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LaTeX

我刚开始学习LaTeX,附上自己手打模版,话都在模版里可以编译之后直接看pdf。。。

\documentclass[10pt,a4paper]{article}
\usepackage[top=.5in,bottom=.5in,left=.5in,right=.5in]{geometry}
\usepackage{fontspec}
\usepackage{multicol}
\usepackage{ulem}
\XeTeXlinebreaklocale "zh"
\XeTeXlinebreakskip = 0pt plus 1pt
\setmainfont{微软雅黑}
\title{学习\LaTeX{}}
\author{waksana}
\date{}
\begin{document}
	\maketitle
	\abstract{从一开始,我就非常偏爱格式清晰的文档或者代码,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洁癖,无论什么东西都要手写而不是自动生成,并且对自动生成的代码有种恐惧感。本文也是这种偏好的产物,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使用的就是html源代码的模式\footnote{开始是纯文本,现在是/{LaTeX}的一个模版所以整个文档都写在pre里面。},直接在里面写上一个个段落标签。我相信以后的文字一定也是这么产生的。或者还有另外一种可能---markdown,不过暂时没有学习这个的冲动,因为我有更加有趣的东西需要看一看,那就是\LaTeX{}。}
	\begin{multicols}{2}%分两列
	\section{前言--刚接触}
		很早以前我就听说过这种神奇的排版工具,当然,一听说我就爱上她了。开源,高德纳,数学公式,用$\pi$作为版本号等等关键词听着就让人兴奋,并且生成文档的方式就和编译一样,这又如何让一个码农抗拒?最近要写一些毕业的材料所以就终于下定决心要学习这个东西。在网上找了很多资料和模版,终于对/{LaTeX}这东西产生了一些印象,知道了她的工作原理就能知道如何去找各种问题的答案了。于是我就拿我的简历开刀了\cite{how_to_use_cite}。
	\section{小试牛刀}
		\subsection{\TeX{},\LaTeX{}以及XeLaTeX}
			\begin{quote}
				\LaTeX{} is a document markup language and document preparation system for the TeX typesetting program. The term LaTeX refers only to the language in which documents are written, not to the editor used to write those documents. In order to create a document in LaTeX, a .tex file must be created using some form of text editor. While most text editors can be used to create a LaTeX document, a number of editors have been created specifically for working with LaTeX.\flushright{from wikipedia}
			\end{quote}
			所以说,\LaTeX{}是一个\TeX{}的宏包,最初的\TeX{}\footnote{这个Tex打得我好烦阿,而且有时候大小写还会搞错,所以以后我就直接打TeX了。}据说只有900多个命令,但是使用起来非常复杂,这个时候\LaTeX{}出现了讲一些动作打包成宏,这些宏能够实现一系列的任务。\LaTeX{}在处理中文方面有不足,需要\sout{苍井空}CJK包的支持,但是太麻烦了。于是,XeLaTeX上场了。XeLaTeX和\LaTeX{}类似,他可以使用系统字体,所以为了方便我使用了XeLaTeX。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情况。
		\subsection{Tex与HTML}
			在使用TeX之前,我写文档也不太喜欢使用word,我更多使用的是HTML,我认为一种标记语言已经能够清晰的刻画出文本的结构而不会将表现的东西带到写作中来,并且在我学习Latex期间,我也一直在想TeX与HTML的关系,一个是排版系统,一个是标记语言,虽然看起来相差很远,但是在这种场合下,确实如此相似,想象一下,如果当初互联网被设计成使用TeX来表现,而印刷业却使用了HTML...我忽然发现我好无聊啊。
	\section{总结}
		经过这些学习,我知道HTML和TeX都是无可替代的。当然,我现在才是只会些粗浅功能,这个文字就当作模版放着以便于以后查询,希望也能给帮助大家。最后我想说,文献引用的话要使用bibtex,具体命令顺序是这样的:
		\begin{verbatim*}
			xelatex example
			bibtex example
			xelatex example
			xelatex example
		\end{verbatim*}
	\bibliographystyle{plain}
	\bibliography{b}
	\end{multicols}
\end{document}

下面是文献引用“模版”

@article{how_to_use_cite,
author="lyanry",
title="使用 bibtex 管理参考文献",
jounal="WEB",
year="2007"
};
### 部署 Stable Diffusion 的准备工作 为了成功部署 Stable Diffusion,在本地环境中需完成几个关键准备事项。确保安装了 Python 和 Git 工具,因为这些对于获取源码和管理依赖项至关重要。 #### 安装必要的软件包和支持库 建议创建一个新的虚拟环境来隔离项目的依赖关系。这可以通过 Anaconda 或者 venv 实现: ```bash conda create -n sd python=3.9 conda activate sd ``` 或者使用 `venv`: ```bash python -m venv sd-env source sd-env/bin/activate # Unix or macOS sd-env\Scripts\activate # Windows ``` ### 下载预训练模型 Stable Diffusion 要求有预先训练好的模型权重文件以便能够正常工作。可以从官方资源或者其他可信赖的地方获得这些权重文件[^2]。 ### 获取并配置项目代码 接着要做的就是把最新的 Stable Diffusion WebUI 版本拉取下来。在命令行工具里执行如下指令可以实现这一点;这里假设目标路径为桌面下的特定位置[^3]: ```bash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AUTOMATIC1111/stable-diffusion-webui.git ~/Desktop/stable-diffusion-webui cd ~/Desktop/stable-diffusion-webui ``` ### 设置 GPU 支持 (如果适用) 当打算利用 NVIDIA 显卡加速推理速度时,则需要确认 PyTorch 及 CUDA 是否已经正确设置好。下面这段简单的测试脚本可以帮助验证这一情况[^4]: ```python import torch print(f"Torch version: {torch.__version__}")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print("CUDA is available!") else: print("No CUDA detected.") ``` 一旦上述步骤都顺利完成之后,就可以按照具体文档中的指导进一步操作,比如调整参数、启动服务端口等等。整个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都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社区支持寻求帮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