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编码

转载自:http://blog.csdn.net/shijinupc/article/details/7679945

Java开发者必须牢记:在Java中字符仅以一种形式存在,那就是Unicode(不选择任何特定的编码,直接使用他们在字符集中的编号,这是统一的唯一方法)。由于java采用unicode编码,char 在java中占2个字节。2个字节(16位)来表示一个字符。
这里的Java中是指在JVM中、在内存中、在代码里声明的每一个char、String类型的变量中。
例如:

System.out.println(System.getProperty("file.encoding"));  
char han = '永';  
System.out.format("%x", (short)han);//对第二个参数(短整型)格式化为十六进制输出,0x开头  
//输出6c38  
char han1 = 0x6c38;  
System.out.println(han1);  
//输出永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正确地读入了汉字“永”字,那么它在内存中的表示形式一定是0x6c38,没有其他任何值能替代这个字。
JVM的折中约定使得一个字符分为两部分:JVM内部和OS的文件系统。在JVM内部,统一使用Unicode表示,当这个字符被从JVM内部移到外部(即保存为文件系统中的一个文件的内容时),就进行了编码转换,使用了具体的编码方案。因此可以说所有的编码转换只发生在边界的地方,JVM和OS的交界处,也就是各种输入/输出流(或者Reader,Writer类)起作用的地方。
所有的I/O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阵营:面向字符的输入/输出流;面向字节的输入/输出流。这个“面向”是指这些类在处理输入/输出的时候,在哪个意义上保持一致。
如果面向字节,那么这类工作要保证系统中的文件二进制内容和读入JVM内部的二进制内容一致,不能变换任何0和1的顺序。这种输入/输出方式很适合诸如视频文件或者音频文件,因为不需要变换任何文件内容。
而面向字符的I/O是指希望系统中的文件的字符和读入内存的“字符”要一致。例如:我们的中文版XP系统上有一个GBK的文本文件,其中有一个“永”字,我们不关心这个字的GBK编码是什么,只希望在使用面向字符的I/O把它读入内存并保存在一个char型变量中时,I/O系统不要直接把“永”字的GBK编码放到这个字符(char)型变量中,我们不关心这个char型变量具体的二进制内容到底是多少,只希望这个字符读进来之后仍然是“永”字。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面向字符的I/O类,也就是Reader和Writer类,实际上隐式做了编码转换,在输出时,将内存中的Unicode字符使用系统默认编码方式进行了编码,而在输入时,将文件系统中已经编码过的字符使用默认编码方案进行了还原。这里要注意,Reader和Writer只会使用这个默认的编码来做转换,而不能为一个Reader和Writer指定转换时使用的编码。这也意味着,如果使用中文版WindowsXP系统,其中存放了一个UTF8编码的文件,当采用Reader类来读入的时候,它还会用GBK来转换,转换后的内容当然不对。这其实是一种傻瓜式的功能提供方式,对大多数初级用户(以及不需要跨平台的高级用户,windows一般采用GBK,linux一般采用UTF8)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如果用到GBK编码以外的文件,就必须采用编码转换:一个字符与字节之间的转换。因此,Java的I/O系统中能够指定转换编码的地方,也就是在字符与字节转换的地方,那就是InputStremReader与OutputStreamWriter。这两个类是字节流和字符流的适配器类,它们承担编码转换的任务。
既然java是用unicode来编码字符,”我”这个中文字符的unicode就是2个字节。String.getBytes(encoding)方法是获取指定编码的byte数组表示,通常gbk/gb2312是2个字节,utf-8是3个字节。如果不指定encoding则取系统默认的encoding。
例如

//UTF8汉字占三个字节  
b = str.getBytes("UTF-8");  
System.out.println("UTF8编码格式下,一个汉字占" + b.length + "字节");  

//混乱,很诡异,不理解!!!!!!  
b = str.getBytes("UTF-16");  
System.out.println("UTF16编码格式下,一个汉字占" + b.length + "字节");  

//ANSI码小于128的字符占一个字节,其余占俩字节  
b = str.getBytes();  
System.out.println("默认编码" + System.getProperty("file.encoding") + "编码格式下,一个汉字占" + b.length + "字节");  
由于JDK是国际版的,在编译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用-encoding参数指定我们的JAVA源程序的编码格式,则javac.exe首先获得我们操作系统默认采用的编码格式,也即在编译java程序时,若我们不指定源程序文件的编码格式,JDK首先获得操作系统的file.encoding参数(它保存的就是操作系统默认的编码格式,如WIN2k,它的值为GBK),然后JDK就把我们的java源程序从file.encoding编码格式转化为JAVA内部默认的UNICODE格式放入内存中。然后,javac把转换后的unicode格式的文件进行编译成.class类文件,此时.class文件是UNICODE编码的,它暂放在内存中,紧接着,JDK将此以UNICODE编码的编译后的class文件保存到我们的操作系统中形成我们见到的.class文件。对我们来说,我们最终获得的.class文件是内容以UNICODE编码格式保存的类文件,它内部包含我们源程序中的中文字符串,只不过此时它己经由file.encoding格式转化为UNICODE格式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