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创建本地服务器

        webpack提供一个可选的本地开发服务器,服务器基于node.js搭建,内部使用express框架,可以让浏览器自动刷新显示修改结果。(服务器只会在内存中保存修改,npm run build后才将修改保存到硬盘文件)

        步骤1:本地服务器是一个单独的模块,在使用之前先安装它。

        npm install webpack-dev-server@2.9.1 --save-dev

        步骤2:修改webpack.config.js。

        增加devServer对象。devServer也是webpack的一个选项,有如下属性:

                contentBase:为哪一个文件夹提供本地服务,默认是根文件夹

                port:端口号,默认8080

                inline:面面实时刷新

                historyApiFallback:在SPA页面中,依赖HTML5的history模式。

devServer:{
	contentBase:'./dist',
	inline:true
}

步骤3:修改package.json文件

"scripts": {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build": "webpack",
		"dev":"webpack-dev-server --open"
  },

        --open自动打开浏览器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本简明手册提供了对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的快速介绍。它是对应 用程序各个字段以及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支持的每个平台的安装类型 的概述,以及对安装过程的简短的说明。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10 www.novell.com 2006 6 02 入门指南 入门指南 作者列表: Jörg Arndt, Steve Bearnson, Stefan Behlert, Frank Bodammer, James Branam, Volker Buzek, Klara Cihlarova, Catherine Craft, Olaf Dabrunz, Stefan Dirsch, Olaf Donjak, Roman Drahtmüller, Thorsten Dubiel, Torsten Duwe, Thomas Fehr, Stefan Fent, Werner Fink, Jakub Friedl, Kurt Garloff, Joachim Gleißner, Todd Grant, Carsten Groß, Andreas Grünbacher, Berthold Gunreben, Franz Hassels, Andreas Jaeger, Jana Jaeger, Denise Jewkes, Klaus Kämpf, Andi Kleen, Hubert Mantel, Lars Marowsky-Bree, Chris Mason, Johannes Meixner, Lars Müller, Matthias Nagorni, Anas Nashif, Siegfried Olschner, Edith Parzefall, Peter Pöml, Thomas Renninger, Hannes Reinecke, Scott Rhoades, Thomas Rölz, Heiko Rommel, Tanja Roth, Marcus Schäfer, Thomas Schraitle, Kay Sievers, Klaus Singvogel, Frank Sundermeyer, Elisabeth Tobiasson, Hendrik Vogelsang, Klaus G. Wagner, Rebecca Walter, Christian Zoz 本出版物属 Novell Inc. 的知识产权。 可以全部或部分复制本出版物的内容,只要在所有副本的显著位置能够见到版权标志。 本指南力求涵盖所有细节,但这不能确保本指南准确无误。无论是 SUSE LINUX GmbH、作 者还是翻译人员都不对任何可能的错误或因错误造成的任何影响负责。 Novell、Novell 徽标、N 徽标和 SUSE 是 Novell, Inc.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注册商标。* Linux 是 Linus Torvalds 的注册商标。所有其他第三方商标是其各自所有者的财产。 目录 前言v 部分 1 在 x86、AMD64、Intel EM64T 和 Itanium 处理器系列上安装1 1 安装注意事项3 1.1 安装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2 引导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3 安装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4 安装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5 不同的安装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安装过程7 2.1 从本地可交换驱动器引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2 通过网络安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3 远程控制安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部分 2 在 IBM POWER 上安装9 3 安装注意事项11 3.1 安装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3.2 IPL 选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3.3 安装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3.4 安装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3.5 连接到安装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4 安装过程15 4.1 在整个系统中安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4.2 在 LPAR 中安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部分 3 在 IBM System z 上安装19 5 安装注意事项21 5.1 安装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5.2 IPL 选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5.3 安装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5.4 启动到安装系统的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6 安装过程23 6.1 LPAR 安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6.2 z/VM 安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前言 本简明手册提供了对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的快速介绍。它是对应 用程序各个字段以及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支持的每个平台的安装类型 的概述,以及对安装过程的简短的说明。 另外还提供优质服务。专家可以回答关于安装或配置的问题、提供可靠的安全 更新和支持开发项目。 1 反馈 我们欢迎您对本手册和产品包含的其它文档提出意见和建议。请使用每页联机 文档底部的用户意见功能并发表您的意见。 2 附加文档 有关本产品的附加文档,请参阅 http://www.novell.com/documentation/ sles10/index.html: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准备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安装目标所需要的特定于架构的信息。 安装与管理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安装与管理的详细信息。 有关 SUSE® Linux Enterprise Desktop 产品文档概述,请参阅 http://www .novell.com/documentation/sled10/index.html。 3 文档约定 以下是本手册中使用的版式约定: • /etc/passwd:文件名和目录名 • placeholder:将 placeholder 替换为实际值 • PATH:环境变量 PATH • ls,--help:命令、选项和参数 • user:用户或组 • Alt , Alt + F1 :按键或组合键;这些键以大写形式显示,如在键盘上一样。 • 文件,文件→ 另存为:菜单项、按钮 • ►amd64 em64t ipf: 本段只与指定的体系结构有关。箭头标记文本块的开始 位置和结束位置。◄ ►ipseries s390 zseries: 本段只与指定的体系结构有关。箭头标记文本块的开 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 Dancing Penguins(“Penguins”一章,↑参考):这是另一本书中某章的参考。 vi 入门指南 部分 1. 在 x86、AMD64、Intel EM64T 和 Itanium 处理器系列上 安装 1 安装注意事项 本章包含在 x86、AMD64、Intel EM64T 和 Itanium 硬件上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之前需要做的所有决策。请在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手册中查找用于在 x86、AMD64、Intel EM64T 和 Itanium 上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的最新硬件和软件要求,该手册作为一个可打印的 PDF 包含在 第一张 CD 或 DVD 上的 /docu 目录中。 1.1 安装类型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通常作为独立的操作系统安装。通过引入 Xen,也 可能在同一硬件上运行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的多个实例。但是,对 Xen 的 Domain-0 安装的控制类似于使用一些额外的包进行典型安装。Install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中说明了 Xen 客户机的安装,该文档在已安装系统中以及第一张 CD 或 DVD 上提供。 1.2 引导方法 根据所使用的硬件,在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之前的第一个引导过 程中,以下引导方法可用: 安装注意事项3 表 1.1 引导选项 引导选项用途 最简单的引导方法。此选项要求系统有本地可用的 CDROM 或 DVD-ROM 驱动器。 CD 或 DVD 驱动 器 在第一张 CD 或 DVD 的 /boot 目录中查找创建引导磁盘 所需的映象。另请参见同一目录中的 README。只有在计 软盘或 USB 磁盘 算机的 BIOS 支持从 USB 记忆棒引导的情况下才可进行此 引导。 必须由 BIOS 或所用系统的固件支持。此选项需要在网络 中有一台引导服务器。可以用另一个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来执行此任务。 PXE 或 bootp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也可以从硬盘来进行引导。 为此,请将内核 (linux) 和安装系统 (initrd) 从第一张 硬盘 CD 或 DVD 上的 /boot/loader 目录中复制到硬盘,并 向引导装载程序中添加相应的项。 1.3 安装源 当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时,必须在网络、硬盘分区或本地 CD-ROM 或 DVD 中提供实际安装数据。要从网络安装,则需要一台安装服务器。要提供 安装数据,请将任何 Unix 或 Linux 环境中的计算机设置为 NFS、HTTP 或 FTP 服务器。要从 Windows 计算机上提供安装数据,请使用 SMB 发布该数据。 如果在本地网络中配置了 SLP 服务器,则安装源尤其易于选择。有关详细信息, 请参见第 4.2 节 “设置存放安装源的服务器” (第 4 章 远程安装, ↑安装与管理)。 1.4 安装目标 多数安装是安装到本地硬盘上。因此,硬盘控制器需要对安装系统可用。如果 特殊的控制器(如 RAID 控制器)需要额外的内核模块,请向安装系统提供一 个内核模块更新磁盘。 4 入门指南 其他安装目标可能是提供运行操作系统所需的足够磁盘空间和速度的所有种类 的块设备。这包括网络块设备,如 iSCSI 或 SAN。也可以在提供标准 Unix 许 可权限的网络文件系统上安装。但是,引导这些网络文件系统可能会有问题, 因为在实际系统可以启动之前,它们必须得到 initramfs 的支持。如果需要 在其他位置启动同一系统,或如果希望使用 Xen 功能(如域迁移),则此类安 装非常有用。 1.5 不同的安装方法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提供了若干种用于控制安装的不同方法。 • 在控制台上安装 • 通过串行控制台安装 • 使用 AutoYaST 安装 • 通过 SSH 安装 • 通过 VNC 进行安装 默认情况下,使用控制台。如果要安装大量类似的计算机,则建议创建一个 AutoYaST 配置文件,并使其可用于安装过程。另请参见第 5 章 自动安装 (↑安 装与管理)中有关 autoyast2 的文档。 安装注意事项5 2 安装过程 本章提供了以所需模式完整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所需的步骤的概 述。请在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手册中查找用于准备在 x86、AMD64、 Intel EM64T 和 Itanium 上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的详细信息,该手 册作为一个可打印的 PDF 在第一张 CD 或 DVD 上的 /docu 目录中提供。参考 包含对如何使用 YaST 安装和配置系统的完整说明。 2.1 从本地可交换驱动器引导 CD-ROM、软盘驱动器和 USB 记忆棒可以用于安装。请按需要调整计算机: 1. 确保该驱动器在 BIOS 中输入为可引导驱动器。 2. 将引导媒体插入驱动器并开始引导过程。 3. CD、DVD、软盘或 USB 磁盘的引导菜单允许向安装系统传递不同的参 数。另请参见第 4.4.3 节 “使用自定义引导选项” (第 4 章 远程安装, ↑安装 与管理)。如果安装通过网络执行,则请在此处指定安装源。 4. 如果安装期间发生意外问题,请使用安全设置引导。 2.2 通过网络安装 使用网络源执行安装需要有一台安装服务器。安装此服务器的过程在第 4.2 节 “设置存放安装源的服务器” (第 4 章 远程安装, ↑安装与管理)中描述。 安装过程7 如果有 SLP 服务器,请在第一个引导屏幕中选择 SLP 作为安装源。在引导期 间,选择使用哪个可用安装源。 如果网络中有 CD 或 DVD,请使用它们作为安装源。在这种情况下,请在引导 提示符处以适当的值指定参数 install=<URL>。请在第 4.4.3 节 “使用自定义 引导选项” (第 4 章 远程安装, ↑安装与管理)中查找关于此参数的更多详细说明。 2.3 远程控制安装 从远程计算机控制安装有三个选项:通过 SSH 安装、通过串行控制台安装和通 过 VNC 安装。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手册中说明了这些可能的选项。 请在第一张 CD 或 DVD 的 /docu 目录中查找作为可打印 PDF 提供此手册。 8 入门指南 部分 2. 在 IBM POWER 上安装 3 安装注意事项 本章总结了开始在 IBM POWER 硬件上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之前 需要做的所有决策。用于在 IBM POWER 设备上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的最新硬件和软件要求在第 1 章 要求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中列出,在第一张 CD 的目录 /docu 中提供为一个可打印的 PDF 文档。 3.1 安装类型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提供了在 IBM POWER 上进行两种不同类型的安 装:在整个系统上安装和在逻辑分区 (LPAR) 中安装。 iSeries Linux 只可以安装在此类计算机的 LPAR 中。在 iSeries 上安装需要一个允许 全程控制安装过程的 telnet 连接。网络中的安装服务器应是好的安装源。 pSeries 此处 Linux 可以安装在整个系统上。在 IBM pSeries p630、p655、p670 和 p690 上,也可能在 LPAR 中安装 Linux。也可以在不分区的情况下启动这两 个系统,并在整个系统上(全系统分区)安装。CD-ROM 驱动器、DVD 驱 动器或网络中的安装服务器可以用作安装源。 eServer i5/p5、System i5/p5、OpenPower Linux 可以安装在整个系统(未管理模式)或 LPAR 上。CD-ROM 驱动器、 DVD 驱动器或网络中的安装服务器可以用作安装源。 安装注意事项11 JS20 Blade、JS21 Blade 在此类计算机上,Linux 只可以安装在整个系统(一个刀片)上。CD-ROM 驱动器、DVD 驱动器或网络中的安装服务器可以用作安装源。 IntelliStation、ATX 工作站和服务器 Linux 只可以安装在整个系统上。CD-ROM 驱动器、DVD 驱动器或网络中 的安装服务器可以用作安装源。 3.2 IPL 选项 根据使用的硬件和选择的安装类型,初始 IPL 的以下选项可用于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表 3.1 IPL 选项 IPL 选项用途 最简单的引导过程。此选项要求系统有本地可用的 CDROM 或 DVD 驱动器。 CD 或 DVD 驱动器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也可以从网络来引导。这要 求将相应的内核(suseboot/inst64 或 ISERIES64) 网络 从第一张 CD 复制到引导服务器上。从网络引导可以在 固件中或使用 i5/OS 选择。 3.3 安装源 为了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在本地网络中或本地提供的 CD-ROM 或 DVD 中必须提供安装文件。通过将一个 Linux 或 Unix 系统设置为 HTTP、 NFS 或 FTP 服务器而提供一个网络源。也可能从一个运行 Windows 的计算机通 过 SMB 共享安装文件。 在本地网络中配置 SLP 服务器可以简化安装源的选择。第 4.2.1 节 “使用 YaST 设置安装服务器” (第 4 章 远程安装, ↑安装与管理)中对此进行了描述。 12 入门指南 3.4 安装目标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可以在 IBM Power 的不同类型的大容量储存媒体上 安装。 iSeries • DASD(硬盘) • IBM iSeries 虚拟磁盘 pSeries • DASD(硬盘) • 通过光纤通道的 SAN eServer i5/p5、System i5/p5、OpenPower • DASD(硬盘) • 虚拟 SCSI • 通过光纤通道的 SAN JS20 Blade、JS21 Blade • 本地硬盘 IntelliStation、ATX 工作站和服务器 • 本地硬盘 3.5 连接到安装系统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使您可以从连接到安装系统的四种不同的方式中选 择:SSH、VNC、串行控制台和屏幕控制台。SSH、VNC 或终端软件的版本因 启动到安装系统的连接的工作站上运行的操作系统而异。 安装注意事项13 建议如果需要安装许多相同的分区或计算机,则创建一个 AutoYaST 配置文件。 然后它可以驱动安装过程。请参见第 5.2 节 “基于规则的自动安装” (第 5 章 自动 安装, ↑安装与管理)中 AutoYaST 的文档。 14 入门指南 4 安装过程 本章提供了以所选模式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所需步骤的概述。关 于准备在 IBM POWER 上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的详细信息可以在 手册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中找到,该手册作为可打印 PDF 文档在第 一张 CD 上的目录 /docu 中提供。关于使用 YaST 安装和配置的详细描述在 第 3 章 使用 YaST 进行安装 (↑安装与管理)和第 7 章 使用 YaST 进行系统配置 (↑ 安装与管理)中提供。 4.1 在整个系统中安装 当在整个系统中安装时,应完成以下步骤。在此上下文中,刀片中心的单个刀 片也算作整个系统。 1 验证硬件要求(另请参见第 1.1 节 “硬件要求” (第 1 章 要求, ↑Architecture- Specific Information))。 2 验证软件要求(另请参见第 1.2 节 “软件要求” (第 1 章 要求, ↑Architecture- Specific Information))。 3 正确设置系统以启用从 CD-ROM、DVD 或网络引导。 • 对于 pSeries,另请参见第 2.2 节 “Preparing for Installation on an IBM pSeries Models” (第 2 章 准备,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这也 适用于 ATX 工作站和 ATX 服务器(仅对于在整个系统上安装)。 安装过程15 • 对于 eServer i5/p5、System i5/p5 和 OpenPower,另请参见第 2.1 节 “Preparing for Installation on IBM eServer i5/p5, System i5/p5, and OpenPower Models” (第 2 章 准备,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 对于 JS20/JS21 Blade,另请参见第 2.3 节 “在 IBM JS20/JS21 刀片机上 准备安装” (第 2 章 准备,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4 从 CD-ROM、DVD 或网络开始安装。另请参见第 2.2.3 节 “Setting Up the Installation Source” (第 2 章 准备,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5 安装软件并执行基本网络配置。另请参见第 3 章 使用 YaST 进行安装 (↑安 装与管理)。 4.2 在 LPAR 中安装 1 验证硬件要求。另请参见第 1.1 节 “硬件要求” (第 1 章 要求, ↑Architecture- Specific Information)。 2 验证软件要求。另请参见第 1.2 节 “软件要求” (第 1 章 要求, ↑Architecture- Specific Information)。 3 准备一个用于安装过程的 VNC 客户机。另请参见第 4.1.1 节 “通过 VNC 进行简单远程安装 - 静态网络配置” (第 4 章 远程安装, ↑安装与管理)。 4 在系统固件或在 i5/OS 端准备系统: • 对于 iSeries,另请参见第 2.4 节 “Preparing an Installation on IBM iSeries Models” (第 2 章 准备,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 对于 pSeries p630、p655、p670 和 p690,另请参见第 2.2 节 “Preparing for Installation on an IBM pSeries Models” (第 2 章 准备, ↑Architecture- Specific Information) • 对于 eServer i5/p5、System i5/p5 和 OpenPower,另请参见第 2.1 节 “Preparing for Installation on IBM eServer i5/p5, System i5/p5, and OpenPower Models” (第 2 章 准备,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16 入门指南 5 配置一个用于在安装期间访问系统的客户机。另请参见第 2.4.3 节 “操作安 装软件的客户程序” (第 2 章 准备,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6 对于 iSeries,在 i5/OS 端设置 IPL 源,另请参见第 2.4.5 节 “IPL:启动 NWSD(WRKCFGSTS *NWS)” (第 2 章 准备,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7 安装软件并执行基本网络配置。另请参见第 3 章 使用 YaST 进行安装 (↑安 装与管理)。 安装过程17 部分 3. 在 IBM System z 上安装 5 安装注意事项 本章汇总了计划在 IBM System z 硬件上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时 必须做出的所有决策。手册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中列出了在 IBM System z 上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的最新硬件和软件要求,该手册作 为可打印的 PDF 文档包含在第一张 CD 上的目录 /docu 中。 5.1 安装类型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允许在 IBM POWER 上进行两种不同类型的安装: LPAR 安装 在独立的逻辑分区 (LPAR) 上为 IBM System z 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允许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使用物理内存的特定部分。而且还 可以指定应使用多少处理器。这种方式允许在一个系统上并行运行多个操作 系统。 在 z/VM 中安装 z/VM 方式将 IBM System z 的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作为 z/VM(虚 拟机)中的托管系统运行。这种类型的优势是 z/VM 提供对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的完全控制。这种安装经证明对于内核开发和基于内核的 调试非常有帮助。不仅如此,修改托管 Linux 系统的硬件配置也非常容易。 创建托管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系统也非常容易,因为可以并行运行 几百个 Linux 实例。 安装注意事项21 从带有 FCP 功能的 CD-ROM 安装 带有 FCP 功能的 CD-ROM 可以用于以 LPAR 或 VM 方式的 IPL。安装数据 直接从 CD-ROM 读取。 5.2 IPL 选项 根据使用的硬件和选择的安装类型,在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之前 以下 IPL 选项可用于初始 IPL: 表 5.1 IPL 选项 IPL 选项作用域 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安装。唯一的要求是磁带库单 元可用。 ESCON/FICON 挂接磁带 可以用于 VM 方式。必要的数据必须先前已传送到 z/VM 系统(例如,使用 FTP)。 VM 阅读器 可以用于在 LPAR 中 IPL。安装数据可以直接从 CD-ROM 读取或使用 FTP 装入安装系统。 CD-ROM 或服务器 5.3 安装源 如果是带有 FCP 功能的 CD-ROM,安装数据会从 CD-ROM 读取。对于所有其 他 IPL 选项,安装数据必须在内部网络中提供。在 Unix 或 Linux 环境中,安装 数据可以在设置为 NFS 或 FTP 服务器的工作站上提供。要从 Windows 工作站 上提供安装数据,请在 SMB 共享中发布该数据。有若干 Windows 版的 FTP 软 件包可作为备选,但是使用它们有时会有问题。 5.4 启动到安装系统的连接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提供了三种用于启动到安装系统的连接的不同方 法。选择 SSH、X 或 VNC。根据在启动到安装系统的连接的工作站上运行的操 作系统,这些应用程序的版本有所不同。 22 入门指南 6 安装过程 本章提供了以所需方式完整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所需的各个步骤 的概述。关于准备在 IBM System z 上安装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的详细 信息在手册 Architec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中提供,该手册作为可打印 PDF 文 档在第一张 CD 上的目录 /docu 中提供。使用 YaST 安装和配置系统的详细说 明可以在参考中找到。 6.1 LPAR 安装 1 安装之前,请选择用于初始 IPL 的适当 IPL 选项。如果是 LPAR 安装,请 从 CD-ROM 或服务器或磁带中选择。 2 使用 FTP 或 SMB 在网络中提供安装媒体或其数据,并确保这些路径可以 由 YaST 访问。 3 选择下列操作之一: • 使用 HMC,从 CD-ROM 或服务器准备 IPL。 • 将磁带 IPL 内核、parmfile 和初始 RAM 磁盘使用 FTP 传送到磁带, 并通过 IOCDS 使磁带机可用。 4 执行安装系统的 IPL。 5 配置网络。 安装过程23 6 选择到安装系统的连接类型(SSH、X 或 VNC)并建立连接。 7 使用 YaST 开始基本安装。 8 执行已安装系统的第一次 IPL。 9 重新连接到安装系统,并启动 YaST 以继续安装过程和配置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6.2 z/VM 安装 1 安装之前,请选择用于初始 IPL 的适当 IPL 选项。对于在 z/VM 中安 装,请选择 VM 阅读器或磁带。 2 使用 FTP 或 SMB 在网络中提供安装媒体或其数据,并确保这些路径可 以由 YaST 访问。 3 在 z/VM 中创建一个 Linux 客户机,指派其内存限额和定义所需的网络 连接。 4 选择下列操作之一: • 将 VM 阅读器内核、parmfile 和初始 RAM 磁盘使用 FTP 传送到 z/VM 中的客户机可以访问的小型磁盘,并为该 VM 阅读器的 IPL 创建一个 REXX 启动脚本。 • 将磁带 IPL 内核、parmfile 和初始 RAM 磁盘使用 FTP 传送到 z/VM 中的客户机可以访问的小型磁盘,并将这些文件使用 REXX 脚本 (举例而言)传送到磁带。 5 执行安装系统的 IPL。 6 配置网络。 7 选择到安装系统的连接类型(SSH 或 VNC)并建立连接。 8 使用 YaST 开始基本安装。 24 入门指南 9 执行已安装系统的第一次 IPL。 10 重新连接到安装系统,并启动 YaST 以继续安装过程和配置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安装过程25
由国内著名技术社区联合推荐的2012年IT技术力作:《高性能Linux服务器构建实战:运维监控、性能调优与集群应用》,即将上架发行,此书从Web应用、数据备份与恢复、网络存储应用、运维监控与性能优化、集群高级应用等多个方面深入讲解了如何构建高性能的Linux服务器。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运维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本书的内容不受硬件环境的限制,而且包含大量实用性极强的案例。对于广大Linux运维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来说,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全书共分五个篇幅,由14个章节组成,内容涉及Web应用、数据备份恢复、网络存储应用、性能优化与运维监控、集群高级应用方面,每个篇幅占用比例分别为:20%、20%、14%、14%,32%。 前言 第1篇 Web应用篇 第1章 轻量级HTTP服务器Nginx 1.1 什么是Nginx 1.2 为什么要选择Nginx 1.2.1 Nginx与Apache的异同 1.2.2 选择Nginx的优势所在 1.3 Nginx的模块与工作原理 1.4 Nginx的安装与配置 1.4.1 下载与安装Nginx 1.4.2 Nginx配置文件的结构 1.4.3 配置与调试Nginx 1.4.4 Nginx的启动、关闭和平滑重启 1.5 Nginx常用配置实例 1.5.1 虚拟主机配置实例 1.5.2 负载均衡配置实例 1.5.3 防盗链配置实例 1.5.4 日志分割配置实例 1.6 Nginx性能优化技巧 1.6.1 编译安装过程优化 1.6.2 利用TCMalloc优化Nginx的性能 1.6.3 Nginx内核参数优化 1.7 实战Nginx与PHP(FastCGI)的安装、配置与优化 1.7.1 什么是 FastCGI 1.7.2 Nginx+FastCGI运行原理 1.7.3 spawn-fcgi与PHP-FPM 1.7.4 PHP与PHP-FPM的安装及优化 1.7.5 配置Nginx来支持PHP 1.7.6 测试Nginx对PHP的解析功能 1.7.7 优化Nginx中FastCGI参数的实例 1.8 实战Nginx与Perl、Java的安装与配置 1.8.1 Perl(FastCGI)的安装 1.8.2 为Nginx添加FCGI支持 1.8.3 测试Nginx +Perl(FastCGI) 1.8.4 搭建Nginx+Java环境 1.9 本章小结 第2章 高性能HTTP加速器Varnish 2.1 初识Varnish 2.1.1 Varnish概述 2.1.2 Varnish的结构与特点 2.1.3 Varnish与Squid的对比 2.2 开始安装Varnish 2.2.1 安装前的准备 2.2.2 获取Varnish软件 2.2.3 安装pcre 2.2.4 安装Varnish 2.3 配置Varnish 2.3.1 VCL使用说明 2.3.2 配置一个简单的Varnish实例 2.3.3 Varnish对应多台Web服务器的配置实例 2.4 运行Varnish 2.4.1 varnishd指令 2.4.2 配置Varnish运行脚本 2.4.3 管理Varnish运行日志 2.5 管理Varnish 2.5.1 查看Varnish进程 2.5.2 查看Varnish缓存效果与状态 2.5.3 通过端口管理Varnish 2.5.4 管理Varnish缓存内容 2.6 Varnish优化 2.6.1 优化Linux内核参数 2.6.2 优化系统资源 2.6.3 优化Varnish参数 2.7 Varnish的常见应用实例 2.7.1 利用Varnish实现图片防盗链 2.7.2 利用Varnish实现静态文件压缩处理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Memcached应用实战 3.1 Memcached基础 3.1.1 什么是Memcached 3.1.2 Memcached的特征 3.1.3 Memcached的安装 3.1.4 Memcached的简单使用过程 3.2 剖析Memcached的工作原理 3.2.1 Memcached的工作过程 3.2.2 Slab Allocation的工作机制 3.2.3 Memcached的删除机制 3.2.4 Memcached的分布式算法 3.3 Memcached的管理与性能监控 3.3.1 如何管理Memcached 3.3.2 Memcached的监控 3.3.3 Memcached变种产品介绍 3.4 通过UDFs实现Memcached与MySQL的自动更新 3.4.1 UDFs使用简介 3.4.2 memcached_functions_mysql应用实例 3.4.3 对memcached_functions_mysql的简单功能进行测试 3.4.4 使用memcached_functions_mysql的经验与技巧 3.5 本章小结 第2篇 数据备份恢复篇 第4章 开源网络备份软件bacula 4.1 bacula总体概述 4.1.1 bacula是什么 4.1.2 bacula适合哪些用户 4.1.3 bacula的功能特点 4.1.4 bacula的工作原理 4.2 安装bacula 4.2.1 bacula的几种网络备份拓扑 4.2.2 编译与安装bacula 4.2.3 初始化MySQL数据库 4.3 配置一个bacula备份系统 4.3.1 配置bacula的Console端 4.3.2 配置bacula的Director端 4.3.3 配置bacula的SD 4.3.4 配置bacula的FD端 4.4 启动与关闭bacula 4.4.1 启动bacula的Director daemon与Storage daemon 4.4.2 在客户端FD启动File daemon 4.5 实战bacula备份恢复过程 4.5.1 实例演示bacula的完全备份功能 4.5.2 实例演示bacula的增量备份功能 4.5.3 实例演示bacula的差异备份功能 4.5.4 实例演示bacula的完全恢复功能 4.5.5 实例演示bacula的不完全恢复功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镜像备份工具rsync与unison 5.1 rsync简介 5.1.1 什么是rsync 5.1.2 rsync的功能特性 5.1.3 下载与安装rsync软件 5.2 利用rsync搭建数据镜像备份系统 5.2.1 rsync的应用模式 5.2.2 企业案例:搭建远程容灾备份系统 5.3 通过rsync+inotify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 5.3.1 rsync的优点与不足 5.3.2 初识inotify 5.3.3 安装inotify工具inotify-tools 5.3.4 inotify相关参数 5.3.5 inotifywait相关参数 5.3.6 企业应用案例:利用rsync+inotify搭建实时同步系统 5.4 unison简介 5.5 安装unison 5.6 配置双机ssh信任 5.6.1 在两台机器上创建 RSA密钥 5.6.2 添加密钥到授权密钥文件中 5.7 unison的使用 5.7.1 本地使用unison 5.7.2 远程使用unison 5.7.3 unison参数说明 5.7.4 通过配置文件来使用unison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ext3文件系统反删除利器ext3grep 6.1 “rm–rf”带来的困惑 6.2 ext3grep的安装与使用 6.2.1 ext3grep的恢复原理 6.2.2 ext3grep的安装过程 6.3 通过ext3grep恢复误删除的文件与目录 6.3.1 数据恢复准则 6.3.2 实战ext3grep恢复文件 6.4 通过ext3grep恢复误删除的MySQL表 6.4.1 MySQL存储引擎介绍 6.4.2 模拟MySQL表被误删除的环境 6.4.3 通过ext3grep分析数据、恢复数据 6.5 本章小结 第3篇 网络存储应用篇 第7章 IP网络存储iSCSI 7.1 存储的概念与术语 7.1.1 SCSI介绍 7.1.2 FC介绍 7.1.3 DAS介绍 7.1.4 NAS介绍 7.1.5 SAN介绍 7.2 iSCSI的概念 7.3 FC SAN与IP SAN 7.4 iSCSI的组成 7.4.1 iSCSI Initiator 7.4.2 iSCSI Target 7.5 iSCSI的工作原理 7.6 搭建基于IP SAN的iSCSI存储系统 7.6.1 安装iSCSI Target软件 7.6.2 配置一个简单的iSCSI Target 7.6.3 在Windows上配置iSCSI Initiator 7.6.4 在Linux上配置iSCSI Initiator 7.7 iSCSI 在安全方面的相关设定 7.7.1 Initiator主机以IP认证方式获取iSCSI Target资源 7.7.2 Initiator主机以密码认证方式获取iSCSI Target资源 7.8 iSCSI性能优化方案 7.8.1 iSCSI性能瓶颈 7.8.2 iSCSI性能优化 7.9 本章小结 第8章 分布式存储系统MFS 8.1 MFS概论 8.2 MFS 文件系统 8.2.1 MFS文件系统结构 8.2.2 MFS的编译与安装实例 8.3 编译与使用MFS的经验总结 8.3.1 安装选项说明 8.3.2 管理服务器 8.3.3 元数据日志服务器 8.3.4 数据存储服务器 8.3.5 客户端挂载 8.4 管理与使用MFS 8.4.1 在客户端挂载文件系统 8.4.2 MFS常用操作 8.4.3 为垃圾箱设定隔离时间 8.4.4 快照 8.4.5 MFS的其他命令 8.5 维护MFS 8.5.1 启动MFS集群 8.5.2 停止MFS集群 8.5.3 MFS 数据存储服务器的维护 8.5.4 MFS元数据的备份 8.5.5 MFS 管理服务器的恢复 8.5.6 从备份恢复MFS 管理服务器 8.6 通过冗余实现失败防护的解决方案 8.7 本章小结 第4篇 运维监控与性能优化篇 第9章 运维监控利器Nagios 9.1 Nagios综述 9.1.1 什么是Nagios 9.1.2 Nagios的结构与特点 9.2 Nagios的安装与配置 9.2.1 安装Nagios 9.2.2 配置Nagios 9.3 Nagios的运行和维护 9.3.1 验证Nagios配置文件的正确性 9.3.2 启动与停止Nagios 9.3.3 Nagios故障报警 9.4 Nagios性能分析图表的实现 9.4.1 Nagios性能分析图表的作用 9.4.2 PNP的概念与安装环境 9.4.3 安装PNP 9.4.4 配置PNP 9.4.5 修改Nagios配置文件 9.4.6 测试PNP功能 9.5 利用插件扩展Nagios的监控功能 9.5.1 利用NRPE外部构件监控远程主机 9.5.2 利用飞信实现Nagios短信报警功能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基于Linux服务器的性能分析与优化 10.1 系统性能分析的目的 10.1.1 找到系统性能的瓶颈 10.1.2 提供性能优化方案 10.1.3 使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使用达到平衡 10.2 分析系统性能涉及的人员 10.2.1 Linux系统管理人员 10.2.2 系统架构设计人员 10.2.3 软件开发人员 10.3 影响Linux性能的各种因素 10.3.1 系统硬件资源 10.3.2 操作系统相关资源 10.3.3 应用程序软件资源 10.4 系统性能分析标准和优化原则 10.5 几种典型应用对系统资源使用的特点 10.5.1 以静态内容为主的Web应用 10.5.2 以动态内容为主的Web应用 10.5.3 数据库应用 10.5.4 软件下载应用 10.5.5 流媒体服务应用 10.6 Linux下常见的性能分析工具 10.6.1 vmstat命令 10.6.2 sar命令 10.6.3 iostat命令 10.6.4 free命令 10.6.5 uptime命令 10.6.6 netstat命令 10.6.7 top命令 10.7 基于Web应用的性能分析及优化案例 10.7.1 基于动态内容为主的网站优化案例 10.7.2 基于动态、静态内容结合的网站优化案例 10.8 本章小结 第5篇 集群高级应用篇 第11章 构建高可用的LVS负载均衡集群 11.1 LVS集群的组成与特点 11.1.1 LVS集群的组成 11.1.2 LVS集群的特点 11.1.3 LVS集群系统的优缺点 11.2 高可用 LVS负载均衡集群体系结构 11.3 高可用性软件Heartbeat与Keepalived 11.3.1 开源HA软件Heartbeat的介绍 11.3.2 安装heartbeat 11.3.3 开源HA软件Keepalived的介绍 11.3.4 安装Keepalived 11.4 安装LVS软件 11.4.1 配置与检查安装环境 11.4.2 在Director Server上安装IPVS管理软件 11.5 搭建高可用 LVS集群 11.5.1 通过heartbeat搭建LVS高可用性集群 11.5.2 通过Keepalived搭建LVS高可用性集群系统 11.5.3 通过piranha搭建LVS高可用性集群 11.6 测试高可用LVS负载均衡集群系统 11.6.1 高可用性功能测试 11.6.2 负载均衡测试 11.6.3 故障切换测试 11.7 本章小结 第12章 RHCS集群 12.1 RHCS集群概述 12.2 RHCS集群的组成与结构 12.2.1 RHCS集群的组成 12.2.2 RHCS集群结构 12.3 RHCS集群的运行原理及功能 12.3.1 分布式集群管理器(CMAN) 12.3.2 锁管理(DLM) 12.3.3 配置文件管理(CCS) 12.3.4 栅设备(Fence) 12.3.5 高可用性服务管理器 12.3.6 集群配置和管理工具 12.3.7 Redhat GFS 12.4 安装RHCS 12.4.1 安装前准备工作 12.4.2 配置共享存储和RHCS管理端Luci 12.4.3 在集群节点上安装RHCS软件包 12.4.4 在集群节点上安装和配置iSCSI客户端 12.5 配置RHCS高可用集群 12.5.1 创建一个cluster 12.5.2 创建Failover Domain 12.5.3 创建Resources 12.5.4 创建Service 12.5.5 配置存储集群GFS 12.5.6 配置表决磁盘 12.5.7 配置Fence设备 12.6 管理和维护RHCS集群 12.6.1 启动RHCS集群 12.6.2 关闭RHCS集群 12.6.3 管理应用服务 12.6.4 监控RHCS集群状态 12.6.5 管理和维护GFS2文件系统 12.7 RHCS集群功能测试 12.7.1 高可用集群测试 12.7.2 存储集群测试 12.8 本章小结 第13章 Oracle RAC集群 13.1 Oracle集群体系结构 13.2 Oracle ClusterWare体系结构与进程介绍 13.2.1 Oracle ClusterWare 简介 13.2.2 Oracle ClusterWare 进程介绍 13.3 RAC数据库体系结构与进程 13.3.1 RAC 简介 13.3.2 Oracle RAC的特点 13.3.3 RAC进程管理 13.3.4 RAC数据库存储规划 13.4 安装Oracle RAC数据库 13.4.1 安装前的系统配置需求 13.4.2 设置数据库安装资源 13.4.3 配置主机解析文件 13.4.4 检查所需软件包 13.4.5 配置系统内核参数 13.4.6 设置 Shell对Oracle用户的限制 13.4.7 配置hangcheck-timer内核模块 13.4.8 配置系统安全设置 13.4.9 创建Oracle用户和组 13.4.10 设置Oracle用户环境变量 13.4.11 配置节点间SSH信任 13.4.12 配置共享存储系统 13.4.13 安装Oracle Clusterware 13.4.14 安装Oracle数据库 13.4.15 配置Oracle Net 13.4.16 创建RAC数据库 13.5 Oracle CRS的管理与维护 13.5.1 查看集群状态 13.5.2 启动与关闭集群服务资源 13.5.3 启动与关闭CRS 13.5.4 管理voting disk 13.5.5 管理OCR 13.5.6 快速卸载CRS 13.6 ASM基本操作维护 13.6.1 ASM的特点 13.6.2 ASM的体系结构与后台进程 13.6.3 管理ASM实例 13.7 利用srvctl管理RAC数据库 13.7.1 查看实例状态(srvctl status) 13.7.2 查看RAC数据库配置信息(srvctl config) 13.7.3 启动 13.7.4 增加 13.8 测试RAC数据库集群的功能 13.8.1 负载均衡测试 13.8.2 透明应用失败切换测试 13.9 本章小结 第14章 构建MySQL+heartbeat+DRBD+LVS集群应用系统 14.1 MySQL高可用集群概述 14.2 heartbeat + DRBD高可用性方案的实现原理 14.3 部署MySQL高可用高扩展集群 14.3.1 配置之前的准备 14.3.2 DRBD的部署 14.3.3 DRBD的配置 14.3.4 DRBD的维护和管理 14.3.5 DRBD的性能优化 14.3.6 MySQL的部署 14.3.7 heartbeat的部署 14.4 搭建Slave集群 14.4.1 为什么要搭建Slave集群 14.4.2 利用LVS+Keepalived搭建高可用MySQL Slave集群 14.4.3 高可用Slave集群的一些注意点 14.5 部署MySQL集群要考虑的问题 14.6 本章小结
X-Scan-v3.3 使用说明 一. 系统要求:Windows NT/2000/XP/2003 理论上可运行于Windows NT系列操作系统,推荐运行于Windows 2000以上的Server版Windows系统。 二. 功能简介: 采用多线程方式对指定IP地址段(或单机)进行安全漏洞检测,支持插件功能。扫描内容包括:远程服务类型、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各种弱口令漏洞、后门、应用服务漏洞、网络设备漏洞、拒绝服务漏洞等二十几个大类。对于多数已知漏洞,我们给出了相应的漏洞描述、解决方案及详细描述链接,其它漏洞资料正在进一步整理完善中,您也可以通过本站的“安全文摘”和“安全漏洞”栏目查阅相关说明。 3.0及后续版本提供了简单的插件开发包,便于有编程基础的朋友自己编写或将其他调试通过的代码修改为X-Scan插件。另外Nessus攻击脚本的翻译工作已经开始,欢迎所有对网络安全感兴趣的朋友参与。需要“Nessus攻击脚本引擎”源代码、X-Scan插件SDK、示例插件源代码或愿意参与脚本翻译工作的朋友,可通过本站“X-Scan”项目链接获取详细资料:“http://www.xfocus.net/projects/X-Scan/index.html”。 三. 所需文件: xscan_gui.exe -- X-Scan图形界面主程序 checkhost.dat -- 插件调度主程序 update.exe -- 在线升级主程序 *.dll -- 主程序所需动态链接库 使用说明.txt -- X-Scan使用说明 /dat/language.ini -- 多语言配置文件,可通过设置“LANGUAGE\SELECTED”项进行语言切换 /dat/language.* -- 多语言数据文件 /dat/config.ini -- 当前配置文件,用于保存当前使用的所有设置 /dat/*.cfg -- 用户自定义配置文件 /dat/*.dic -- 用户名/密码字典文件,用于检测弱口令用户 /plugins -- 用于存放所有插件(后缀名为.xpn) /scripts -- 用于存放所有NASL脚本(后缀名为.nasl) /scripts/desc -- 用于存放所有NASL脚本多语言描述(后缀名为.desc) /scripts/cache -- 用于缓存所有NASL脚本信息,以便加快扫描速度(该目录可删除) 四. 准备工作: X-Scan是完全免费软件,无需注册,无需安装(解压缩即可运行,自动检查并安装WinPCap驱动程序)。若已经安装的WinPCap驱动程序版本不正确,请通过主窗口菜单的“工具”->“Install WinPCap”重新安装“WinPCap 3.1 beta4”或另行安装更高版本。 五. 图形界面设置项说明: “检测范围”模块: “指定IP范围” - 可以输入独立IP地址或域名,也可输入以“-”和“,”分隔的IP范围,如“192.168.0.1-20,192.168.1.10-192.168.1.254”,或类似“192.168.100.1/24”的掩码格式。 “从文件中获取主机列表” - 选中该复选框将从文件中读取待检测主机地址,文件格式应为纯文本,每一行可包含独立IP或域名,也可包含以“-”和“,”分隔的IP范围。 “全局设置”模块: “扫描模块”项 - 选择本次扫描需要加载的插件。 “并发扫描”项 - 设置并发扫描的主机和并发线程数,也可以单独为每个主机的各个插件设置最大线程数。 “网络设置”项 - 设置适合的网络适配器,若找不到网络适配器,请重新安装WinPCap 3.1 beta4以上版本驱动。 “扫描报告”项 - 扫描结束后生成的报告文件名,保存在LOG目录下。扫描报告目前支持TXT、HTML和XML三种格式。 “其他设置”项: “跳过没有响应的主机” -
以下是创建5台Linux服务器的具体步骤及命令: 1. 复制CentOS 7操作系统为5个虚拟机镜像文件 这个步骤可以使用VirtualBox的“复制”功能来完成。在VirtualBox中选择需要复制的虚拟机,点击“复制”,并选择“完整复制”,然后根据需要修改虚拟机名称和存储位置即可。 2. 创建新虚拟机 打开VirtualBox软件,点击“新建”按钮,输入虚拟机名称,选择虚拟机类型为“Linux”,版本选择“CentOS 64位”。在“内存大小”页面上,设置虚拟机需要的内存大小。在“硬盘”页面上,选择“创建虚拟硬盘”,并选择需要的硬盘大小。 3. 安装CentOS 7操作系统 启动新虚拟机,选择安装CentOS 7操作系统,并按照提示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重启虚拟机。 4. 进行基本系统配置 登录到虚拟机后,进行基本的系统配置,如设置IP地址、添加用户、安装ssh服务等。以下是具体的命令: 设置IP地址: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p0s3 ``` 编辑ifcfg-enp0s3文件,将其中的BOOTPROTO改为static,IPADDR、NETMASK、GATEWAY等参数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保存并退出。 ```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 重启网络服务使配置生效。 添加用户: ``` adduser username passwd username ``` 创建一个新用户并设置密码。 安装ssh服务: ``` yum install openssh-server systemctl start sshd systemctl enable sshd ``` 安装openssh-server并启动服务。 5. 创建5台Linux服务器 重复上述步骤,创建5台Linux服务器。 6. 远程登录服务器 使用ssh命令远程登录到服务器: ``` ssh username@ip_address ``` 其中,username为在步骤4中创建的用户名,ip_address为服务器的IP地址。如果需要登录服务器时不需要输入密码,可以将本地公钥添加到服务器的authorized_keys文件中。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