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8页,篇幅有限。以下为部分内容,如需学习完整方案,关注本号,并转发本文章+私信。本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给电力系统平衡调节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
保护问题:潮流的改变,一会导致本线路保护的灵敏度降低及拒动;二会导致本线路保护误动;三会导致相邻线路的瞬时速断保护误动并失去选择性;四回导致重合闸不成功。
电压问题:一是分布式电源启停的影响,二是分布式电源供电间歇性的影响。
电能质量问题:分布式发电通过电力电子逆变器并网,易产生谐波、三相电压/电流不平衡;输出功率随机性易造成电网电压波动、闪变;分布式电源直接在用户侧接入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用户的电器设备安全。
其他问题:短路电流问题,通信计量问题,孤岛问题等。
总体架构
1、建设和运营虚拟电厂运营管控平台,平台用户及设备审批和管理。
2、组织虚拟电厂参与辅助服务、辅助服务资源管理、辅助服务指令分解下发
3、组织虚拟电厂参与需求响应,管理需求响应资源、需求响应能力分析、需求响应指令分解下发、需求响应有效性认定、需求响应补贴计算、需求响应档案管理。
4、组织虚拟电厂参与市场化交易业务,交易信息发布、交易结果审批。
平台设计上采用互联网思维:搭建平台,吸引客户入驻平台,通过业务联系,形成虚拟电厂业务生态。平台运营模式如下:
以“业务服务、商业流量”为平台运营商创造收益;
以“市场红利、代理服务”为虚拟电厂聚合商创造收益;
以“政策支撑、红利传导”吸引分布式资源接入平台。
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分内外网部署,信息内网部署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主要为平台内部管理功能)应用服务集群和数据库服务器集群。内外网边界使用强隔离装置隔离。
信息外网部署虚拟电厂运行系统(主要为平台外部用户使用功能)应用服务器集群。并将信息外网应用映射到Internet互联网。信息外网和互联网边界使用IPS入侵防御系统进行隔离。
虚拟电厂开展能源交易业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市场交易代理和分布式交易。
市场交易代理主要是虚拟电厂参与省级交易平台组织的批量市场交易;
分布式交易主要是指虚拟电厂运营平台综合考虑市场购入电量和自身发电量情况开展的分布式能源零售市场交易。
批量市场交易:
批量市场交易主要是虚拟电厂(单体)通过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参与市场化交易,获得代理服务费或收益分成。
在业务注册方面涉及用户管理以及代理关系的管理,由用户、虚拟电厂进行账户注册申请,省综合能源公司进行审核后创建账户;
在代理交易方面涉及套餐管理、合同管理、负荷预测、辅助决策和偏差管理,由虚拟电厂进行套餐定制、辅助决策,生成负荷预测数据和辅助决策报价方案,以供进行电力交易申报指导和偏差预警分析;
在结算支付方面涉及能源计量、结算管理、结算支付和服务费用收取。
根据当前政策以及电网形势,从虚拟电厂可开展业务:辅助服务、批量市场交易、分布式交易等方面进行设计布局,搭建平台级运营管理系统,支撑虚拟电厂业务开展与升级。
能效优化控制方案是对中央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柔性可调节负荷,制定可靠的、实际的能效控制策略方案,对其下发能效优化策略,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并不断的进行策略微调优化,最终得到切合实际的最优的能效控制方案,实现能效提升的目的。
需求侧响应在整体设计上,基本面仍然是采用响应预案管理、响应资源管理、响应能力分析、需求响应申报、需求响应执行、响应效果评价、响应响应补贴管理7个大模块;
本方案的重点在于对不同响应形式(邀约、实时等)的归纳总结,功能范围向厂站侧延申,将虚拟电厂厂站测的参与形式扁平化,在响应接入、响应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在响应能力评估和响应策略管理上加大投入,以确保需求响应从有效性向高效性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