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君哥。
最近有猎头问我愿不愿意看机会,还说年龄限制到 43。
程序员 43 岁,这确实对年龄放松了很多,因为好多公司默认不招聘 35 岁+的程序员。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程序员这个行业被打上了 35 的标,社会上默认程序员只能干到 35,甚至有程序员相亲都被鄙视的。
其实,35 岁限制,是社会、企业或
HR 认知上的问题,从我对身边朋友或同事的观察,35+ 的程序员,多数都很厉害:
1.能写码,能架构,能救火,能扫雷,行业经验丰富;
2.遇到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发现 35 的这些老哥们一点都不逊色,反而是更皮实,更耐操;
3.这些老哥们多数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车贷,他们很难有说走就走的洒脱,对企业来说,他们更加稳定和忠诚;
4.从人力成本来说,35 的程序员,并不人人都是年薪百万,他们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那到底是谁坏了 35 岁程序员的名声呢?我举 4 个身边的例子。
程序员A,刚到 30 岁就写不动代码了,做一做项目牵头,小组加班的时候搞搞后勤,其实明眼人都知道,他是觉得干技术没前途,走管理更好发展,可是从公司离开后发现管理的路线更难走。
技术总监B,大厂光环加身,觉得大厂外面的人能力都不行,怼天怼地怼同事甚至怼领导,干了半年就干不下去了。
程序员C,一个中厂技术管理,被裁员后重新去做技术,因为薪资对标,新公司给的级别很高,可入职后发现能力和级别不匹配,试用期没过。
架构师D,领导给了一个非常核心而且紧急的技术升级项目,需要加班,但因为自己身体原因不能加班导致项目进展不顺利,最后被换人。
是的,35 岁程序员被嫌弃,有很大一个原因确实是因为一些不太能干的人坏了大家的名声。
作为 35 岁+的老程序员,我们都经历过互联网红利的那些年。那是一个工作不开心立刻就敢跳槽,跳槽必定加薪的时代,一个三年升架构五年升总监的时代。但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好多人把时代红利、平台机会、个人能力混在了一起,把时代红利和平台的机会当成了自己的能力,结果看不到自己的真实能力。
但繁华过去,剩下的就是理性、竞争、内卷,35 岁程序员的竞争力到底怎么样,也更容易理性地被评价。
作为给企业打工的牛马,35 岁程序员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又背着房贷车贷,他们踏实工作不敢轻易离职,套用网络上一个词汇“核动力驴”描述他们一点都不为过。
相信程序员 35 岁魔咒终会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