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原理(芮孝芳)自整理

绪论

水文学定义:一门研究地球系统中水的来源、运动、循环,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水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水的社会属性,为水旱灾害防治、水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水文学研究水的自然属性,水的社会属性,为治理洪涝灾害,开发利用水资源等事业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学的作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制约因素。其次由水引发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已成为困扰地球上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灾害,防治水造成的自然灾害是摆在人类面前的迫切任务。并且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尤其是水污染问题。

第二章 流域及水系

分水线:山峰、山脊和鞍部的连接线。分水线一般指地面分水线。

集水线:地形等高线中两边较高、中间较低的凹槽线,总是位于相邻两条分水线之间。河流只在集水线经过的地方形成但是集水线不一定都成为河流

流域地面分水线包围的、能够汇集雨水从其出口流出的区域,降落再流域上的雨水不可能经由地面汇集到分水线以外的地方,只能再流域内汇集,最后通过流域出口断面流出。

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重合,且河槽切割至不透水基岩的流域。

非闭合流域地面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或者河槽切割不能到达不透水基岩的流域。

(岩溶地貌发育地区流域不闭合情况比较普遍,除特殊地区外,一般较大的流域大都是闭合流域)

流域面积指地面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

(因为流域地表是一个复杂的倾斜面,总体上是靠近分水线的地方地势较高,靠近出口的地方地势较低。降雨并不是垂直于这个倾斜面降落的,而是垂直于水平面降落的,因此,只有降雨的深度乘以平面投影面积才是流域所接受的降雨量,而降雨深度度乘以倾斜面面积不是流域所接受的降雨量。)

水系:在流域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相互连通的河道,其相互交汇所形成的网络结构称为水系,又称河网或河系。

树状水系和网状水系的不同之处:

树状结构的水系一般是自然形成的,主要出现在山丘区流域;

网状结构的水系往往是人工开挖的,一般不是自然形成的,主要出现在平原区流域;

树状水系中各条河流的水流之间相互干扰较小,流向均为自上游指向下游;

网状水系中各条河流的水流之间相互干扰严重,流向不定。

坡面:流域内除水系以外的部分就是坡面,流域可看成一个由水系嵌入坡面而形成的结构。

坡面的分类:①矩形坡面,分水线处地势比较高,集水线处地势低,雨水降落后必然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②收敛型坡面,也是分水线处地势高,集水线处地势低,但沿坡度方向水流是收敛的,雨水总是向着收敛点汇集,而收敛点即为一条河流开始的地方;③散发型坡面,是由从山峰出发的两条山脊线和山脚线包围的区域,雨水沿坡度从山峰向下流,而沿着山脚就是一条河流。

流域基本单元:一个流域若按照内部的分水线可分为若干个比较小的流域,在这些比较小的流域内部又可以根据其内部分水线分成更小的流域,这种无法再分成更小的流域叫做流域基本单元。一个流域既可以看成是由坡面和水系串联所组成的结构,也可以看作是由马蹄形流域基本单元和V字形流域基本单元串联与并联而成的。

河源:一条河流的起始点。河源不是唯一的,只要是河流开始的地方都是河源,任何一个水系都是多源的。

节点:两条相邻河流的交汇处称为节点。

出口:输出整个水系中水量及其所携带物质的地方。

河链:相邻节点之间的河段及出口与相邻节点之间的河段称为内链;河源与相邻节点之间的河段称为外链。

●对于二分叉树状水系,河源数为N,节点数为N-1,河链数为2N-1,外链数N,内链数N-1

ler的序列分级法:①从河源出发的河流称为1级河流;两条相同级的河流交汇所形成的河流的级比原来高一级;两条不同级别河流交汇所形成的河流级别为较高级。不仅可以回避寻找水系中的干流和河流发源地带来的烦恼,而且也便于同一水系中不同条河流的比较和不同水系的比较。在计算河流条数时,在形成比某河流高一级河流之前只能算作一条河流。

水系的级等于水系中最高级河流的级,流域的级就是其中水系的级,坡面的级就是水流汇入河流的级。

河流的横断面:在河流垂直于主流方向沿深度截取的一个剖面。河流主流方向一般就是最大流速的方向。

河长:指一条河流从河源沿着主流线到河口的平面投影长度。

河段长:在一条河流上沿主流方向截取上下游两个横断面,两个横断面之间沿主流线的平面投影长度就是其河段长。水系的总河长比较大,其调蓄能力比较强,一场暴雨所形成的洪峰流量就会小一些。

河流的弯曲:河流上任意两个横断面之间沿主流线距离的平面投影长度与其直线距离平面投影长度的比率叫做河流的弯曲率。

河底比降:河流相邻两个横断面的平均河底高程之差与其河段长的比值。

流域长度:从地图上量取的从流域出口断面至分水线的最大直线距离。

流域宽度:与流域长度垂直的在分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

形态因子:流域面域与流域长度平方的比值。

河网密度:单位流域面积上的河流长度。

河道维持常数:河道密度的倒数。河道维持常数大,地区较干旱。

河流频度:流域中的河流数与其面积的比值。

高程曲线的I值表示高程曲线与横坐标包围的面积,I>=0.6说明水系为幼年期、0.35<I<0.6说明水系为壮年期、I<=0.35说明水系为老年期

第三章水文循环

水的物理性质:

水的密度:在4℃时密度最大;

水在常温下就能实现其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是自然界水文循环的基础;

水有特别大的比热和蒸发潜热;

水的表面张力特别大,与很多固体能发生浸润现象;

水的压缩系数非常小,一般将水的密度视作不变的常数。

水是仅次于空气的最活跃的物质之一。

同其他氢化物相比,水有特别高的溶点和沸点;

水是各种盐类很好的溶剂。

水资源: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冰川、永久积雪和永冻层中的冰、海水以及大气中的水汽。这些水体中,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供人类利用;冰雪、深层地下水是固态或液态水,储量虽大,但它们很难被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水汽和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等)是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数量有限,是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对象。狭义的水资源是指能被人类直接利用,逐年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它主要是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入海口处一定范围内可被淡化的海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以前认为不能利用的水,如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回收等,已经或正在成为新的水资源。因此,水资源的定义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和更新。

水文循环概念:在太阳能、地心引力和大气运动的影响下,在常温下就行实现固态、液态、气态三态转化的水,在地球系统中周而复始的转化和运动。水文循环主要是由四个过程组成:蒸发、大气输送、降水、径流。

地球上的水为什么会产生循环运动?

答:在太阳能、地心引力和大气运动的影响下,在常温下就能实现三态转化的水,在地球系统中周而复始地转化和运动称为水文循环

因素:内因——水在常温下就能实现液固气三态的转化,外因——太阳辐射提供热量,大气运动使大气中的水汽带到高空,地心引力使水蒸气冷却凝结成水滴或凝华成冰雪颗粒以后落到地面。

水文循环的规律:海洋蒸发量大于海洋降水量、大陆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陆外流区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量基本平衡、大陆内流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基本相等。

水文循环分类:水文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发生在地球系统中的水文循环就是大循环。大循环又叫作外循环或海陆循环。在地球系统的局部区域发生的水文循环称为小循环。小循环又有陆地小循环和海洋小循环之分。陆地小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蒸发以后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遇到冷却就会凝结成水滴或凝华成冰雪颗粒,然后以降水的形式回到陆地上,其中一部分形成径流进入陆地水体,其余再以蒸散发形式返回陆地上空。海洋小循环是指水从海洋上蒸发,上升到大气里,遇到冷却变成降水,再降落到海洋上的循环。在海洋小循环中显然是没有径流的。大循环基本上可以看作是闭系统,而小循环却是开系统。闭系统是指系统中的水量与系统外没有任何交换,既没有从系统外流进的水、也没有从系统内流出去的水的系统。开系统是指系统中的水量与系统外存在交换,也就是水量既可以进、也可以出的系统。闭系统的定量研究要容易一些,开系统的定量研究则要困难一些。

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

①“内因”是发生水文循环的必要条件,“外因”是发生水文循环的充分条件。

②发生水文循环的内因是水在常温下就能实现液、固、气三态的转化。

③发生水文循环的外因有三个方面:液态水或固态水变成水蒸气需要提供热量,在自然情况下主要靠太阳辐射提供热量;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需要依靠大气的对流运动把它带到高空,需要靠大气的平流运动把它带到别的地方;水蒸气冷却凝结成水滴或凝华成冰雪颗粒以后因为地心引力能降落到地面。

影响水文循环的外因条件即因素可归纳为:

(1)气象和气候因素——气象因素是指影响大气运动的物理因子,气候因素则是指影响气候条件的物理因子。气候因素比较宏观一些,气象因素则比较微观一些。影响水文循环的气象因素主要是气压、气温、风力、风向等;影响水文循环的气候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等。

(2)下垫面因素——水文循环向上涉及对流层顶部,向下涉及地球表面以下1~2km埋深处如果将地球表面至对流层顶视作“上垫面”的话,那么地球表面以下1~2km范围就称为“下垫面’下垫面因素具体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质、水文地质等。

(3)人类活动因素——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为了生存、生产、生活而进行的改造自然的活动,必然会带来一些原来天然状态下所没有的问题,例如燃烧煤炭、石油等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在河流上建造大坝,必然要切断上、下游水流之间的自然联系,使这一河段的水流由原来的自由流动变为人为控制下的流动;跨流域调水工程将一条江河中的一部分水量调入另一些江河,从而改变了这些江河原来的径流状况;土地利用的改变使原来的农田发展成为城市,原来透水的区域变成不透水区域;原来是一片森林,现在把这个森林砍掉了,原来没有森林,现在通过植树造林有了森林;原来种植水稻,现在改种旱作等等。这些人类活动会通过影响植物截留、蒸散发、下渗、径流甚至降水等水文过程来影响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的意义:

①水文循环是地球上生命繁衍生息的根本原因。因为地球系统存在水文循环,水才成为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物质。有了水文循环,水资源才能再生,地球系统中的总水量才可以保持不变,生命才得以世代繁衍生息。

②水文循环是导致地球上千姿百态自然景观的根本原因。影响水文循环的有气象、气候因素、下垫面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前两个影响因素是自然因素,各有其自身的时空分布规律。太阳能在地球上的分布,一年四季都有变化,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现有的气候格局。气候格局又决定了植物、动物和河流水系的分布:有些地方森林茂密,有些地方是草原,有些地方是不毛之地,有些地方水系密布,有些地方河流稀少。正是因为地球上能量和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③水文循环是自然界发生其他物质运移或循环的主要原因。水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溶剂,很多物质都比较容易溶解于水;而且是一种天然载体,可将不能被水溶解的一些物质由水流带走。因此,随着水文循环形成了自然界其他物质循环,例如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化学物质的迁移扩散、氮循环、碳循环等。

④水文循环使水能资源能够再生。水能资源因水文循环而可以再生,只要大坝安全能得到保证,水力发电站可以一直发电不止,而且无须添加任何燃料。

⑤ 储存在地球系统中的水因水文循环得以更新。不同的水体,水的更新快慢不同。有些更新很慢,有些更新很快。如表3-2所列,海洋水更新一次要2500年,这说明海洋里的水每年只有很少一部分参与水文循环。河流里的水更新一次只需16天,说明河流里的水更新快,每年要更新20多次。湖泊之所以容易富营养化,与它的更新缓慢有重要关系。

  • 13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