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原则性、求道之心,和人际关系

作者 | 阿秀

来源 | 进击的阿秀(zchxuexi)

最近,中信出版社送了我一本新书《成就》。

 

因为各个出版社经常送书,我对这本书也没有太重视,但是当我大体翻了几页时,我发现这本书大有来头。

 

这本书的作者,分别是谷歌前董事长兼 CEO 埃里克·施密特,和谷歌资深副总裁乔纳森·罗森伯格。

埃里克·施密特(左)乔纳森·罗森伯格(右)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汇总了他们共同的商业教练——比尔·坎贝尔的方法论。

 

也许你会疑惑,这个坎贝尔到底是谁,为什么两位大佬要给他写书:

 

他被称为「万亿美元教练」,他指导的众多弟子,几乎囊括了硅谷所有的明星公司。谷歌创始人甚至说,如果没有坎贝尔,谷歌就不可能成功。

 

他的弟子阵容十分豪华,包括: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和谷歌董事会前主席兼 CEO埃里克·施密特,苹果 CEO 库克,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Facebook 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等等。

 

在这本书里,施密特和罗森伯格通过走访坎贝尔的生前好友和弟子,总结了 32 条成事之道,覆盖了管理、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等等方面。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结合书里的原则,为方便大家阅读,部分配上了中国的例子,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  01  -

一个人值不值钱

就看他的原则值不值钱

在看《成就》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2017 年 12 月的一个下午,时任谷歌执行董事长的埃里克·施密特,跟朋友表示想辞去谷歌执行董事长的职务。

 

但施密特十分迷茫,他也不知道辞职是不是一个好主意,毕竟那是谷歌,而且施密特已经在谷歌工作了 16 年,还与两位创始人并列「谷歌三驾马车」。

 

于是施密特和朋友一起,重新梳理了比尔·坎贝尔留下的原则,最终做出了辞职的决定。

 

引起我注意的,倒不是什么具体原则,而是我发现这些顶尖高手,原来都是靠一整套原则清单,而不是我们常常以为的各种天才机智,来处理自己人生问题的。

 

我常说,一个人是不是值钱,就看他的原则值不值钱。

原则在本质上就是「不为清单」,通过决定你不做什么事,划定了你的人生边界,帮你抵制诱惑、消除迷茫。

 

心理学上说,你的原则就是你这个人。

 

因为原则的背后藏着你的三观,决定着你如何处理你跟自己、世界、别人的关系。

 

这些原则就像是一条条的代码,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操作系统,在不同场景下执行相应的行为。

 

这些原则未必都是宏大叙事,但一定都是你从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它能够告诉你再次面临类似场景时,应该做出什么选择。

 

我就有很多小原则,给我省了很多潜在麻烦,也让我受益很多。

 

比如我从来不借钱给人投资。因为投资和借钱都有风险,对方赔了你的钱可能追不回来,催债会让对方跟你绝交,错失你自己的投资机会等等……

 

比如我在面临两个选择时,永远会选择那个难的。很多老读者知道,尽管原单位工作很轻松,我还是花了20万,也要从原单位离职,因为我知道更难的选择,必然意味着更大的机会。

 

比如我从不允许自己抱怨,倒不是认为自己有多刚强,而是我认为抱怨没有用,还会损伤你的斗志和人际关系……

 

好的原则都是实用的,小的原则往往能解决大问题。

我曾经研究过很多大佬的故事,我发现柳传志就是一个「用小原则解决大问题」的典范。

 

柳传志有一条原则,就是不允许自己的子女进入联想工作。

 

因为柳传志 1984 年创办联想,拉了中科院计算机所一批老员工出来创业。那个年代,最好的专业就是计算机,更何况父母是学这个的,所以很多子女都是学计算机专业。

 

柳传志认为,如果员工的子女都进公司,会影响公司的管理和发展,所以就禁止员工子女进入联想工作,也包括自己的子女。

 

柳传志的子女柳林、柳青都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都想进入联想工作,都被柳传志一口回绝了。

 

但柳林和柳青发现,如果不进联想的话,在他们的专业范围内,选择的企业不是联想的上下游,就是联想的竞争对手,这让他们很为难。但柳传志并未松口,他们只好改行,不再从事计算机行业。

 

柳传志还有一条原则也很有意思,当时他为了打造联想的制度文化,要求开会严禁迟到。如果有人迟到,主持人要把会议停下,让迟到者当众罚站 1 分钟。

 

如果主持人没按照规则,罚那个迟到的人,就会被检举,主持人去柳传志办公室罚站 1 分钟。

 

坚持原则并不容易,有次柳传志的一个老领导迟到了,但还是按照规则被罚站一分钟。为了表示歉意,柳传志晚上亲自到对方的家里,罚站 1 分钟。

 

从那以后,联想的规则文化就被树立起来了。

 

这里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成就》这本书里,比尔·坎贝尔的一些行事原则:

 

1)列出你自己的原则清单。

 

你要学会归纳总结,更要学会「学习」,建立自己的处世哲学和原则体系。当你确定了自己的原则清单,就像在大海中航行有了灯塔。

 

这些原则,既可以来自你的经历,也可以来自对别人经验的总结和学习。

 

2)任何成功,都是以团队的幸福和尊严为基础的。

 

千万不要以为这句话是大白话。这意味着:

 

团队里脾气古怪的天才,如果他影响到了团队的人际关系,那么就要毫不犹豫的裁掉他,保证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当公司裁员的时候,要让员工有尊严的离开,给予足够的赔偿和肯定, 而不能依靠流氓手段。因为留下的员工都在看着,你是如何对待离开的人的。

 

绝不要因为工作,冷落或慢待了自己的家人,因为如果家庭不幸福,你的人生也不会幸福,工作也不会高效。

 

3)任何人都不应该过于强调自己的成绩,现代工作往往是协同性的。

 

87 版《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演员不应该过度强调自己的功绩,因为影视作品是团队性的工作,你演得好不好,不完全在你自己,更多地是团队的支持。

 

坎贝尔也强调这一点,一方面我们都应该保持谦逊和克制,另一方面要加强跟同事、朋友的联系,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取得成功,自己才能成功。

 

4)永远明白自己的进攻环线上,什么最重要,哪里最薄弱,然后发起最猛烈的攻击。

 

5)特别是在重大问题上不要模棱两可,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严格坚守。

 

这就像黄执中说的:“自由派和保守派都可以从自己的原则中得到幸福。谁得不到幸福?半吊子的人。”


-  02  -

成长最快的人

都在向高手偷师

在财富和事业、知名度上,比尔·坎贝尔并不是这群人中最顶尖的,为什么乔布斯、施密特这些大佬会请他当自己的教练呢?

 

后来我明白了,我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任何人都是人,而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他们都是用自己的认知模式来理解这个世界,没有办法跳出自己认知的泥潭。

 

从这个角度讲,坎贝尔就是这些大佬的贵人,他用不同的方式把世界展现在了他们的眼前。并手把手地指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

 

这很类似我曾经分享过一个概念——「围剿式学习」:

 

你锚定一个高手,详细的研究他的文章、演讲、行为,学习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逻辑,并把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

 

一般人很难有教练贴身指导自己,所以我更推荐「围剿式学习」,主动向高手偷师。

 

「围剿式学习」是非常快的学习方式,但实话实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除去学习之外,你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你必须放下你的「聪明」。

 

「自以为是」是人类的本能,特别是那些比较聪明的人,曾经成功的人,会格外自信。自信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盲目自信。

 

当年傅盛做可牛影像,他们的口号是「我们来了」。

 

当时他满心以为,毕竟他一手做起来了 360,以他们的技术水平,做过的客户端体验,见啥灭啥。他们来这个行业了,谁还活得下去?

 

结果,美图秀秀把他们打得内心都快崩溃了。

 

请大家记住这个常识:任何人都不是神,不可能把所有事情做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上帝视角」,来指导和帮助我们。

 

那些智力、过往成就上的优越感,并不一定能给你持久的竞争力。但一定会让你陷入一个陷阱,以自我为中心,不向外看。

 

所以,你必须放下自己的「过度自信」和「聪明」,真诚谦逊地与人求教。

 

2)与人交往,应该有求道之心。

 

得到 CEO 脱不花曾经说过:

 

贵人不是等到的,是寻到的和求到的。要以求道之心与人交往。

 

在我开放个人微信之后,我看过很多读者留言,很多人来求助:

 

我想学习年入百万的写作技巧,给我点建议;我现在工作陷入了瓶颈,你教我该怎么办;我现在想跳槽不知道该怎么选,你给我些指点。

 

我研究了这些留言之后,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他们问的问题都很重大,但能把「你好」「请问」「谢谢」三个词说完整的人,可以说凤毛麟角。

 

如果是你,你会想要帮助没有礼貌的人么?更何况,当你询问重大人生问题的时候,并没有付出足够多的诚意,原因只有三个:

 

你认为问题不重要,你认为老师不重要,你没有向人求道的习惯。

 

但不管是哪种原因,你都很难得到帮助。

 

罗永浩说,成就事业的三个要素是:

 

「贵人相助、高人指点、个人奋斗」。

 

如果没有求道之心,前两个因素就与你无缘了。

 

3)学东西不是用来自我感动的,而是用来指导实践的。

 

凡是那些快速成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把学到的东西快速应用到实践当中,而不是让这些内容留在收藏夹里,用来自我感动。

 

新媒体作者老喻,在《成就》这本书的推荐文章里,分享了一个Airbnb的创始人Chesky的故事。

 

当 Airbnb 还是一家小创业公司时,Chesky 就到处找各行业里最顶尖的人士进行请教。

 

比如他曾经足足向巴菲特问了4个半小时的问题。因为巴菲特也对 Airbnb 很感兴趣,还主动邀请他吃午餐,他一分钱都没花。要知道那时候巴菲特午餐已经达到 3000 万人民币了。

 

Chesky见完巴菲特之后,为防止忘记,就在抵达机场以后,立刻写了篇3600字的报告分享给团队成员。

 

而且,他马上就把从导师那里“偷”来的智慧复制到了整个公司。

 

比如说,他启动了 “周日之夜系列”活动,总结一周学到的经验。

 

再比如说,他会通过邮件与全公司员工交流,让新雇员每礼拜参加1小时的Q&A(提问与解答)会议等等。这些都是他从巴菲特那儿“偷”来的经验。

-  03  -

伟大的事业中

「人际关系」远比你想的重要

这本书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那就是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你的「人际关系」远比想象的更重要。

 

当然,这里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裙带关系,或者公司政治。而是:

 

你是如何营造跟自己的家人、同事、下属的关系;

 

你待人是不是足够的真诚、谦逊、体贴、信任、包容;

 

在遇到困难时,你能不能用自己的积极情绪引领大家;

 

你是不是能够真诚的向别人提供帮助,解决别人的问题;

 

面对别人的成功,你能不能为别人衷心的感到开心……

 

一瞬间我有点晃神,这些话怎么好像心灵鸡汤,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但是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这些简单且朴实的道理,恰恰就是坎贝尔如此成功,并且能够帮助那么多大佬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跟人的关系在成事中那么重要?坎贝尔在以下这些维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1)当你周围的人越来越强,你也就能越来越强。

 

本质上这是一种双赢心态,坎贝尔真诚的希望自己周围的人,能够越来越成功。

因为你周围的人越强,你变强的机会就越大。

 

他会想尽办法帮助自己周围的人获得成长。

 

坎贝尔每年还会举办超级碗观赏活动,自费把朋友从全美各地请来超级碗,让他们观看这场全美一年一度最盛大的体育赛事。

 

这么做的目的当然不是为玩,他希望借此构建起一个社群,加深大家的联系,希望大家能够在活动中认识能够帮助自己的人。

 

也许会有人说,我没钱当然做不了这种东道主。但这并不一定非要有钱。

 

比如在聊天当中,坎贝尔了解到谁能够帮助你,或者你能够帮助谁,他甚至会主动介绍你们认识。如果周围的人告诉她自己有什么困难,如果他认为你值得帮助,也会全力以赴,不惜动用自己的资源,但根本不会索取回报。

 

跟他一比,那些动不动就眼红别人成绩的人,简直弱爆了。

 

2)奋斗的目的是为了让家人和下属生活幸福。

 

奋斗的目的并不是奋斗本身,而是为了让家人和下属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为了工作而忽略自己的健康,忽视家人的感受,压榨你的员工,是不明智的。

 

3)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解决任何问题,本质上都是人的问题;只有解决人(团队)的问题,问题本身才能够被解决;解决人际关系不能临阵磨枪,要靠日常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坎贝尔看来,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说信任,才是一个团队战斗力的核心。

 

4)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直、诚实的品格,早晚有一天能够帮到你。

 

很多人特别强调权谋、厚黑学在事业中的作用,但我反倒认为,正直、善良、谦逊、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基本面,在事业当中起到的作用更大。权谋不是没用,而是不应该当做基本盘。

 

这就是《孙子兵法》中说的「以正合」。用兵,要符合战争的一般规律。

 

比如在 2000 年,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有次休完假回来发现,他之前聘请的首席运营官乔·加利正在四处活动,让董事会考虑逼贝索斯辞职,让他自己升任 CEO。

 

亚马逊董事会请来坎贝尔帮助决策,结果坎贝尔发现,亚马逊员工对贝索斯忠心耿耿,因为贝索斯有较为良好的员工关系,对公司一片公心。而加利则是一片私心,关注的不是公司发展,而是自己的薪酬和私人飞机。

 

最终留下的是贝索斯,而不是加利。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