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中间层驱动的包过滤原理与实现

   李大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地摆在各类用户的面前。仅从掌握的资料表明,目前在互联网上大约有将近20%以上的用户曾经遭受过黑客的困扰。虽然网络防火墙技术日趋成熟,但大多数 基于SPI的数据报拦截技术是在用户级的。用户级的拦截有其优势,实现方便、便于移植、通用性强,但是用户级并不能得到所有的数据报,本文将探讨基于IMD中间层驱动的防火墙包过滤原理与实现。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IMD,在windows 2000中支持三种基本的内核级网络驱动,分别是:
1. Miniport NIC drivers:微端口网卡驱动,位于最底层,直接操纵网卡并且对高层驱动提供接口。
2. Intermediate drivers:IMD中间层驱动,位于1和3之间,具体的作用下面就会介绍。
3. Protocol drivers:高层协议驱动,俗称为TDI(传输驱动程序接口),高于前面两层,直接面向用户级,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也就是绝大多数程序所用到的网络接口。
IMD中间层,它的实质很简单,中间层插入网卡和协议层之间,对上面的协议层表现为一个虚拟的微端口网卡结构,而对下面的网卡则表现为一个协议层的结构。所以,无论是网卡接收并上传的数据报,还是上层要下送至网卡发送的数据报,无一例外地要经过中间层。既然所有的数据报都要经过中间层,我们可以在中间层加入我们想要过滤的数据报的特征,从而实现基于中间层驱动的内核级包过滤。
这样做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在驱动级别上做过滤,无须组包,速度快,效率自然就高;其次,所有的数据报无一例外,只要网卡上传的数据报均可以截获,避免了用户级无法得到所有数据报的缺点。
那么怎样来实现基于IMD的包过滤防火墙呢?其实微软在提出这项技术之后,其DDK中附带了一个中间层驱动的例程,就是passthru。passthru实现了一个中间层的基本功能,对下表现为一个协议层的驱动,对上表现为一个虚拟网卡,安装passthru驱动之后,你可以在硬件管理中的网卡中看到一个虚拟网卡。不过,passthru只是插入到网卡和上层协议中间,让所有的数据报原原本本地流经自己而已。我们要想实现中间层包过滤的功能,需要对passthru进行修改。在中间层接收到数据报的时候进行规则判断就可以了,而passthru中,接收数据报是用protocol.c文件中的PtReceive和PtReceivePacket这两个函数来实现的。我们知道了哪个函数负责接收数据报,那么我们就可以对这个函数进行修改了。从兼容和通用性考虑,我们需要对PtReceive和PtReceivePacket函数进行修改,其中加上我们需要判断的规则进行过滤,下面就贴详细的代码了。
我们的目的是在调用接受数据报函数的时候能执行我们的过滤代码,所以,我们要在函数代码中添加我们自己的代码,下面用过滤特定协议类型的数据报来做演示。
首先修改PtReceive,看一下protocol.c文件中函数的代码,代码中用NdisGetReceivedPacket函数得到一个PNDIS_PACKET的结构Packet,数据报内容就存放在这个结构中的链表内。我们定义一个PUCHAR结构的pPacketContent,然后用下面的代码获得整个数据报的内容:
//----------------------------------------------------
int PacketSize;
PUCHAR pPacketContent;
PUCHAR pBuf;
UINT BufLength;
MDL * pNext;
UINT i;
// 把数据包内容从 Packet 拷贝到 pPacketContent
NdisQueryPacket( Packet,NULL,NULL,NULL,&PacketSize);
Status= NdisAllocateMemory( &pPacketContent, 2000, 0,HighestAcceptableMax);
if (Status!=NDIS_STATUS_SUCCESS ) return Status;
NdisZeroMemory (pPacketContent, 2000);
NdisQueryBufferSafe(Packet->Private.Head, &pBuf, &BufLength, 32 );
NdisMoveMemory(pPacketContent, pBuf, BufLength);
i = BufLength;
pNext = Packet->Private.Head;
for(;;)
{
if(pNext == Packet->Private.Tail)
break;
pNext = pNext->Next; // 指针后移
if(pNext == NULL)
break;
 
NdisQueryBufferSafe(pNext,&pBuf,&BufLength,32);
NdisMoveMemory(pPacketContent+i,pBuf,BufLength);
i+=BufLength;
}
 
// 数据拷贝完毕
//-----------------------------------------------------
 
现在 我们已经在 PtReceive 函数中得到了数据报的内容 存放在 pPacketContent 数据报大致是如下结构 以太帧头 14 个字节 放在 pPacketContent[0] pPacketContent[13] 其中前六个字节是目的 MAC 地址 然后六个字节源 MAC 地址 然后两个字节是协议类型 通常的协议类型有 0x08 0x00 ->IP,0x08 0x06 ->ARP,0x08 0x35 ->RARP, 所以 可以通过 pPacketContent[12] pPacketContent[13] 来判断协议类型。如果是IP包,然后pPacketContent中存放的是IP头,根据IP头的格式,可以得到第23个字节pPacketContent[23]表示传输层协议:1 ->ICMP,2 ->IGMP,6 ->TCP,17 ->UDP,剩下的就是数据报内容了。因为我们只是做演示,所以只要知道这几个标志性的就好了,其他的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扩展。我们通过pPacketContent中的内容可以做些规则,比如过滤ICMP包,我们只要比较pPacketContent[12]和pPacketContent[13]还有pPacketContent[23]这三个标志位就可以了,如果不是ICMP包,那么不做任何工作,如果匹配了,那就返回一个NDIS_STATUS_NOT_ACCEPTED,将包丢弃,释放pPacketContent,就可以过滤ICMP包了,下面就是过滤规则的代码。
 
//-----------------------------------------------------
//规则标志位(1表示过滤,0表示放行,你可以通过改这个数值来配置规则)
UINT ICMP = 1; //ICMP数据报规则
UINT IGMP = 0; //IGMP数据报规则
UINT TCP = 0; //TCP数据报规则
UINT UDP = 0; //UDP数据报规则
 
//规则判断
if (ICMP == 1)
{
if(((char *)pPacketContent)[12] == 8 &&
((char *)pPacketContent)[13] == 0 &&
((char *)pPacketContent)[23] == 1)
{
DbgPrint("ICMP 被拦截 !/n");
NdisFreeMemory(pPacketContent, 2000, 0);
return NDIS_STATUS_NOT_ACCEPTED;
}
}
 
if (IGMP == 1)
{
if(((char *)pPacketContent)[12] == 8 &&
((char *)pPacketContent)[13] == 0 &&
((char *)pPacketContent)[23] == 2)
{
DbgPrint("IGMP 被拦截 !/n");
NdisFreeMemory(pPacketContent, 2000, 0);
return NDIS_STATUS_NOT_ACCEPTED;
}
}
 
if (TCP == 1)
{
if(((char *)pPacketContent)[12] == 8 &&
((char *)pPacketContent)[13] == 0 &&
((char *)pPacketContent)[23] == 6)
{
DbgPrint("TCP 被拦截 !/n");
NdisFreeMemory(pPacketContent, 2000, 0);
return NDIS_STATUS_NOT_ACCEPTED;
}
}
 
if (UDP == 1)
{
if(((char *)pPacketContent)[12] == 8 &&
((char *)pPacketContent)[13] == 0 &&
((char *)pPacketContent)[23] == 17)
{
DbgPrint("UDP 被拦截 !/n");
NdisFreeMemory(pPacketContent, 2000, 0);
return NDIS_STATUS_NOT_ACCEPTED;
}
}
 
// 规则判断结束
//-----------------------------------------------------
 
到这里 ,PtReceive 函数已经修改完了 只要调用 PtReceive 函数接收数据报的时候就可以执行我们的规则了 修改 PtReceivePacket 函数 其实上面的修改代码内容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 PtReceivePacket 函数跟 PtReceive 函数不太一样 ,PtReceivePacket 直接在入口参数中就得到了 PNDIS_PACKET 的结构 Packet, 存放了数据报的所有内容 所以 直接将上面的代码粘到函数 PtReceivePacket 的代码中就可以了。
上面所定义的规则很简单只是作为介绍,其实在pPacketContent已经得到了所有的数据报内容,我们可以任意扩展规则。比如,过滤指定IP、指定端口的数据报。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