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七章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七章 数据库设计


一、数据库设计概述

1. 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1)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规律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
管理:数据库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业务管理
基础数据: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和更新。
(2)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相结合
结构设计:即数据设计
行为设计:即处理设计
传统的软件工程:重视行为设计
早期的数据库:重视结构设计

2.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1)手工试凑法
(2)规范设计方法(手工设计方法)
基本思想:过程迭代和逐步求精
1) 新奥尔良(New Orleans)方法
2)基于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3)3NF(第三范式)的设计方法
4)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5)统一建模语言(UML)方法

3.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数据库设计分为6个阶段
需求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实施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往往是上述6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这个设计步骤既是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也包括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

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
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与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密切相关

(2)参加人员
①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人员
②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代表
③应用开发人员(程序员和操作员)

  1. 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各级模式

(1)需求分析阶段:
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
(2)概念设计阶段:
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的概念模型(E-R图)
(3)逻辑设计阶段:
①首先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
②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础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外模式
(4)物理设计阶段:
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处理的需要,形成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的内模式

二、需求分析
1. 需求分析的任务
就是分析用户的要求
调查的重点是“数据”和“处理”,获得用户对数据库的要求
(1)信息要求
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
由信息要求可以导出数据要求,即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
(2)处理要求
用户要完成的处理功能
对处理性能的要求
(3)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2. 需求分析的方法
调查清楚用户的实际需求并进行初步分析
与用户达成共识
分析与表达这些需求
(1)调查用户需求的步骤
①调查组织机构情况
②调查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
③协助用户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包括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完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④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2)常用的调出方法
①跟班作业
②开调查会
③请专人介绍
④询问
⑤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
⑥查阅记录
(3)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SA)
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
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
(4)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与表达后,需求分析报告必须提交给用户,征得用户的认可

3. 数据字典(不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那个数据数据字典)
(1)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元数据,不是数据本身
(2)数据字典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完善
(3)数据字典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结果
(4)数据字典的内容
①数据项
②数据结构
③数据流
④数据存储
⑤处理过程
1)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是不可再分的

数据项描述={数据项名,数据项含义说明,别名,
数据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取值含义,
与其他数据项的逻辑关系,
数据项之间的联系}
“取值范围”、“与其他数据项的逻辑关系”定义了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设计 数据检验功能的依据
可以用关系规范化理论为指导,用数据依赖的概念分析和表示数据项之间的联系

2)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反映了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
一个数据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或由若干个数据项和数据结构混合组成。
数据结构描述=
{数据结构名,含义说明,组成:{数据项或数据结构}}

数据字典通过对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的定义来描述数据流、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

3)数据流
数据流是数据结构在系统内传输的路径。
对数据流的描述
  数据流描述={数据流名,说明,数据流来源,
数据流去向,组成:{数据结构},
平均流量,高峰期流量}

数据流来源:说明该数据流来自哪个过程
数据流去向:说明该数据流将到哪个过程去
平均流量:在单位时间(每天、每周、每月等)里的传输次数
高峰期流量:在高峰时期的数据流量

4)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是数据结构停留或保存的地方,也是数据流的来源和去向之一。
对数据存储的描述
 数据存储描述={数据存储名,说明,编号,输
入的数据流 ,输出的数据流,
组成:{数据结构},数据量,
存取频度,存取方式}

存取频度:每小时、每天或每周存取次数,每次存取的数据量等信息
存取方法:批处理 / 联机处理;检索 / 更新;顺序检索 / 随机检索
输入的数据流:数据来源
输出的数据流:数据去向

5)处理过程
处理过程的具体处理逻辑一般用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数据字典中只需要描述处理过程的说明性信息

处理过程说明性信息的描述
处理过程描述={处理过程名,说明,输入:{数据流},
输出:{数据流},处理:{简要说明}}

简要说明:说明该处理过程的功能及处理要求
功能:该处理过程用来做什么
处理要求:处理频度要求,如单位时间里处理多少事务,多少数据量、响应时间要求等
处理要求是后面物理设计的输入及性能评价的标准

第一阶段收集的基础数据(用数据字典来表达)是下一步进行概念设计的基础。

三、 概念结构设计

1. 概念模型
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就是概念结构设计

描述概念模型的工具:E-R模型

2. E-R模型
(1)实体之间的联系
1)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①一对一联系(1∶1)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有一个(也可以没有)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1。
②一对多联系(1∶n)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有一对多联系,记为1∶n。
③多对多联系(m∶n)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m≥0)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为m∶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两个以上的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对于课程、教师与参考书3个实体型,如果一门课程可以有若干个教师讲授,使用若干本参考书,而每一个教师只讲授一门课程,每一本参考书只供一门课程使用,则课程与教师、参考书之间的联系是一对多的,如图7.7(a)所示。

3)单个实体型内的联系
例如,职工实体型内部具有领导与被领导的联系,即某一职工(干部)“领导”若干名职工,而一个职工仅被另外一个职工直接领导,因此这是一对多的联系,如图

联系的度:参与联系的实体型的数目
2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度为2,也称为二元联系;
3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度为3,称为三元联系;
N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度为N,也称为N元联系

(2)E-R图
1)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型连接起来。

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型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1,1∶n或m∶n)。
联系可以具有属性

例子:

某个工厂物资管理的概念模型。物资管理涉及的实体有:
①仓库:属性有仓库号、面积、电话号码
②零件:属性有零件号、名称、规格、单价、描述
③供应商:属性有供应商号、姓名、地址、电话号码、账号
④项目:属性有项目号、预算、开工日期
⑤职工:属性有职工号、姓名、年龄、职称

这些实体之间的联系如下: 
 ①一个仓库可以存放多种零件,一种零件可以存放在多个仓库中,因此仓库和零件具有多对多的联系。用库存量来表示某种零件在某个仓库中的数量。
② 一个仓库有多个职工当仓库保管员,一个职工只能在一 个仓库工作,因此仓库和职工之间是一对多的联系。
③职工之间具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即仓库主任领导若
④保管员,因此职工实体型中具有一对多的联系。
死供应商、项目和零件三者之间具有多对多的联系。即一 个供应商可以供给若干项目多种零件,每个项目可以使用不同供应商供应的零件,每种零件可由不同供应商供 给。



5. 概念结构设计
(1)实体与属性的划分原则
①作为属性,不能再具有需要描述的性质。属性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不能包含其他属性。
②属性不能与其他实体具有联系,即E-R图中所表示的联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题:
销售管理子系统E-R图的设计。

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①处理顾客和销售员送来的订单
②工厂是根据订货安排生产的
③交出货物同时开出发票
④收到顾客付款后,根据发票存根和信贷情况进行应收款处理

解答:
(1)每张订单由订单号、若干头信息和订单细节组成。订单细节又有订货的零件号、数量等来描述。按照准则(2),订单细节就不能作订单的属性处理而应该上升为实体。一张订单可以订若干产品,所以订单与订单细节两个实体之间是1∶n的联系。
(2)原订单和产品的联系实际上是订单细节和产品的联系。每条订货细节对应一个产品描述,订单处理时从中获得当前单价、产品重量等信息。
(3)工厂对大宗订货给予优惠。每种产品都规定了不同订货数量的折扣,应增加一个“折扣规则”实体存放这些信息,而不应把它们放在产品实体中。

最后得到销售管理子系统E-R图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E-R图的集成
1)集成步骤:

①合并。解决各分E-R图之间的冲突**,将分E-R图合并起来生成初步E-R图。**
a)冲突:各个局部应用所面向的问题不同,各个子系统的E-R图之间必定会存在许多不一致的地方,称之为冲突。

b)子系统E-R图之间的冲突主要有三类
属性冲突

😊属性域冲突即属性值的类型、取值范围或取值集合不同。
😊属性取值单位冲突

eg:零件号,有的部门把它定义为整数,有的部门把它定义为字符型。
eg:年龄,某些部门以出生日期形式表示职工的年龄,而另一些部门用整数表示职工的年龄。
eg:零件的重量有的以公斤为单位,有的以斤为单位,有的以克为单位。

命名冲突

😊同名异义,即不同意义的对象在局部应用中具有相同的名字
😊异名同义:即同一意义的对象在不同的局部应用中具有不同的名字。
😊命名冲突:通过谈论、协商等行政手段加以解决

结构冲突

😊同一对象在不同应用中具有不同的抽象。
对象在某一局部应用中被当做实体,而在另一局部应用中则被当作属性。
解决方法:把属性变换为实体或把实体变换为属性,使同一对象具有相同的抽象。
😊同一实体在不同子系统的E-R图中所包含的属性个数和属性排列次序不完全相同。
解决方法:使该实体的属性取各子系统的E-R图中属性的并集,再适当调整属性的次序。
😊实体间的联系在不同的E-R图中为不同的类型实体E1与E2在一个E-R图中是多对多联系,在另一个E-R图中是一对多联系
解决方法:根据应用的语义对实体联系的类型进行综合或调整。

②修改和重构。消除不必要的冗余。生成基础E-R图。
冗余:
冗余数据:可由基本数据导出的数据
冗余联系:可有其他联系导出的联系

消除冗余方法:分析方法,即以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为依据,根据数据字典中关于数据项之间逻辑关系的说明来消除冗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规范化理论消除冗余
1)确定分E-R图实体之间的数据依赖
实体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可以用实体码之间的函数依赖来表示。于是有函数依赖集FL。

例如:

图中 :
部门和职工之间一对多的联系:职工号→部门号
职工和产品之间多对多的联系:职工号,产品号)→工作天数等

2)求FL的最小覆盖GL,差集为 D=FL-GL。逐一考察D中的函数依赖,确定是否是冗余的联系,若是,就把它去掉。
注意:冗余联系一定在D中,而D中的联系不一定是冗余的;当实体之间存在多种联系时,要将实体之间的联系在形式上加以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异名同义,项目和产品含义相同。某个项目实质上是指某个产品的生产。统一用产品作实体名。

❤工厂物资管理中职工仓库的工作关系已包含在劳动人事管理的部门职工之间的联系之中,所以可以取消。
❤职工之间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可由部门与职工(经理)之间的领导关系、部门与职工之间的从属关系两者导出,所以也可以取消。

四、逻辑结构设计

任务: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1.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1)转换内容
E-R图:由实体型、实体的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三个要素组成。
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
所以,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将实体型、实体的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转换原则😊😊😊(重点)
1)一个实体性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实体的属性
关系的码:实体的码
2)实体型之间的联系有以下不同情况
①1:1联系
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a.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候选码: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
b.与某一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合并后关系的属性:加入对应关系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合并后关系的码:不变
②1:n联系
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a.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码:n端实体的码
b.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可以减少系统中的关系数,一般更倾向于这种方法)
合并后关系的属性:在n端关系中加入1端关系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合并后关系的码:不变
③m:n联系
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码:各实体码的组合
④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
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多元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码:各实体码的组合
⑤具有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合并
目的:减少系统中的关系个数
合并方法:
将其中一个关系模式的全部属性加入到另一个关系模式中;然后去掉其中的同义属性(可能同名也可能不同名;适当调整属性的次序。

例题:

部门(部门号,部门名,经理的职工号,…)
职工(职工号、部门号,职工名,职务,…)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产品组长的职工号,…)
供应商(供应商号,姓名,…)
零件(零件号,零件名,…)
职工工作(职工号,产品号,工作天数,…)
供应(产品号,供应商号,零件号,供应量)

2. 数据模型的优化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不是唯一的。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化通常以规范化理论为指导。
优化数据模型的方法:
(1)确定数据依赖
每个关系模式内部各属性之间的数据依赖
不同关系模式属性之间数据依赖。
(2)对于各个关系模式之间的数据依赖进行极小化处理,消除冗余的联系。
(3)按照数据依赖的理论对关系模式进行分析,考察是否存在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多值依赖等,确定各关系模式分别属于第几范式。
(4)按照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各种应用对数据处理的要求,分析对于这样的应用环境这些模式是否合适,确定是否要对它们进行合并或分解。

注意:并不是规范化程度越高的关系就越优

非BCNF的关系模式虽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更新异常,但如果在实际应用中对此关系模式只是查询,并不执行更新操作,就不会产生实际影响

(5)对关系模式进行必要分解,提高数据操作效率和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常用分解方法:1)水平分解 2)垂直分解

3. 设计用户子模式
定义数据库模式主要是从系统的时间效率、空间效率、易维护等角度出发。
定义用户外模式时应该更注重考虑用户的习惯与方便。包括三个方面:
(1)使用更符合用户习惯的别名
(2)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3)简化用户对系统的使用
如果某些局部应用中经常要使用某些很复杂的查询,为了方便用户,可以将这些复杂查询定义为视图。

五、物理结构设计

1. 什么是物理结构?
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①存储结构②存取方法
2. 什么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为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
3. 数据库物理设计的步骤
(1)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2)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
(3)若 评价结果满足原设计要求,则可进入到物理实施阶段。否则,就需要重新设计或修改物理结构,有时甚至要返回逻辑设计阶段修改数据模型。
4. 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1)准备工作
了解应用环境 + 分析要运行的事务——>获得选择物理数据库设计所需参数
了解所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内部特征(系统提供的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2)选择物理数据库设计所需参数
数据库查询事务
数据更新事务
每个事务在各关系上运行的频率和性能要求
(3)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内容
为关系模式选择存取方法(建立存取路径)
设计关系索引等数据库文件的物理存储结构

5. 关系模式存取方法的选择
数据库系统是多用户共享的系统,对同一个关系要建立多条存取路径才能满足多用户的多种应用要求。
物理结构设计的任务之一是根据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存取方法确定选择哪些存取方法。

数据库管理系统常用的存取方法
①B+树索引存取方法
②Hash索引存取方法
③聚簇存取方法

(1)B+树索引存取方法的选择

选择索引存取方法的主要内容
①根据应用要求确定
●对哪些属性列建立索引
●对哪些属性列建立组合索引
●对哪些索引要设计为唯一索引
②选择索引存取方法的一般规则
●如果一个(或一组)属性经常在查询条件中出现
则考虑在这个(或这组)属性上建立索引(或组合
索引)
●如果一个属性经常作为最大值和最小值等聚集函数
的参数,则考虑在这个属性上建立索引
●如果一个(或一组)属性经常在连接操作的连接条
件中 出现
,则考虑在这个(或这组)属性上建立索

③关系上定义的索引数过多会带来较多的额外开销
维护索引的开销、查找索引的开销

(2)HASH存取方法的选择
①选择Hash存取方法的规则
如果一个关系的属性主要出现在等值连接条件中或主要出现在等值比较选择条件中,而且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
●该关系的大小可预知,而且不变;
●该关系的大小动态改变,但所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动态Hash存取方法。

(3)聚簇存取方法的选择
什么是聚簇???
为了提高某个属性(或属性组)的查询速度,把这个或这些属性(称为聚簇码)上具有相同值的元组集中存放在连续的物理块中称为聚簇。

注意:
●建立聚簇索引后,基表中数据也需要按指定的聚簇属性值的升序或降序存放。即聚簇索引的索引项顺序与表中元组的物理顺序一致。
●在一个基本表上最多只能建立一个聚簇索引

聚簇索引的适用条件???
●很少对基表进行增删操作
●很少对其中的变长列进行修改操作

聚簇的用途???
●大大提高按聚簇属性进行查询的效率

●解决存储空间
聚簇以后,聚簇码相同的元组集中在一起了,因而聚簇码值不必在每个元组中重复存储,只要在一组中存一次就行了。

聚簇的局限性???
●聚簇只能提高某些特定应用的性能
●建立与维护聚簇的开销相当大:1)对已有关系建立聚簇,将导致关系中元组的物理存储位置移动,并使此关系上原有的索引无效,必须重建;2)当一个元组的聚簇码改变时,该元组的存储位置也要做相应改变。

聚簇的适用范围???
●既适用于单个关系独立聚簇,也适用于多个关系组合聚簇
●当通过聚簇码进行访问或连接是该关系的主要应用,与聚簇码无关的其他访问很少或者是次要的时,可以使用聚簇

选择聚簇存取方法???
●设计候选聚簇
①常在一起进行连接操作的关系可以建立组合聚簇
②如果一个关系的一组属性经常出现在相等比较条件中,则该单个关系可建立聚簇;
③如果一个关系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上的值重复率很高,则此单个关系可建立聚簇。
●检查候选聚簇中的关系,取消其中不必要的关系
①从聚簇中删除经常进行全表扫描的关系
②从聚簇中删除更新操作远多于连接操作的关系
③从聚簇中删除重复出现的关系

6. 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1)确定数据库存放位置
1)确定数据库物理结构主要指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存储结构,包括:确定关系、索引、聚簇、日志、备份等的存储安排和存储结构,确定系统配置等。
2)影响数据存放位置和存储结构的因素
①硬件环境
②应用需求
●存取时间
●存储空间利用率
●维护代价
这三个方面常常是相互矛盾的,必须进行权衡,选择一个折中方案
3)基本原则
●易变部分与稳定部分分开存放
●经常存取部分与存取频率较低部分分开存放
eg:可以将比较大的表分别放在两个磁盘上,以加快存取速度,这在多用户环境下特别有效。
eg:可以将日志文件与数据库对象(表、索引等)放在不同的磁盘以改进系统的性能。

(2)确定系统配置

在进行物理设计时需要根据应用环境确定这些参数值,以使系统性能最优。
在物理设计时对系统配置变量的调整只是初步的,要根据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做进一步的调整,以切实改进系统性能。

7. 评价物理结构
(1)评价方法
1)定量估算各种方案
存储空间
存取时间
维护代价
2)对估算结果进行权衡、比较,选择出一个较优的合理的物理结构。

六、 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1. 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
数据库结构建立好后,就可以向数据库中装载数据了。组织数据入库是数据库实施阶段最主要的工作。
(1)数据装载方法
人工方法
计算机辅助数据入库
(2)应用程序的调试
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应该与数据设计并行进行
在组织数据入库的同时还要调试应用程序

2. 数据库的试运行
(1)数据库的试运行:应用程序调试完成,并且已有一小部分数据入库后,就可以开始对数据库系统进行联合调试,也称数据库的试运行。
(2)主要工作:
1)功能测试
2)性能测试
(3)数据库性能指标的测量
数据库试运行则是要实际测量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不仅是时间、空间指标),如果结果不符合设计目标,则需要返回物理设计阶段,调整物理结构,修改参数;有时甚至需要返回逻辑设计阶段,调整逻辑结构。
(4)数据的分期入库
重新设计物理结构甚至逻辑结构,会导致数据重新入库
由于数据入库工作量实在太大,所以可以采用分期输入数据的方法
(5)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
在数据库试运行阶段,系统还不稳定,硬、软件故障随时都可能发生,系统的操作人员对新系统还不熟悉,误操作也不可避免,因此必须做好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工作,尽量减少对数据库的破坏

3. 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在数据库运行阶段,对数据库经常性的维护工作主要是由数据库管理员完成的。
包括:
(1)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
(2)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
●初始定义:数据库管理员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授予不同的操作权限(安全性);根据应用环境定义不同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完整性)
●修改定义:当应用环境发生变化,对安全性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数据库管理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原有的安全性控制;由于应用环境发生变化,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也会变化,也需要数据库管理员不断修正,以满足用户要求
(3)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进
在数据库运行过程中,数据库管理员必须监督系统运行,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改进系统性能的方法。
(4)数据库的重组织与重构造
1)为什么要重组织数据库???
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记录的不断增、删、改,会使数据库的物理存储变坏,从而降低数据库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和数据的存取效率,使数据库的性能下降。
2)重组织的形式???
全部重组织
部分重组织:只对频繁增、删的表进行重组织
3)重组织目标??
提高系统性能
4)重新组织的工作???
①按原设计要求,重新安排存储位置;回收垃圾;减少指针链
数据库的重组织不会改变原设计的数据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5)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库的重构造???
数据库应用环境发生变化,会导致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原有的数据库设计不能很好地满足新的需求
①增减新的应用或新的实体
②取消某些已有应用
③改变某些已有应用
6)数据库冲构造的主要工作???
①根据新环境调整数据库的模式和内模式
增加或删除某些数据项
改变数据项的类型
增加或删除某个表
改变数据库的容量
增加或删除某些索引
7)重构造数据库的程度是有限的
若应用变化太大,已无法通过重构数据库来满足新的需求,或重构数据库的代价太大,则表明现有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已经结束,应该重新设计新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了。

七、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4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