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经验

阅读文本大概需要 2.8 分钟。

我之前跟大家说过,我现在特别喜欢阅读,我每天平均的阅读量大概在 5w 字左右,差不多每天阅读的总时间在 1 小时左右,有人说,听起来不过每天就一小时的阅读时间而已,然而常年累月坚持下去,这个习惯会极大的提升自己。


其实,要是以前,我从来不敢想象我竟然这么喜欢阅读,要知道,大学时候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看书,然后,在社会上混了这么多年,随着自己知道的越多,我才逐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所以,迫不及待的想弥补下前十几年的缺失。


你们注意到没有?我说的是阅读,并没有说看书。那是因为,看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阅读,只不过随着时代的改变,阅读的方式一直在变迁,从报纸到书籍、电脑、手机、Kindle 都是阅读的一种方式,很多人其实还停留在阅读就是看书的时代,而我永远追随适应新的潮流,我总觉得时代在进步,我们处理事情的方式还停留在以前有点说不过去。我之前也说过,因为从事移动开发的关系,我变成了一个手机控,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手机,所以我选择了手机作为我阅读的主要方式,而用手机阅读基本上充分了利用了我的碎片化时间。


之前有人质疑碎片化阅读是噱头,说根本没任何作用。然而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碎片化阅读不是噱头,是你太功利化了,如果你是想提升专业技能,想着阅读之后立马有明显的效果提升,那么碎片化阅读肯定不能满足你,专业技能的提升一定是需要持续花大量时间,系统性的去学习的,比如考研突击、培训班等,你说你靠碎片化阅读就可以很轻松的让考过托福、雅思,那基本是不可能。


而碎片化阅读最大的作用在于提升你的视野,丰富你的认知。这就好比,你以前去图书馆,没事的时候喜欢读点散文,看些小说,看些科普文之类的,这些东西看似对你没啥影响,但是时间长了,你会不自然的受到影响,你的语感、兴趣爱好、你的视野都会逐渐被开拓,这才是碎片化阅读的好处。而我这一两年内坚持阅读,很多东西也在逐渐的改变。


之前有人问我,我是怎么从一个技术人,逐渐变得这么全能的,产品、运营、投资、管理、商业好像每个领域都懂点,本质上就是因为我长期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这些领域相关的知识,这些东西不会对我本职工作产生有效的帮助,但是长久下来之后,我的很多认知与视野都受到了影响。


有人问了,我阅读的渠道从哪里来呢?


我一直认为现在我们是最好的时代,互联网如此发达的现在,网上有各种信息可供我们筛选,有人抱怨信息太多太杂,其实却不会反思自己的信息筛选能力。还有人扬言付费阅读时代是收智商税,我还记得之前有过一篇文章,标题貌似是「我花了 5000 块钱付费订阅,买来这些教训」,很多人还疯狂转发,我看了想笑。这就好比你上了一所名校,交了几万块的学费,然后你每天逃课泡妞,最后抱怨,我他妈花了几万块的学费上了一所名校,最后买来这些教训,然而同样的学校,有些人就可以很充实的学到不少知识,提升自己。仔细想想,本质上是不是这个理?


所以,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知识付费的头上,想想真的未免太可笑。不过我看到那篇文章那么多人转,也就舒了一口气,看来大部分人的认知还处于这个水平,这刚好体现了自己的优秀。


而我阅读最主要的渠道就来源于两个:微信公众号和「得到」付费专栏。


我关注了将近 300 多个公众号,经过我长时间的观察与筛选,一些我认可的作者的文章我会坚持阅读。


这些公众号涉及产品、运营、写作、投资、互联网、营销等各个领域,说起来可能你们不相信,我关注的这些公号中有些是大 V,有些是小号,后来一直担心一些小号写不下去了,所以当我看到我关注的一些小号接到广告时,我非常高兴,因为这些号发广告证明他们能存活下去,我再也不用担心他坚持不下去了。我甚至有时候还会特意关注学习下一些大 V 写广告的技巧,能把广告写的清新脱俗,让读者不反感,也是一种能力。


我这人擅长从不同的人身上发掘一些值得学习的能力,相比于诋毁别人的缺点,发掘别人的优点,然后去借鉴学习,才会让自己有所进步。


另外,我在得到专栏上订阅了三四个付费专栏,我知道有些人喷「得到」,说打着知识的幌子,来收取所谓的「智商税」,其实,殊不知,那些乐于被收取「智商税」的人往往是一些各领域的精英,他们对知识尊重,他们敢于为自己投资,「得到」上的专栏绝对会拓宽你的视野,但是如果你是抱着购买「得到」专栏就可以立马有所提升,立马赚到大钱,那你还是省省吧。从我个人出发,我觉得「得到」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得到让一些知识分子们真的赚到了钱,也让更多的普通人接触这些真正的牛人。


别的我就不多说,我举个例子吧,得到的头牌「薛兆丰」,北大经济学教授,薛老师其实很早就一直很有名,在北大开的讲座从来都是人满为患,但是,你要知道薛老师在北大开讲座,能影响到几个人?一场讲座也就几百人的规模,而且有几个人有机会去花上千块去北大听这么一场讲座?普通人根本没机会。但是薛老师入驻得到之后,让更多的普通人可以有机会听北大教授的经济学课了,现在得到薛老师的专栏大概有 20 w 人订阅,每人每年费用 199,这就将近 4000w 了,你说薛老师有没有动力好好继续做下去?这比他在北大开讲座赚的多了去了,这样的知识分子赚到钱了,他们才会持续下去,也会更有动力去输出高质量的内容,才会有更多的人继续看到他们的分享,我没订阅薛兆丰的专栏之前,我也从来不知道原来经济学这么有意思。


再比如我老板报了 MBA 的课程,费用要 20 多万,普通人有几个有机会报这样的 MBA 课程的?但是刘润老师在得到开的「五分钟商学院」专栏,让你一年 199 就可以了解到 MBA 相关的知识,要知道各大上市公司的老板上刘润老师的 MBA 课程,几十万是至少的。


再比如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程,再比如很多清华北大教授的关系学、思维课等等。


当然了,我得提醒下大家,千万别觉得我关注什么,我订阅了什么,你们就跟我一样。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以及阶段都不一样,我现在的阶段是不需要花很大精力在技术上,我在公司是产品技术负责人,有点半个创业的角色,本就需要全方位学习、了解,所以订阅了大量的专栏,每天都需要信息吸收,但是你们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无论如何可以多了解下,但是依然需要抓住现在最重要的事,比如你现在是做编程,那就应该 70% 的精力都先放在技术积累上,20% 的精力额外扩展一两个技能与方向,千万别多,最多两个就够了,10% 用来休闲娱乐。


我是特别不愿意看到,很多人学我,当然你学不学我完全跟我没关系,但是我很怕你们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了拓宽视野上,反而忽视了本职能力的提升,这就适得其反了。


另外,无论如何,每个人都应该坚持阅读,如果你的业余时间不知道用来干嘛,那就用来阅读好了,把你所有的碎片化时间都利用起来,一年、两年之后,你的很多方面都会慢慢被感染,你的认知与视野都会逐渐提升。



推荐阅读:

Google 今天抽风了!

程序员 30 岁前,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一个不羁的码农,

带你看世界!


赞助商



Google 和 GitHub 联合开发的前端认证课程,在 Udacity 上很受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了解,现在部分课程可以免费体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