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新产品开发中的技术导向与需求导向之矛盾

如何解决新产品开发中的技术导向与需求导向之矛盾

    一、到底谁说了算?  

   
这是在新产品开发中,再常见不过的问题。在很多企业,每当开发新产品时,市场人员和技术人员互相吵架,甚至你告我,我告你,让总经理一天不得安宁。

   
市场人员认为,消费者需求是硬道理,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得做什么;技术人员也不服气,新产品开发是我们技术人员的事情,必须考虑现有技术条件。

   
市场人员说了:如果做不出这样的产品,完不成年度销量,应由你负责;技术人员也说了:就算打死我也做不出来,如果非要做,高额的技术投资你负责。

   
这样的吵架太平常了,数都数不过来。听上去,似乎都有道理,但仔细琢磨,都缺乏系统思考。到底谁说了算?谁是最终的裁判员?难道市场人员和技术人员就水火不容吗?

   
不少企业的解决方法是折中,就是听听市场部的意见,再听听技术部的意见,然后采用一个折中的意见开发新产品。

   
其实,这是错误的。这些问题都应该由战略来决定。如果我们的战略是差异化战略,市场人员提出来的新产品开发要求再苛刻,技术人员也应该积极配合;如果我们的战略是成本领先战略,技术人员认为再好的产品,市场部也不一定上市。因此,在遵循战略前提下的市场导向与技术导向的结合是关键。

   
真正的武林高手,内功和武术必须均强。光有内功没有武术,不行;光有武术没有内功,更不行。产品也如此。需求导向和技术导向并重。光有需求没有技术,不行;光有技术没有需求,更不行。

   
那么,需求和技术的匹配问题,到底谁说了算?

   
是消费者说了算?是技术人员说了算?还是总经理说了算?

   
不,都不是。

   
是战略说了算。  

    二、需求导向和技术导向并行就可以吗? 

   
有时候,有些企业也感觉到,这两种导向抓得很好,且这两个部门也配合得很默契,但还是出不来像样的产品。真是纳闷!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提出一个概念:

   
简单的“11”并不等于“2”

   
为什么这么讲?看一下我们的企业是怎么做新产品的。

    1
、部门分工不科学。

   
有些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上,部门之间的工作分工不清晰或不准确,导致新产品开发屡屡失败。

   
例如:有些企业把什么事情都交给市场部做,而且说技术部要全力配合。于是,技术部就成了市场部的侍臣,只好你说咋办就咋办。然而,结果会怎样?市场部所开发的产品,表面上满足了某种需求,却由于不懂技术,内在品质存在重大漏洞或隐患,经不起推敲,便成为墙脚货

   
再如:有些企业过于依靠技术部,市场人员只是参与者,提提卖点,弄弄包装,别的就没事可干。甚至有些企业更过分,让技术人员设计包装。这样出来的产品又如何呢?完全是技术人员的自娱自乐,走运则活两年,不走运则胎死腹中。

    2
、开发计划与奖惩制度不匹配。

   
很多企业,在年初都有雄心勃勃的新产品开发计划,而且开发什么产品、几个单品、叫什么名字都计划好了。以此显示其精明与远见。然后就和技术部签定责任状,如果按期开发,奖励多少,逾期开发则惩罚多少等等。就这一眨眼的工夫,市场部就被晾在那儿了,当时被迫而写的新品开发计划和他们就没关系了。兴奋的技术部会怎么做?为了拿到这笔奖金玩命开发,还提了个非常动听的口号研制一代、储存一代、上市一代。但是,出来的产品储存的不计其数,上市的却屈指可数。

   
还有一些企业更精明,他们让技术部开发产品,让市场部验收。意思是:市场部说行就行,说不行就不行。简言之:不服不行。而且,技术部的奖金也由市场部来决定给多少。表面上看给市场部以很大的权力,但实际上,制造了两个部门间的致命矛盾。产品出来了,市场部说也不是,说不是也不是,进退两难。 

    3
、命令式的产品开发。

   
有些人天生胆小,但以其聪明和诚恳往往得到领导的赏识,便一夜成为某某部门总监。但身为总监,连向老板汇报工作的勇气都没有,一见老板浑身发抖,敲门都不敢敲。后来我发现,这是老板们独裁的结果,当然也不能否认奴隶文化的残留。
 
   
中国企业的独裁现象较普遍,尤其在中小企业更突出。一个独裁的老板会怎么做?就像电影里的日本军团司令似的,往往失去理性,认为是机会,立即下命令,让市场部和技术部赶紧开发新产品,甚至把卖点都告诉你了,去做就行了。这还不够,要求你的时间极短,恨不得今天让你做,明天就要出来。

   
在这个竞争残酷的商业社会,非常理解老板们的急躁心态,也能理解他们的独裁行为。因为,每家企业生存的压力确实很大。但这往往适得其反,一个又一个的产品出去了,没过一会儿,一个又一个的又回来了。损失由谁承担呢?最后还是由市场部吃哑巴亏

    4
、不按流程做事。

   
我曾给客户讲课的时候提过这样的观点: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三大标志是用数据说话、重企业盈利和按流程办事。

   
数据和利润的概念,再也不陌生了,大家都尝过其甜头,但对流程表示一些质疑,问:为什么一定要按流程办事?因地制宜,岂不挺好吗?

   
合理的灵活性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新产品开发来讲,不按流程办事确实是饮鸩止渴,后患无穷。

   
一些企业新品开发流程很完整,从创意的筛选到商业分析,从概念测试到产品开发,什么都有,但就是不按流程做事,做着做着,就简化程序,加快速度。最后出来的产品仍然挡不住风浪,经不起考验,其结果将是一败涂地。

    三、解决之道:规范流程,理顺机制  

   
从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就得到明确的结论:简单的“11”就是不等于“2”

   
那怎么做才行呢?如何做才能解决技术导向和需求导向的根本矛盾呢?

   
答案就是一句话:在坚持战略的基础上,必须做好后台的游戏规则。把这句话再往深展开,至少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规范流程,一是理顺机制。

    1
、规范流程。

   
首先要把企业的人治环境改变为法治环境,最大限度避免独裁;然后再进一步规范新产品开发流程,做到市场部和技术部既有分工,更有协作。

   
不少人会说:企业小的时候,就是要人治。我不反对这种观点,因为,我说的所有的话都不带任何极端思想。

   
我们死守一个观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环境,是否适合目前的环境。人家都法治了,你偏要人治,我也没办法。

   
新产品开发流程,也可以分很多子流程,即:创意筛选流程、商业分析流程、概念测试流程、新品研制流程等。其中,创意筛选流程是关键。

   
很多人认为,创意筛选是市场部的事情,与技术部无关。但在新品开发上,技术人员必须参与其中。他们从技术的眼光看消费者需求,紧密与先有技术和技术发展趋势连在一起,提出开发意见。

   
拿奶粉举例。市场人员发现,中国目前肥胖儿童的比例越来越大,将近有15%(假设)的儿童患肥胖症,而且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于是他们琢磨,如何给他们提供更加科学的营养,既让他们减肥,又让他们补充每日所需的营养。因为,他们认为肥胖不代表营养过剩,而是营养失调,肥胖儿童需要这种产品。看上去是个好需求,把市场也细分得非常专业。

   
然而,技术人员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让他们减肥也可以,补充营养也可以。但是,两者不可兼得。因为,人家想减肥,就会用减肥药;想补营养,就会买各种保健品,哪有你奶粉的份儿?而且减肥营养在产品开发上本身就有难度,所开发的产品未必能通过有关部门的检验。

   
这就是市场人员和技术人员合作的意义所在。两者紧密合作,分析问题就越来越理性,出现问题的可能将越来越小。不要老把市场研究的任务就交给市场人员,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应该让技术人员也参与其中,互相启发,互相制约。

   
流程的本质就是要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从而提高效率。就新产品开发而言,到底需要多么细致的子流程,根据行业和企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在此不做一一列举。不过,在市场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合作中,至少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市场人员提供方法,主持全程工作,技术人员提供标准,承担研制职责;

   
2)市场人员分析需求,发现机会,技术人员衡量可行性,把握尺度;

   
3)市场人员负责概念创造,技术人员负责产品创造;

   
4)市场人员负责相关测试,技术人员参与测试过程;

   
5)市场人员考虑完整产品,技术人员考虑核心产品;

   
6)市场人员决定上市日期,技术人员保证如期开发。

    2
、理顺机制。

   
理顺机制是为了活化流程。因为,就靠一个流程是不会创造任何效率的。

   
在前些章节里我们也讨论过关于机制的问题,主要是产品维护方面。这里,再次提出机制二字,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两种导向的矛盾。

   
那么,到底理顺哪些机制,才算解决好两种导向的矛盾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分工与协作;一是激励与约束。分工与协作,上面也讲过了,但从机制的角度有必要再提一下;激励与约束,是机制的核心,也是活化流程的关键所在。我们将这两种角度做个交叉分析,就会得到下面的矩阵(如图44所示): 

    
从这个矩阵,就可以看到到底怎么理顺机制了。不过,先提一下大家经常讨论的一个管理性话题:先有激励,还是先有约束。

   
很多人认为,人是情感动物,应该先有激励,后有约束。我的观点恰恰相反:应该先有约束,后有激励。

   
原因是:机制是为了保障流程的顺利实施而采取的措施,它必将会涉及到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就不可能组织起来,更不可能确保流程的顺利实施。制度就是一种约束行为,制度先行本身就承认了约束先行。

   
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国家到底先搞法制建设,还是先搞精神文明?答案肯定是法制建设。因为,一个法制体系都不完善的国家,根本无从谈起真正的精神文明。

   
所以,企业不要进入机制的误区,必须先考虑约束,紧接着要考虑激励。在一个成熟的企业里,激励和约束,应并驾齐驱,缺一不可。

   
1)分工上的约束:主要是在流程中,对两个部门的角色和参与程度进行约束。比如:在新产品创意筛选过程中,市场部该负责创意的可行性分析,而技术部该负责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如果市场部没有按期完成,技术部没有把好技术关,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等。

   
2)分工上的激励:主要是在流程中,对两个部门各自完成的工作内容设立衡量标准,达标则给予相应的奖励。比如:有些企业对一个成功上市的新产品,都有奖励机制,即对参与此产品开发的所有人员,按照不同职责和参与程度给予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等。

   
3)协作上的约束:主要是在流程中,相关部门没有积极配合而影响新产品开发进度或质量,给予严格处罚。比如:在商业分析过程中,技术部没有提供良好的技术咨询,把市场人员拒之门外,到月底例会,至少对技术部负责人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4)协作上的激励:主要是在年底,根据整个年度的工作表现,给两个部门一个意外的惊喜。比如:新产品开发团队荣誉奖等。

   
总而言之,分工也好,协作也罢,必须有个下线的约束和上线的激励。即:完不成预期目标,必须有个惩罚措施;完成了,必须有个奖励措施。

   
除此之外,还必须给予宽松的工作环境,要适当包容非故意错误,即允许员工为了创新而所犯的错误。因为,制度只是机制的一部分,机制还可以包括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比如,目标与资源的匹配性、过程跟踪的科学性和两个部门负责人性格搭配等等。这就看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管理艺术了。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