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份分析(PCA)详解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大多在数据维度比较高的时候,用来减少数据维度,因而加快模型训练速度。另外也有些用途,比如图片压缩(主要是用SVD,也可以用PCA来做)、因子分析等。具体怎么用,看个人需求如何,这篇文章主要解释一下PCA的原理。当然应用起来也非常简单,现在常用的语言,python、R、matlab都有直接求解PCA或者SVD的包了。

这篇文章主要想讲讲PCA的思想,当然有很多看官并不在乎这个算法的思想是什么,而仅仅急切地想要实现它,在文章最后,我们给出了R语言的实现方法,想看实现方法的可以直接跳到文章最后。
下面我们看看PCA具体做了些什么。

我们有一组数据 X X X,维度是m x n,表示有 n个样本,每个样本有m个特征,即:
X = [ x 1 , 1 x 1 , 2 ⋯ x 1 , n x 2 , 1 x 2 , 2 ⋯ x 2 , n ⋮ ⋮ ⋱ ⋮ x m , 1 x m , 2 ⋯ x m , n ] X=\left[ \begin{matrix} x_{1,1} & x_{1,2} & \cdots & x_{1,n} \\ x_{2,1} & x_{2,2} & \cdots & x_{2,n}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x_{m,1} & x_{m,2} & \cdots & x_{m,n} \\ \end{matrix} \right] X=x1,1x2,1xm,1x1,2x2,2xm,2x1,nx2,nxm,n
现在我们想知道这个数据具体包含了哪些信息,这里可能需要引入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概念,方差。让我们先看其中某一维的数据,例如: x 1 = [ x 1 , 1 , x 1 , 2 , ⋯   , x 1 , n ] x_1=\left[x_{1,1},x_{1,2},\cdots,x_{1,n}\right] x1=[x1,1,x1,2,,x1,n]。如果说 x 1 x_1 x1其中每一项都相等,也就是每一项都等于一个常数,那么我们认为 x 1 x_1 x1并没有包含什么信息,因为它 就是一个已知的常数。所以,我们想要某一维的数据越多样性越好,这样它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我们可以据此做出更多的推断。笼统来说,我们可以用方差来表示数据的多样性。

PCA对数据的分布其实是有一个假设的,即每一个维度上的数据都服从Gaussian分布。假设 x 1 x_1 x1平均值是 x 1 ‾ \overline{x_1} x1、方差是 σ 1 2 \sigma_1^2 σ12,令 x 1 = [ x 1 , 1 − x 1 ‾ σ 1 , ⋯   , x 1 , n − x 1 ‾ σ 1 ] x_1=\left[\frac{x_{1,1}-\overline{x_1}}{\sigma_1},\cdots,\frac{x_{1,n}-\overline{x_1}}{\sigma_1}\right] x1=[σ1x1,1x1,,σ1x1,nx1],这样 x 1 x_1 x1就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的高斯分布。后面我们默认X的每一个维度都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 的高斯分布,即每一个维度上的数据方差都为1。这样处理过后,似乎每一个维度上的数据都包含等量的信息。

然而真实情况好像并不是这样,我们会发现有些特征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帮助,往往某一个或者两个特征能对模型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继续增加更多特征,也只会使模型在小幅度内提升。这说明有些特征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信息,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另一个定义,协方差。

协方差是来反映数据间的相关性。有两组数据,他们的关系如下图:

(注:上图引用某篇博客,忘记出处了,若有侵权请告知)
如果如图(a),则说明两组数据相关性低(或者说low redundancy);如果如图(c),则说明两组数据的相关性高,也就是high redundancy,因为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 r 2 = k ∗ r 1 r_2=k*r_1 r2=kr1,也就是 r 2 r_2 r2其实是多余的。

x 1 = [ x 1 , 1 , x 1 , 2 , ⋯   , x 1 , n ] x_1=\left[x_{1,1},x_{1,2},\cdots,x_{1,n}\right] x1=[x1,1,x1,2,,x1,n] x 2 = [ x 2 , 1 , x 2 , 2 , ⋯   , x 2 , n ] x_2=\left[x_{2,1},x_{2,2},\cdots,x_{2,n}\right] x2=[x2,1,x2,2,,x2,n]是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 的高斯分布的两组数据。我们知道方差的定义: σ 1 2 = 1 n − 1 ∑ i = 1 n ( x 1 , i − x 1 ‾ ) 2 , σ 2 2 = 1 n − 1 ∑ i = 1 n ( x 2 , i − x 2 ‾ ) 2 \sigma_1^2=\frac1{n-1}\sum_{i=1}^n(x_{1,i}-\overline{x_1})^2,\sigma_2^2=\frac1{n-1}\sum_{i=1}^n(x_{2,i}-\overline{x_2})^2 σ12=n11i=1n(x1,ix1)2,σ22=n11i=1n(x2,ix2)2
我们现在定义数据 x 1 x_1 x1 x 2 x_2 x2的协方差:
σ 1 , 2 2 = 1 n − 1 ∑ i = 1 n ( x 1 , i − x 1 ‾ ) ( x 2 , i − x 2 ‾ ) \sigma_{1,2}^2=\frac1{n-1}\sum_{i=1}^n(x_{1,i}-\overline{x_1})(x_{2,i}-\overline{x_2}) σ1,22=n11i=1n(x1,ix1)(x2,ix2)
协方差有两个性质: 1)当且仅当 x 1 x_1 x1 x 2 x_2 x2完全不相关时, σ 1 , 2 2 = 0 \sigma_{1,2}^2=0 σ1,22=0;2)如果 x 1 = x 2 x_1=x_2 x1=x2,那么 σ 1 , 2 2 = σ 1 2 \sigma_{1,2}^2=\sigma_1^2 σ1,22=σ12
现在,让我们看一个矩阵 X X T XX^T XXT,实际上它是一个表示各维度之间方差的对称方阵, σ 1 , 2 2 = σ 2 , 1 2 \sigma_{1,2}^2=\sigma_{2,1}^2 σ1,22=σ2,12,也可以叫做协方差矩阵。 X X X的维度是 m × n m\times n m×n X T X^T XT的维度是 n × m n\times m n×m,那么 X X T XX^T XXT的维度则是 m × m m\times m m×m,即:
X X T = [ σ 1 , 1 2 σ 1 , 2 2 ⋯ σ 1 , n 2 σ 2 , 1 2 σ 2 , 2 2 ⋯ σ 2 , n 2 ⋮ ⋮ ⋱ ⋮ σ m , 1 2 σ m , 2 2 ⋯ σ m , n 2 ] XX^T= \left[ \begin{matrix} \sigma_{1,1}^2 & \sigma_{1,2}^2 & \cdots & \sigma_{1,n}^2 \\ \sigma_{2,1}^2 & \sigma_{2,2}^2 & \cdots & \sigma_{2,n}^2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sigma_{m,1}^2 & \sigma_{m,2}^2 & \cdots & \sigma_{m,n}^2 \\ \end{matrix} \right] XXT=σ1,12σ2,12σm,12σ1,22σ2,22σm,22σ1,n2σ2,n2σm,n2
假设我们有一个矩阵 3 × 4 3\times4 3×4的矩阵 A A A
A = [ 0.360 0.210 − 0.86 0.29 − 0.60 − 0.20 0.80 0.00 − 0.21 0.72 0.14 − 0.65 ] A=\left[ \begin{matrix} 0.360 & 0.210 & -0.86 & 0.29 \\ -0.60 & -0.20 & 0.80 & 0.00 \\ -0.21 & 0.72 & 0.14 & -0.65 \\ \end{matrix} \right] A=0.3600.600.210.2100.200.720.860.800.140.290.000.65
我们可以得到矩阵 A A T AA^T AAT
A A T = [ 1.00 − 0.95 − 0.23 − 0.95 1.00 − 0.094 − 0.23 − 0.094 1.00 ] AA^T=\left[ \begin{matrix} 1.00 & -0.95 & -0.23 \\ -0.95 & 1.00 & -0.094 \\ -0.23 & -0.094 & 1.00 \\ \end{matrix} \right] AAT=1.000.950.230.951.000.0940.230.0941.00
可以看到 A A T AA^T AAT是一个对称的矩阵,且每一个维度与自己的方差为1,而与其它维度的协方差则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每一个维度不仅表达了自身,这个维度所带有的信息,还表达了与其它维度的部分信息。这也就能解释,虽然每个维度的方差都为1,但是它们所包含的真实信息量是不同的。
然而,假如我们得到一个 A A T AA^T AAT的矩阵:
A A T = [ 0.59 0 0 0 0.29 0 0 0 0.12 ] AA^T=\left[ \begin{matrix} 0.59 & 0 & 0 \\ 0 & 0.29 & 0 \\ 0 & 0 & 0.12 \\ \end{matrix} \right] AAT=0.590000.290000.12
也就是说,各个维度是完全独立的,维度与维度之间的相关性为0。这样每个维度就只包含了自己的信息,我们现在就可以说第一个维度包含了矩阵 A A A 59%(0.59/(0.59 + 0.29 + 0.12))的信息,第二个维度包含了29%的信息,第三个维度包含了12%的信息。

这是不是给了你一个启发,要是我能有一个数据(矩阵),它的每一个维度都是完全独立的,那么我计算出每个维度的方差,取方差最大的几个,这样我就可以用很少的几个维度,包含整个数据大部分的信息。比如上面那个例子,我用前面两个维度,就可以包含所有数据88%的信息。

这就是PCA的基本思想。然而现实中,并不是遇到的每个数据集合,它各个维度之间的方差均为0。实际上,基本上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数据集合。我们收集到的数据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关联。例如我们要预测一个人是否会发生购买行为,我们会看他浏览了了多少商品,收藏了多少商品,然而浏览与收藏之间肯定是有联系的。那么如何实现PCA呢。

矩阵当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一个 n × n n\times n n×n的对称矩阵 A A A可以表示为: A = V D V T A=VDV^T A=VDVT。其中, V V V是一个正交矩阵, D D D是一个对角矩阵,除了对角线上的值可能不为0以外,其它的值均为0。

根据上面理论,对于任意一个 m × n m\times n m×n的矩阵 A A A A A T AA^T AAT是一个 m × m m\times m m×m的对称矩阵,因而对矩阵 A A T AA^T AAT有: A A T = V D V T AA^T=VDV^T AAT=VDVT,那么 V T A ( V T A ) T = V T A A T V = V T ( V D V T ) V = D V^TA(V^TA)^T=V^TAA^TV=V^T(VDV^T)V=D VTA(VTA)T=VTAATV=VT(VDVT)V=D,因为 V V V是一个正交矩阵, V V T = I VV^T=I VVT=I。也就是对于任意一个 m × n m\times n m×n的矩阵 A A A,我们可以找到一个 m × m m\times m m×m的正交矩阵 V V V,使得矩阵 V T A V^T A VTA的方差矩阵 V T A ( V T A ) T V^TA(V^TA)^T VTA(VTA)T,只有对角线上的值不为0,即矩阵各个维度之间相互独立。
D = [ σ 1 0 0 0 σ 2 0 0 0 ⋱ ] D=\left[ \begin{matrix} \sigma_1 & 0 & 0 \\ 0 & \sigma_2 & 0 \\ 0 & 0 & \ddots \\ \end{matrix} \right] D=σ1000σ2000
以上,PCA的思想就介绍完了。但是 V T A V^TA VTA具体是做了什么事情呢?它对矩阵 A A A又有什么影响?让我们来看一下 V V V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矩阵。

根据这个定理 A A T = V D V T AA^T=VDV^T AAT=VDVT,实际上 V V V是矩阵 A A T AA^T AAT中所有的特征向量构成的一个矩阵,不过这里我们并不考虑V是如何求来的。如何求得,不过是线性代数里面的一些知识。

这里我们关心的是, V V V是一个 m × m m\times m m×m的矩阵,所以 V T A V^TA VTA是一个 m × n m\times n m×n的矩阵。如果我们在的 V T A V^TA VTA左边乘上 ( V T ) − 1 (V^T)^{-1} (VT)1,矩阵又会变回 A A A,也就是 ( V T ) − 1 V T A = A (V^T)^{-1} V^TA=A (VT)1VTA=A。所以,实际上用 V V V的转置乘上 A A A,只是对 A A A做了一些行列上的变换,并没有减少任何信息,如果我们想要,我们还可以把 A A A变回来。

这样,我们完全可以由变换后的矩阵 V T A V^TA VTA,来表示原来的数据 A A A,且不会有任何信息损失。而且,转换后的矩阵有一个非常好的性质,就是各个维度之间相互独立,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它的协方差矩阵 V T A ( V T A ) T = D V^TA(V^TA)^T=D VTA(VTA)T=D,是一个只有对角线上元素不为0的对角矩阵。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每一个维度分别包含了多少信息。假如数据的维度m,是一个非常大的值,例如10,0000,如果我们发现仅仅使用前10个维度,就能包含95%以上的信息,那么我们将很高兴用这10个维度,而舍弃掉剩下的其它维度,这相当于将数据压缩了10000倍,而并没有损失多少信息。当然这只是我们的臆想,实际情况不一定有这么好。

R实现:

#从R内置数据集iris中取前10行,这里数据和文中的例子正好相反,每一行是代表一个样本,每一列代表一个维度
> A <- as.matrix(iris[1:10,-5])
> A
   Sepal.Length Sepal.Width Petal.Length Petal.Width
1           5.1         3.5          1.4         0.2
2           4.9         3.0          1.4         0.2
3           4.7         3.2          1.3         0.2
4           4.6         3.1          1.5         0.2
5           5.0         3.6          1.4         0.2
6           5.4         3.9          1.7         0.4
7           4.6         3.4          1.4         0.3
8           5.0         3.4          1.5         0.2
9           4.4         2.9          1.4         0.2
10          4.9         3.1          1.5         0.1

#可以看到A是一个10x4的矩阵,下面我们对A进行标准化
> A <- scale(A)
> A
   Sepal.Length Sepal.Width Petal.Length Petal.Width
1     0.8237318   0.6186158     -0.46291  -0.2535463
2     0.1372886  -1.0093205     -0.46291  -0.2535463
3    -0.5491545  -0.3581460     -1.38873  -0.2535463
4    -0.8923761  -0.6837333      0.46291  -0.2535463
5     0.4805102   0.9442031     -0.46291  -0.2535463
6     1.8533965   1.9209649      2.31455   2.2819165
7    -0.8923761   0.2930285     -0.46291   1.0141851
8     0.4805102   0.2930285      0.46291  -0.2535463
9    -1.5788192  -1.3349078     -0.46291  -0.2535463
10    0.1372886  -0.6837333      0.46291  -1.5212777

#未对其进行转化前A的协方差矩阵如下,对角线上的值均为1,而协方差各异,
#因而不好估量每个维度所包含的信息
> var(A)
             Sepal.Length Sepal.Width Petal.Length Petal.Width
Sepal.Length    1.0000000   0.7872066    0.6002160   0.3770977
Sepal.Width     0.7872066   1.0000000    0.5191385   0.6787563
Petal.Length    0.6002160   0.5191385    1.0000000   0.5216405
Petal.Width     0.3770977   0.6787563    0.5216405   1.0000000

#利用内置svd函数队矩阵t(A)进行分解,t(A)即A的转置,转置后变成4x10的矩阵,
#与文中一致。其中,得到的矩阵s$u即为文中的矩阵V 
> s <- svd(t(A))
> s$u
           [,1]        [,2]        [,3]       [,4]
[1,] -0.5088012  0.60992283 -0.19490104 -0.5754381
[2,] -0.5486817  0.02313419 -0.49127967  0.6760603
[3,] -0.4747485  0.08790411  0.84594304  0.2264225
[4,] -0.4633397 -0.78723048 -0.07098059 -0.4006822

#利用t(V)%*%t(A)原矩阵进行转换,再看一下转换后矩阵的协方差矩阵,这里保留两位小数
> AA <- t(s$u) %*% t(A)
> round(var(t(AA)), 2)
     [,1] [,2] [,3] [,4]
[1,] 2.75 0.00 0.00  0.0
[2,] 0.00 0.63 0.00  0.0
[3,] 0.00 0.00 0.52  0.0
[4,] 0.00 0.00 0.00  0.1

#可以看到,转换后矩阵各维度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可以知道每个矩阵包含了多少信息。
#假如我们取前三个纬度,则可以包含97.5%的信息,(2.75+0.63+0.53)/( 2.75+0.63+0.53+0.1)=0.975。

这里我们使用R中内置的函数SVD,来实现PCA的算法。实际情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SVD和批PCA在一起被提到,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的下一篇blog:SVD与PCA详解

  • 7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6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