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低价包授权,三天拿证书!”
不少初创企业或发明人看到这样的宣传,难免心动。
但你知道吗?
省下的几千元代理费,可能让你的核心技术变成一纸废文,甚至导致数百万研发投入付诸东流。
一、拆东墙补西墙的服务:你以为的“低价”只是首付
套路解析:
基础服务拆分成“俄罗斯套娃”
宣传价仅含“提交申请”,后续实审答复、附图修改、复审等环节层层加价,总成本飙升2-3倍。
案例:某企业3980元“全包价”申请发明专利,最终因答复审查意见、附图修改等累计支付1.2万元。
文件撰写像“填空题”
粗糙文案导致两大致命伤:
权利要求范围过窄 → 竞争对手轻松绕开
说明书公开不充分 → 直接驳回或日后被无效
流程管理=甩手掌柜
不提醒年费期限、漏处理官方文件,专利悄无声息“被死亡”。
二、糖衣炮弹式营销:这些承诺都是“海市蜃楼”
警惕两大话术陷阱:
“100%包授权”
通过撰写毫无保护价值的超窄权利要求骗取授权,专利沦为一张废纸。
真相:国内发明专利平均授权率仅40%-50%,敢承诺“包过”的多为文字游戏。
“加急通道”
收取30%加急费后仍按普通程序提交,甚至伪造假的受理回执。
三、收费“鬼打墙”:合同里藏了多少把刀?
隐形收费重灾区:
官费代缴“吃差价”
个人/小微企业官费减免85%,黑代理却按全额收费,轻松赚取5倍差价。
举例:发明专利官费135元(减免后),代理按750元收取。
翻译/制图“秋后算账”
涉外专利先用低价吸引签约,再以“技术词汇翻译”“复杂图纸”等名目叠加费用。
四、草台班子代理:你的专利可能从一开始就“脑死亡”
致命操作:
无证人员挂靠接单
用“专利顾问”名义规避监管,一旦被驳回,维权无门。
查询TIP:登陆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代理管理”查验机构资质。
模板化生产“克隆专利”
批量套用模板导致创新性不足,不仅易被驳回,即便授权也可能被竞争对手轻松无效。
避坑指南:三招守住你的技术堡垒
查清“价格成分表”
要求代理机构书面列明:官费/代理费明细、答复审查次数限制、年费代管服务范围。
拒绝“包授权”PUA
正规代理会客观分析技术方案,而非盲目承诺。记住:技术交底书都没看就打包票的,快逃!
动态监控申请流程
定期索要官方回执文件,通过中国专利电子申请网自主查询案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