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读的眼界书

一、《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

1、简单的威力

技术消费者变多时,才推出简单而强大的产品;否则, 去掉一切不必要的功能,简单易用,被大众所接收;
复杂的产品不可持续

2、夸耀效用原理: 人们喜欢自己被包围在不必要的功能中

不断向软件中增加功能,同样也是不可持续的: 增加的功能越多,越难发现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新功能。盲目添加的新功能早晚会成为垃圾功能。
增加复杂性意味着遗留代码越来越沉重,导致产品维护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用户对产品越来越不满意。因为增加的复杂性导致他们很难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功能。

3、不是那种简单法

典型例子:刚刚重新设计过的系统,用户抱怨自己的工作变得麻烦了
做技术产品的设计时,至少有3个角度: 管理人员、工程师,用户
ps: 内部使用的系统, 不同权限的人员的不同使用场景
     线上系统, 不同种类的用户的不同使用场景
关键: 从用户角度看问题(大多数用户的体验):让用户感觉用起来简单(Google背后的技术复杂,但雇佣了几千人就是为了让用户在网上搜索信息变得简单)

4、简单的特征和个性

  源自你使用的方法,所要表现的产品,以及用户执行的任务

5、貌似简单

  说明书: 大多数用户根本不会看使用说明,他们只想拿过来就用

6、 用户体验如何影响方程式

  销售量 * 单价- 成本 = 利润

7、简单的用户体验是什么样子



8、极端可用性:能够适应极端条件

在一次次的改变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设计不再简单,反而更慢,更令人讨厌。
相反,如果设定的目标是“瞬间”,为此所做的改变都将是让用户体验变得越来越快


9、明确认识

如何形成简单的体验的认识:描述用户的使用情景,以及现在的设计怎么满足用户在该情景下的需求。在不确定怎么解决某个设计问题时,描述用户的体验(需要考虑哪些限制,理解用户的偏好和行为)也非常有用。总之: 先理解用户,再思考合适的设计。

10、如何理解用户

1)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用户的使用
2)了解用户在使用软件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什么
3)在家里,在公司,在户外,你的设计必须能够适应各种干扰
4)三种用户分类
  • 专家型用户:愿意探索你的产品或服务,并且会给你提出各种改进建议。 占少数
  • 随意型用户:可能使用过类似的产品或服务。他们有兴趣使用更高级更复杂的产品,但不愿意接触全新的东西-要想让他们认可新功能,新功能必须足够坚定。 占少数,学习意愿不强烈
  • 主流用户:他们不会因为你的技术而使用你的产品,使用你的产品的目的是完成某项任务。他们会掌握一些重要功能的使用方法,但永远不会产生学会所有功能的想法。这些人的口头禅:手机只要能打电话,发短信就行了。 占大多数。
ps: 一类人很难升级为另一类人,即便一个产品用了很多年,用户类型的标签也不会变
】为什么应该忽略专家型用户
大多数公司都在听取专家型用户的意见上花费很多实际-和这些用户有很多共同语言。追求主流用户根本不在乎的功能。
ipod: 苹果的粉丝炮轰 就是一个mp3播放器,不能无线上网,内容小
】为主流用户而设计
想吸引大众,必须关注主流

11、主流用户想要 VS 专家用户想要

  • 最感兴趣的是立即把工作做完,专家则喜欢首先设定自己的偏好
  • 容易操控最有价值,专家则在乎操控的是不是很精确
  • 得到靠谱的结果,专家希望看到完美的结果
  • 用户害怕弄坏什么,专家想拆解一切刨根问底
  • 只要合适就行了,专家则要求必须精确匹配
  • 想看到实例和故事,专家想看的是原理
ps; 面临压力的时候,不要指望说明书可以帮助

12、简单就是感觉在掌控一切

】 满足感情需求: 什么场景下使用, 需要什么样的体验
】讲好故事
技术团队也在讲故事(流程图和用户案例)
用户体验团队
一个小故事展示一个需求点--》 确定满足该需求的核心功能
】环境、角色、情节
可信的环境(故事中的时间和地点)
可信的角色(谁和为什么)
流畅的情节(什么和怎么样)

13、简化四个策略

举例:简化DVD遥控器

 ps:简化设计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删除不必要的功能

  • 删掉实现的不够理想的功能(坏的可以修好,次品永远存在;问题不是“为什么应该去掉它”,而是“为什么要留着它”)    不要猜测用户可能会或者可能不会怎么样:    “假如用户需要。。。。”,那么只有一个答案:搞清楚这个功能对用户是否真的重要。问一问:我的目标用户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吗?如果     回答是“几乎没有遇到过”,那么放弃这个想法,继续前进。
  • 增加加载始于改进核心体验
  • 与新增功能相比,客户更关注基本功能的改进;增加功能不一定会让用户体验更简单,有时反而更加迷
  •  不要简单把用户的要求添加成产品功能:对用户的要求做逆向工程---搞清楚用户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由软件来解决
  1. 删除-去掉所有不必要的按钮,直至减到不能再减
  2. 组织-按照有意义的标准将按钮划分成组
  3. 隐藏-把那些不是最重要的按钮安排在活动仓盖之下,避免分散用户注意力
  4. 转移-在主页面保存最基本功能,其他转移到电视屏幕的菜单里
传统的观点:功能越多,能力就越强,产品的用途也就越广;但: 做的事情少,却比竞争产品做的更好

14、简化的禁忌

  • 如果一个小的变化导致了复杂的流程,就应该退一步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关注目的本身,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
  • 设计的产品如果承载过多的功能,很可能降低主流用户的满意度,对产品的长期盈利能力造成损害
ps: 口碑,用户评论,个人推荐以及产品试用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大众媒体广告。

15、如何判断是否要删除功能,以及对用户的影响

ps:即使删除一个用户使用频率很低的功能, 也可能激怒用户
1) 考虑哪些功能最接近用户的核心需求
2) 排定功能优先级
ps: 不要以功能的多寡来认定产品的价值,应该看产品能否满足用户最高优先级的目标
3) 减去用户的负担,增加网站的点击量:
  • 删除没人看的文字,比如口号;
  • 简化布局,让人容易分清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
  • 去掉重复的链接,例如一些菜单;
  • 简化按钮和链接的样式,让人容易区分哪些可以点击,哪些不能点击;
  • 减少广告位,让目标明确的用户不被分心
  • 去掉分散注意力的元素,如分割内容的线,背景条,减少视觉上的干扰;

16、决策

通常会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但选择过多很容易让用户无所适从
货摊: 分别摆放6种口味果酱和 24种口味果酱
结果: 前者销量更多,购买后的满意度更高
分析: 选择少让人感觉可以把控局面,对待技术也一样,面对很多,很复杂的按钮时,通常会心烦意乱,更容易出错

17、分心

研究表明: 增加文档中的超链接会降低读者的理解力和分散注意力
简单的用户体验: 让用户注意力保持集中
大型网站的结账功能,结账的时候,用户必须做出决定:买,还是走人(任何意思疑虑都会导致用户打消购买的念头,因而结账页面删除了其他每个页面顶部和底部都有的导航链接)。
主流用户: 希望够好就行了,快点;
专家用户: 尽可能地完美,等多长时间都愿意

18、聪明的默认值:节省用户时间和精力的有效方式

好处:聪明的默认值(适合大多数人口味的选择)可以减少用户的操作
方式:通过分析客户信息(日志文件),可以找到很多选择默认值的依据
例如:
  • 热门文档
  • 类似项(浏览过这个产品的用户还看过。。。)
  • 个性化信息(使用你的地址自动填写表单)
  • 共同的选择
广告网站是,通常愿意以上一次离开的状态作为起点,例如:
最近保存的文档(打开欢迎您的.doc)
恢复状态(继续从游戏的第三关开始玩起,避免用户抱怨每次访问同一个网站都要重新输入一遍相同的信息)

19、简化体验的重要思路

  • 消除错误的来源/可能的误操作/分散用户注意力的因素
  • 入口隐藏切记过深
  • 组织页面

20、组织

改变面板的布局(改变按钮和标签的布局),只强调一两个最重要的主题。
例如 DVD遥控器: 只突出起点(开关按钮)和最常用的按钮(播放,暂停,停止)
组织的有效方法:
1)分块。分块的经典建议是把项组织到“7加减1”个块中。理论上,这个数字是人的大脑瞬间能够记住的最大数目。
通常6个分块
2)深入理解用户的行为/画出用户的行为: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把用户划分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别,例如“医生”和“病人”,他们在网站上
的操作方式截然不同;如果没有很特别的用户群,就不应该按用户分类了)
】在有效组织的基础上,考虑使用搜索(使用场景:大量可选项的时候)。无论是设计还是使用,搜索都比浏览困难得多。
】时间线 是组织活动的通用方式
】 隐藏不常用但不能少的功能
个性化设置不会经常改变,因此非常适合隐藏
只要不让人找太久,隐藏都是有效的
】转移
在设备之间转移
例如: 遥控器,主要的功能留在遥控器上,其他的放到电视屏幕上

21、简单界面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专家和主流用户都会感觉非常好用

经常把用户看成孩子。但在保护用户不受错误干扰,或者说应该让他们自己找出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习惯于剥夺他们自己的决定权。于是用户会“憎恨”某些功能了。
ps:简单的体验需要信任。计算机之所以搞得用户不舒服,就是因为它们总是控制和指挥用户。

22、任何应用程序都会有一些无法消除的复杂性。关键的问题在于:谁会面对这些复杂性?

例如,银行对账单;
方式一: 用户选择月和年,向银行提出查看对账单的要求。这对写程序的人比较直观,但由于容易选错,用户觉得比较困难
方式二: 用户之间从一组可用的对账单中选择。这样,对用户感觉简单,且不容易出错。对编写代码的人呢可要麻烦一些了,同时对服务器带来更多的负载了。

二、《软技能》

任何行动都比不采取行动好

人们经常试图耗费300%的努力寻找95分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满足于找到90分的解决方案。
宁可无所作为,也不愿选择次有方案或者承担失败的风险,那么这些无关紧要的决定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最优和次优相差不大/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最好就是立刻选择其中一个,即使它不是最好的那一个。
当你完全不确定要做什么的时候,最好的行动就是做一些事情,然后在前进途中再调整方向。



采取行动时的检查表

阻拦我采取行动的阻碍是什么;
如果我需要做出选择,我的选择会是什么?要从哪些选项中做出选择?
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会导致的最坏结果是什么?
如果我选择失误,我可以退回去选择其他选项吗?这么做的代价高吗?
选择之间的区别是否很大?我能选择可以立即采取行动的次有方案?
我当前面临的问题有助于自我发现吗?如果开始我采取一些行动,在我发现正确的行动之前,还能进行调整吗?
如果我不采取行动,会发生什么?会有什么代价?是浪费时间,错过机会,还是损失金钱?

理财

金钱只是一种工具。它会带你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但不会取代你成为司机。 事实上,你在职业生涯中做出的许多关键决策很大程度上是以财务状况为基础的。
思考:改变财务状况会如何显著地改变你的生活,改变你在职业生涯中所做的决定。

管理薪水-拒绝短期思维

贷款n年买辆车=3万美元
假如现在手里有2.5万美元,还会买车吗
大多数人在对待钱的问题上,都是只看眼前,而不是长远打算。我们总在盘算这个东西每个月花多少钱,而不是算总共会花多少钱。

资产与负债

资产:实用价值高于维护成本的东西,能够带来比自身成本更高的价值
负债:成本高于带来的价值, 不得不往外掏钱,但是永远拿不回来与自己掏出的钱一样多的钱。信用卡贷款,你的房子是一笔负债

薪资谈判

个人品牌,积极营销自己:
博客;
写书
写文章
演讲
视频教程
开源代码
自我营销做得越好,声望越高,薪酬谈判就越容易


获得工作的方式:
自己申请
熟人推荐(熟人的公信力越高,可信度就越高)
公司直接找到你,给你工作

构建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规划你的大脑

那些不能激励自己的人一定是甘于平庸的人,无论他们的其他才能有多么令人印象深刻;
1)自我形象: 抛开别的加给自己的标签,自己对的评价
2)假装自己能成功: 如果你重复做一件事同时假装你已经是自己想成为的那样的人,你最终将变成那样的人
3)我可以决定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控制自我形象为我服务而不是阻碍我的发展

积极面对失败

失败不等于被打败 
失败: 是暂时的,它不是终点,除非你选择把它看做终点
被打败: 是永恒的


三、《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模式并不复杂深奥,关键在于有意识地在实践中依次运用好以下四个步骤:

  观察——明了正在发生的事情、对方在干什么并客观加以陈述(比如,本周三次数学作业你两次没交也没有说明理由);

  感受——表达“难过”“开心”“气愤”“害怕”等基于观察的感受( 比如,我不满意);

  需要——告知那样的感受是出于内心何种需要( 比如,因为我需要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请求——明确告知希望对方怎么做(比如,请补交前两次的作业以后要按时完成)。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这“四要素”的察觉,运用时则可以根据需要作出调整而不是固定不变。借助这“四要素”诚恳、清晰地表达自己,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借助这一沟通模式学会倾听,用心体会对方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并予以帮助。

大多数人在不顺心时习惯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听到批评时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抗;在沟通中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考虑问题。非暴力沟通则非常强调通过观察和倾听体会双方的感受和需要。当别人批评、指责自己时,不是条件反射式地反驳对方,而是通过倾听,帮助对方从杂乱无章的表述中找到其真实的感受和需要;同时也能诚恳、清晰地表达自己。这样,双方的真诚和爱就会自然流露,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和暴力。
争执中最常见的场景就是你指责我不理解你,我指责你不理解我。作者鼓励我们先放下情绪,搁置成见,去观察发生的这件事情,体会对方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是一种充满爱的沟通方式,能让双方感受到善意的“爱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要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帮助我们在诚实与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四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

1、道德评判:

我们总习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别人,事实上道德更多用来自律,而不是批判或强加给别人。

道德评判本身是一种暴力

2、进行比较:

盲目的比较,只会蒙蔽人与人心中的善意。毫无益处

很多人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失去了信心和生活的勇气

3、回避责任:

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不得不】的事情,这些【不得不】其实已经表明我们被情绪所主宰,淡化了自己的责任

越长大,我们越应该要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责

4、强人所难:

我们常常会对别人抱以要求,比如上级命令、家长命令孩子,如果不配合就会受到威胁或惩罚。【不应该】【不得不】等表达方式常常出现

作者:盖饭先生 链接:http://www.jianshu.com/p/4343eab7e485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四、《策略思维》

博弈
博弈是一个过程,需要双方知晓对方的策略,然后做出自己的对策以应对,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处于对各自利益的考虑,最终会达到一个均衡状态,这就是整个博弈的过程。在不同的条件下,会达到不同的均衡。
策略思维
对于相继出招的博弈,遵循:向前展望,倒后推理   的原则确定优势策略。
      剔除所有劣势策略,不予考虑,如此一步一步做下去。作为合作,寻找这个博弈的均衡,即一对策略,按照这对策略,各个参与者得行动都是对对方行动的最佳回应。这样也便于达成紧密合作关系。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多则惑少则明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