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计划是将这一章放在最后,进行总结介绍的,不过写的过程中发现,各个章节多多少少都已经涉及到一些内容。而且在前面提出来,也是一个提前总结。
任何一件事情能够做成,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相互促成的结果。缺少哪一点都可能会出现意外。在数据治理的过程中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么什么是数据治理过程中的“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具备了这些就一定能够达成目标吗?
老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据治理中的“利其器”又是指的什么。这里就说说个人的一些理解。
1、“天时、地利、人和”的解释
特意搜了一下这个词的出处。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原文为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解释 天时: 通常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等自然条件,也可引申为时代背景、机遇等外部环境方面的有利因素。比如古代战争中,选择在合适的季节出兵,像冬天河水结冰利于行军渡河,或者刮起对己方有利的风向等情况,就可以说是占据了 “天时”。在更宽泛的现代语境下,一个人创业正好赶上行业蓬勃发展的阶段,市场需求旺盛,这也可看作是遇到了好的 “天时”。
地利: 主要是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像占据险要地势、易守难攻的关隘,或者有丰富物产的地区等,都属于地利因素。例如三国时期,蜀汉占据益州等地,凭借山川险阻等地理优势进行防御。从广义来讲,经商时选择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店铺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