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周,发生了两件大事值得关注:
飞书开启人员优化
小米汽车正式发售
一个是互联网行业、一个是新能源行业,这正好是两个时代的交替 。
当天我全程看完了小米汽车的发布会,作为尊贵的比亚迪车主,SU7 21.59w 这个价格,显然是不能交个朋友了(没钱的泪水)。
但是,当雷总介绍到小米的智能座舱时,却让我感觉有点惊艳了。
一般前排有个中控屏,能用来控制座椅加热、车内空调、音乐播放,这都没啥,咱比亚迪也可以的。
但不同在于中控屏和手机之间的互联,手机进入车内时,可以和中控屏直接连接,实现夸设备的控制,比如将手机上的小红书投到中控屏上。
当时还发了个朋友圈,觉得在车机系统这一块确实有很多可做的,也许会是未来的一波机会。
过了几天,冷静下来再一想,安卓客户端转向车机系统开发也许会是发展新方向。
有以下几个判断依据:
汽车的未来趋势就是电动化、智能化
看过一些大佬的演讲,他们的一个观点就是汽车未来会走向电动化和智能化。
这里的底层技术就是燃油车时代通过变速箱来提速,响应会比较慢,中间要经过汽油的点火燃烧,再到推动做工。这远不如电动车的电机响应快,只需要加大电流就能响应加速。
这一底层技术的变化(电动化的变革),才能有未来的智能化。比如智能驾驶遇到行人要紧急刹车,通过电的方式才能刹的更快。
而智能化,归根到底还是通过软件来控制车机能力,有一些智能化方向: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互联等。
目前车企宣传比较多的是智能驾驶,这依靠算法能力,和客户端不在同一个频道。
反而是智能座舱、智能互联这一块,目前车载系统都是基于 Android 系统的,要实现智能化的需求,都需要对系统进行深度定制以及相关应用开发,那对于安卓客户端来说不就有先天的优势嘛,进可深入研究 Framework ,退可持续发力应用开发。
部分车企已经开始投入车机系统
华为和小米就不说了,本身就在安卓系统上有很多积累沉淀。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收购了魅族、蔚来自研了手机,这都是能在市场感受到的一些动作。
智能化带来的体验提升
体验提升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开车的实际驾驶体验是一方面,这是硬件的活。但是在软件的体验更容易捕获人心。华为的智驾、小米的互联,我觉得都是非常具体吸引力的,在市场上也具有竞争力,优秀的体验能够吸引用户,反过来也能促进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只是个人的看法,能不能成还要看以下几点:
市场行情
要看车企会不会拿出真金白银来大量招募 Framework & 客户端工程师,砸钱就是最直接的了。
需求创新和实际价值
要看在车机系统上的头部玩家如何做创新,如果发力点在智能驾驶上,那和客户端有点远了,要在车机互联、智能交互、智能多媒体等方向持续创新才好。
另外也要看给用户创造的价值,是否有人买单,能否带来更多的溢价,引发追赶潮流,如果停留在自嗨上,那也没戏。
作为打工人的你我,能否拿到 Offer
咱不管那些大格局,前面两条都不成立,自己能拿到 Offer ,有工作那这个方向就是成功了。
最后,以上都是个人的看法,不作为参考建议,到底安卓客户端以后的发展之路怎么走,我也慌得一批~~~
加我微信 ezglumes 拉你入技术交流群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