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笔记--策略模式

常用设计模式有23中,分为:

创建型模式(主要用于创建对象)

1、单例模式    2、工厂方法模式    3、抽象工厂模式    4、建造者模式     5、原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 (主要用于描述对象或类是怎样交互和怎样分配职责)

1、模板方法模式  2、中介者模式  3、命令模式    4、责任链模式   5、策略模式   6、迭代器模式  

7、观察者模式      8、备忘录模式   9、访问者模式   10、状态模式   11、解释器模式

结构型模式(主要用于处理类或对象的组合)

1、代理模式  2、装饰模式   3、适配器模式   4、组合模式   5、外观模式(门面模式)   6、享元模式    7、桥梁模式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模式,也叫做政策模式(PolicyPattern)。其定义如下:

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 



策略模式使用的就是面向对象的继承和多态机制, 策略模式的三个角色:

● Context封装角色
它也叫做上下文角色,起承上启下封装作用,屏蔽高层模块对策略、算法的直接访问,封装可能存在的变化。

● Strategy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算法家族的抽象,通常为接口,定义每个策略或算法必须具有的方法和属性。
位看官可能要问了,类图中的AlgorithmInterface是什么意思?algorithm是“运算法则”的意思,结合起来意思就明白了吧。

● ConcreteStrategy具体策略角色
实现抽象策略中的操作,该类含有具体的算法。


策略模式的通用源码

先看抽象策略角色,它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接口,定义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算法,如代码清单18-7所示。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代码清单18-7 抽象的策略角色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策略模式的运算法则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span>


具体策略也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实现类,只要实现接口中的方法就可以,如代码清单18-8 所示。
代码清单18-8 具体策略角色
<span style="font-size:18px;">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1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策略1的运算法则");
}</span>
<span style="font-size:18px;">}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2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策略2的运算法则");
}
}</span>

策略模式的重点就是封装角色,它是借用了代理模式的思路,
大家可以想想,它和代理模式有什么差别,差别就是策略模式的封装角色和被封装的策略类不用是同一个接口,如果是同一个接口那就成为了代理模式。


我们来看封装角色,如代码清单18-9所示。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代码清单18-9 封装角色
public class Context {
//抽象策略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 null;
//构造函数设置具体策略
public Context(Strategy _strategy){
this.strategy = _strategy;
}
//封装后的策略方法
public void doAnythinig(){
this.strategy.doSomething();
}
}</span>


高层模块的调用非常简单,知道要用哪个策略,产生出它的对象,然后放到封装角色中就完成任务了,如代码清单18-10所示。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代码清单18-10 高层模块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声明一个具体的策略
Strategy strategy = new ConcreteStrategy1();
//声明上下文对象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strategy);
//执行封装后的方法
context.doAnythinig();
}
}</span>

策略模式就是这么简单,它就是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继承和多态机制,其他没什么玄机。

想想看,你真实的业务环境有这么简单吗?一个类实现多个接口很正常,你要有火眼金睛看清楚哪个接口是抽象策略接口,哪些是和策略模式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你作为系统分析师的价值所在。  


优点 

● 算法可以自由切换
通过封装角色对其进行封装,保证对外提供“可自由切换”的策略。  

●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判断 
简化了操作,同时避免了条件语句判断  

● 扩展性良好  


缺点 

● 策略类数量增多

● 所有的策略类都需要对外暴露
上层模块必须知道有哪些策略,然后才能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这与迪米特法则是相违 背的,我只是想使用了一个策略,我凭什么就要了解这个策略呢?那要你的封装类还有什么 意义?这是原装策略模式的一个缺点,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使用其他模式来修正这个缺陷, 如工厂方法模式、代理模式或享元模式。  


使用场景 

● 多个类只有在算法或行为上稍有不同的场景。

● 算法需要自由切换的场景。 

● 需要屏蔽算法规则的场景。 


注意事项  
如果系统中的一个策略家族的具体策略数量超过4个,则需要考虑使用混合模式,解决策略类膨胀和对外暴露的问题,否则日后的系统维护就会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策略枚举  

把原有定义在抽象策略中的方法移植到枚举中,每个枚举成员就成为一个具体策略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代码清单18-18 策略枚举
public enum Calculator {
//加法运算
ADD("+"){
public int exec(int a,int b){
return a+b;
}
},
//减法运算
SUB("-"){
public int exec(int a,int b){
return a - b;
}
};
String value = "";
//定义成员值类型
private Calculator(String _value){
this.value = _value;
}
//获得枚举成员的值
public String getValue(){
return this.value;
}
//声明一个抽象函数
public abstract int exec(int a,int b);
}</span>


场景类稍有改动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代码清单18-19 场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输入的两个参数是数字
int a = Integer.parseInt(args[0]);
String symbol = args[1]; //符号
int b = Integer.parseInt(args[2]);
System.out.println("输入的参数为:"+Arrays.toString(args));
System.out.println("运行结果为:"+a+symbol+b+"="+Calculator.ADD.exec(a,}
}</span>


注意 策略枚举是一个非常优秀和方便的模式,但是它受枚举类型的限制,每个枚举项都是public、final、static的,扩展性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因此在系统开发中,策略枚举一般担当不经常发生变化的角色。  


策略模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式。它在项目中使用得非常多,但它单独使用的地方就比较少了,因为它有致命缺陷:所有的策略都需要暴露出去,这样才方便客户端决定使用哪一
个策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