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性不好多做笔记
目录
NTC
什么是NTC
NTC被称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由Mn-Co-Ni的氧化物充分混合后烧结而成的陶瓷材料制备而来,它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还具有电阻值-温度特性波动小、对各种温度变化响应快的特点,可被用来做高灵敏度、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在电子电路当中也经常被用作实时的温度监控及温度补偿等。随着本体的温度升高,NTC的电阻阻值会呈非线性的下降,这个是NTC的特性。
电阻温度特性
通常我们用以下几个参数来定义该曲线:
R25:25℃时NTC本体的电阻值。
B值
B值:材料常数,是用来表示NTC在工作温度范围内阻值随温度变化幅度的参数,与材料的成分和烧结工艺有关。另外NTC的B值会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通常我们会选取曲线上两个温度点来计算。
表示B值时要把选取的温度点标明,如B25/85。
B值越大表明阻值随温度的升高降低得越快,B值越小则相反。如下图:
除非特别指出,B值是由T1=25℃(298.15K)和T2=50℃(323.15K)的零功率电阻值计算而得到的。根据式1,若已知B值的情况下,可以得出目标温度对应的阻值,如下式2
若是厂家只给出B值,是否就不需要提供阻值表了呢?
现在很多人产生了这个误区,以为有了B值就可以推算出想要的温度阻值。其实不难看出,热敏电阻的特性是温度与阻值呈非线性关系,也就是说这种关系没法说得清,更没法用公式全部给出。
如上图所示,在0-100度时所对应的阻值曲线,既然难以给出这种关系,那么给出某一个区间还是可以的,故提出了B值的概念。B值是温度25度~50度这个区间的关系公式,并在某一个误差区间给出。
意思就是说在25~50度这个区间用公式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超出这个范围,那么B值是不同的,所以不在这个范围用公式得出的阻值也是不对的。
阻值相同B值不同
阻值相同,而B值不同,这是大家的共识,若不同厂家的热敏电阻,B值相同,用公式来推导那岂不是阻值全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