要素:生理结构、心理结构、可运用的客体、利益结构、活动前的设计、策划;活动过程、活动的结果及对结果的评估,为下一次活动进行新的准备。
  5. 爱的愿力越大,提升奉献的能力就越快越大。
  6. 爱心越大,奉献越大,人格的魅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7. 每一种具体的爱,都处在特定的结构中进行。不存在没有特定的结构可以进行爱。这些结构主要有:生理结构、心理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利益结构、社会结构、伦理结构、法理结构、活动进行的结构等等。
  8. 主体越爱对象,对象就越使主体产生美感。或对象越使主体产生美感,主体就越爱对象。如果主体和对象也是人,而不是其它,都有同样的感受,就会如此循环升级,不断纵深发展,直至当事人进入狂热,不能自控,失去理智,直奔激情的高峰。这时段,主体和对象都一致感到生命非常有意思、有意义、幸福、快乐。如果这种情形下,有意外的事件出现,主体和对象突然有一方消失,或必须分离,主体和对象就会从幸福的陶醉中瞬间跌落极度的痛苦之中,很多人是无法承受。有的会大病一场;有的天天失眠,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有的得了抑郁症或疯癫了,甚至有的自杀了。不少人过了一段时间,能恢复平静,返回正常生活。但由于对身心创伤过重,结果都寿命不长为多。只有那些跳出小我,进入大我,从小爱进入大爱的人,振作起来,干出一番大事业并得高寿。进入狂热激情的人之中,有个别掌握了特定修炼功夫的人,没有失控,身心一直都比较健康,这类人既可享受到激情所带来的甜美,又可通过适度进入狂热激情的状态来激活大脑、神经系统,以致激活整个主体。但一般的主体,不懂得这样的方法,自己不能把持自己,很容易得不到好结果。相反,则主体越不爱对象,对象就越使主体产生丑感,或对象越使主体产生着丑感,主体就越不爱对象。甚至远离、不接触,将其作为避之则吉的丑恶客体,以至心中没有这样的对象。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人们可以感悟到,情绪、爱与事业、身心健康、寿命之间的密切辩证关系。现实生活里,有的人为了避免被情所伤,有的人为了修炼自己所爱的功夫、或技能,有的人只从利益出发,一切都按严格的逻辑出发,哪里利大就往哪里活动等等。坚决反对用情,将自己对情进行禁绝。不少事实也证明,这些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效果是不错的。但是,我认为这是人格缺失的表现,与计算机、机器人没什么根本的区别,不能享受到真正的美感和生动、活泼的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主张:在修炼功夫、技能,或处于特定的工作时,为了高度专注,可以是处于“无情”的状态,这是能够提升效果的。但平时,还应恢复正常人的状态。否则,就不近人情。我这种提法,认真感悟的有六类人,他们的用情或移情的状况,是值得大家参考,或选择的。第一类,是最普遍的一类,作为一般人,过着一般人的生活,有着正常人的喜、怒、哀、乐,这些人的爱,主要放在三个方面,爱自己;爱家人、亲人和朋友;爱自己的工作。第二类,精力主要集中在爱自己的专业上、工作上。第三类,爱真理,穷尽一生地去追求真理,或自己的信仰。第四,将爱集中在自己的修心养性方面,强化自己的生命能量,提高自己的境界。第五类,一生追求将爱的奉献并逐步升级,以求实现最大化,由爱家人、家庭开始,到家族、朋友、工作单位、到社会,能力强大后,就对国家、民族作出贡献。再发展对人类、对众生造福。这类型人,多数是从小立下大愿,刻苦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本领,用奉献的大量事实,完梦自己的理想。发展到造福人类、苍生,这是极高难度的伟大事业,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确实有极少数人做到了。第六类,里面可以分出很多种人,主要是以上五种类型的组合,属于混合型。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两种组合,也可以三种、四种,甚至五种组合。当然,这些组合基本上是以一种为主,或特定时段、特定环境下以一种为主,兼有其他的爱的奉献。我是主张,爱的奉献是混合型的,因为在现实中,单纯只有一种形式和内容的爱,是极少见的,或多或少都兼顾到方方面面。纯粹是一种爱的人,属理论研究的抽象对象,在现实中是极难找到的,不具有普遍意义。

爱的形式和内容非常博大,历史悠久,而且在现实中不断发展、增加新的内容,但我相信,人们可以通过我以上的表述,再通过自己举一反三地联系实际地思考,应对爱和它的规律有所感悟,从中得出有益的东西。

  • 价值和价值的基本原理

在我们星球上,价值是对作为主体的人而言的。没有人,就不存在价值的问题。绝大部分人、或以人为核心的各种主体,几乎由始至终绝大多数的时间在思考、感悟价值,寻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利益,实现对人、或主体的最大最优的有用程度。人、或主体,在不同时段、空间和特定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具体的价值目标。很多人的成功,是与他们有切合实际的价值理念分不开的。相反,很多人的失败,往往因为思想上存在不正确的价值观。大量的案例,证明以上的观点是对的。人们不妨从价值观的角度,对历史和现实的例子作出深刻的分析思考。

价值的概念与利益的概念有很大的重合之处。价值和利益,一样分为物质部分和精神部分。通常所说的利益,多指物质利益和经济利益。价值,当初也是经济学的概念,指凝结在商品的一般的、无差别的劳动。后来泛化到政治、军事、科技、哲学、美学、伦理学、法律、社会学、宗教、教育等等各学科。其实,任何领域对于人来说都存在着价值的问题。价值就是对人有用的东西,对人没有用的东西,就不存在价值。

价值有物质部分和精神部分。例如:人的生理健康是物质部分,人的心理健康属于精神部分。实际上,两者常常是不能截然分开,很大程度是有机辩证统一的。生理的健康,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同样,心理健康又会影响到生理健康。所以,价值应有物质和精神混合的部分。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例如:白菜,是人类的一种食品,它的价值具有客观性。有的画家非常爱吃白菜,因为喜欢它的味道,并经常画它,但有个画家非常讨厌白菜,因为它勾起他想起一段伤心的历史,而且他又不喜欢它的味道,吃了它还感到身体有不适。这都说明了价值具有主观性。价值分三个层次:个别性、特殊性和普遍性。价值的个别性是价值存在的基础,去掉了一切的个别性,则不存在特殊性和普遍性。因为任何的特殊性、普遍性的价值,最终要在较多、或很多的个别中得到落实,才具有存在的真实意义。举例说一下:具体个人爱吃大米饭,大米具有价值的个别性,这类爱吃大米饭的具体个人增多到一定程度,为了满足这类人群的需要,从而获取自己应得的价值,就产生了一个种稻谷的行业,这个行业处在众多行业里,就有特殊性的价值。将稻谷变成大米后,卖给很多人,换取了货币,货币代表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就具有了普遍性的价值。每个具体人为了生活,不单只需要米,还需要油、盐等其它食品,还有服装、房子等。所以,努力去挣钱,即挣取具有普遍性价值的东西,用以交换各种具有个别性的价值来生活。换句话说,无论是特殊性的价值,还是普遍性的价值,必须最终能够兑现到个别性价值。在具体、实际上“有用”,方为价值。不然的话,价值是空话。如有的国家通货膨胀,或政权交替,结果有的货币贬值,甚至变为废纸。以上的道理是非常明显的。

真、善、美的价值是有机的辩证统一的整体。真,是三者价值的基础;善是价值的导向和重要体现;美是价值使主体满足的最佳感受和最终的落实。真理具有价值效应。有用,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应的体现。人的价值包括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和尊重,个人同时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大多数情况下,个人是离不开他人、社会中的活动或群体、或离不开相应的关系中去抽象地、孤立地评定人的价值。但对于具体的个人,他可以相对独立地、相对不以任何外界、或客体发生关系,而感到特定思想行为的价值存在。例如,睡觉、闭目养神、静坐、精神内守或自然放松等,对身心健康是非常有价值的。这类有价值的行为,几乎所有人都会至少做到一种或做到多种。这就存在着两种类型的价值,前者是社会关系活动中,得到社会承认的社会价值;后者是在相对非常独立的自己的活动中,自己感受到并肯定的价值。这是最容易不靠外力获取的价值。这也说明一条重要的道理,价值具有受社会制约的一面,也存在不受社会制约的一面。不受社会制约的方面,其中还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内容,即自由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其实,身心健康是人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西方的社会学家,不很明白这个道理,并将价值只看作是一种受到社会制约的愿望的不易获得的目的物。它分配不平均,有不同等级区别,同时认为价值对每个人是给定的数据,而且迫使社会行为指向价值。但人们应清楚地知道,对价值的研究,要分清内因和外因、物质与精神。人的因素是第一的,是内因,有非常丰富的因素,有主观能动性,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这研究也必然发现里面有很多价值。当我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侧重于人的社会关系和制约,及由此形成种种价值,尤其是物质价值时,我认为,关键之处在于:人或不同类型的以人为核心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本身具有的能力,努力调动社会和自然的条件,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价值。对于具体个人来说,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多方面的现实境界,充分发挥创造力,将劳动有更丰富的技术含量、更多原创性,并优质多产,适合和满足社会所需,这是实现优质重大价值的重要途径。这显然包括了主客体两方面的存在。

当一个价值对象、或项目、或叫利益实体出现时,通常是有多方面、多层次的价值或利益,极少是只有非常单一的价值或利益,而且很多是非常明显地具有时效性。有些价值是明摆着的,大家都知道,有一定条件的人,抓紧时机,就可以获取,但也有不少的价值或利益,只有掌握特定的专业知识的人才知道,或经过深挖其潜能、或附加一定的创造性智慧和劳动才显现。没有对特定利益的专业知识者,常常受骗。所以,专业很重要。善于把握时机和开创性地工作,其收益则惊人。人们绝大部分的努力,都在追逐价值,长年累月形成了一见到有价值的东西,就像神经质的反应,失去了应有的定力,尤其是战略性定力。很容易犯上短期行为、杀鸡取卵、见利忘义,贪婪成性,为小利而伤害亲友、合作伙伴的感情。甚至不知道价值应有的边界,将自己该得的和自己不该得的都分不清,有的还明知故犯,打着堂而皇之的五花八门名堂,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恶意地侵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以致国家利益、人类利益。这样,后果将非常严重。一方面受到道德的谴责,另一方面随时被追究法律责任,更甚者,将受到毁灭性打击。享受价值的主体都被毁灭了,价值都没有归属处时,价值还有意义吗?这时,以前认定的价值还是价值吗?这是非常值得人们注重的问题。这问题同时又提醒人们,要认真对待身心健康问题,不然的话,有福都没命享。这是金玉良言。当然,我们应努力推崇大爱的奉献精神,为家庭、为集体、为民族、为国家,以至为全人类、为众生无私地奉献价值,创造价值,这精神是伟大的,其榜样的价值,是无穷的,伟大灵魂的价值、类本质的觉醒、自觉的价值具有永恒性!这样伟大的价值,不是天生就具有的,是长期修炼,坚定的信仰力量驱使的大善果。是代表着人类伟大的理念和追求高瞻远瞩的价值的集中体现。

………

价值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个层次的极其庞大体系,其知识、学问,无穷无尽,永远讲述不完,人只能学到老、用到老,不断地感悟到老。虽然如此,但大的原则、原理不多,例如等价交换,是普遍通行的价值原理等。领悟到以上原则、原理,以指导生活、学习、工作,并从中得到领悟,将生命的价值合理地最大化!这是非常有意义和值得的好事!

  • 身心健康之道

保持和追求身心健康的生活,是每个人以至整个人类世世代代的永恒主题。因为,生命和健康是人类各种愿望和实际感受的基础。爱惜生命和健康,是人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热爱生活的重要体现。同时,人的悟道、提升生命境界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这些都是在不断努力保持和追求身心健康中获得。保持和追求身心健康的生活,是一个全方位、全周期、全天候的生命努力过程。时刻都不应松懈的课题,因此应有一个对身心健康的优秀理念,总体的计划和结合具体实际,可取得良好效果的意念和做法,尤其是进入当代诸多方面都高度社会化,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的高效优质的落实,涉及面非常之广,具体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常常是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越多,例如:用立体动态的、运用相关仪器设备来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人的身心状况,及遗传基因对人的影响;身心健康与人的经济收入的关系;有或缺乏、甚至没有健康知识对身心健康作用的差别;医疗制度,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对人们的心身健康产生的效果;危害健康因素的控制;人的交往圈及接触程度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的问题;人体科学的进展情况;新的医疗技术、设备的发明、生产、普及的程度;涉及到法律、法规,当地政府、国家、联合国的相关计划、政策、经济投入;各方面资金投入到健康产业等等的问题。总之,身心健康问题是跨时代、跨地域、横贯多个领域、涉及到全世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家庭、以及每个人的问题。有着非常庞大的、立体动态不断发展的知识和操作系统,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其全部。所以,要感悟身心健康之道并有效践行,首先要运用好分类法。先将自己经常需要的学好、用好,将不需要的,暂时不管。加上很多东西,也不是你管的。既无权管,也没能力管。遇到需用,但不懂的问题,还可以查找相关的资料、信息,还可以找老师、或相关专业部门等。重要的、急用的先学,循序渐进,逐步使自己进入身心健康的优秀状态。下面我简约表述一些主要的观点,供大家对身心健康问题感悟:

  1. 普通规律与自身的规律相结合

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贯穿着整个生命过程的规律,又有每个年龄段的特殊规律,而每个人还有自己的个别规律。所以,要使自己身心健康,要努力学习普遍有效的身心健康的知识,再结合自己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的身心状况和现实条件的实际情况来指导工作、学习、生活,既有理论指导又有现实体验,并与时俱进地将身心调整到相对最佳的状态。

  1. 要重视身心平衡规律中向前发展

健康的人,身心都是比较平衡的。如果失衡,就产生病变。身心平衡,包括人的生理与心理平衡。人的生理自身的平衡,人的心理自身要平衡,大的方面来讲,就是阴阳平衡,五行的金、水、木、火、土,要相生不要相克。按照二十四个节气的特点,进行衣、食、住、行修炼等等。这都是中国的传统理念,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历史和现实的大量事实证明是正确的。例如,历代很多著名的中医人士都非常高寿,他们就按这套理念来调理身心的。很显然,中华民族人口这么繁盛,同中医的作用分不开。这套理论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大,例如,认为男属阳,女属阴;督脉属阳,任脉属阴;整个宇宙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分阴阳,还可分五行。并同人的身心平衡密切有关。如衣服的颜色、各类饮食、住房的位置与布局,每年、每月、每日的时辰,地球在宇宙空间的位置,及与满天星体的关系等等,这也是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如果以上所列的种种阴阳五行,都与人的身心阴阳五行取得最佳的和谐平衡,古人认为就达到了天人合一啦!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和操作系统,加上现代以来,不断的科学发现、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必将在宇宙空间上扩张,古代的理论已不可能完全适应当代人的要求。面对着这样庞大的系统,怎么办?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人类追求高境界的身心平衡崇高理想呢?因此,我提出了“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理念,人们可以通过集人类最高的智慧和力量,创造辅助自己的各式各样的客体——“机”,既可以解决咨询问题,又知道身心平衡的路径、方向,或每一个细节。还可以解决只靠自己难以实现,由“机”辅助,实现其身心平衡。

主体内的生理、心理平衡,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平衡,是有很多途径和方法实现的。如:除中医外,还有西医、心理学、宗教、武术、修炼气功、体育运动、学习艺术、听音乐、选择相关的书籍阅读、旅游等等。针对这方面问题的最新的科研成果也很多,如脑科学的进展、人体内菌群的调整等等。我认为,实现良好的身心平衡,通常要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第一,保持有充足的睡眠;第二,注重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跑步、静坐等;第三,多读书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掌握严密的逻辑方法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有一个善良正义的心,不生妄想、不存贪念,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等等。这样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就有正确的判断、合理的看法,心态会很平衡。这种心态平衡,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努力学习、体验,善于总结经验的结果;第四,正确饮食并懂得运用饮食的方法调养身心;第五,正确穿着衣服,既防寒避暑,又要合乎各种场合的要求和自己的角色,达到大方得体美观的效果;第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有理想目标、朝气蓬勃地学习、工作、生活。远离和去掉不健康、有害身心的事物,多亲近能提高自己正能量的人和事;第七,选择有利于自己身心平衡和发展的时空,包括家居、家具、工作活动地点、周边的人群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第八,对身心健康问题,养成爱好学习、研究、践行的习惯,并有长远打算和目前的计划,并努力分阶段、有步骤地落实好;

  • 语言与心法之妙

语言与心法的问题,我在《再论心法》一文和我写的不少文章里已有基本的论述。由于这方面的内容非常重要,为确保本文的相对完整性,在此须有所表述。语言被称为人类的第二信息系统,世界不少著名的学者、哲学家、心理学家等等,认为人类在我们星球与其它动物的关键区别,就在于创造了第二信息系统,这本身就是极其重要的工具,其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思维、交流、产生心法等等。人类并利用这套工具,进一步帮助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和为了更好生产而制造生产工具,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强化精神世界与实践结果之间的逻辑推演关系。使人类灵魂的内容逐步发展丰富,这样,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互为促进,良性的循环,不断地螺旋式上升,促进人类这个物种在我们星球上繁衍昌盛,成为最强智能和情感的物种,以至使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生不息的生活,并为实现“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和充满着理想的前景。

我在《再论心法》一文中,对“语言”的含义是这样讲的:“语言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1)人类用来自己表达意思、进行思维,或对外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常用的是话语、书面文字的形式。(2)广义的语言,包括书画、雕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态的语言、符号、数码计算机语言、人工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各个专业行业特有的语言、简约的图案、代号等等。内含特定的信息、意思。

“人类的语言产生与人类的意识同步。思维是以语言的方式实现的,意识和思维都离不开语言。即使在默想也与语言有关。心法是在有语言、意识、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心法又起到丰富、精炼、简约语言系统的作用,心法本身也有一套相对独立的心法语言系统”。(引自《再论心法》)。那么“心法”这概念的含义是什么呢?我在《再论心法》里是这样定义的:“是人的本体、或面对客体时作为主体在产生意识、思维后,尤其有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之后,通过生活、体验、学习、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过程,从中领悟、认识的同时,加以总结、提炼出来的方便法门、法则、规律、思路、程序、运作的方式、方法等,为了更好、更方便随时可用,将这些内化入人的心里,成为心法,以更便利、更有效地帮助人实现目标或理想。心法不是人先天就具有的东西,而是后天体验、探索、学习、训练、感悟、实际应用、总结、提炼的结晶。人们将这结晶内化于心,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有效运用,才算得上真实心法。如果没有内化入人的心里并进行运用,这不是本体、或主体的心法。最多属于记忆、或记录的知识而已。心法的本质特征是精神。心法是人的灵魂、精神、思想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法在人的精神世界、灵魂、心理活动中,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存在,在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高度地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心法主要集中在人的本体、或主体的核心部分,并依靠这部分所具有的功能、机制、所储存的能量、信息、知识、经验等进行运作,这核心部分就是——大脑”。“心法”是受人的灵魂、精神、思维或叫心理活动中的念、或理念、或愿力和追求的目标所控制、启动、牵引和设定的运行轨迹,或制止。这些是心法的主宰。人是有意念、有目的才使用心法的。心法不会无原因地产生和使用。以上所讲的是心法最根本的、最基础的东西,是其它类型心法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语言和心法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它们和身体、身心健康一样,是人类一切基础的基础,是构成人类灵魂的内容、软件。是贯穿着生活、学习、工作的整个过程,并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和心法,既可以相对作为主体,又可作为客体,既可作为出发点,又可以作为目的地;既可是主体的核心部分,又可作为工具运用;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既要依靠它们来感悟,又是要感悟的本身;总之,集很多项辩证统一于一身。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感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升感悟境界的过程,里面有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感悟原理。无论是人格的确立、人类本质的确证、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为实现理想的目标、甚至人类当前计划的实施和终极的追求等等,都离不开语言和心法。通过发出的声音的语言,其声频振动对人的大脑和身体其它部位的作用是很大的,人类应注重良性声频的研究,因此,努力学习好语言和心法是人生重中之重的课题。

  • 美学和文学艺术对生命的影响

人类很多事情都是从感觉开始,最终结果在感觉上得到落实。没有感觉,就没有感悟。感觉是分很多个层次的,从非常原始的感觉,到高品味进入美学境界的感觉,不是天生就可以自然地发展上去的,而是要经过非常努力学习、体验、不断地感悟才能达到的境界。如果人的一生都只停留在低层次的原始感觉上,我认为这是悲剧。如何才能提升生命的感觉、感悟、品味,进入美学较高境界的层面呢?学习美学、艺术、文学和科学文化知识,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个人如此,家庭、群体、民族、国家也如此。美育特别重要。美育应从儿童就开始。虽然人类在千百万年的进化中过程中,不断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进行趋吉避凶的审美历练,本能已具有审美的能力,爱美恶丑。由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很多事物已由很多文化元素和其它多方面的元素所组成。人们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非常丰富、并多元化。很多产品、艺术品从物质构成到精神因素都复杂化。要进行正确的审美判断,常常须有深厚的美学知识、文化内涵、专业水平和经验,单凭本能的感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举例说明一下,如对一栋建筑物进行审美判断,就涉及到这建筑物是东方风格,还是西方风格,或是其它风格。如果是东方风格,它的设计理念是古典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或是其它主义。如果是中国古典主义的设计,里面主要是儒家元素,还是道家或佛家元素呢?或是以一家元素为主的,综合多种元素呢?等等问题,都应正确回答的。这些肯定不可能不经过努力学习美学、艺术和多元文化的人,只凭本能的美感就可以准确回答的。现实中,就算学历很高,但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多是如此,没有美学、文学、艺术修养的人,品味常出现庸俗,犯很多低级的错误。例如,有很多人的家居建筑和装修,是用西式的现代主义的,但家具却是中国古典主义的红木家具,这明显是不配衬的;又如泡高档的中国好茶,却用上一次性的塑料杯;品尝中国优质的茅台酒,却用装红酒的大酒杯,如此等等,不伦不类,都说明缺乏审美意识和能力。辛辛苦苦的劳动果实,在最终落实的感觉中,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美感。由于没有文化内涵、审美知识,出了差错,还不自知,在美感上,麻木不仁,是很可惜的。

美学主要是研究人的美感、丑感和其相关的原理、规律、审美标准,并将文学、艺术作为重点的研究、评价对象,从而启发人们进行净洁心灵、美沐言行、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渐渐懂得和自觉地追求真、善、美。我对美是这样下定义的:美就是有生趣的感觉。没有生趣,就不存在美。人们一切合理的追求,最终的落实,就是有生趣的感觉。而艺术则是有人格者通过训练有素的技巧外化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艺术无论对创作主体,还是受众,全过程都可以令人感悟。文学的本质就是人学。三者都须有高尚的灵魂的基础上,所产生美好的感情、智慧、技巧,才能有优秀的品位,一旦达到崇高境界,其精神的光芒,可以长久地在世界上照耀。人们可以通过学习美学、文学、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在心灵上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与生命一起成长。很多经典作品都起到精神播种的作用。学习经典、经常参与系统的审美活动,感悟的美学境界会有明显的提高。以书法、绘画为例,它们是视觉、线条、色彩、平面的艺术。学习、或努力创作这两种艺术,就能很明显提升人们对视觉世界的感受能力。有不少平常人感觉不到的东西,对书画家来讲,已产生了感悟,并可将这些感悟外化为优秀的作品。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万象,都是由色彩和线条组成,而线条的魅力常更大于色彩。当书画家进入优秀状态时,将感悟提炼出创作主题,通过构思浓缩出特定的意象,用简练的笔法将线条和色彩变为平面具象。就实现了瞬间创造出永恒和宇宙的唯一。这创作过程 ,思维在活动中净化、趋向于大道至简,每一个环节都在审美,既是提取过去的记忆,又是消化着当前的思考和相关内容;既是过去经验的继承和延续,又是在感悟中创新;……。人若常能这样,会感悟出很多道理,就离真、善、美越来越近。练书法到一定程度,还有很多良好效果。如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特定的书体临摹、练习或创作,是可以改掉身心上的一些缺陷、或强化某方面的气质或功能,提高自己的定力。练行书、草书、狂草,如果练得好,起到练拳、练剑、练气的作用。既可心理调节,又可生理调节;既丰富文化、技艺的修养,又提升美学境界和人格魅力。这都体现出中华文化其原理处处可相通互用的博大精深。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人往往不是只对某一点的感悟,而是一法通法,法法相通,对生命、对事物的整体感悟,由渐悟进入顿悟。接着讲文学,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可以这样说,在当今社会几乎没有人不受过文学的影响,由此可知文学的渗透力对心灵的作用是多么的厉害。古代很多皇帝,现在很多人基本上都没记着了,而优秀的诗人写了一首很短的诗,千古以来不断地被人传颂。大家可想而知文学的感染力、生命力。单凭这点,人们可以有很多感悟。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由优秀的语言组成。人若希望灵魂、思想、优秀,脑海要充满优秀的语言;并用它来社会交往,效果更佳。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感情浓缩的倾泻。人是感情最丰富的社会动物,应善于感情的表达。文学以形象的方式表现事物。普遍人的大脑是较善于记住形象的事物。文学常讲典型动听的故事。多数人都爱听动人的故事,如此等等。文学一一将人性中的很多特点对号入座,能不动人吗?能不引起人们很多感悟吗?但有一个重要的情况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多到浩如烟海,任何人穷尽一生都看不完,而且每天都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创作出来,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很有限,只能选适合自己的经典作品阅读,将人生的境界更好地提高。

美学、文学、艺术里面有非常之多令人感动、感悟的内容和原理,在这里就不展开表述了。人们可以多找些相关的书籍、艺术品看看,也可以在互联网查找我著的二百二十多集的《美学心得》和顿悟书画艺术作品看看,相信会加深大家对感悟主义的理解。关键是在现实的体验里,以至是创作中,领悟这些原理。有洞察力的人,还可更进一步发现新的原理。

  • 经验和各门学科对感悟需要用的常识

善于每事总结经验的人,是容易走向成功的。把所经历过的,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并总结提升为原理、规律,内化为心法,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少些曲折、多些顺利。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书本知识代替不了真实的体验,书本知识通常只说出了普遍性、特殊性的东西,很难说出完全适合你的东西,加上不少书本的东西都是讲已经过去了的事物。有的已陈旧失效了。所以,有句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我常在文章里提出矛盾有三个层次,即矛盾的普通性、特殊性和个别性。大量的个别性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基础。以喝茶为例,很多人都知道善于喝茶的人可以悟道。因为茶道的本质即人道。这具有普遍性。但是,你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情景、身心状况里,该喝什么样的茶最合适呢?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需要自己在喝茶中逐步地感悟。又如,人体一定需要基本的营养的,人是还要有基本的法律常识的。每个有自立能力的人,这些常识是需要懂的。不然的话,如何保障身心健康,如何使自己的言行不触犯法律呢?常识涉及的面很广,很多是日常生活的常识,也有很多是各行各业的常识。日常生活和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专业是常识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生的常识基础。常识有地域、时段、行业、层次之分。例如,农村人刚入大城市,或城市人刚到农村;底层老百姓到高层次的人群参与活动,或一直处在高层次生活圈的人,走入底层的活动圈;鞋厂的工人与家具厂的老板;偏僻山村还存有古代的礼仪与现代大都市的常用礼仪等等,各自的常识是有一定区别的。里面都隐含着很多各自的道理。世界上的常识太多了,有些需要学,很多用不上的,就无需学。因为时间、精力有限。思想和行动应放在比较重要的事情上。人生很多感悟,常有赖于已掌握的常识和真切体验,从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境界。常识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一般常用的知识,要使之成为习惯并本能就可以反应过来用上;二是特别重要,思想、言行一定按此遵循,一刻也不能松懈的常识,如爱惜生命、遵纪守法、爱护大自然等常识;三是与自己没有关联的,派不上用场的常识,可以置之不理。四是须知其大略,无须深透其内涵的常识,这类常识非常之多,深入研究是专家、专业人士的任务,作为这方面的外行人,没必要,也没有这么多时间、精力去深入研究。但必须要粗略知道,便于站在正确的一边,不然的话,会闹出大笑话,甚至犯严重的错误。例如,大量的法理知识、大量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最新科技的成果,专家对经典文学作品、艺术品的经典评述。时事专栏作家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等等。很多事情,如果你全然不知,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与亲朋一起聊天,也没有“谈资”,如世外之人,显得没有意思。常识无处不在,例如,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见面需互相问声好?对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段、场合的问候,以什么句子语气最合适?为什么刷牙时,要让牙膏泡沫至少留在口腔超过三分钟?为什么家用电制须安放在特定的高度?为什么交通红绿灯在特定路段须多少秒才转换灯光?为什么很多茶要用八十五度水温来泡?等等,都是有经验、观察数据、学理基础来支撑的。有的须深入研学,有的大略知道就行了,对自己完全无用的,可置之不理。总之,要感悟对自己需要的、有用的常识。有些常识,是可以导致人们逐步升级感悟的。有的感悟是需要同类型的常识群来引发的。也有些感悟需要不同类型的常识,进行混合才产生的,等等。大感悟常常需要一条或多条规律、原理为主,通过多个常识组合而思考、产生思想上的飞跃而产生的。人在学与用中,感悟出真理、感悟出意思、意义,感悟出生趣。

  • 感悟主义的基调和艺术风格

人类在经历千难万险的千百万年奋进中,经历了原始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又经历后现代主义在物质上、精神上的疯狂洗礼,很多人终于在无数的痛苦中渐悟里产生了顿悟,这是感悟主义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历史原因。后现代主义比起以前的主义有更强烈的城市感,人们在灰暗的建筑群里穿梭、活动,到处都有烟囱,汽车的废气,沟渠、沙井的臭味,嘈杂声。都市生存竞争异常激烈,一双双敌视疑虑的眼神,一个个患有各种类型疾患的面孔,每个人都是在社会大机器中的小零件,被动地旋转着。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也是在这样的藩篱中给人以晕眩、破碎、拼凑、断裂、丧失中心、精神分裂、毁灭、丑的感觉。人们再不能忍受了,后现代主义对人肆虐异化,本能地和自觉地醒悟,向着以人为本、追求本质归复方向努力。这就种下了感悟主义的种子,并渐渐地生根发芽,人们开始努力治癒身心的创伤,奋力走出后现代主义的阴霾,从幻觉、空洞的口号、得不偿失的虚无中,回归脚踏实地的真实生活。这几十年来,出现很多影响世界格局的事件,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各种媒体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和解说,让人们一次又一次的震惊和猛醒。以至彻底顿悟。多年来,每年全球数以亿为单位的人数出外观光旅游,欣赏美景、品尝美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手机具有先进的拍摄功能后,人们对取景的审美要求、艺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对风景和大量的社会现象进行拍摄,海量般的照片、录像在互相传播。人们更关心活动环境的绿化程度、空气质量、阳光的照射,更关心各种生活方式的对比和文化的对比,大家有了强烈的愿望,建设美丽的城市、美丽乡村,各地政府也为此规划、财政拨款。力求做好做细这类工作。新闻媒体、手机微信、各类图片、录像,还有大量的专家、专业人士浮头露面,大讲医疗、保健、美食、品茶、市井新闻等等的问题。一方面,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那股劲不断的往上使;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的现象被人们进一步充分地认识到,是不人道的,努力抵制,迅速地削弱。所有这些情况,无不指向和出现这样的感悟主义的理念和活动:人们在感悟中觉醒,本能和自觉地大幅度调动自己的正能量,努力抵制或消除后现代主义的负能量现象,回归本性,以人为本,去除幻觉和精神控制,确立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价值为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用审美的态度和艺术化的尺度,来衡量事物和活动。人们的独立人格,自由的精神,美学水平等意识在提高,自觉地、并事实上已经不断地在提高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争取更健康、长寿、智慧的人生,理解到珍惜当下美好生活的重要性,努力创造和享受更多自由的空间和舒适的生活,接近和谐的美学境界,等等。这就是感悟主义的基调。

感悟主义的艺术风格是在后现代主义走向衰亡和感悟主义登上世界舞台的历史因果关系里和社会背景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的美学、艺术现象和相关现象。所以,必然带有这历史的胎记和感悟主义的基调、理念。虽然,当代已出现了众多的感悟主义的艺术作品,由于人们在迅速的时代流变中,新旧观念的猛然交替,不少人的思想出现混乱,对全球化现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理念、电子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等等,感到茫然,甚至感叹老了!对新的生活还未适应过来,人已非常劳累、软弱无力!这些都反映在不少艺术作品中,从形式到内容上的矛盾、无奈。虽然,就其总体理念和技法上,都带有感悟主义味道,但残留不少后现代主义的压抑感。这种状态,在历史上每个大时代的转换中,也有类似的现象。较彻底的感悟主义艺术风格,我认为是这样的: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价值为一切价值的尺度,治癒曾经的创伤,朝气蓬勃地投入生活,感悟各种艺术技法,将人格外化为作品,从创作构思、创作的过程到创作结果。无论对创作主体和观赏者的感受,能起到提升正能量,有智慧启迪和美的享受;创作主体着意创作过程自身的修炼和感悟,而不是只追求吸引观众而不顾自损主体。在学习和继承传统优秀理念和技法上,非常强调有新理念、新技法,将对生命的各种感悟融入作品中,力求作品达到大道至简,既有高尚的灵魂,又有气场感,还有巧妙的技法,并提供新的艺术样式,与时代的节奏合拍。由于感悟主义诞生的时间不长,在各个领域的艺术风格,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还须人们进一步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顿悟书画艺术为例,它属于感悟主义的艺术,其风格和特点是:坚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创作过程就是一个修炼身心的过程。古今中外的技法都可以融会贯通,凡可用于创作的工具都可以用上,关键是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创作时常给人们的印象是:别开生面,大刀阔斧,干脆利落,不留臃肿,惜墨如金,直奔主题,有强烈的节奏感,见者豁然开朗,可即得感悟。顿悟书画艺术属于新生事物,具有光明的前景,但还须积累经验,培育队伍,扎实根基,进一步系统化。

  • 逐步将感悟的境界提升

人的一生,是个始终须要感悟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感悟,不断向前的历史。从大多数情况看,感悟境界的不断提升,就会越来越专业。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如此,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也是如此。事实告诉人们,在某一领域的感悟达到非常高境界的人,除了在这个专业、行业上知识和经验丰富外,还须有相关配套的知识和经验支撑。我们很难找到只独孤一味,完全不需要其它方面支持,就可以达到巅峰境界的人。例如,一个物理学家,他的数学、化学、实验操作等等的知识也是非常丰富的,甚至对文学、音乐等等也很内行。又如一个书法家,他对绘画、美学、文学、历史、鉴赏等的知识都很丰富,甚至也很专业。追求感悟境界提升,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一个自然、自觉的过程。有各式各样的感悟道路。按我的经验和理解,要想顺利提升感悟的境界,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1. 首先学好语文,然后就更较容易地学习一定的哲学和美学知识,进一步应学习好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掌握常用的几何、数理、物理、化学知识。这样,就懂思维、推理、归纳、抽象,明白感悟的大方向和目标,少犯大错误,少走大弯路。这是感悟在精神方面的基础。
  2. 自觉地、有计划有步骤有具体方法地锻炼身心健康,合理饮食,保证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使身心强而有力,具有耐久性、高度灵敏,充满气场感。因为,很多的感悟,特别高层次的感悟,常需要这些。有极少的感悟,有时甚至缺一不可。这就是感悟的主体根本。
  3. 选择好自己需要的专业、项目,努力钻研,和学好与此相关的知识,完善好需查找的书籍、资料、信息的储备、或查找渠道,勇于探索、发掘、发现,有自己的专业信息交流圈,人际关系等。以便将感悟境界提升,以至实现人生所愿。这是实现感悟境界提升的途径、目标、理想。
  4. 理论与体验有机结合。感悟境界的提升,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结出良好的果实。但须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的合理分配和处理,例如:搞数理逻辑推演、几何论证,主要是从理论到理论,只有偶尔与现实联系,当然这也可以称为理论实践。又如打太极拳、学游泳,主要是靠实际体验才能真正掌握。离开了实际体验是掌握不了的,也无法证明你是否已经掌握了,当然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则更佳。又如很多人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知道这是佛家的一种修炼功法,只会经常念口璜。不求甚解。其实,这佛家功法须高度理论与按此理论指引进行实际练功才真懂其内涵。所以说,理论与体验相结合,才能得真知,结好果,这是从努力提升感悟境界开始,最终能达到提升现实境界的必由之路。
  5. 抓着所有提升感悟境界的机会

人的境界可以分为很多种,如思想境界、体能境界、智慧境界、气场境界、艺术境界、美学境界、实力境界等等。这都可以促进感悟境界的提升。反之,感悟境界的提升也可以促进其它境界的提升。总之,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物质的力量也可以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提升物质力量的机会与提升精神力量的机会,往往不是均等而来的,有时前者有机会,后者没有机会;有时则相反;有时一边大,一边小;有时则看似是机会,其实是假的。人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及时地把握好机会。获得感悟和提升。感悟境界的机会,应该是有很多渠道。首先,要有随时把握机会的意识,事先做好各条渠道出现感悟机会的充分准备,这样才不会机会到来了,还茫然不知所措。这是不少人常犯的错误,有的人会为此后悔一生。获得和提升感悟境界的机会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体内生的,另一类是客体提供的。以个人作为主体为例,渐悟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了顿悟;自己有所发明创造;或在梦中出现一些情景,使自己觉醒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身心在特定的时段、空间有些微妙的变化,引起新的思考等等。客体提供给个人主体获得感悟和提升,感悟境界的机会就更多:如看到一本好书引起的;或旅游、参观引起的;遇到良师益友的指点;看新闻报道引起的;大的时局变化引起的等等。总之,善于抓住机会,就是拿到打开感悟之门的金锁匙。

……。

感悟的原理非常之多,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读者对感悟和感悟主义有浓厚兴趣,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我写的相关文章,其中我写的《美学心得》就有二百二十多集,里面大量提供给你可以感悟的内容和感悟主义的内容,例如:人类发展的四大活动规律,修行的次序,关于平台的问题,艺术终极追求,《论心法》,《再论心法》,《生命的感悟》等等等等。信息量很大,可读性很强。同样,大家也可以找各种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学书籍、艺术品等等看看,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游名山大川等等活动中得到大量感悟。

人类各个历史阶段都记载着大量的感悟,这些感悟都从精神上,以至物质上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各时期的感悟,总体上都归入所在历史作为主体思潮、美学特征的主义之中。感悟主义由于是在后现代主义的时空里酝酿、萌生和发展起来的,受到它的教训、刺激最多、最深。所以,本文较多提及它。其实,感悟主义是受众多主义及其它的影响,是综合作用力的结果。这一点,大家须有清醒的认识。例如,有人运用原始主义的理念、或作品、或产品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批判,产生系列的感悟观念、作品等;有人因崇尚古典主义而否定后现代主义;有人追求现代主义的生活方式,而认为后现代主义搞过头了;不少人因向往未来的和谐主义,觉得后现代主义乱七八糟;有人非常喜爱天人合一主义,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与“天地合其德”的境界。尽量摆脱后现代主义的氛围而修行;有人信仰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主义而顿悟;当下,人们使用手机的多种用途,以对“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主义”有所领悟,有了很多的启示;有人长期从事现代古典主义的创作等等。总之,不同角度、层次产生的感悟思想很多。感悟的类型也不少。所以说,感悟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潮,这是当下的现象。这些现象里,有理性反应的,有感情冲动的,有从利益出发的,有从自己爱好出发的,也有胡思乱想的。我写本文,在于从整体上,让大家较清楚知道感悟是有原理的。人们应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价值为尺度,从美学的高度,运用好艺术的方法,去除假、丑、恶的现象,治瘉后现代主义带来的创伤,养护好地球这个生命的共同家园,同心协力建设自由、幸福、充满生命力、创造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让这伟大的理念,成为感悟主义思潮中的主流力量。

本文很多地方是直接讲感悟的基本原理,也有很多处没有直接讲感悟的原理,但里面多数是隐藏着原理的,只要认真看、细心思考是可以发现的。有很多原理是前人已发现的,但有的还不够完善,有不少我作了部分的调整、修改。有不少原理,有的是我以前写的文章里首先提出来,在这里也重新认真阅读、思考,将不完善之处修改好,才在这里用上。还有的原理,在本文首次公布。这些,都是优质的精神成果,可以好好品尝。最后,希望读者能在本文中获得正能量,成为一个善于感悟的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