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写过一个帖子:Singleton之C++部分一
当时提到了在C++11标准出现之前,DCLP的singleton模式是不可靠的。因为pInstance = new Singleton这句话会被编译器编程三条指令,并乱序执行。从而导致锁保护失效。
最近由于工作的关系,开始使用GDAL库,并且开始看内部的源代码。发现其中也是使用了DCLP模式。在gdaldrivermanager.cpp文件中,代码如下:
/**
* \brief Fetch the global GDAL driver manager.
*
* This function fetches the pointer to the singleton global driver manager.
* If the driver manager doesn't exist it is automatically created.
*
* @return pointer to the global driver manager. This should not be able
* to fail.
*/
GDALDriverManager * GetGDALDriverManager()
{
if( poDM == NULL )
{
CPLMutexHolderD( &hDMMutex );
if( poDM == NULL )
poDM = new GDALDriverManager();
}
CPLAssert( NULL != poDM );
return const_cast<GDALDriverManager *>( poDM );
}
我的GDAL源码是1.8演化过来的。碰到这种情况,要么改变其实现,要么在一开始的时候确保用一个单线程调用,创建出第一个实例,才算安全。
可见,无论多么著名的软件,如果你自己看其中的代码,总有值得推敲的部分。你不断的看,不断的推敲,学习了,也就提高了。

本文详细解析了GDAL库中Singleton模式的实现方式,通过对比DCLP模式在不同版本间的变迁,强调了多线程环境下的安全考虑。通过分析代码片段,揭示了如何在实际应用中确保Singleton实例的唯一性与安全性。
451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