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压缩系统由编码器和解码器构成。 和 分别代表原始图像和编码后的图像单元数目。压缩比: 。
附录中的imratio(f1,f2) 计算两幅图像文件比特数的比率。
要查看压缩后(编码后)的图像,必须把图像送入解码器中。解码后的图像为 (x,y) 如果与原图像相同,叫做无损压缩。,否则叫做有损压缩。
误差e(x,y)=f(x,y)- (x,y)。 与f的均方根误差是 所有像素误差的平方相加,并处以M*N(像素数目), 然后开根号 。
一个单元的信息量: -logP(E)
一幅图像的信息量:H=
每一个灰度级的概率与其对应的信息量相乘,累加所有可得。
是图像中灰度级k出现的次数。
代表第k个灰度级,共L个灰度级。
l( )是用来表示第k个灰度级的编码长度。(一位是一比特)
p( )第k个灰度级的概率。
平均编码长度:
编码一幅图像的总比特数目: *M*N
要使编码长度最短,采用的是霍夫曼编码。
符号 概率 编码 约简 编码 约简 编码
a 0.5 1 0.5 1 0.5 1
b 0.1875 00 -0.3125 01 0.5 0
c 0.1875 011 -- 0.1875 00
d 0.125 010 --
图像编码问题日常接触较少,因此不多做探究。
本文介绍了图像压缩的基本概念,包括编码器与解码器的工作原理、压缩比的计算方法及图像压缩过程中的有损与无损区别。同时,文中详细解释了如何计算图像的信息量、均方根误差等关键指标,并探讨了霍夫曼编码这一实现最小编码长度的技术。
67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