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工程概况
XX县教育局拟在XX县XX第二小学校园内新建一栋教学综合楼,拟建的教学综合楼高5F,呈矩形展布(59.00×10.00m),占地面积约为590㎡。建筑结构形式待定,基础形式及基础埋深待定。现场地范围内为学校空地,拟建建筑物整平标高与现地面标高基本持平。受业主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建筑物平面分布及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2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为:
1、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岩土层的分布、岩性特征、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深度以及变化规律等,判定地下水和地基土对建筑物材料的腐蚀性。
3、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并查明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及建议。
4、根据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有关规范,提出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
5、查明有无可液化土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场地土有无膨胀性土,若有评价其胀缩性及地基膨胀等级,判明场地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并提出抗震设计的有关参数。
6、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7、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本地工程经验,对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合理的方案,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承载力等岩土参数。
1.3 勘察工作的依据及遵循的技术规范、标准
(1) 建设方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
(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21-2010) 2016年版;
(5)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 T87-2012);
(7)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9) 《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45/T396-2007);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T45–002-2011)。
1.4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完成情况
1.4.1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节,岩土工程勘察分级见下表1: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表 表1
项目名称 | 分级情况 | 依据标准 |
工程重要性等级 | 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 | 第3.1.1条 |
场地等级 | 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 第3.1.2条 |
地基等级 | 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 第3.1.3条 |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 乙 级 | 第3.1.4条 |
1.4.2 勘察方法
1、测量:勘探点位置根据甲方提供的拟建建筑物平面布置图由技术人员现场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测。
2、钻探:采用XY-150型钻机锤击配合回转取芯钻进,钻探取土观察并描述各岩土层。对黏性土层采用锤击钻进,预计取样位置1m以上改用回转干钻,黏性土层采用厚壁取土器钻机配合以重锤锤击法采取,样品采集完成后立即采用铁皮盒腊封、标识,样品质量等级为Ⅱ级。
3、取样和原位测试: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1.2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T45—002—2011)第3.2.3条要求,取岩、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取土试样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黏性土采取原状样,各主要土层不少于6组。原位测试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应根据其厚度分别在上、中、下部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SPT)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脱钩式落锤装置(锤重63.5kg,落距76cm),钻机配合进行测试。
4、室内试验:在控制性钻孔中主要岩土层代表性部位主要岩土层取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对采集到的岩土样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的要求,进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膨胀试验。
岩土试样采取、封装、运输贮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尽量保持试样天然结构和天然湿度及天然密度。勘探钻孔钻进完成后均已用原土回填并压实。
1.4.3 勘察工作量布置
根据拟建场地地形地貌及本工程建筑物特点,本次勘察勘探孔沿拟建建筑边界线及根据建筑物的受力特点共布设14个钻孔,编号为ZK1~ZK14。由于钻探过程中在ZK12号钻孔处揭露较软弱的含炭质黏土④层,因此在ZK12号钻孔周边3m外增加3个勘探点,编号为:ZK12(1)、ZK12(2)、ZK12(3)。因此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17个,其中控制性钻孔14个,一般性钻孔3个。本次勘察孔深14.0m左右。
钻孔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4.4 工作量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野外工作于XX年XX月XX日开始,XX年XX月XX日结束。室内土工试验由本公司土工实验室完成。本次勘察实际完成的内外业工作量详见表2。
完成工程量一览表 表2
项目 | 单位 | 工作量 | 项目 | 单位 | 工作量 | |
外 业 | 钻探钻孔数 | 个 | 17 | 取原状土样 | 件 | 30 |
钻探总进尺 | m | 255.20 | 取水样 | 组 | 2 | |
标贯试验 | 次 | 81 | / | / | / | |
测放钻孔数 | 个 | 17 | / | / | / | |
内 业 | 土物理性质试验 | 组 | 30 | 土的胀缩性试验 | 件 | 6 |
快剪试验 | 组 | 30 | 颗粒分析试验 | 件 | 6 | |
土的压缩性试验 | 组 | 30 | / | / | / | |
水质简分析试验 | 组 | 2 | / | / | / |
1.5勘察高程坐标系统
本次勘察孔口高程及坐标采用相对高程及相对坐标系统,以场地西侧球场现有点A(X=0.000,Y=0.000,H=0.000m)为坐标及高程引测点,向正北为Y轴正方向,向正东为X轴正方向,各孔口高程及钻孔坐标均由该点引测而得。
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区域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处南华准地台右江再生地槽西大明山隆起的北东端,据广西主要断裂分布图资料,场地东北面有凭祥—大黎断裂,呈东西向发育,距离场地很远,对场地无影响。
2.2场地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
拟建场地位于XX县XX第二小学校园内,场地地势较为平坦,无沟谷、陡坡存在,地貌为冲积准平原地貌。拟建场地北面6m外为学校围墙,南面3m外为学校围墙,场地东北角1.5m外为已建教学楼(5F),其余方向为空地。测得孔口高程为-0.25m~0.04 m,相对高差为0.29m。
2.3地层岩性及分布特征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上覆土层由第四系全新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系淤积层(Q4h)、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层(Q3al)组成。根据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杂填土①(Q4ml):灰褐色、白色等杂色,稍湿,松散状,主要成分为黏性土,含少量建筑垃圾及碎石,土质不均匀,上部为厚约0.40m的混凝土地坪,下部为少量耕表土。该层整个场地均有揭露,层厚0.90~1.90m。堆填时间为近期堆填,属欠固结土。
(2)淤泥质土②(Q4h):灰黑色、灰褐色,稍湿,软塑至流塑状态,主要成分为黏性土,含较多腐殖质及植物根系,具腥臭味,土质不均匀。该层做标准贯入试验6段(次),实测锤击数为2~3击,经杆长修正后平均值2.6击,修正后标准值2.1击。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层面埋深1.00~1.90m,层厚0.60~3.70m,属高压缩性土。
(3)粉质黏土③(Q3al):黄褐色、青灰色,可塑状态,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结构致密,局部含少量中粗砂。含中粗砂较多地段变相为含砂粉质黏土。该层取原状土样18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试验结果:液性指数平均值0.48,属可塑状;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35MPa-1,属中等缩性土;做标准贯入试验44段(次),实测锤击数为3~7击,经杆长修正后平均值4.8击,修正后标准值4.6击。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层面埋深0.90~11.00m,层厚0.80~12.80m。
(4)含炭质黏土④(Q3al):灰黑色、灰褐色,可塑状,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成分以黏性土为主,土中黑色成分为炭质成分,无摇震反应。该层取原状土样3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试验结果:液性指数平均值0.44,属可塑状;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36MPa-1,属中等压缩性土;做标准贯入试验3段(次),实测锤击数为5~6击,经杆长修正后平均值4.6击。该层仅揭露于ZK12号钻孔,层面埋深6.30m,层厚4.70m。
(5)黏土⑤(Q3al):红褐色、褐黄色,硬塑状态,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结构致密,含少量铁锰结核。该层取原状土样9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试验结果:液性指数平均值0.14,属硬塑状;压缩系数平均值a1-2=0.20MPa-1,属中等缩性土;做标准贯入试验28段(次),实测锤击数为8~13击,经杆长修正后平均值9.3击,修正后标准值8.9击。该层场地内广泛分布,层面埋深1.80~12.00m,本次钻探未钻穿该层,揭露最大厚度12.40m。
场地各岩土层的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2.4地表水及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主要埋藏于杂填土①、淤泥质土②及粉质黏土③层的孔隙中,属孔隙型潜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地表水下渗补给,通过蒸发、地下径流的方式排泄。勘察期间,测得初见水位在1.80~2.30m,稳定水位埋深在1.50~1.80m,稳定水位标高-1.95~-1.47m。场地的地下水位动态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据了解场地内水位常年变幅一般在2.0~3.0m。
3.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
3.1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统计
本次勘察通过锤击结合回转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及采取岩、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综合评价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各岩土层的试验方法选择得当,试验结果与野外描述基本相吻合。
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要求进行数理统计,并提供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范围值、平均值、标准值和变异系数。统计结果表明:绝大部分试验数据变异系数均符合规范要求,表明各岩土层划分较合理,各测试数据较准确、可靠。
各试验指标详见《土工试验成果》、《地基主要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标贯试验成果统计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