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协议相关问题

当多个连接请求同时到达server,会怎么样?

1.TCP存在一个连接队列,对于新的连接请求,该TCP监听的端口的连接队列中还有空间则TCP模块对SYN进行确认并完成连接的建立,丢进连接队列。应用层只在三次握手的第三个报文收到后才知道这个新连接。
2.对于新的连接请求,连接队列中如果没有空间,TCP将不理会收到的SYN,也不发送RST。
3.应用层指明队列大小,积压值。

TCP时延确认问题

TCP在处理交互数据流(即成块数据流)时,采用了Delayed Ack机制以及Nagle算法来减少小分组数目
工作原理:TCP延时确认时间通常为几百毫秒,如果在延迟时间内有报文段要发送的话,ack附加到数据报文段一起发送;如果没有,那么当延迟时间到时,就单独发送ACK

发送方的上限如何确定?

拥塞窗口和通告窗口的最小值作为发送上限
min(rwnd, cwnd)

连接双方同时关闭会怎样?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关于建连接时SYN超时。

如果server端接到了clien发的SYN后回了SYN-ACK后client掉线了,server端没有收到client回来的ACK,那么,这个连接处于一个中间状态,即没成功,也没失败。于是,server端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的TCP会重发SYN-ACK。在Linux下,默认重试次数为5次,重试的间隔时间从1s开始每次都翻售,5次的重试时间间隔为1s, 2s, 4s, 8s, 16s,总共31s,第5次发出后还要等32s都知道第5次也超时了,所以,总共需要 1s + 2s + 4s+ 8s+ 16s + 32s = 2^6 -1 = 63s,TCP才会把断开这个连接。

TIME_WAIT的作用

1)TIME_WAIT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让对端收到了ACK,如果被动关闭的那方没有收到Ack,就会触发被动端重发Fin,一来一去正好2个MSL。
2)有足够的时间让这个连接不会跟后面的连接混在一起(你要知道,有些自做主张的路由器会缓存IP数据包,如果连接被重用了,那么这些延迟收到的包就有可能会跟新连接混在一起)。

TIME_WAIT数量太多

只要搜一下,你就会发现,十有八九的处理方式都是教你设置两个参数,一个叫tcp_tw_reuse,另一个叫tcp_tw_recycle的参数,这两个参数默认值都是被关闭的,后者recyle比前者resue更为激进,resue要温柔一些。另外,如果使用tcp_tw_reuse,必需设置tcp_timestamps=1,否则无效。这里,你一定要注意,打开这两个参数会有比较大的坑——可能会让TCP连接出一些诡异的问题。
使用tcp_tw_reuse和tcp_tw_recycle来解决TIME_WAIT的问题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因为这两个参数违反了TCP协议。

TCP的拥塞控制-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快速恢复
TCP的拥塞控制主要原理依赖于一个拥塞窗口(cwnd)来控制,在之前我们还讨论过TCP还有一个对端通告的接收窗口(rwnd)用于流量控制。窗口值的大小就代表能够发送出去的但还没有收到ACK的最大数据报文段,显然窗口越大那么数据发送的速度也就越快,但是也有越可能使得网络出现拥塞,如果窗口值为1,那么就简化为一个停等协议,每发送一个数据,都要等到对方的确认才能发送第二个数据包,显然数据传输效率低下。TCP的拥塞控制算法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权衡,选取最好的cwnd值,从而使得网络吞吐量最大化且不产生拥塞。
慢启动

最初的TCP在连接建立成功后会向网络中发送大量的数据包,这样很容易导致网络中路由器缓存空间耗尽,从而发生拥塞。
因此有了慢启动,当新建连接时,cwnd初始化为1个最大报文段(MSS)大小,发送端开始按照拥塞窗口大小发送数据,每当有一个报文段被确认,cwnd就增加1个MSS大小
开始 —> cwnd = 1
经过1个RTT后 —> cwnd = 2*1 = 2
经过2个RTT后 —> cwnd = 2*2= 4
经过3个RTT后 —> cwnd = 4*2 = 8

拥塞避免

从慢启动可以看到,cwnd可以很快的增长上来,从而最大程度利用网络带宽资源,但是cwnd不能一直这样无限增长下去,一定需要某个限制。TCP使用了一个叫慢启动门限(ssthresh)的变量,当cwnd超过该值后,慢启动过程结束,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对于大多数TCP实现来说,ssthresh的值是65536(同样以字节计算)。拥塞避免的主要思想是加法增大,也就是cwnd的值不再指数级往上升,开始加法增加。此时当窗口中所有的报文段都被确认时,cwnd的大小加1,cwnd的值就随着RTT开始线性增加,这样就可以避免增长过快导致网络拥塞,慢慢的增加调整到网络的最佳值。

上面讨论的两个机制都是没有检测到拥塞的情况下的行为,那么当发现拥塞了cwnd又该怎样去调整呢?

首先来看TCP是如何确定网络进入了拥塞状态的,TCP认为网络拥塞的主要依据是它重传了一个报文段。
此时会进行下面操作:
1.把ssthresh降低为cwnd值的一半

2.把cwnd重新设置为1

3.重新进入慢启动过程。
从整体上来讲,TCP拥塞控制窗口变化的原则是AIMD原则,即加法增大、乘法减小。

超时重传机制

超时重传指的是,发送数据包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没有收到相应的ACK,等待一定的时间,超时之后就认为这个数据包丢失,就会重新发送。这个等待时间被称为RTO.
比如,发送端发了1,2,3,4,5一共五份数据,接收端收到了1,2,于是回ack 3,然后收到了4(注意此时3没收到)
对此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仅重传timeout的包。也就是第3份数据。

另一种是重传timeout后所有的数据,也就是第3,4,5这三份数据。

快速重传
TCP在收到乱序到达包时就会立即发送ACK,TCP利用3个相同的ACK来判定数据包的丢失,此时进行快速重传,快速重传做的事情有:

1.把ssthresh设置为cwnd的一半

2.把cwnd再设置为ssthresh的值(具体实现有些为ssthresh+3)

3.重新进入拥塞避免阶段。
快速恢复
后来的“快速恢复”算法是在上述的“快速重传”算法后添加的,当收到3个重复ACK时,TCP最后进入的不是拥塞避免阶段,而是快速恢复阶段。具体如下:
1. cwnd = cwnd/2

  1. sshthresh = cwnd

然后启动快速恢复算法:

  1. 设置cwnd = ssthresh+ACK个数*MSS(一般情况下会是3个dup ACK)

  2. 重传丢失的数据包(对于重传丢失的那个数据包,可以参考TCP-IP详解:SACK选项)

  3. 如果只收到Dup ACK,那么cwnd = cwnd + 1, 并且在允许的条件下发送一个报文段

  4. 如果收到新的ACK, 设置cwnd = ssthresh, 进入拥塞避免阶段

更多TCP相关http://blogread.cn/it/article/7276?f=wb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