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试(二) 多线程

目录

 

进程与线程的区别

多线程的实现(Thread、Runnable、callabe+futuretask、线程池四种方法的区别、实现原理、适用场景)

线程的启动(start()和run()的区别)

线程传递参数(1.向run()方法进行传参;2.获取子线程的返回值)

Runnable与callable的区别

线程状态(新建、执行、无限等待、限期等待、阻塞、终止6种状态变换过程)

sleep()和wait()的区别

Notify()和NotifyAll()

Yield ()

线程的停止

线程之间的转换

线程不安全的原因

Synchronized关键字

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的对比、区别、适用场景

锁的种类:公平锁与非公平锁、乐观锁与悲观锁、独享锁与共享锁、可重入锁、分段锁、锁的状态(无锁、偏向锁、轻量级锁、重量级锁、自旋锁、适应自旋锁)相关的知识点和对比。

CAS(Compare and Swap )原理

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d)原理

死锁含义、成立条件

如何有效避免死锁

银行家算法

Volatile关键字

线程之间的通信

Java线程池

为什么使用线程池

线程池的创建、核心参数

线程池的种类

线程池任务执行方法(submit() 、execute()两种的区别)

线程池关闭

线程池常用等待队列


进程与线程的区别

进程是执行着的应用程序,而线程是进程内部的一个执行序列。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线程又叫做轻量级进程。

地址空间和其它资源:进程间相互独立,同一进程的各线程间共享。某进程内的线程在其它进程不可见。

通信:进程间通信IPC,线程间可以直接读写进程数据段(如全局变量)来进行通信——需要进程同步和互斥手段的辅助,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调度和切换:线程上下文切换比进程上下文切换要快得多。

在多线程OS中,进程不是一个可执行的实体

 

多线程的实现(Thread、Runnable、callabe+futuretask、线程池四种方法的区别、实现原理、适用场景)

1、继承Thread类创建线程类 (extends)
(1)定义Thread类的子类,并重写该类的run方法,该run方法的方法体就代表了线程要完成的任务。因此把run()方法称为执行体(线程体)。

(2)创建Thread子类的实例,即创建了线程对象。

(3)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该线程。  
 

  
public class FirstThreadTest extends Thread{  
    int i = 0;  
    //重写run方法,run方法的方法体就是现场执行体  
    public void run()  
    {  
        for(;i<100;i++){  
        log.info(getName()+"  "+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 = 0;i< 100;i++)  
        {  
            log.info(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i);  
            if(i==20)  
            {  
                new FirstThreadTest().start();  
                new FirstThreadTest().start();  
            }  
        }  
    }  
} 

 

2、通过Runnable接口创建线程类
(1)定义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重写该接口的run()方法,该run()方法的方法体同样是该线程的线程执行体。

(2)创建 Runnable实现类的实例,并以此实例作为Thread的target来创建Thread对象,该Thread对象才是真正的线程对象。

(3)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该线程。

public class RunnableThread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int i;  
    public void run()  
    {  
        for(i = 0;i <100;i++)  
        {  
           log.info(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 = 0;i < 100;i++)  
        {  
            log.info(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i);  
            if(i==20)  
            {  
                RunnableThreadTest runner= new RunnableThreadTest();  
                new Thread(runner,"新线程1").start();  
                new Thread(runner,"新线程2").start();  
            }  
        }  
    }   
}  

3、通过Callable和Future创建线程

(1)创建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实现call()方法,该call()方法将作为线程执行体,并且有返回值

public interface Callable
{
  V call() throws Exception;
}

(2)创建Callable实现类的实例,使用FutureTask类来包装Callable对象,该FutureTask对象封装了该Callable对象的call()方

法的返回值。(FutureTask是一个包装器,它通过接受Callable来创建,它同时实现了Future和Runnable接口。)

(3)使用FutureTask对象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创建并启动新线程。

(4)调用FutureTask对象的get()方法来获得子线程执行结束后的返回值

public class CallableThreadTest implements Callable<Integ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lableThreadTest ctt = new CallableThreadTest();  
        FutureTask<Integer> ft = new FutureTask<>(ctt);  
        for(int i = 0;i < 100;i++)  
        {  
            log.info(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的循环变量i的值"+i);  
            if(i==20)  
            {  
                new Thread(ft,"有返回值的线程").start();  
            }  
        }  
        try  
        {  
            log.info("子线程的返回值:"+ft.ge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Override  
    public Integer call() throws Exception  
    {  
        int i = 0;  
        for(;i<100;i++)  
        {  
            log.info(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i);  
        }  
        return i;  
    }  
  
}  

1、采用实现Runnable、Callable接口的方式创建多线程

      优势:

       线程类只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或Callable接口,还可以继承其他类。

       在这种方式下,多个线程可以共享同一个target对象,所以非常适合多个相同线程来处理同一份资源的情况,从而可以将CPU、代码和数据分开,形成清晰的模型,较好地体现了面向对象的思想。

       劣势:

     编程稍微复杂,如果要访问当前线程,则必须使用Thread.currentThread()方法。

2、使用继承Thread类的方式创建多线程

      优势:

      编写简单,如果需要访问当前线程,则无需使用Thread.currentThread()方法,直接使用this即可获得当前线程。

      劣势:

      线程类已经继承了Thread类,所以不能再继承其他父类。

3、Runnable和Callable的区别

     (1) Callable规定(重写)的方法是call(),Runnable规定(重写)的方法是run()。

     (2) Callable的任务执行后可返回值,而Runnable的任务是不能返回值的。

     (3) call方法可以抛出异常,run方法不可以。

     (4) 运行Callable任务可以拿到一个Future对象,表示异步计算的结果。它提供了检查计算是否完成的方法,以等待计算的

完成,并检索计算的结果。通过Future对象可以了解任务执行情况,可取消任务的执行,还可获取执行结果future.get()。

 

线程的启动(start()和run()的区别)

系统调用线程类的start()方法来启动一个线程,此时该线程处于就绪状态,而非运行状态,也就意味着这个线程可以被JVM来调度执行。在调度过程中,JVM通过调用线程类的run()方法来完成实际的操作,当run()方法结束后,此线程就会终止。

​ 如果直接调用线程类的run()方法,这会被当做一个普通的函数调用,程序中仍然只有主线程这一个线程,也就是说,start()方法能够异步地调用run()方法,但是直接调用run()方法却是同步的,因此也就无法达到多线程的目的。

​ 只有通过调用线程类的start()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多线程的目的。
 

线程传递参数(1.向run()方法进行传参;2.获取子线程的返回值)

1.通过构造方法传递数据 

在创建线程时,必须要建立一个Thread类的或其子类的实例。因此,我们不难想到在调用start方法之前通过线程类的构造方法将数据传入线程。并将传入的数据使用类变量保存起来,以便线程使用(其实就是在run方法中使用)。

package mythread;
 
public class MyThread1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yThread1(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1("world");
        thread.start();        
    }
}

2、通过变量和方法传递数据

    向对象中传入数据一般有两次机会,第一次机会是在建立对象时通过构造方法将数据传入,另外一次机会就是在类中定义一系列的public的方法或变量(也可称之为字段)。然后在建立完对象后,通过对象实例逐个赋值。下面的代码是对MyThread1类的改版,使用了一个setName方法来设置name变量:
 

package mythread;
 
public class MyThread2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2 myThread = new MyThread2();
        myThread.setName("world");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myThread);
        thread.start();
    }
}

3、通过回调函数传递数据

    上面讨论的两种向线程中传递数据的方法是最常用的。但这两种方法都是main方法中主动将数据传入线程类的。这对于线程来说,是被动接收这些数据的。然而,在有些应用中需要在线程运行的过程中动态地获取数据,如在下面代码的run方法中产生了3个随机数,然后通过Work类的process方法求这三个随机数的和,并通过Data类的value将结果返回。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返回value之前,必须要得到三个随机数。也就是说,这个value是无法事先就传入线程类的。

package mythread;
 
class Data
{
    public int value = 0;
}
class Work
{
    public void process(Data data, Integer numbers)
    {
        for (int n : numbers)
        {
            data.value += n;
        }
    }
}
public class MyThread3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Work work;
 
    public MyThread3(Work work)
    {
        this.work = work;
    }
    public void run()
    {
        java.util.Random random = new java.util.Random();
        Data data = new Data();
        int n1 = random.nextInt(1000);
        int n2 = random.nextInt(2000);
        int n3 = random.nextInt(3000);
        work.process(data, n1, n2, n3);   // 使用回调函数
        System.out.println(String.valueOf(n1) + "+" + String.valueOf(n2) + "+"
                + String.valueOf(n3) + "=" + data.val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3(new Work());
        thread.start();
    }
}

 在上面代码中的process方法被称为回调函数。从本质上说,回调函数就是事件函数。在Windows API中常使用回调函数和调用API的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因此,调用回调函数的过程就是最原始的引发事件的过程。在这个例子中调用了process方法来获得数据也就相当于在run方法中引发了一个事件。

线程状态(新建、执行、无限等待、限期等待、阻塞、终止6种状态变换过程)

 

 

sleep()和wait()的区别

1、这两个方法来自不同的类分别是Thread和Object
2、最主要是sleep方法没有释放锁,而wait方法释放了锁,使得其他线程可以使用同步控制块或者方法。
3、wait,notify和notifyAll只能在同步控制方法或者同步控制块里面使用,而sleep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使用范围)
4、sleep必须捕获异常,而wait,notify和notifyAll不需要捕获异常
5、sleep是Thread类的静态方法。sleep的作用是让线程休眠制定的时间,在时间到达时恢复,也就是说sleep将在接到时间到达事件事恢复线程执行。wait是Object的方法,也就是说可以对任意一个对象调用wait方法,调用wait方法将会将调用者的线程挂起,直到其他线程调用同一个对象的notify方法才会重新激活调用者。

Notify()和NotifyAll()

notifyAll调用后,会将全部线程由等待池移到锁池,然后参与锁的竞争,竞争成功则继续执行,如果不成功则留在锁池等待锁被释放后再次参与竞争。而notify只会唤醒一个线程。

Yield ()

ield()的作用是让步,它能够让当前线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到“就绪状态”,从而让其他等待线程获取执行权,但是不能保证在当前线程调用yield()之后,其他线程就一定能获得执行权,也有可能是当前线程又回到“运行状态”继续运行,注意:这里我将上面的“具有相同优先级”的线程直接改为了线程,很多资料都写的是让具有相同优先级的线程开始竞争,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优先级低的线程在拿到cpu执行权后也是可以执行,只不过优先级高的线程拿到cpu执行权的概率比较大而已,并不是一定能拿到。
 

线程的停止

  1. 使用退出标志,使线程正常退出,也就是当 run() 方法完成后线程中止。
  2. 使用 stop() 方法强行终止线程,但是不推荐使用这个方法,该方法已被弃用。
  3. 使用 interrupt 方法中断线程。

线程之间的转换

Java线程的状态

线程不安全的原因

  1. 线程的交叉执行(原子性)
  2. 重排序结合线程的交叉执行(可见性)
  3. 共享变量更新后的值没有在工作内存中与主内存之间及时更新(可见性)

Synchronized关键字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Synchronized();
    }
 
    private static void testSynchronized() {
        new Foo().sayHello();
    }
    static class Foo {
    //修饰代码块
    void sayHello() {
        synchronized (thi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修饰实例方法
    synchronized void sayGood(){
        System.out.println("good");
    }
    //修饰静态方法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sayHi(){
        System.out.println("hi");
    }
  }
}

1 修饰实例方法,作用于当前对象实例加锁,进入同步代码前要获得当前对象实例的锁
2 修饰静态方法,作用于当前类对象加锁,进入同步代码前要获得当前类对象的锁 。也就是给当前类加锁,会作
用于类的所有对象实例,因为静态成员不属于任何一个实例对象,是类成员( static 表明这是该类的一个静态
资源,不管new了多少个对象,只有一份,所以对该类的所有对象都加了锁)。所以如果一个线程A调用一个实
例对象的非静态 synchronized 方法,而线程B需要调用这个实例对象所属类的静态 synchronized 方法,是允
许的,不会发生互斥现象,因为访问静态 synchronized 方法占用的锁是当前类的锁,而访问非静态
synchronized 方法占用的锁是当前实例对象锁。
3 修饰代码块,指定加锁对象,对给定对象加锁,进入同步代码库前要获得给定对象的锁。 和 synchronized 方
法一样,synchronized(this)代码块也是锁定当前对象的。synchronized 关键字加到 static 静态方法和
synchronized(class)代码块上都是是给 Class 类上锁。这里再提一下:synchronized关键字加到非 static 静态
方法上是给对象实例上锁。 

实现原理:
JVM 是通过进入、退出对象监视器( Monitor )来实现对方法、同步块的同步的。

具体实现是在编译之后在同步方法调用前加入一个 monitor.enter 指令,在退出方法和异常处插入 monitor.exit 的指令。

其本质就是对一个对象监视器( Monitor )进行获取,而这个获取过程具有排他性从而达到了同一时刻只能一个线程访问的目的。

而对于没有获取到锁的线程将会阻塞到方法入口处,直到获取锁的线程 monitor.exit 之后才能尝试继续获取锁。



 

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的对比、区别、适用场景

相似点:
这两种同步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加锁方式同步,而且都是阻塞式的同步,也就是说当如果一个线程获得了对象锁,进入了同步块,其他访问该同步块的线程都必须阻塞在同步块外面等待,而进行线程阻塞和唤醒的代价是比较高的(操作系统需要在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来回切换,代价很高,不过可以通过对锁优化进行改善)。

功能区别:
这两种方式最大区别就是对于Synchronized来说,它是java语言的关键字,是原生语法层面的互斥,需要jvm实现。而ReentrantLock它是JDK 1.5之后提供的API层面的互斥锁,需要lock()和unlock()方法配合try/finally语句块来完成

便利性:很明显Synchronized的使用比较方便简洁,并且由编译器去保证锁的加锁和释放,而ReenTrantLock需要手工声明来加锁和释放锁,为了避免忘记手工释放锁造成死锁,所以最好在finally中声明释放锁。

锁的细粒度和灵活度:很明显ReenTrantLock优于Synchronized

性能的区别:
在Synchronized优化以前,synchronized的性能是比ReenTrantLock差很多的,但是自从Synchronized引入了偏向锁,轻量级锁(自旋锁)后,两者的性能就差不多了,在两种方法都可用的情况下,官方甚至建议使用synchronized,其实synchronized的优化我感觉就借鉴了ReenTrantLock中的CAS技术。都是试图在用户态就把加锁问题解决,避免进入内核态的线程阻塞。
 

锁的种类:公平锁与非公平锁、乐观锁与悲观锁、独享锁与共享锁、可重入锁、分段锁、锁的状态(无锁、偏向锁、轻量级锁、重量级锁、自旋锁、适应自旋锁)相关的知识点和对比。

 

乐观锁  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不会修改,所以不会上锁,但是在更新的时候会判断一下在此期间别人有没有去更新这个数据,可以使用版本号等机制。

乐观锁适用于多读的应用类型,乐观锁在Java中是通过使用无锁编程来实现,最常采用的是CAS算法

悲观锁   总是假设最坏的情况,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会修改,所以每次在拿数据的时候都会上锁,这样别人想拿这个数据就会阻塞直到它拿到锁。

传统的MySQL关系型数据库里边就用到了很多这种锁机制,比如行锁,表锁等,读锁,写锁等,都是在做操作之前先上锁。

  • 悲观锁适合写操作多的场景,先加锁可以保证写操作时数据正确。
  • 乐观锁适合读操作多的场景,不加锁的特点能够使其读操作的性能大幅提升。

 

公平锁   就是很公平,在并发环境中,每个线程在获取锁时会先查看此锁维护的等待队列,如果为空,或者当前线程是等待队列的第一个,就占有锁,否则就会加入到等待队列中,以后会按照FIFO的规则从队列中取到自己。

公平锁的优点是等待锁的线程不会饿死。缺点是整体吞吐效率相对非公平锁要低,等待队列中除第一个线程以外的所有线程都会阻塞,CPU唤醒阻塞线程的开销比非公平锁大。

非公平锁   上来就直接尝试占有锁,如果尝试失败,就再采用类似公平锁那种方式。

非公平锁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唤起线程的开销,整体的吞吐效率高,因为线程有几率不阻塞直接获得锁,CPU不必唤醒所有线程。缺点是处于等待队列中的线程可能会饿死,或者等很久才会获得锁。

 

独享锁  是指该锁一次只能被一个线程所持有。

共享锁  是指该锁可被多个线程所持有。

对于Java ReentrantLock而言,其是独享锁。但是对于Lock的另一个实现类ReadWriteLock,其读锁是共享锁,其写锁是独享锁。

读锁的共享锁可保证并发读是非常高效的,读写,写读 ,写写的过程是互斥的。

独享锁与共享锁也是通过AQS来实现的,通过实现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独享或者共享。

 

分段锁  其实是一种锁的设计,并不是具体的一种锁,对于ConcurrentHashMap而言,其并发的实现就是通过分段锁的形式来实现高效的并发操作。设计目的是细化锁的粒度,当操作不需要更新整个数组的时候,就仅仅针对数组中的一项进行加锁操作。

 

可重入锁  又名递归锁,是指在同一个线程在外层方法获取锁的时候,再进入该线程的内层方法会自动获取锁(前提锁对象得是同一个对象或者class),不会因为之前已经获取过还没释放而阻塞。Java中ReentrantLock和synchronized都是可重入锁。

  • 可重入锁的一个优点是可一定程度避免死锁
  • AQS通过控制status状态来判断锁的状态,对于非可重入锁状态不是0则去阻塞;对于可重入锁如果是0则执行,非0则判断当前线程是否是获取到这个锁的线程,是的话把status状态+1,释放的时候,只有status为0,才将锁释放。

锁的状态   无锁状态、偏向锁、轻量级锁和重量级锁。随着锁的竞争,锁可以从偏向锁升级到轻量级锁,再升级到重量级锁(但是锁的升级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只能从低级到高级,不会出现锁降级)目的是:提高获取锁和释放锁的效率.

自旋锁

所谓自旋,就是指当有另外一个线程来竞争锁时,这个线程会在原地循环等待,而不是把该线程给阻塞,直到那个获得锁的线程释放锁之后,这个线程就可以马上获得锁的。锁在原地循环的时候,是会消耗cpu的,就相当于在执行一个啥也没有的for循环。

本来一个线程把锁释放之后,当前线程是能够获得锁的,但是假如这个时候有好几个线程都在竞争这个锁的话,那么有可能当前线程会获取不到锁,还得原地等待继续空循环消耗cup,甚至有可能一直获取不到锁。

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给线程空循环设置一个次数,当线程超过了这个次数,我们就认为,继续使用自旋锁就不适合了,此时锁会再次膨胀,升级为重量级锁。

自适应自旋锁

所谓自适应自旋锁就是线程空循环等待的自旋次数并非是固定的,而是会动态着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自旋等待的次数

 

CAS(Compare and Swap )原理

CAS全称 Compare And Swap(比较与交换),是一种无锁算法。在不使用锁(没有线程被阻塞)的情况下实现多线程之间的变量同步。java.util.concurrent包中的原子类就是通过CAS来实现了乐观锁。

简单来说,CAS算法有3个三个操作数:

  • 需要读写的内存值 V。
  • 进行比较的值 A。
  • 要写入的新值 B。

当且仅当预期值A和内存值V相同时,将内存值V修改为B,否则返回V。这是一种乐观锁的思路,它相信在它修改之前,没有其它线程去修改它;


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d)原理

抽象队列同步器(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简称AQS)是用来构建锁或者其他同步组件的基础框架,它使用一个整型的volatile变量(命名为state)来维护同步状态,通过内置的FIFO队列来完成资源获取线程的排队工作。

(感觉这又是个很深奥的问题,看看别人的吧)

https://www.cnblogs.com/sky-chen/p/11365131.html

 

死锁含义、成立条件

所谓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互相等待),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无法向前推进。

死锁产生的4个必要条件:

互斥条件:进程要求对所分配的资源(如打印机)进行排他性控制,即在一段时间内某 资源仅为一个进程所占有。此时若有其他进程请求该资源,则请求进程只能等待。

不剥夺条件:进程所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毕之前,不能被其他进程强行夺走,即只能 由获得该资源的进程自己来释放(只能是主动释放)。

请求和保持条件:进程已经保持了至少一个资源,但又提出了新的资源请求,而该资源 已被其他进程占有,此时请求进程被阻塞,但对自己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循环等待条件:存在一种进程资源的循环等待链,链中每一个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同时被 链中下一个进程所请求。

 

如何有效避免死锁

  1. 避免多次锁定。尽量避免同一个线程对多个 Lock 进行锁定。例如上面的死锁程序,主线程要对 A、B 两个对象的 Lock 进行锁定,副线程也要对 A、B 两个对象的 Lock 进行锁定,这就埋下了导致死锁的隐患。
  2. 具有相同的加锁顺序。如果多个线程需要对多个 Lock 进行锁定,则应该保证它们以相同的顺序请求加锁。比如上面的死锁程序,主线程先对 A 对象的 Lock 加锁,再对 B 对象的 Lock 加锁;而副线程则先对 B 对象的 Lock 加锁,再对 A 对象的 Lock 加锁。这种加锁顺序很容易形成嵌套锁定,进而导致死锁。如果让主线程、副线程按照相同的顺序加锁,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3. 使用定时锁。程序在调用 acquire() 方法加锁时可指定 timeout 参数,该参数指定超过 timeout 秒后会自动释放对 Lock 的锁定,这样就可以解开死锁了。
  4. 死锁检测。死锁检测是一种依靠算法机制来实现的死锁预防机制,它主要是针对那些不可能实现按序加锁,也不能使用定时锁的场景的。

最具有代表性的避免死锁的算法是dijkstra的银行家算法

 

银行家算法

当一个进程申请使用资源的时候,银行家算法通过先 试探 分配给该进程资源,然后通过安全性算法判断分配后的系统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若不安全则试探分配作废,让该进程继续等待。

这里写图片描述

 

想看具体算法请点下面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home123/p/7509066.html 

Volatile关键字

用以声明变量的值可能随时会别的线程修改,使用volatile修饰的变量会强制将修改的值立即写入主存,主存中值的更新会使缓存中的值失效(非volatile变量不具备这样的特性,非volatile变量的值会被缓存,线程A更新了这个值,线程B读取这个变量的值时可能读到的并不是是线程A更新后的值)。volatile会禁止指令重排。

volatile具有可见性、有序性,不具备原子性

  • 原子性:如果你了解事务,那这个概念应该好理解。原子性通常指多个操作不存在只执行一部分的情况,如果全部执行完成那没毛病,如果只执行了一部分,那对不起,你得撤销(即事务中的回滚)已经执行的部分。
  • 可见性:当多个线程访问同一个变量x时,线程1修改了变量x的值,线程1、线程2...线程n能够立即读取到线程1修改后的值。
  • 有序性:即程序执行时按照代码书写的先后顺序执行。在Java内存模型中,允许编译器和处理器对指令进行重排序,但是重排序过程不会影响到单线程程序的执行,却会影响到多线程并发执行的正确性。(本文不对指令重排作介绍,但不代表它不重要,它是理解JAVA并发原理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适用场景

  • 适用于对变量的写操作不依赖于当前值,对变量的读取操作不依赖于非volatile变量。
  • 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
  • 可用作状态标志。
  • JDK中volatie应用:JDK中ConcurrentHashMap的Entry的value和next被声明为volatile,AtomicLong中的value被声明为volatile。AtomicLong通过CAS原理(也可以理解为乐观锁)保证了原子性。

 

线程之间的通信

1.同步
就是通过Synchronized关键字来进行同步访问控制,确保谁拿到了相应的锁才能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质上就是共享内存式的通信,这个共享内存在java的内存模型中就是主内存,相当于通过主内存的数据进行线程通信。因Synchronized解锁时会将工作内存中的数据刷新到主内存中,Synchronized加锁时会将工作内存中的值清空从主内存读。多个线程访问同一变量,谁拿到了锁谁就去访问。

2.while轮询
假设我们添加线程向一个List中存入元素(一直存入),判断线程判断如果存入的元素达到了3个,我们就退出存入元素的线程,转而进入另一个等待它存入三个元素的线程。那么这个等待的线程我们使用while轮询list集合中是否达到了三个,如果到了三个我们就进行下一步,没有就一直轮询,

问题:

1.我们发现判断的线程如果没达到它的要求,cpu执行到它时就一直空转,白白浪费

2.这个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没办法保证可见性,也就是说假设当加入元素的线程到达了3个,但是此时元素数量3只是处于工作内存中,那么在它将工作内存中的3刷新到共享内存中的这段时间中可能又加入了新的元素,加入后等待线程取到值,可是这时候已经大于3了,所以程序会出现问题。

3.wait/notify机制
这是一个Object里的方法,两个方法的作用就是沉睡和唤醒,当我们的等待线程发现没有达到想要的条件我们就沉睡它,此时另一个线程来加入元素,当元素数量达到了3 ,我们可以唤醒等待线程,告诉他你的条件达到了,你继续执行吧

问题:如果说添加元素的线程一下添加了3个,进行了唤醒操作,但是等待线程还没运行到wait,这时产生了次空唤醒。当等待线程执行到wait之后沉睡,因为它要依靠添加元素的线程唤醒,但是添加元素的线程已经进行了唤醒,因此会一直沉睡。

4.消息管道:
就是通过一条管道传输线程之间通信的消息。

 

进程间通讯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1)管道: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数据只能单向流动,而且只能在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之间使用。进程的亲缘关系通常是指父子进程关系。

2)有名管道(FIFO):有名管道也是半双工的通信方式,但是允许在没有亲缘关系的进程之间使用,管道是先进先出的通信方式。

3)信号量:信号量是一个计数器,可以用来控制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它常作为一种锁机制,防止某进程正在访问共享资源时,其他进程也访问该资源。因此,主要作为进程间以及同一进程内不同线程之间的同步手段。

4)消息队列:消息队列是有消息的链表,存放在内核中并由消息队列标识符标识。消息队列克服了信号传递信息少、管道只能承载无格式字节流以及缓冲区大小受限等缺点。

5)信号 ( sinal ) :信号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通信方式,用于通知接收进程某个事件已经发生。

6)共享内存( shared memory ) :共享内存就是映射一段能被其他进程所访问的内存,这段共享内存由一个进程创建,但多个进程都可以访问。共享内存是最快的 IPC 方式,它是针对其他进程间通信方式运行效率低而专门设计的。它往往与其他通信机制,如信号量,配合使用,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和通信。
7)套接字( socket ) :套接字也是一种进程间通信机制,与其他通信机制不同的是,它可用于不同机器间的进程通信。
 

为什么使用线程池

1.可以节省创建线程和销毁线程需要的系统资源;

2.可以提高响应的速度,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3.通过控制线程池的大小,可以增强系统的可控性.

线程池的创建、核心参数

Java通过Executors提供四种线程池,分别为:

  • newCachedThreadPool创建一个可缓存线程池,如果线程池长度超过处理需要,可灵活回收空闲线程,若无可回收,则新建线程。
  • newFix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定长线程池,可控制线程最大并发数,超出的线程会在队列中等待。
  • newSchedul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定长线程池,支持定时及周期性任务执行。
  • newSingleThreadExecutor 创建一个单线程化的线程池,它只会用唯一的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保证所有任务按照指定顺序(FIFO, LIFO, 优先级)执行。

 

参数

  • corePoolSize :核心线程数量
  • maximumPoolSize :线程最大线程数
  • workQueue :工作队列,存储等待执行的任务 很重要 会对线程池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 keepAliveTime :空闲线程存活时间
  • unit :keepAliveTime的时间单位
  • threadFactory :线程工厂,用来创建线程
  • rejectHandler :当拒绝处理任务时的策略

ThreadPoolExecutor.AbortPolicy:丢弃任务并抛出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异常。

ThreadPoolExecutor.DiscardPolicy:丢弃任务,但是不抛出异常。

ThreadPoolExecutor.DiscardOldestPolicy:丢弃队列最前面的任务,然后重新提交被拒绝的任务 ThreadPoolExecutor.CallerRunsPolicy:由调用线程(提交任务的线程)处理该任务

线程池的种类

1)   FixedThreadPool

这是一个线程数固定的线程池,

当需要运行的线程数量大体上变化不大时,适合使用这种线程池。它可以一次性支付高昂的创建线程的开销,之后再使用的时候就不再需要这种开销。

2)   SingleThreadExecutor

这是一个线程数量为1的线程池,所有提交的这个线程池的任务都会按照提交的先后顺序排队执行。由于任务之间没有并发执行,因此提交到线程池种的任务之间不会相互干扰。程序执行的结果更具有确定性。

3)   CachedThreadPool

任务提交到线程池的时候,如果池中没有空闲的线程,线程池就会为这个任务创建一个线程,如果有空闲的线程,就会使用已有的空闲线程执行任务。

有一个销毁机制,如果一个线程60秒之内没有被使用过,这个线程就会被销毁,这样就节省了很多资源。CachedThreadPool是一个比较通用的线程池,它在多数情况下都能表现出优良的性能。以后编码的时候,遇事不决,用缓存(线程池)。

线程池任务执行方法(submit() 、execute()两种的区别)

  • execute() 参数 Runnable ;submit() 参数 (Runnable) 或 (Runnable 和 结果 T) 或 (Callable)
  • execute() 没有返回值;而 submit() 有返回值
  • submit() 的返回值 Future 调用get方法时,可以捕获处理异常

线程池关闭

可以通过调用线程池的shutdown或shutdownNow方法来关闭线程池。
原理都是遍历线程池中的工作线程,然后逐个调用线程的interrupt方法来中断线程,所以无法响应中断的任务可能永远无法终止。
只要调用了这两个关闭方法中的任意一个,isShutdown方法就会返回true。
当所有的任务都已关闭后,才表示线程池关闭成功,这时调用isTerminaed方法会返回true。
至于应该调用哪一种方法来关闭线程池,应该由提交到线程池的任务特性决定,通常调用shutdown方法来关闭线程池,如果任务不一定要执行完,则可以调用shutdownNow方法。

线程池常用等待队列

工作队列的默认选项是 SynchronousQueue 在使用ThreadPoolExecutor线程池的时候,需要指定一个实现了BlockingQueue接口的任务等待队列。

在ThreadPoolExecutor线程池的API文档中,一共推荐了三种等待队列,它们是:

SynchronousQueue、LinkedBlockingQueue和ArrayBlockingQueue。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