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管理平台的技术架构通常采用分层设计,以实现对分散资源、数据和业务的集中管控、智能分析和自动化运维。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典型的分层模型和一个华为设备的配置实例来具体说明。
统一管理平台的核心分层架构
一个成熟的统一管理平台,其技术架构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关键层次,自下而上构建起完整的管控能力:
|
架构分层 |
核心功能 |
关键技术/组件 |
|
设备接入层 |
连接物理/虚拟设备,采集原始数据 |
网络设备、服务器、传感器、IoT网关、API接口 |
|
数据与通信层 |
传输、清洗、标准化和存储数据 |
工业以太网、消息队列(MQ)、ETL工具、数据库(MySQL、Redis)、数据仓库 |
|
平台服务层 |
提供通用技术能力,支撑应用开发 |
认证授权(IAM)、工作流引擎、规则引擎、API网关、微服务框架 |
|
应用功能层 |
实现具体业务场景的管理功能 |
资产管理系统、监控告警中心、流程审批模块、数据分析报表 |
|
统一展示层 |
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可视化呈现信息 |
Web门户、移动APP、大数据屏、三维模型(BIM/GIS) |
|
安全与运维体系 |
保障平台稳定、安全、可控 |
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安全审计、日志监控、冗余部署 |
这种分层架构的设计,使得系统各部分职责清晰,便于扩展和维护。平台服务层通过服务总线(如ESB)或 API网关集成各类应用,并借助规则引擎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驱动。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标准接口,有效打通了原有各孤立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与互联互通。
华为统一管理配置示例
在华为的网络设备管理中,SVF(Simplified Virtual Framework)技术是一个典型的统一管理实践。它通过将多台物理交换机虚拟化为一台逻辑设备,由一台Parent交换机统一管理多台AS(Access Switch)接入交换机,极大简化了网络配置和维护工作。
以下是在Parent交换机上进行关键业务配置的示例:
# 进入系统视图和统一管理视图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uni-mng
# 配置SVF的转发模式为集中式转发(所有流量均经Parent处理)
[HUAWEI-um] forward-mode centralized
# 为所有AS交换机统一创建业务VLAN 20和30
[HUAWEI-um] as service-vlan authorization 20 30
# 为指定VLAN启用IGMP Snooping功能,优化组播流量
[HUAWEI-um] as service-vlan igmp-snooping 20
# 将以上配置批量下发到所有接入交换机(AS)
[HUAWEI-um] commit as all
配置解析:
- forward-mode centralized:此命令设置了集中式转发模式。在该模式下,所有跨AS的流量甚至部分本地流量都会被发送到Parent交换机进行统一处理和策略应用,这增强了中央控制力,但对Parent的性能要求较高。另一种模式是distributed(分布式转发),允许流量在AS本地直接转发,效率更高。
- as service-vlan authorization:此命令实现了业务VLAN的批量下发。管理员只需在Parent上配置一次,即可将VLAN信息同步到所有被管理的AS交换机上,避免了逐台配置的繁琐和可能出现的错误。
- commit as all:这是配置批量下发的关键命令。它确保在Parent上所做的配置变更能够生效于所有指定的AS交换机,是实现集中管理的核心操作。
典型案例说明
以智慧城市综合管廊监控平台为例,该平台完美体现了统一管理架构的价值:
- 设备接入层:部署了温湿度、烟感、摄像头等各类传感器。
- 数据与通信层:通过工业以太环网汇集数据,使用消息队列消峰填谷,存入实时和历史数据库。
- 平台服务层: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IAM),并集成工作流引擎驱动“报警-处置-复核”等业务流程。
- 应用功能层:开发了环境监控、安全防范、火灾报警等专业应用模块。
- 统一展示层:在指挥中心大屏上,综合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管廊内部设施和监控数据的三维可视化。
总结
统一管理平台的技术架构本质上是以分层和模块化设计为基础,通过数据整合和服务化封装,最终实现集中管控、业务协同和智能决策。无论是像华为SVF这样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案,还是大型的城市级运营平台,其核心思想都是一致的。希望以上的解释和示例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架构。
统一管理平台技术架构详解
10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