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当然不生气(二)   --罗肇…

 ·回应与挑战·    
    一个人的人格成长,受家庭影响最大,而家庭的观念又被社会上的风习和制度所支配
。这里仅从家庭与个人这个关系面来看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
    中国人常说“自己”叫“自家”,研究中国社会的学者也认为中国是一个以“家”为中心的
家族社会,所以家族的观念左右着个人的行为,家族长辈根深蒂固的想法自然成了个人立身行
事的不二目标。如此一代传一代。反复实施,才造就今天这种“不会生气”的性格。这种性格相
袭传衍太久远了,所以平日立身行事只知道遵行而毫无自觉,只知接受而没有是非,只懂得“照
着做”却说不出“为何做”的道理。当然对他所做所为更无所谓生气或不生气了。所以中国人是
“不会生气”的民族。譬如:
    家里希望我努力读书,将来赚钱,光耀门楣,是为我好,我为什么要生气?
    家里告诉我出外坏人多,不可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是担心我上当;我为什么要生气!
    家里叮吟我不可随便救助陌生人,免得惹祸上身,是怕我吃亏,我为什么要生气?
    家里教导我不可乱说话,“小孩子有耳无嘴”才不会得罪人家,更是替我设想,我更不会
因此生气。
    于是,我现在努力读书,将来努力赚钱,大家都会说我有出息,不像那些喜欢打抱不平
,整天社会国家的人,虽然急公好义,到头来不是被排挤就是被看成异端,不得善终。日常生活
里,每一个聪明人都是快快乐乐出门,不乱听言论,不乱说意见,不乱帮助陌生人,然后平平安安
地回家。只有傻瓜和笨鸟才会去救人之难,去谈论批评,去惹是非,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大家如此这般,自私自利,而把除自己有利以外的全置之度外。,可记得幼年时上街,
许多长辈们鼓励孩子插队买票,上车抢座位(有人说这是逃难心理),结果孩子身手矫捷不落人
后,赢来不少赞赏,俨然自己就是国家未来主人翁一般。这种可以骄其父母的行为,身为一个中
国人看来怎么会生气呢?
    长大后占人便宜说是为了家计,插队上车是为了早点赶回家照顾子女,亏空公款是为
了弥补家庭拮据,遇到困难,找有力人士关说,也是为了这个家。这个想法早年管仲对鲍叔就曾
说过,我只能借大家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我努力打拼赚钱,劳累委屈,为的还不是这个家。”
听来如此冠冕堂皇,扣人心弦,谁曰不宜,谁会生气。
    “为了家”是个很管用的口实、有了它可以做出一切“自我”“利己”的弊情而不会令人
生气,因为顾家的爸爸就是好爸爸,不管他在外面如何不守公共秩序,如何见死不救,如何为了
赚钱而贪赃枉法,瞒上欺下。而顾家的妈妈必定是好妈妈,不管她平日如何喜欢占人小便宜,如
何假公济私、挑拨离间,只要她的行为是以“为了家”做出发,那么她所做的一切不合情理法的
事都可以被原谅了。
    研究中国人性格的社会学者,大都认为人口过剩,灾害频仍及社会贫穷是养成中国人
的自我、自利性格的原因。
    就以台湾老一辈人的生活背景来看,这种说法的确有其道理。大陆来台的长辈,在幼
青年时大多在战乱、饥饿、流离、逃难中长大,在台的老一辈也是战乱、饥饿中挣扎出来的,
所以他们常以自己的经验向子女谆谆告诫,希望子女努力读书,将来赚钱容易;所以希望子女除
了读书赚钱以外的事最好少管,因此每个人都不知不觉地只紧握那一份自己谋生的资源,死也
不肯放松。
    他们从战乱饥荒中取得的经验是:“凡是自私自利的心越重,生存的机会越大。”因为
在战乱或荒年里如果有一家肯分些粮食去帮助别一家,这慷慨的一家就要减少他们自己生存的
价会,要是太慷慨,生存机会便相对减少,甚而不免饿死。所谓物竞天择,在战乱荒年里,有慷慨
性格肯于帮助别人的人往往被淘汰,而专为自己打算的人反而得到选择,这种畸形的自我选择
与淘汰使得自私自利主义特别发达。
    经过割据、抗日等饥饿灾荒而死里逃生的人。对生命当然特别的珍惜、所以他们清
楚地知道要生存就要抓住生存的资源——知识和钱财(他们认为知识可以取得高社会地位,代表
一份优异的生存机会;钱财可以买通一切急难之需,也是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所以由小到大都
为这个生存资源钻营不休,至于社会的公义,人群的互惠互助,都可用冷漠对待它。
    如此一来,整个社会风气都从以自我、自家、自私、自利出发,所以一方面用自私自
利、见死不救的心态去过现代社会生活,二方面以假公济私、贪赃任法的心理去面对公众,三
方面以守旧苟安的心态去保住既得的利益。加上没有很好的法律制度去限制,人人以为自私自
利有百利而无一害,你自私我自利,上下交征利,一点也不知道生气。倒是要他们抛弃狭隘的、
自利的、“为了家”的自私心态去过合理的现代社会生活,他们会很生气。或者要他们改正以前
那种逃难的、饥荒的、自顾不暇的穷人自私心态去过现代生活,他们会很生气。
    中国人,已经把自私自利看成天经地义,那么见到别人自私自利,怎么还会生气;身为
中国人自私自利可以存身、可以保家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看到自私自利的事,怎么还会生气
。     这下你应当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了吧?
             原载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中国时报·人间》  




罗肇锦(1949年-),中华民国苗栗县铜锣乡客家人语言学专家,曾任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教授,目前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兼客家语文研究所所长、客家学院院长,专长为客家语研究。罗肇锦主张以“台语”或“台湾话”来代表闽南话,犯了以偏盖全、以大吃小的谬误[1]。然而“台语”此名称是泛指流通于台湾的闽南语,并未代表其他地方闽南语[2],且闽南也有少数族群。然而台湾客家语在口语及文学上的含义是台湾话之一,也是国语(本国语言)之一[3]

[编辑] 学术著作

  • 罗肇锦 1981 《御风而行的哲思》 中时出版社
  • 罗肇锦 1985 《客语语法》 ( 博士论文 ) 学生书局
  • 罗肇锦 1989 《瑞金方言》 ( 硕士论文 ) 学生书局
  • 罗肇锦 1990 《国语学》 五南书局
  • 罗肇锦 1990 《台湾的客家话》 台原出版社
  • 罗肇锦 1990 《讲客话》 自立出版社
  • 罗肇锦 1990 《语言与文化》 国文天地出版社
  • 罗肇锦 1992 《风的断想》 汉艺色研出版社
  • 罗肇锦 1994 《言与思》 万卷楼出版
  • 罗肇锦 1995 《客家话的结构与应用》 洪叶出版社
  • 罗肇锦 1998 《客家话的字词与音义析论》 红叶出版社
  • 罗肇锦 2000 《台湾客家发展史(语言篇)》 台湾文献委员会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