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心得(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研究学习体会

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  高志华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近期,通过学习统编教材相关文献资料,使我对新教材从编写依据、内容结构、教学建议以及人文主题和育人价值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使我更深一步地了解新教材的特点,明白了该如何使用教材、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教学,让我们对于新教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对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主题的渗透及挖掘教材体系中的育人价值有了系统地了解,对于课题组接下来地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注重文化传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套教材改版的初衷就是体现国家意志,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同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优势,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中。

二、理清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明细梯度目标。

本套教材在教什么、学什么方面有了非常清晰的目标。教材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每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成为语文学习的要素。每个单元,既有较为宽泛的人文主题,又有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的要素,这种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使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使教学更加有章可循。

二年级上册的7个阅读单元,大体围绕“大自然的秘密”“儿童生活”“家乡”“思维方法”“伟人”“想象”“相处”等人文主题编排,随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有:“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从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中可以看出,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语文要素基本遵循着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创设育人情境,营造育人氛围。

情境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情境不仅能让学生更乐于去接受知识,更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转化。教学中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制造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同时也以情境的体验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重视阅读实践,构建课程体系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是本套教材编排创新的一个体现。本册教材除了课文,还有语文园地编排的供课内外拓展阅读的材料“我爱阅读”,其编排思想与一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一脉相承,这一板块的内容,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交流为主,是一种非功利、无压力的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五、阅读体悟文本,实现课堂育人。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作品都是脍炙人口、文质兼美,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更是体现了语文教学中文以载道、道以文益教育原则。这些德育都藏在每一篇优秀作品的字里行间。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次的阅读和体悟,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真正地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意义。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如看图、想象、朗读,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语言,感知文本中的情感和美感,让学生在自我和作者的思想碰撞中提升自我的认识,受到情感熏陶,促进知识和德育间的有效转化。

六、重视课外延伸,实现课外育人。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基础学习之外,走出课堂,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本之外,运用所学去搜集更多的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课堂与课外的有效延伸,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课外延伸阅读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文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其育人的作用更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作为一名基础教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好工作,让育人之花绽放于语文课堂中。

小学语文学科育人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  高志华

作为课题研究的主持人,我深度研读了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主题渗透的重要性。为此,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阅读教学中的育人价值,引导小学生初步地领略文学之美,获得阅读书籍的方法,同时在课前调查学生阅读之现状与需求,巧妙进行课内与课外的拓展衔接,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达到阅读育人的目的。

1.提升教师的阅读素养

上好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必须要求教师有足够高的文学的素养。教师要读,并且反复阅读文本,同时研究这些文本的文学价值,可参考他人对文本的评价。只有教师真正对这些文学作品产生了兴趣,投入了感情,形成了认知,才能调动整个班级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文学作品的氛围。

2.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与需求

调查学生当前的阅读现状,了解班级学生阅读的实际水平。不同的班级,由于其长期的阅读习惯的不同,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阅读能力。无论开展何种类型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前期都要做好学生的调查工作。我们在执教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前,都做过一番前期调查,读《中国民间故事》前,了解到喜欢阅读民间故事的人全班38人,男生22人,女生16人。究其原因是孩子们能够感知到民间故事大多表达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符合普通百姓对于生活的追求,培养孩子们的向真、向善、向美,让孩子们感受到人世间的美好。

3.构建课内文本与课外拓展的桥梁

课外文学作品的推荐,要以课内的教材作为拓展的引子。更广泛的文学作品的推荐要以同类的文本作为拓展的引子。推荐《中国民间故事》要以五年级教材中的《牛郎织女》作为推荐的引子,对课文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对名著的兴趣。而在阅读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之后,可以适时地推荐《红楼梦》的各种译本。通过拓展性阅读形成一条名著的阅读链,建构阅读的桥梁,前后关联,前者为后者之基础,螺旋上升地提升学生阅读古典名著文本的能力。

4.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方法提炼

不仅在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的前期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在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过程中以及后期的汇报交流中,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巧妙地借助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资源,让会阅读的教不会阅读的;关注学生在阅读中所呈现的多元兴趣,鼓励他们并引导其研究的更为深入。关注学生的阅读心得,在一次次整理、感悟和交流中,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逐步建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欣赏力。

以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为例。我们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视频、图片和历史资料,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展开对比和想象,感受乡亲们吃水的不容易,体会毛主席为人民着想的品质。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传承红色文化,实现“文道统一”,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