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做事和公司做事的差别

在前不久的部门周例会上,我给团队宣讲过这个主题,因为团队有两位毕业不久的新人。软件开发的读者,特别应该引起注意,因为我们太技术了。但是,我们从学校进入公司,环境完全变了。所谓适者生存,大概就是说适应环境吧。

我们一般人,至少接受了15年教育,小学5年,中学6年,大学4年。这十几年形成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如果一直持续到工作,工作后的若干年,我真担心,一个人就被毁了,因为,学校里没人告诉你要有独立思想,却一次次让你接受所谓的权威(标准答案)。独立的思想,我认为是一个人幸福和立业最重要的基础。比如,怎么看待就业难?怎么看待买房?怎么看待创业,而不要一窝蜂。

在引入这个主题前,希望我们一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大学四年(三年)的教育,究竟算不算投资行为?如果是投资行为,投资关注的是两点:投入产出比,风险。反正我本人的几年教育,成本很高,风险很大。因为我是从化学转行IT的,最大的成本不是学费,而是机会成本,我大学四年,是专注于化学,而这是我精力的黄金时期。

如果教育都可以被鼓吹成产业化,也许这个产业链的消费者,不是我们,而是我们的父母,农村出身的读者,应该能够理解到父母的艰辛,不过,也仅仅是理解而已。

回到正题吧。

学校做事和公司做事最根本的差别,就是目标。其它方面,如对待抄袭、技术含量等,都是由此引申而来。

[b]目标[/b]

不知道是老师的误导还是无奈,反正我们在学校里的“绩效考核”,就是成绩单,这也就是我们的目标。中考是为了考重点中学,高考是为了考名牌大学,而决定是否达成目标,就是那个成绩单。在大学,虽然分数不太重要,但也有个及格线,挂个三五科,在某些学校,是要勒令退学的。

学好,然后考好,这个目标本身并没有啥问题,似乎还很公平。

而问题,也就在这个目标。因为这个目标可能10年前就被教科书设定了,而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流程),同时也被教案确定了,不存在多少风险和异常。而风险管理,是一个自然人应该具备的能力。

企业的目标,最基础、最低层次的,就是利润和市场份额。所谓的技术创新、客户第一都是这个目标的外化。

如果目标都不一样,我们还能够沿用学校那套思考模式吗?

[b]关于抄袭[/b]

在学校的目标(成绩单)背后,有个制度:抄袭,杀无赦。这意味着,学到真本事,是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姑且不谈这个真本事和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也不谈真本事和高分的映射关系,我只是想说:在学校里被认为可耻的抄袭,在企业里,是否也可耻?

从学习技术的角度,我是很反对新员工大段大段的Copy/Paste代码,而希望他们一词一词敲一遍。Copy会极大抑制一个人的思考,而且还会对代码有一种恐惧:我肯定写不出来,你看我一写就出错,还调试不出来。代码写熟了写多了以后,难免会有重复,不过此时,是否可以通过重用来解决Copy/Paste的恶习?

但是,从企业,或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往往是先有模仿(抄袭、复制),再有改进,然后才有创新。对于一个创业型公司,在没有资金基础和技术、业务积累条件下,盲目去创新,往往是找死,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往往连对手为什么这么做都没有摸清楚,创新就是妄想。创新往往是建立在对一个问题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
补充一点,创新不是创造不同,而是创造新的顾客(需求)。给招商银行网站加个天气预报,并不是创新。

研发往往是创新,但大家是否意识到一个前提,它往往是在学校或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企业?这类组织往往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我比较反对创业型企业重新造轮子,特别是技术的轮子,但我并不反对它们抄袭别人的业务模式,因为,顾客并不关心你采用什么技术,它只关心你的产品或服务,是否给他提供应有的价值。

作为技术人员的我们,是否应该关注这个“客户价值”,而去适应它采取适当的技术?

如果上面的问题我展开了,就接着下一个主题:

[b]关于技术含量[/b]

先举个例子吧,互联网这三年没啥创新,最近几个月突然冒出一个团购网:http://www.groupon.com/,刚出来就拿到风投3000万美金,你看这个网站,简直就是对我们技术人员的嘲笑。现在流行的youtube、twitter、flicker,如果不考虑高负载、高可用性,大家觉得有技术含量吗?但它们就是值钱。值钱就意味着它有价值。

在企业里面呆过几年的,大概都能够对“技术含量”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但一到做事时,就糊涂了。

比如我们最近做一个旅游景区的电子商务网站,这个网站说实话没啥技术含量,如果有,就是图片显示、表单验证有些难度,因为对易用性要求较高。但它对表单每一项要素的取舍,以及该要素旁的提示语有很高的要求(提示,这些需求类工作不是技术人员做,但需要他花时间和业务人员配合),这样,技术人员,特别是高手,就不爽了:体会不到技术的乐趣。于是就喜欢自己做图片显示的控件,自己做表单验证的控件。但做出来的,往往在健壮性和灵活性,进度上达不到要求。我该制止还是疏导?有时比较消极地想:当初要是找一个中级程序员,听我的,用我给他推荐的一些开源组件,薪水可以省一半,质量更高、进度更快。也许我们的沟通还待改进。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平衡这位技术人员的利益和项目的利益?

不知道上面那个结,大家怎么解开,作为程序员的我们,是以项目和客户为重,还是以我们的兴趣和发展为重?不过,我还是说得很残酷点,如果不能满足项目和客户的利益,最终是双输,因为客户不买单,公司就没钱给员工发薪水,直接的结果就是被迫裁员。也许员工暂时学到了技术,但技术的价值,最终还是去适应客户需求。

补充一点,是否大家关注过大技术,比如互联网系统和企业系统在技术选型上的区别?比如Twitter本质上是一个消息(留言)路由器?后者只是我的看法,不必苟同。

[b]关于轻重缓急[/b]

这应该是进企业上的第一堂课内容:自我管理中的一部分,但一般的企业都没教,即使教了,员工一开始也未必当回事。

为什么我这么强调呢?因为十几年的教育,都是走流程,流程中往往没有轻重缓急。具体点,20个选择题,每个3分,有轻重差别吗?只要难度差别。如果非要说有轻重缓急,就是缓急了,还记不记得大学期末考试前那几天的通宵达旦?再不急,就得重修了。

而在公司里,就说做一个最简单的员工管理后台吧?有增删查改,删的优先级最低,查的重要性最高。如果项目急着上线,是否可以弱化或延后这些不重要或是不急的功能?但作为程序员,我们会这么思考吗?

企业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讲求成本收益的,具体到项目,每一个功能的价值也都不一样。对于程序员,最不爽的是,最恼火的那个级联删除,竟然半年用户才用一次,这也太不尊重我的劳动成果了吧?

[b]关于习题和任务中断[/b]

在学校里面,大家应该没有这样的经历:老师布置下去的作业,第二天突然宣布,大家可以不做了。在公司,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在学校里,本学期有多少堂课,比如18堂,几次作业,几乎在半年前都确定了。而对于一些公司,特别是创业型公司,发现市场不对,或是资金、人员问题,马上会调整方向,可能会突然取消目前团队所做的事情。

这样,程序员就不爽了:太不把我当回事了吗?我都做了两个月,快收尾了。

也许,解决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沟通。但作为程序员的我们,是否自己改站高一点思考?

[b]关于单人作战和团队协作[/b]

也许是曾经在学校里做过一些项目,自认为很不错,因为拿到企业里面,三个人做,未必在代码质量和时间上比我有优势,并为此沾沾自喜。我想有这想法的,肯定不止我一人。

比如我们现在做的一个小旅游网站,每个人的分工很明确:需求和原型、后台开发、前台开发、界面设计、内容编辑,至少涉及5人。要是以前,我一个人三周搞定,现在这么多人一个月还难做到满意。我认为我们团队效率还是很高的,协作也是很棒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最大的区别,也许是深度。当然,协作引起的耗损不能忽视。顺便说一下,就这个小网站,一年营业额可是几百万。

我通过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点,在企业里面,特别是做业务系统,光靠几个技术人员,是很难成功的,分工是必须,协作自然是一种必须。而协作,就意味着妥协和配合。比如,网站开发人员刚开始开发时,是在设计师的html代码上改,后来设计师还要对这些jsp微调。可能大家会说你试试模板语言吧,但这个还是不能完全解决分工和协作。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是一个高明的协调者,不光是协调事情,还要协调各方利益,要聪明更需要智慧。

先就写到这里吧,希望读者从我这篇文章,能够引申出更多学校做事和企业做事的差别。打个比方吧,我们去餐厅,如果吃的不爽,可以板着脸瞪着服务员,服务员也可以吗?也许,这个餐厅,它是服务员的“企业”,它是我们的“学校”。

在中国,现在还是公司进程的初级阶段,公司不太可能提供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它对自己都负不了责,也许有心,但更无力。最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不是那种写给员工看的,而是写给管理者看的。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