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实际就是锂离子在正负电极之间来回的嵌入和脱出,因而锂离子电池也被称为“摇椅式电池”。
首先我们来说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特性,锂离子电池对电压精度的要求很高,误差不能超过1%。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是单体额定电压为3.7V的电池,该电池的充电终止电压为4.2V,那么允许的误差范围就是0.042V。从安全、可靠同时兼顾充电效率等方面考虑,锂离子电池一般可以采用恒流转恒压充电模式,也就是充电开始为恒流阶段,电池的电压较低,在此过程中,充电电流稳定不变。随着充电的继续进行,电池电压逐渐上升到最高值时(锂离子电池的最高限压值根据正极材料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此时充电器应转入恒压充电,充电电压波动应控制在1%以内,随着充电的进行,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电流下降到某一特定值范围时应停止充电,防止过充电的发生。
说完了充电特性,我们再来说一下放电特性,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特性与电极材料也是密切相关的,电池的终止电压也因电极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锂离子电池的放电进程与其他电池相似,开始时电压下降很快,之后有一个平稳阶段,当接近放电终了时,放电电压会迅速下降。一般来讲,放电电流越大,电池在相应剩余容量下的电压也越低,电压下降越快,终止电压也越低且出现得越早。
锂电池放电时,一是放电电流不能过大,过大的电流会导致内部发热,有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二是电池电压不能低于放电终止电压,若低于后仍然继续放电,将产生过放现象,这也会造成电池永久性损坏。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特性,自放电可分为两种:损失容量能够可逆得到补偿的自放电和无法可逆得到补偿的自放电。顾名思义,前者就是指容量损失能够通过充电恢复,而后者则不能。
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是,电池在存放过程中内部发生了与电池正常放电反应一致的反应,不同点是正常放电电子路径为外电路、反应速度很快;自放电的电子路径是电解液、反应速度很慢,比方说,当隔膜由于某种原因被破坏后,正负极接触,电子的转移路径是电解液,从负极通过隔膜到达正极,就会与正极材料发生还原反应。
而不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正极与电解液发生的不可逆反应,主要发生于锰酸锂、镍酸锂这两种易发生结构缺陷的材料。
第二种是负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的不可逆反应。
第三种是电解液自身所带杂质引起的不可逆反应。
第四种是制成时杂质造成的微短路所引起的不可逆反应。空气中的粉尘或者制成时极片、隔膜沾上的金属粉末都会造成内部微短路。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