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

[单选题]

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A. 科学社会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是()。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

答案:C

3.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 配第.斯密.李嘉图

B. 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 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D.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答案:B

5.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A. 《共产党宣言》

B. 《德意志意识形态》

C. 《资本论》

D. 《神圣家族》

答案:A

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答案:C

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答案:A

8.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答案:C

9.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答案:A

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答案:A

11.区别同质事物的依据是()。

A. 事物的度

B. 事物质的规定性

C. 事物量的规定性

D. 事物的特殊矛盾

答案:C

1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 有其因必有其果

答案:C

13.“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的观点

A. 朴素唯物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机械唯物主义

D. 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B

14.唯心主义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的错误是()。

A. 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 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C. 夸大物质的能动作用

D. 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答案:B

1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答案:D

16.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自然界的变化

B. 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劳动

C. 语言和思维的形成

D. 脑量的增加

答案:B

1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观点的错误在于夸大了()。

A. 意识的能动性

B. 运动的绝对性

C. 真理的相对性

D. 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A

18.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

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认识事物的量

C. 确定事物的质

D. 把握事物的度

答案:D

19.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 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答案:B

2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属于()。

A. 矛盾不平衡性的两种形式

B. 矛盾普遍性的两种情形

C. 矛盾斗争的两种形式

D. 矛盾运动的两种形式

答案:A

2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 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 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D

2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 )。

A. 人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B

2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 矛盾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联系的观点

答案:C

24.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

A.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答案:D

25.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的( )。

A. 一元论

B. 多元论

C. 主观真理论

D. 实用主义真理论

答案:A

26.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

A. 相对性

B. 阶级性

C. 主观性

D. 绝对性

答案:A

27.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其主要依据是( )。

A. 它具有自觉能动性

B. 它具有直接现实性

C. 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D. 它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案:B

2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A. 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 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具体条件的限制

D.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答案:C

29.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 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 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 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答案:D

3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 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 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 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 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答案:D

3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答案:B

3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D

33.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答案:A

34.真理多元论的错误实质在于( )。

A. 否认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否认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D. 否认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答案:B

35.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答案:D

36.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和综合

D.总结和概括

答案:B

[多选题]

37.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的时代背景()

A. 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D. 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E. 社会两极分化

答案:ACDE

38.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B.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C. 时空和物质运动无关

D. 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是一种自然存在

E. 时空的具体特性会随着物质运动状态地变化

答案:ABE

39.哲学是()

A.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D.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E. 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ABE

40.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 哲学史上所有的优秀成果

B. 德国古典哲学

C. 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D.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E.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综合成果

答案:BCD

4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指()。

A. 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B.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 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D. 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E. 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答案:BE

42.辩证的否定是()。

A. 事物的外在否定

B. 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C. 主观任意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E. 事物的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答案:DE

43.造大楼先在图纸上设计,然后根据图纸造楼,这说明()。

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 意识可以创造世界

E.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BC

4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答案:ADE

解析:(引喻做事是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
(对细微之事疏忽大意,往往会酿成大灾祸,造成严重损失。)
(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45.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科林在谈起自己的纪录已被打破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纪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 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 凡事在历史上产生就要在历史上灭亡

D. 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

答案:ABCD

4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 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

B. 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C. 共性和个性

D. 绝对和相对

E.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答案:BCDE

47.下列说法体现正确对待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B.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C.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E. 退避三舍,声东击西

答案:BCD

48.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C. 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D. 实践对认识起指导作用

E.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答案:ABCE

4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

A. 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的因素

B. 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的因素

C. 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 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E.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答案:ABDE

50.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A. 理论要指导实践

B.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C.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重要

D. 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

E. 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发展

答案:BDE

51.“有用的就是真理”这句话错误的实质是( )。

A. 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

B. 把真理性和有用性混为一谈

C. 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

D. 歪曲了真理的本性

E. 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答案:BDE

5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指( )。

A. 相对真理离不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可以离开相对真理

B. 任何真理的发展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可以相互联结

D.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E.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渗透

答案:BCDE

53.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

A. 真理有客观性、相对性,价值没有客观性、相对性

B. 真理本身具有价值,实现价值以把握真理为前提

C. 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D.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E. 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认识真理促使价值目标的实现

答案:BCDE

54.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 )。

A. 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 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C. 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D. 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真理

E. 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答案:ABCDE

55.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方法表明( )。

A. 书本知识对实际工作是不重要的

B. 上级指示和决议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

C. 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

D.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E. 要将上级的正确指示和决议尽可能地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答案:CDE

56.“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

A. 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B. 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科学地认识规律性

E.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答案:ABCDE

57.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 客观事物本身及其规律本身

B.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C.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D. 多数人承认的思想和观点

E.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并不否认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答案:BCE

5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 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答案:BCD

59.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C. 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 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答案:ABCD

解析:三. 判断题(共9题,13.5分)

[判断题]

60.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是无产阶级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思想武器。

答案:正确

6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答案:错误

6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区别是是否用联系的、运动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答案:错误

63.低估意识的作用就会走向唯意志论。()

答案:错误

64.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不可知论。()。

答案:错误

65.“辩证法唯物论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力量的高度概括。()

答案:正确

66.矛盾的共性来自个性,完全包括了个性。()

答案:错误

67.人的认识过程只能借助理性的思维方法,非理性因素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

答案:错误

6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失败必然说明了认识的错误。

答案:错误

[单选题]

69.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

答案:D

7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 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答案:B

71.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答案:B

7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 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

答案:D

73.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

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C.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

D.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答案:A

7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矛盾

B.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

答案:C

75.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 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 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 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答案:D

76.历史上发生“羊吃人”运动的是以下哪个国家()。

A. 英国

B. 美国

C. 西班牙

D. 法国

答案:A

77.剩余价值是由( )创造的

A. 全部资本

B. 不变资本

C. 可变资本

D. 部分资本

答案:C

7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生产过剩的危机

B. 生产不足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答案:C

7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答案:B

80.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 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社会职能

D. 对外交往职能

答案:A

8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 文学、艺术和宗教

B. 道德、伦理

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 哲学、历史

答案:C

82.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A. 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 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 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 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答案:B

83.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 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 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 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答案:D

84.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答案:C

8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 消费力下降

C. 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D. 流动性偏好

答案:A

86.正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 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B. 工人工资的多少

C.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D. 利润率的高低

答案:C

87.剩余价值率是()。

A.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

B. 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

C. 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

D.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答案:D

88.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

A. 包含等量的人类劳动

B. 都包含着从生产资料中转移过来的价值

C. 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答案:D

89.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 工业资本

B. 农业资本

C. 银行资本

D. 金融资本

答案:D

90.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 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 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答案:A

91.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A. 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 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 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 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答案:C

9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C

9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A. 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 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 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 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答案:C

9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A. 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 国家调节经济

C. 公私合营经济

D. 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答案:B

95.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A. 新科技革命

B. 生产国际化

C. 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 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答案:C

96.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A. 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

B. 降低其生产成本

C. 扩大了贸易逆差

D. 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

答案:C

97.在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贸易、金融等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是()。

A. 科技全球化

B. 文化全球化

C. 经济全球化

D. 政治全球化

答案:C

98.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

C. 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

D. 新的科技革命的兴起

答案:D

99.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 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答案:D

100.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A. 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

B. 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 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D. 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答案:C

101.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答案:C

10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进行阶级斗争

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D

10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

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格

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答案:A

104.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 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实现共产主义

答案:C

105.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答案:C

106.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 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 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 党的性质和奋斗日标

D.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答案:D

107.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 德国古典哲学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答案:C

108.社会主义具有不可抗拒的生命力就在于()。

A.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 社会主义的成功和辉煌

C. 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

D. 社会主义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案:D

109.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 )。

A. 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 实现共产主义

C.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 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答案:C

110.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资本论》的发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C. 巴黎公社的工人起义

D. 《共产党宜言》的发表

答案:D

[多选题]

11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 个别劳动

B. 社会劳动

C. 具体劳动

D. 抽象劳动

答案:CD

112.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 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答案:ABC

113.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答案:ACD

114.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A.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 用暴力手段掠夺小生产者的工厂

C. 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D. 用暴力手段掠夺商人的财富

答案:AC

115.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 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 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 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答案:ABD

116.剩余价值规律()。

A.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B. 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 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

D. 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答案:ABCD

1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A. 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B. 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C. 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

D. 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

答案:BCD

118.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A. 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 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 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 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答案:BCD

119.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 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答案:ABDE

120.资本家经营牧场中的种牛.属于()。

A. 不变资本

B. 可变资本

C. 固定资本

D. 流动资本

E. 生产资本

答案:ACE

12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A. 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 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答案:ABC

12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A. 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 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 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答案:ABCD

12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A.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 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 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 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答案:CD

124.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A.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B.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实现的原因

C. 可以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D. 可以确定资本的年增殖程度

答案:AC

125.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 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B. 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C. 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D. 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答案:ABCD

126.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A.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

B. 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

C. 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

D. 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

答案:ABCD

127.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A.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ABCD

128.垄断形成的原因有()。

A. 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B. 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C. 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

D. 规模经济效益促进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答案:ABCD

129.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挑战主要表现在()。

A. 国内市场容量有限,商品输出可能受到阻碍

B. 可能加大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技术差距

C. 资本流入减少,经济增长速度变慢

D. 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和不合理,可能使我们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BD

130.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A. 阶级斗争说

B.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论

答案:CD

13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两大理论基石是()。

A. 劳动价值论

B. 剩余价值论

C. 唯物史观

D. 辩证唯物主义

E. 暴力革命论

答案:BC

13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 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答案:BD

13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 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答案:CD

134.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 夺取国家政权

C.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答案:ABCD

13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 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ABD

136.社会主义民主是()。

A. 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 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 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 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答案:ABCD

137.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指()。

A.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答案:AD

138.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历史贡献是()。

A.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B. 社会主义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C. 社会主义坚定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D. 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获得广泛的影响和认同

E. 社会主义最终战胜了资本主义

答案:ABCD

139.社会主义民主是( )。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答案:ABCD

14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A. 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 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 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答案:ABCD

[判断题]

141.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成反比。()。

答案:正确

142.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不是随时随地的,政治因素有时候也会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正确

14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也是其它矛盾的基础。()

答案:正确

14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答案:错误

145.经济全球化已经完全形成了。

答案:错误

146.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答案:正确

147.垄断利润来源的本质是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答案:正确

148.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应运而生。()

答案:正确

149.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答案:正确

150.考察人类的思想动机就要考察其背后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

答案:正确

[单选题]

151.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的回答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 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 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 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答案:A

152.()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实现共产主义

B. 共同富裕

C. 和谐

D. 物质极大丰富

答案:A

153.()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

D. 社会主义

答案:D

154.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 实现共产主义

C. 消灭剥削

D. 消除贫困

答案:B

155.当前在中国,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集中体现在()。

A.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B. 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C. 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

D. 为建构和谐社会而奋斗

答案:A

156.共产主义只有在()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A. 社会主义社会

B. 和谐社会

C. 小康社会

D. 自由人的联合体

答案:A

157.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答案:D

158.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

A. 两种不同的状态

B. 两种不同的道路

C. 两种不同的理想

D. 两种不同的选择

答案:A

159.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

A. 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 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

C. 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D.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A

160.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答案:C

16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实物性

B. 客观的规律性

C. 内部的矛盾性

D. 客观实在性

答案:D

162.我国的古人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表达了()。

A. 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答案:D

163.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 有其因必有其果

答案:C

16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答案:C

165.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统一于()。

A. 实践还是认识

B. 运动还是静止

C. 存在还是非存在

D. 物质还是精神

答案:D

166.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 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B. 原子论唯物主义,气本体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

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D

167.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 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两种回答

B. 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 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认识

D. 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B

168.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A. 正确的原则

B. 人们的目的,制定的路线

C. 领导者的意图

D. 客观存在的事实

答案:D

169.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答案:D

17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B

171.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的观点

A. 事物普遍联系

B. 事物永恒发展

C. 量变和质变统一

D. 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

答案:A

17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 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 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D

17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答案:B

174.古人说:“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答案:B

17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 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 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 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答案:D

176.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 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 能否付诸实践

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答案:D

17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 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案:C

178.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

A. 相对性

B. 阶级性

C. 主观性

D. 绝对性

答案:A

179.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

A. 经验论

B. 教条主义

C. 诡辩论

D. 二元论

答案:B

180.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

A. 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

B.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

C. 社会实践的需要

D. 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

答案:C

18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 )一致。

A. 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 从理性回到实践

D. 从实践回到理性

答案:B

182.在认识问题上, “跟着感觉走”是( )。

A. 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 不可知论的思想表现

C. 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D. 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答案:D

183.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是因为( )。

A. 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 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 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D. 它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答案:D

184.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答案:D

185.价值的特性不包括( )。

A. 主观性

B. 客观性

C. 社会历史性

D. 多维性

答案:A

18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答案:A

187.在中国古代,因为要治疗疾病,所以才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答案:A

18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 感觉—知觉—表象

B. 意识—物质—意识

C. 实践—认识—实践

D. 概念—判断—推理

答案:C

189.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

A. 人们选择的主动性

B. 人们能够随心所欲

C. 人们能够摆脱必然性

D. 人们在对必然的认识基础上对客观的改造

答案:D

19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答案:C

191.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在于()

A.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D.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D

192.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 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 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答案:D

19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B. 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精神生产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答案:D

19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 根本动力

B. 唯一动力

C. 最终动力

D. 直接动力

答案:D

195.“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

A. 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 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 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 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答案:C

196.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最根本原因是()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B. 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C. 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

D. 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

答案:A

19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A. 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D. 社会运动是偶然性支配的

答案:B

198.“人都是自私的”,该观点的错误在于它()

A. 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B. 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观点

C. 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本质

D. 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

答案:D

19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的物质交换过程

B.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者与生产关系两个

答案:C

200.我国目前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主要是由()

A.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B.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决定的

C. 党的发展经验的政策决定的

D. 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

答案:A

20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地理环境的优劣

B. 人口增长的快慢

C. 社会风气的好坏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答案:D

[多选题]

20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 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答案:ABD

203.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人们()。

A. 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观察事物

B. 用整体性的观点观察事物

C. 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

D. 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

E. 在观察事物时,不要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加以研究

答案:ABCDE

20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

A. 是各种物质形态的共性

B. 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 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D.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E.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答案:ABCDE

205.“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B. 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

C. 急躁冒进的表现

D. 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E. 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表现

答案:BCE

206.“祸福相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说法表明祸与福的()。

A.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B. 矛盾双方是相互包含的

C.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D. 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E.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答案:ABDE

207.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主张()。

A. 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B.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C. 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

D. 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

E. 思维和存在有统一性,还是没有统一性

答案:BC

20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包括()。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世界是否是辩证发展的问题

C. 世界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

D. 世界的本源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E.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答案:AC

209.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其内容是思维和存在()。

A. 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B. 谁是本质谁是现象的问题

C. 谁是必然的谁是偶然的问题

D. 有无同一性的间题

答案:AD

210.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有()。

A. 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

B. 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

C. 经过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E.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答案:BCDE

21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指()。

A. 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B.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 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D. 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E. 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答案:BE

212.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

答案:ABCD

213.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 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 实践是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

C. 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D. 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活动

E. 实践是人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

答案:BCD

21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明( )。

A. 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B. 人的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

C.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D. 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

E. 人类认识是不可靠的

答案:ABCD

215.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答案:ABD

216.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是( )。

A. 真理原则

B. 价值原则

C. 效率原则

D. 公平原则

答案:AB

217.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

A. 认识的任务归根结底在于解释世界

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认识世界

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答案:BCD

218.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

A. 必然

B. 必然王国

C. 自由

D. 自由王国

答案:BD

219.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有人讽刺他一事无成。爱迪生则说:“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后来他终于试制成功了白炽灯泡。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A.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B. 失败和成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 失败中包含着成功的因素

答案:BCD

220.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 社会改革

D. 社会革命

E.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答案:BE

221.下列观点中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有()。

A. 社会意识归根到底要从社会存在得到说明

B. 社会存在的变化迟早要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

C.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D. 有些社会意识不能从社会存在中找到根据

E. 在阶级社会中,同经济基础相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

答案:ABCE

222.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有()。

A. 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或基本动力

B.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C.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E. 统治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答案:ABCD

22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

A. 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

B. 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

C. 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

D. 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

E. 每一时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相同的

答案:ABD

22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 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B. 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 这两种观点是辩证统一的

E. 前者是科学的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答案:ACE

225.下列各项属于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是()。

A. 国家政权

B. 人口因素

C. 地理环境

D. 阶级构成

E. 生产方式

答案:BCE

226.“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表明()

A. 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B. 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

C. 人的本质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 人的社会性属于人性的范围,人的自然属性不属于人性范围

E. 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

答案:ABCE

227.“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A. 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B. 社会运动同自然运动一样,无须人的意识活动的参与而照样进行

C. 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D. 人们有可能以自然科学那样精确的眼光来研究人类社会

E. 社会同自然界遵循完全相同的规律

答案:AC

228.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 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B. 承认意识的反作用

C. 没有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D. 没有客观地说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E. 忽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答案:CDE

229.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 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B. 可以决定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

C. 可以加速一定历史的进程

D. 可以延缓一定历史的进程

E. 可以不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对历史起作用

答案:BCD

[判断题]

230.事物的永恒运动不代表事物任何时候都是发展的。()

答案:正确

231.矛盾的两个属性中最根本的是统一性。()

答案:错误

232.哲学的基本派别只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类。()

答案:错误

23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只在回答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时才有意义。()

答案:正确

234.我们不仅要承认物质是运动的,还要承认物质是自己运动的。()

答案:正确

235.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答案:正确

236.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真理则不会转向谬误。

答案:错误

237.所有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中都坚持反映论原则。

答案:正确

23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答案:正确

239.理性认识通过感性材料来认识客体,体现了理性认识的间接性。

答案:正确

240.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的核心因素。

答案:正确

24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促进的作用。

答案:错误

242.物质生产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

答案:正确

243.价值关系的形成建立在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因此动物之间不存在价值关系。

答案:正确

244.承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就要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答案:正确

245.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答案:正确

246.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答案:正确

247.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福,也同样能带来祸。

答案:正确

248.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真正统一。()

答案:正确

249.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劳动都只是谋生手段。( )

答案:错误

  • 6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