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第一周笔记作业

应用层:自然语言>>>>编码

表示层:编码>>>>二进制数

介质访问控制层:二进制数>>>>>电信号

物理层:电流的输入输出、CPU计算

网络扩大方案

增大距离

1、信号失真>>>>>>依靠传输介质

2、信号衰减>>>>中继器>>>>>物理层设备>>>>>>>最多延长5倍

增加节点

网路拓扑结构。

1、总线型(所有线都接在一根多芯线缆上)

优点:信道利用率高,结构简单

缺点:同一时刻只允许两个节点通讯

2、环型

优点:增加和删除设备操作简单

缺点:成本高、当某一节点故障,会导致全网瘫痪

3、星型--------使用频率最高

优点:信道利用率高,结构简单

缺点:对中心节点要求高,不允许出现故障

4、全网状

优点:从节点到节点可以选择,结构稳定

缺点:结构复杂,成本高

HUB------转发数据,从某一个接口收到的数据,向其他所有接口进行数据转发

1、安全问题------因为一个节点给另一个节点发送数据时,其他节点也可以接到

2、延时问题-------节点会接收大量不属于自己的数据信息

3、地址问题--------MAC地址(出厂收录在设备本地,无法改变)(由48位二进制组成,前24位为厂商ID,后24位为产品ID)全球唯一。

4、冲突问题 --------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先听先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

冲突域:连接在同一根导线上所有工作站的集合

理想网络:

1、网络传输距离无限制

2、完全没有冲突

3、网络中存在单播数据,一对一传输

网桥———交换机

特点:属于2层设备,可以将电流转换为二进制数据,并储存在本地内存中。

交换机工作原理:

1、交换机存在MAC地址表,该表会记录下MAC地址与交换机接口的对应关系。-----老化时间5分钟。交换机基于MAC地址表进行数据转发。

2、当A给B发送数据时,该数据来到交换机0号接口,交换机会记录下A---->0的对应关系。然后查看目的MAC地址,并与MAC地址表进行对比。

(1)若MAC地址表中存在B的记录关系,则按照记录关系进行单播数据转发。

(2)若MAC地址表中不存在B的记录关系,则进行洪泛操作(除流量进入接口外的所有接口复制转发流量。)

3、交换机中,一个接口可以对应多个MAC地址。但一个MAC地址只能对应一个接口。

一般我们将仅仅依靠交换机连接的网络称为交换网络----交换网络最大连接终端数不超过200

路由器

广播域:一个数据包的洪泛的范围大小。

1、隔离广播域-----路由器的一个接口就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

2、转发数据-----依靠路由表进行数据转发

数据转发:

依靠交换机转发数据------同广播域

借助路由器转发数据-------跨广播域

IP地址-----逻辑地址

IPv4:32位二进制组成,点分十进制。

IPv6:128位二进制组成

IP=网络位+主机位

1、网络位------表示该IP所在网段(区域)

2、主机位------表示该区域中的主机编号

掩码

组成:32位二进制,有连续的1和连续的0组成。使用点分十进制组成 。掩码的每一位比特位都与IP地址相对应,其中掩码的1对应的IP地址的比特位即为网络位。

网关:路由器的接口IP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原理:根据已知的地址来获取未知的另一种信息。(IP到MAC或者MAC到IP)

ARP缓存表---->其中记录着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老化 时间180

ARP分类

1、正向ARP--通过IP地址获取MAC地址(最常见的)

2、反向ARP---通过MAC地址获取IP地址

3、免费(无故)ARP---冲突检测和自我介绍

ARP的发送过程:从PC1发送到PC3

由PC1发出信息,因为不清楚目的MAC,所以先发送一个ARP请求报文(由主机自己可以判断出不在同一个广播域,故由路由器进行转发),在交换机拿到时,会将ARP报文无条件的进行洪泛(不管是否已经记录在MAC地址表中),若PC2拿到该请求报文,会查看IP,不是则会进行丢弃,当路由器拿到ARP请求报文后,会发送ARP应答报文将自己的MAC地址告诉PC1,则应用层数据的数据包变为第四个。

应用层数据
源IP:192.168.1.1       目的IP:192.168.2.1
源MAC:A                目的MAC:???
​
ARP请求报文
源IP:192.168.1.1       目的IP:192.168.1.254
源MAC:A                目的MAC:FFFF(广播,即向所有都发送)
​
ARP应答报文
源IP:192.168.1.254     目的IP:192.168.1.1
源MAC:Q                目的MAC:A
​
应用层数据
源IP:192.168.1.1       目的IP:192.168.2.1
源MAC:A                目的MAC:Q

当路由器拿到上述第四个数据(即应用层数据)时,会查看MAC地址,是自己就会删除MAC并查看目的IP,判断是否认识需要发送的广播域,认识就会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包,还是不清楚目的MAC,继续发送ARP请求报文,收到ARP应答报文后生成新的应用层数据包发送

应用层数据
源IP:192.168.2.254     目的IP:192.168.2.1
源MAC:Z                目的MAC:???
​
ARP请求报文
源IP:192.168.2.254     目的IP:192.168.2.1
源MAC:Z                目的MAC:FFFF
​
ARP应答报文
源IP:192.168.2.1       目的IP:192.168.2.254
源MAC:C                目的MAC:Z
​
应用层数据
源IP:192.168.2.254     目的IP:192.168.2.1
源MAC:Z                目的MAC:C

TCP/IP

OSI参考模型----OSI/RM-----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1、应用层:用于接收用户数据,是人机交互的接口

2、表示层:逻辑语言---->机器语言;(加密,解密)

3、会话层:针对于传输的每一种数据建立单独连接通道(防止数据之间互相干扰)

上三层:控制层面

下四层:数据层面

4、传输层:TCP、UDP---->端口号

5、网络层:IP协议----->进行逻辑寻址(包括ARP)

6、数据链路层:两个层面---->逻辑链路控制层LLC---->介质访问控制层MAC

7、物理层:定义一些物理特性---->电气电压、接口规范、比特流等

报文封装与解封装

PDU---协议数据单元

上三层----数据

传输层----数据段

网络层----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物理层----比特流

TCP/IP

物理层

设备:中继器,HUB

1、同轴电缆----最早期

2、双绞线

(1)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

(2)类型---->1、2、3、4、5、超5、超6、7、8类

3、光纤

双工模式

1、半双工-----通信双方都能发送和接收数据,但是不能同时进行----对讲机

2、全双工-----通信双方都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同一数据-----电话

同一物理链路连接的设备双工模式必须一致。

线序----双绞线

1、568A:将568B中的线序1、3和2、6对调

2、568B-----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数据链路层

设备:交换机、网桥

储路类型

1、局域网-----以太网

2、广域网-----PPP、HDLC、FR

数据帧

帧的发送方式

1、单播-----一对一发送数据

2、广播-----一对所有发送数据

3、组播-----特殊的广播,一对一组

网络层

有类分址

1、A类----0XXX XXXX-----0.0.0.0-----127.255.255.255-----掩码为8

2、B类----10XX XXXX-----128.0.0.0-----191.255.255.255------掩码为16

3、C类----110X XXXX------192.0.0.0-----223.255.255.255-----掩码为24

单播地址

4、D类----1110 XXXX-----224.0.0.0------239.255.255.255------组播地址

5、E类-----1111 XXXX-----240.0.0.0------255.255.255.255------保留地址

特殊地址

1、主机位全0的地址------网段地址

2、主机位全1的地址------定向广播地址

3、0.X.X.X----->无效地址----->0.0.0.0(1、代表所有IP;2、代表本地没有IP)

4、127.X.X.X----->本地测试地址

5、169.254.0.0/16-----本地链路地址

私有地址

1、A类:10.0.0.0-10.255.255.255(一个地址段)

2、B类:172.16.0.0-172.31.255.255(16个地址段)

3、C类:192.168.0.0-192.168.255.255(256个地址段)

IP协议报文头部

TTL-----生存时间(最大值为255,一旦数值为0则数据被丢弃,每经过一个路由器,数值减一)

1、TCP-------6个

2、UDP------17个

MTU----最大传输单元-----在以太网当中,该数值为1500字节

标志位:3bit(0:DF(若为1则代表未分片;若为0则代表分片):MF(若为0则代表最后一片报文))

片偏移量:每片分出来的字节大小除以8,可以用来查看丢失的数据包属于哪个位置,方便重传机制。

数据分片的操作

有一个5000字节大小的报文 ,按照最大值将其分成四片,如图所示,第一片为MTU(1500)减去IP头部(20-60)为1480字节,片偏移量为1480除以8等于185

传输层

端口号:0-65535

1、静态端口:1-1023

2、动态端口:1024-65535

http---80-----www代理服务----8080
ssh----22
telnet----23
ftp-----20/21
dns----53

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seq----序列号

Ackeq-----确认序列号

SYN------请求连接

FIN------请求释放连接

可靠性

1、确认机制----每接到一个数据段,都需要进行一次确认

2、重传机制-----若没接到确认报文,或者判断出有丢失的肯,进行重传

3、排序机制------每个报文都会有序列号,在接收数据后,Ackeq=seq+DATA大小+1

4、滑动窗口机制---流控机制

窗口大小------指无需等待确认就可以连续发送的数据的最大量。

当A向B发送数据时,B会回复确认报文并带上窗口大小,然后A就会按照窗口大小向B一次性能发送报文的最大值(塞满窗口大小的值)。

TCP分段依靠MSS(最大传输段)实现,其最大值为1460(MTU减IP头部减TCP头部);头部大小为20-60字节,若存在TCP分段,则IP层面不允许分片。

TCP分段,最大值为1460,当分好后,在IP层面拿到数据直接加TCP和IP头部,不用再分片。

面向连接
三次握手(数据发送前)

主机A:客户端 主机B:服务端

第一次握手

A向B发送一个seq为X的报文(X为一个随机数),含有SYN的标志位,请求建立连接通道

第二次握手

B向A发送一个确认报文,含有Ackeq=X+1,Ack=1,seq=Y(该报文的序列号),SYN=1

第二次握手是由两次握手合并而来,分别是B向A确认报文(Ackeq=X+1,Ack=1,seq=Y)

B向A发送的请求报文(SYN=1,seq=Y),因为两次的序列号相同,所以可以合并。(意思是当B向A确认我[B]已经跟你[A]建立连接时向你请求我[B]跟你[A]的连接)

第三次握手

A向B发送确认报文,表示我跟你已经建立连接通道(Ack=1,seq=X+1,Ackeq=Y+1)

四次挥手(发送完数据后)

主机A:客户端 主机B:服务端

第一次挥手

A向B发送一个请求释放连接的报文(FIN=1,seq为W{与之前发送信息过程中序列号有关} )

第二次挥手

B向A 发送一个确认报文(Ack=1,Ackeq=W+1,seq=V{与之前发送信息过程中序列号有关} )

此时只剩下B到A的单向通道

第三次挥手

B向A发送一个请求释放连接的报文(FIN=1,seq=u,Ack=1,Ackeq=W+1),为什么会有(Ack=1,Ackeq=W+1),因为当B进行第二次挥手时,无法保证A能接收到信息,因为A拿到B的确认报文不会回复确认报文{比如现实中A:你该上课了,B:收到,A:收到,这种情况,A不会回复B收到},所以要在这里请求释放时再次验证A接收到了第二次挥手

第四次挥手

A向B发送一个确认报文(Ack=1,Ackeq=u+1,seq=W+1)

UDP协议------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是一种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应用层(一些协议)

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子网划分

192.168.1.0/24
思路:从主机为借位到网络位,被借位的主机位被称为子网位。
192.168.    0     000 0000/25----192.168.1.0/25
192.168.    1     000 0000/25----192.168.1.128/25
网络位     子网位     主机位

CIDR----无类域间路由----子网汇总

思路:取相同位,去不同位。
子网汇总:汇总后的掩码大于主类掩码
超网:汇总后的掩码小于主类掩码
172.16.1.0/24-----172.16.000 00001.0/24
172.16.10.0/24----172.26.000 01010.0/24    汇总后172.16.0.0/19
172.16.12.0/24----172.16.000 01100.0/24
172.16.20.0/24----172.16.000 10100.0/24
                        相同位 不同位

ICMP协议---->属于网络层

tracert网络追踪

华为常见基本命令

从用户视图切换到系统视图-------system-view

undo------删除

quit-------退出到上一视图

display------查看

用户视图才能用---------reboot-----重启

sysname------修改系统名称

Telnet配置

TCP----23号端口

PC端

1、进入接口

[PC]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2、添加接口IP地址及其掩码信息

[PC-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92.168.2.1 24

服务端

1、进入接口

[telnet]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2、调价接口IP地址及其掩码信息(另一种方法)

[telnet-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92.168.2.2 255.255.255.0

3、退出到上一视图

[telnet-GigabitEthernet0/0/0]quit

4、开启Telnet协议

[telnet]telnet server enable

5、开启用户接口

[telnet]user-interface vty 0 4

6、设定使用AAA作为用户接口的认证模式,即登录方式

[telnet-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aaa

7、退出到上一视图

[telnet-ui-vty0-4]quit

8、进入到AAA视图

[telnet]aaa

9、创建用户名和密码

[telnet-aaa]local-user huawei password cipher 123456

10、设定用户等级(1--15级,其中默认3---15同等级)

[telnet-aaa]local-user huawei privilege level 15

11、设定华为用户登录设备所使用的协议

[telnet-aaa]local-user huawei service-type telnet

12、查看当前视图的配置

[telnet-aaa]display this

13、测试

<PC>telnet 192.168.2.2

DHCP协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手工配置网络参数的问题

1、对于普通用户

2、对于网络管理员

3、IP地址浪费

C/S架构、UDP67/68端口(68号端口属于客户端、67端口属于服务端)

DHCP报文类型

1、discover----发现报文----用于客户端寻找DHCP服务器

2、offer-----服务器回复客户端(其中携带了IP地址信息) -----也包含了网关、掩码、DNS等网络参数

3、request-----客户端正式请求IP信息

4、ack-------服务器对客户端请求信息的确认

5、nak------服务器对客户端请求信息的拒绝

6、release------客户端发送给服务端要求释放地址

7、decline------客户端检测到冲突后,将错误报告给服务端

8、inform-----服务端发送一些配置信息

DHCP租期

1、租期更新计时器-----24H

在租期到达50%时,PC会进行续租操作。PC会使用request报文发送且为单播,如果服务端回复ACK报文,则续租成功。

2、租期重绑定计时器-----21H

时间超过租期的87.5%,PC广播发送discover报文重新发现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如果有服务器同意给PC续租

(1)若该续租的IP为第一次获取的IP地址,则PC刷新租期更新计时器

(2)若该续租的IP不为第一次获取的IP地址,则PC会将租期更新计时器归0,发送release报文通告第一次的IP地址,然后回复第二次的offer报文从而获取第二次IP地址。

(3)若没有服务器给予回复,,则客户端将在租期到期时,放弃该IP地址。

3、租期失效计时器

(1)PC主动放弃使用该IP

(2)PC未能续租成功

4、若租期内接收到拒绝报文,则PC必须立即停止使用现有IP地址,然后重新申请IP地址。

配置

1、进入接口

[DHCP]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2、添加IP地址

[DHCP-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92.168.1.1 24

3、启动DHCP协议

[DHCP-GigabitEthernet0/0/0]dhcp enable

4、创建名称为aa的地址池

[DHCP]ip pool aa

5、配置可分配IP地址范围

[DHCP-ip-pool-aa]network 192.168.1.1 mask 24

6、排除不允许分配的地址

[DHCP-ip-pool-aa]excluded-ip-address 192.168.1.254 192.168.1.254

7、配置网关信息

[DHCP-ip-pool-aa]gateway-list 192.168.1.1

8、配置DNS信息

[DHCP-ip-pool-aa]dns-list 8.8.8.8

9、退出当前视图

[DHCP-ip-pool-aa]quit

10、进入接口并在接口中调用全局地址池

[DHCP]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DHCP-GigabitEthernet0/0/0]dhcp select global

11、查看IP与接口的对应关系

[DHCP-GigabitEthernet0/0/0]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

12、查看地址池内容

[DHCP-GigabitEthernet0/0/0]display ip pool

13、设置租期时间(在地址池里设置)

[DHCP-ip-pool-aa]lease day 0 hour 0 minute 10

14、测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