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科学界一般也把这本书作为现代意义上科学教育学的开端。
- 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明确地将教育学定性为一门“科学”,他说:“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 杨贤江是第一位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家。代表性著作:《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
勒图尔诺《动物界的教育》:教育就是基于生物生存与繁衍的天性本能而产生的。
沛西-能: 教育是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与生俱来的本能。
6.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
孟禄《教育史教科书》:把教育全部归为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夸大了模仿在教育学中地位和作用,忽视了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一本质规定,从根本上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否定了人的社会性,把人类社会有意识地提升人格的活动等同于动物无意识的模仿。
7.劳动起源论: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生劳动或以生产劳动保证自身生存的社会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以人类语言的发展为条件;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起来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8.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
-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 教育对象有了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
- 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且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 教育方法较多崇尚呆读死记与体罚
- 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
9.现代社会的教育特征
-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日趋密切
- 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 教育实施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 教育日益显示出开放性和整体性
9.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者——教育活动中教的主体
- 学习者——教育活动中学的主体
- 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 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10.教育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