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本节学习目标
- 了解RDD的主要特征
- 掌握RDD的创建方式
一、RDD为何物
(一)RDD概念
- Spark提供了一种对数据的核心抽象,称为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RDD)。这个数据集的全部或部分可以缓存在内存中,并且可以在多次计算时重用。RDD其实就是一个分布在多个节点上的数据集合。RDD的弹性主要是指当内存不够时,数据可以持久化到磁盘,并且RDD具有高效的容错能力。分布式数据集是指一个数据集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每个节点存储数据集的一部分。
- 传统的MapReduce虽然具有自动容错、平衡负载和可拓展性的优点,但是其最大缺点是采用非循环式的数据流模型,使得在迭代计算式要进行大量的磁盘IO操作。Spark中的RDD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缺点。RDD是Spark提供的最重要的抽象概念,我们可以将RDD理解为一个分布式存储在集群中的大型数据集合,不同RDD之间可以通过转换操作形成依赖关系实现管道化,从而避免了中间结果的I/O操作,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性能。
(二)RDD示例
- 将数据集(hello, world, scala, spark, love, spark, happy)存储在三个节点上,节点一存储(hello, world),节点二存储(scala, spark, love),节点三存储(spark, happy),这样对三个节点的数据可以并行计算,并且三个节点的数据共同组成了一个RDD。
- 分布式数据集类似于HDFS中的文件分块,不同的块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而并行计算类似于使用MapReduce读取HDFS中的数据并进行Map和Reduce操作。Spark则包含这两种功能,并且计算更加灵活。
- 在编程时,可以把RDD看作是一个数据操作的基本单位,而不必关心数据的分布式特性,Spark会自动将RDD的数据分发到集群的各个节点。Spark中对数据的操作主要是对RDD的操作(创建、转化、求值)。
(三)RDD主要特征
- RDD是不可变的,但可以将RDD转换成新的RDD进行操作。
- RDD是可分区的。RDD由很多分区组成,每个分区对应一个Task任务来执行。
- 对RDD进行操作,相当于对RDD的每个分区进行操作。
- RDD拥有一系列对分区进行计算的函数,称为算子。
- RDD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可以实现管道化,避免了中间数据的存储。
二、做好准备工作
(一)准备文件
1、准备本地系统文件
- 在
/home
目录里创建test.txt
2、启动HDFS服务
- 执行命令:
start-dfs.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