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控制那些事儿 之 可控硅调光

 

编辑手记

 

本系列文章出自课堂君大学同窗文明之手,文同学属于当时班上学霸,现在仍然是PHILIPS的技术大拿,尤其在照明控制领域。无奈学霸通常都不喜欢抛头露面,应作者要求免去了照片。在这一系列文章里,学霸带你领略和学习照明控制那些事儿。

 

 

本系列文章出自课堂君大学同窗文明之手,文同学属于当时班上学霸,现在仍然是PHILIPS的技术大拿,尤其在照明控制领域。无奈学霸通常都不喜欢抛头露面,应作者要求免去了照片。在这一系列文章里,学霸带你领略和学习照明控制那些事儿。

上期我们讲到Joel Spira先生在1960发明世上首个旋扭式电子调光器,从此改变了整个照明控制行业的发展,今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种至今还在使用的调光技术。

 

前沿切相调光器

 

它们一般接线非常简单,只要把调光面板串接在接灯的火线上(有的也接零线),旋动旋钮就可以看到灯泡可以调节亮度了。

 

 

那么可控硅是怎么实现斩波的呢?

 

前沿切相调光器电路比较简单,一般都包含一个DIAC(双向触发二极管),一个TRIAC(可控硅,因此也叫可控硅调光器)。

 

 

如图所示,前部分L1、C1是RF抑制电路, VR1、R1、C2、C3构成RC电路,当RC充电电压大于DB1(DIAC)导通电压时,DB1导通,触发TR1(TRIAC)导通,这时220V电压加在灯泡上,当电流过零时,TR1关断。如此重复。通过改变VR1电位计的大小可以改变时间常数RC,进而改变导通角。即我们斩波的宽度。

 

因此前沿切相调光的特点综合起来就是:每半周期内,过零关断,延时导通至半周期末。

 

相应的电压波形如下:

 

这种调光器因为线路简单,价格低廉,所以在市场上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当然这种调光器也有局限性:只适用于阻性和感性负载,不适用于容性负载(电压突变,产生非常大的浪涌电流)。降低线路功率因数,EMI干扰。可控硅在维持电流以上才能正常工作,因此,不适合深度调光。

 

后沿切相调光器

 

可控硅调光器在开通时有一个很陡的前沿,电压波形从零电压突然跳高,这对白炽灯类电阻性负载的影响不大,但却不适合气体放电光源的调光使用。

 

因为多数气体放电光源都需要驱动电路来配合工作,而驱动电路是一种容性负载,可控硅调光器产生的电压跳变会在容性负载上产生很大的浪涌电流,使电路工作不稳定,甚至造成驱动电路烧毁的故障。因此后来又出现了后沿切相调光器。

 

这里也先介绍一下:

 

后沿切相调光器一般包括过零检测电路,计时器及MOSEFT开关。

 

 

同样,如图所示,L1、C1起RF抑制作用。电路中有过零检测和计时器,过零检测到过零时重置计时器,且使计时器输出高电压,开启MOSFET,电路导通,计时器开始计时,经过设定时间(ms,小于半周期)后,计时器输出低电平,MOSFET关闭。电压输出中断。

 

因此,后沿切相的特点就是:每半周期内过零开启,延时关断至半周期末。

 

相应的电压波形如下:

 

我们可以看出后沿切相调光器的电路比前沿切相要复杂得多,价格也会比前沿切相调光器高很多,所以在白炽灯时代,前沿调光器(可控硅调光器)垄断了绝大部分市场。当然后沿切相的优点是适合容性负载,电压缓慢升高,不会产生极大的浪涌。

 

有些厂家还生产通用调光器(即适用于阻性、感性、容性负载),其原理是主动识别负载类型,自动选择前切还是后切。

 

同样在这段时间(20世纪50年代),过程控制领域同样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发展。基于0-10V或4-20mA的电流模拟信号的模拟过程控制体系得到广泛的应用。可控硅诞生以后,0-10V用于照明模拟控制也成为了可能。

 

所以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一些老的1-10V系统还有白炽灯、卤素灯的1-10V调光控制器,但用1-10V转成可控硅调光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因此基于白炽灯的1-10V控制器胎死腹中。

 

相信各位对可控硅调光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下期我们将继续讲述传统光源控制发展历程。

 

【版权信息】本文属于照明微课堂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作者:文明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