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他们到底是什么东西。

本文介绍了差分信号的概念及其相对于单端信号的优势。差分信号通过两根信号线传输,相位相反,能有效抵抗共模干扰。差分放大器负责对这两路信号进行相减操作,消除干扰。然而,差分信号对相位对齐要求较高,不准确可能导致波形失真,因此在PCB设计中常采用蛇形走线确保相位一致。差分信号广泛应用于长距离传输和高速小信号处理中。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言

差分信号到底是什么,他是如何被输入进差分放大器的?自从学习完模电,到如今参加电子设计大赛,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我。我翻阅了许多模电课本,这些课本大多专注于长尾电路理论上的计算,并没有深入地讨论差分信号。这让我很不满意。所以,我选择自己上网搜资料,学习,也是有了自己的一点心得。


单端信号的解释

单端信号只使用一根信号线进行传输。由于信号每一点的电压都是相对于地而言的。而在长距离传输时,不同位置地平面的电位可能会有差别,这就导致了信号的误差,即不稳定因素。加之可能会有干扰信号,这就导致了单端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很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差分双端信号的解释

差分信号使用两根信号线传输信号。两根线上信号的每一点电压幅度相同,方向相反
如果在某一点地平面电位有浮动,或者有共模干扰信号加入,这些误差会同时同方向地作用在两根信号线上。但由于最后差分信号会进行相减的操作,因此这些误差会被减操作抵消掉,也就是很好地抵抗了干扰。至于这个减操作,就是差分放大器要做的事情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说,在小信号进行长距离的传输时,为了尽量减小干扰,一般都是使用的差分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差分信号需要用两根信号线进行传输,最常见的应用就是生活中的双绞线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差分信号也有自己的缺点。
差分信号对于两个信号相位的要求比较高。如果V+和V-的相位没有完全对上,经过差分放大器以后的波形将会完全失真。
【相位对齐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位没有对齐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处理高速小信号PCB上有很多的“蛇形走线”了,他们的目的就是让差分信号走过的线长相同,以此保证相位的对齐


结语

本文完全是博主的一点拙见,如有不正确之处,烦请指正,互相学习。希望能帮到你!

<think>嗯,用户这次想深入理解单端信号差分信号的区别及应用场景。从引用资料来看,用户提供了相当全面的技术参考,尤其是引用5的对比表格非常清晰。不过用户可能更希望我用更精炼的方式组织信息,同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说明。我注意到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都很专业,说明用户应该具备一定的子工程基础。但考虑到用户明确询问了"特点及使用场景",可能需要突出实用性建议。引用5中的场景选择指南特别有价值,可以重点展开。在回答时需要着重把握几个关键点:一是抗干扰机制的本质差异(共抑制原理),二是成本/性能的平衡点(引用5提到的传输距离指标很直观),三是那些看似可以用单端却必须用差分的场景(比如用户引用的以太网/USB案例)。另外引用3提到的"地位差"问题在工业场景很典型,这点也要强调。用户没有明确说明应用背景,但提到"应用场景"时用了复数形式,可能需要覆盖消费工业控制两类典型场景。上次对话历史是基础概念介绍,这次显然需要进阶内容。考虑到引用1提到"单端差分路"未完成,如果用户追问可以补充这部分,但当前回复先保持聚焦。要不要加入高速数字路的例子呢?比如HDMIDDR内存的差分应用很有意思,但引用资料里没提。还是先紧扣用户给出的参考资料吧,优先确保信息连贯性。不过最后那个以太网案例倒是可以展开为千兆网卡的差分对设计案例。</think> 以下是单端信号差分信号的**核心区别、特点及应用场景**的清晰对比: --- ### **1. 信号传输原理** | **类型** | **传输方式** | **信号线数量** | **参考基准** | |---------------|------------|--------------|------------| | **单端信号** | 用根线传输平值(如 `0/3.3V`) | 1根信号线 + GND | GND(地位) | | **差分信号** | 用两根相位相反的线传输压差(如 `+1.5V` / `-1.5V`) | 2根互补信号线(无GND依赖) | 两线间压差 | > 💡 **差分信号抗干扰关键**:接收只检测两线压差 `(V+ - V-)`,共噪声同时干扰两根线时会被抵消[^3][^5]。 --- ### **2. 核心区别对比** | **特性** | **差分信号** | **单端信号** | |-----------------|------------------------------|------------------------------| | **抗干扰能力** | ⭐⭐⭐⭐ 极强(天然抑制共噪声) | ⭐⭐ 弱(依赖GND稳定性) | | **传输距离** | ✅ 长距离(数百米,如RS-485) | ❌ 短距离(通常≤15米,如RS-232) | | **抗地位漂移**| ✅ 不受地位差影响 | ❌ 地线噪声易导致信号畸变 | | **磁辐射(EMI)**| ⭐ 低(两线磁场相互抵消) | ⭐⭐⭐ 高(线流突变) | | **成本/复杂度** | ⭐⭐⭐ 高(需差分放大器、双线)| ⭐ 低(线+简路) | --- ### **3. 应用场景** #### **差分信号首选场景**: - **工业控制**:PLC通信(RS-485)、传感器网络(抗机干扰)[^5] - **高速数字传输**:USB 3.0、HDMI、PCIe、以太网(减少信号衰减)[^4] - **精密测量**:ADC转换(如单端差分路提升精度)[^1] - **长距离布线**:安防监控同轴信号延长、车载CAN总线[^5] #### **单端信号适用场景**: - **板内短距通信**:GPIO控制、LED点亮、低速串口(UART) - **低成本设备**:遥控器、简传感器(温湿度探头)[^5] - **低频信号**:音频输入(非专业场景)、位器采样 --- ### **4. 如何选择?** - **优先差分**:工业环境、高速(>100Mbps)、长距离(>10米)、多节点总线。 - **可选单端**:成本敏感、板内短距离、干扰源少的环境[^5][^4]。 > ⚠️ **注意**:现代高速路(如DDR内存)即使用"伪差分信号",本质仍是基于参考压的单端设计,与真差分有区别。 --- **相关问题**: 1. 单端差分路如何设计?能否用运放实现[^1]? 2. RS-485为何在工业场景取代RS-232? 3. 差分信号在ADC块中如何提升信噪比? 4. USB协议中差分对(D+/D-)的压标准是什么? 5. 共噪声抑制能力如何量化计算?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