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人生如戏而非被戏人生

      前一阵子翻阅之前看过的《旋转的门》,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了很多遍了,里面很多关于人生哲理及人生智慧对我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有的时候也作为我向他人谈论人生时的引例。每次翻阅这本书,都有很多感慨,即使是同一篇故事,每次读的感受都略有不同。书中提及到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之前读时的感触是赞叹老人的智慧,把孩子们原本单纯玩耍的动机改为”为了得到美分而玩“,把孩子们本按照内部动机的行动改为受外部动机的驱使。然而前一阵子再读这篇文章,结合工作,颇有感触。现实工作中,老人很像我们的老板或上司,而那些”美分“就是老板用来驱动我们的奖金、工资等。回想自己刚毕业参加工作时,也是意气风发,每天都充满了斗志,十分好学,自己有目的很明确,就是尽可能地提高技术。然而久而久之,便感觉自己不被领导重视,做得多而收获得少,工资也少得可怜,奖金也要等到年终,进而失去了原有的激情与动力,让自己地所做与所得平衡。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回顾时,便发现自己失去得更多,自己成了靠老板们那些外部动机驱动的奴隶,过分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忽略了自我成长与提升这一重要的目标。

  之所以会在乎外界的因素,自己对外部的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所受的教育。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父母常常用些口头奖惩来督促我,如考了第一就给买好吃的之类的,我一年级的第一次考试就考了第一名,我爸爸给我买的是巧克力(那时候巧克力还是很贵的),清楚地记得下一次考试前自己就想到如果考了第一还会有巧克力吃,于是便为了巧克力而考试了。(我是直到参加奥数比赛时,才发现学习的乐趣,那时已经三四年级了)。现在回想起来,大学以前,根本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有的时候甚至为了给父母争光、得到赞许(高考时考得不好我还对我爸说”给您丢脸了“,因为家长们会拿成绩来攀比),而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渐渐地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成了工作的快乐和痛苦的最大源头。 

      有时不禁想起了游戏,大学里的男生通常是把电脑当作游戏机,很多人都沉浸在游戏中或是经常玩各类游戏,其实玩游戏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与学习劳逸结合,但玩着玩着便渲染于其中难以自拨,把娱乐当成了唯一目的,与其说是玩游戏,倒不如说是被游戏玩。常说人生如戏,但在人生这部戏里你才是主角,要把内部动机作为动力源头,时刻清楚自己的目的,尽量突破外界的评价,形成自己内部的评价,让人生为我所动。 总之,最好做到自己的人生如戏,而非有了被戏人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