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慧管廊方案设计

城市智慧管廊

方案设计

1 项目背景

2015年,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住建部修订GB50838《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和印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后,10大试点城市及其他各省市相继出台了“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2016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自此,城市管廊建设从过去的探索阶段正式步入政府调控、多方融资、统一规划和总体运营的平稳发展道路上来。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现了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多个城市重要管线的有序入廊,解决了以往多政府部门、多辖区、多使用单位的管理混乱难处,也最大程度改善了城市内涝、“马路拉链”式工程和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根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9号)和《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的通知》(财办建〔2015〕1号),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10个城市进入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范围:包头、沈阳、哈尔滨、苏州、厦门、十堰、长沙、海口、六盘水、白银。

图 1 国内综合管廊建设案例

国办发〔2015〕6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城市管廊建设做了统筹规划。《指导意见》指出管廊配套系统应具有智能化管理水平,满足运营维护需要。而在GB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则具体框定了该类系统的建设要求。

2 需求分析

城市地下管廊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要把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统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应急防灾等全过程,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提高创新能力,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要求各城市及相关主管部门要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结合地区特点,鼓励管道权属单位开发、应用地下管线监控预警技术,实现智能监测预警、有害气体自动处理、自动报警、防爆、井盖防盗等功能,提高地下管线安全管理效能,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建设目标:

(1)业务流程的统一整合:管廊是一个综合建筑体,包含众多的复杂的业务流程,包括智能监控、管网运行、设备维修、应急作业、运维调度、隐患管理,等等,这些业务流程需要统一整合到管廊综合管控方案中。

(2)软硬件新技术融合:管廊综合管控方案中将利用到大量的最新的软硬件技术,例如设备监控技术、物联通讯技术、智能终端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智能报表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等。

(3)数据集成与智慧决策:管廊综合管控方案是一个数据集成与智慧决策系统,包括大量的、多种类的数据集成,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关联性,利用专家库实现知识挖掘,利用大量的预案实现智慧决策。

(4) 系统的开放与扩展:由于管廊系统管理设备众多,监控内容庞杂,系统规模逐渐扩大,由现场监控系统到区域分监控中心到主控中心各层级逐步建设,因此对系统的开放性和扩展性要求很高,要求系统架构可灵活配置、监测设备可灵活配置、外围系统接口可灵活添加修改、功能模块可灵活添加、网络层级可延伸扩展,等等。

3 功能分析

智慧管廊既要实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又要实现对供电、消防、照明、通风、排水等系统的“集中管理”。本系统按照《GB 50838-2015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设计:

感知层:应用数据采集技术,实现电力、给水、通信、能源等的数据采集系统。

传输层:由环网光纤,无线传输模块提供有线、无线通信等可靠传输。

处理层:通过一个“集中监控信息平台”集成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预警与报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五大中心模块实现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和纵向深入。

应用层:应用主流的web架构实现互联网门户服务系统。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管线单位(给水、电力、燃气、通信、供热)的本专业管线运行信息会影响到管廊本体安全或其它专业管线安全运行,因此在应用层要对相关管线单位提供通信接口,以实现信息的共享

和联动。

图 2 系统简介

图 3 监控系统拓扑图

3.1 综合监控系统

城市智慧管廊综合监控系统,其监控范围全面涵盖了地下管廊内的管线运行安全以及管廊空间、附属设施等的状态,为城市“生命线”的可靠运行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保障手段,构建适合城市快速发展的安全、高效、智慧的地下管网系统。

图 4综合监控系统

3.1.1 资产设备监控系统

3.1.1.1 电力电缆监测系统

运行温度是电缆的一个重要参数。当电缆在额定负荷下运行时,线芯温度达到允许值。电缆一旦过载,线芯温度降急剧上升,加速绝缘老化,甚至发生热击穿。

在电力电缆的选型和敷设阶段,由于不可能对实际运行环境进行全面的考虑,通常都是根据标准环境温度进行的,这样将导致电缆在环境温度高时运行于过热状态,减少运行寿命。实际工作时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通过适当保留负载能力的方法来解决,但这却使得电缆的使用不经济。因此,如果能够根据实际运行状态和运行环境,实时地对电缆的负荷进行调度和调整,不仅能够保证电缆的运行安全,使其带负荷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海可以解决电力调度中紧急情况下的电力供应问题。

对电力电缆的监测包括:缆表温度、接头温度、动态载流量、接地电流、局部放电。

3.1.1.1.1 缆线温度监测

本综合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将光纤作为测温传感器,通过敷设在电缆表面或内置在电缆中,实现对电缆表面温度、电缆接头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电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运行电缆周围环境的突变。

图 5缆表温度监测

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完全分布式测量,以精密间隔探测全线温度,定位精度达1米;测量速度快,4千米的距离只需要3秒;能够做到多级报警,并具备定温、差温、峰值等多种报警方式,报警分区间隔最小为1米。

3.1.1.1.2 动态载流量监测

图 6动态载流量模型DCR

动态载流量分析系统的核心算法为动态载流量模型DCR(Dynamic Cable Rating),它基于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0287和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动态热路模型开发,可以实现电缆导体温度和电缆负荷的监测。

3.1.1.1.3 接地电流监测

电缆护层接地电流监测系统通过在电缆接头的接地线上安装电流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接地电流瞬变、突变情况,实现对电缆接地故障快速预警和准确定位,为线路抢修提供先决条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