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logue:
在众多打工人之中,我工作算相对稳定的,除了毕业实习之外,第一份工作做了4年,后来因为从二线沿海城市来0755发展,换了第二份工作,又做了4年。今年8月底换了第三份工作,由一名从业8年的机械工程师变到了项目管理的岗位。现在做了两个月了吧,适应的还行。现在去评价这次转行是好是坏还尚早,只是想记录一下工作内容、工作思路和自己想法上的一些变化,如果能坚持下来最好,给有类似想法的朋友做一个参考个例。
今天的第一篇就聊一下个人基本情况和之前做机械工程师的两份工作吧。
上学
我1989年出生(每次想到和Taylor Swift同龄,想想人家再想想自己,哎生活不易,猫猫叹气),独生子,一直学的机械专业,本科是个机械专业还不错但学校一般的二本,研究生投机取巧选了一所专业很差但学校还不错的985垫底院校。
至于为啥选了机械专业,可能和大多数人“家里说学一门手艺好就业”的原因不同,我是自己选的。上高中的时候对汽车很着迷,每天看汽车之友,玩极品飞车9,就想以后造汽车,觉得无比之酷。所以我问高中的班主任学什么专业以后可以造汽车,得到了机械的答案,并谷歌进行了二次确认。。。奈何我物理很差,理综计算那些力学大题压力很大,高考只有小城市的二本有的挑,所以尽量选了专业还不错的一所学校,SDUT。
来了学校马上就发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别,首先就是想造汽车,有专门的车辆工程专业,关键我们学校就有开设,而我在报志愿的时候一直就认为车辆工程学完了就是去4S店卖车或者去保险公司定损。。。因为这个专业的名称里面没有设计两个字啊!其次就是周围的同学们对专业的认知都比我强,山东本身民营制造业就比我老家要发达,这边很多同学家里或者亲戚都有在工厂工作的,他们大概都知道机械专业就是用机床加工一些零件,环境比较艰苦,工作比较累,而在我老家,大家都是事业单位工作,或者银行、医生、老师,我周围真的没有人从事过机械,我还一直以为机械设计是设计嘛,就很高级,很高雅,可以和一堆白领,还有歪果仁同事在一起讨论新款车型的风格之类的。最后就是专业课本身,真的好无聊啊,数学(除立体几何)和英语本来就是我的强项,所以高数和大英作为基础课难度倒不大,理论力学不用说了,死去的理综力学大题又回来了,机械原理,是有点意思但当时的我感觉这几根破轴、破孔和我的dream car完全不搭边啊,我只会在课堂上浮想到轴就是男人,孔就是女人。。。信号处理就完全是天书了,老师自己都不懂,我真的建议烂学校的老师上课直接放名校名师视频吧,不要耽误大家,电工电子和计算机原理我都挺感兴趣的,因为除了汽车我第二个爱好就是电脑数码,材料学我也都玩手机游戏了,那个老师讲的是方言,俺听不懂啊,就觉得热处理就是烧铁棍。
本科的学习经历总结一下就是说,学了,只学到一点点。毕业求职时候因为学校一般加上城市偏僻,自然是没有什么大的车厂来招聘的,我记得当时投了通用东岳,发现他们更愿意找烟台本地人;投了当时还是不起眼小厂的BYD,然后石沉大海;再差一点的就是福田,面试官挺高傲的,说小伙你6级分数挺高啊,来一段英语自我介绍吧,我整个一个愣住,倒不是咱口语差,还是因为突然来这么一出没准备,就让当时的我来一段中文自我介绍我也结巴呀,这次面试可以说是自取其辱了,然后就是一些零部件供应商了,延锋江森和福耀玻璃都透过经历,具体结果甚至都忘记了,总之是没去。
求职不顺利那咋整,考研呗,再玩几年再说,高情商:提升自我。选学校的时候就定下几个方向:分数低好考、名气大至少得是个985、城市一定要好一点(都是吃过亏的地方)。最终选了OUC,机械专业分数线基本等于国家线,青岛气候好美女多、国字头985也能满足虚荣。我心态摆的很正,就我这个智商,也做不来科研,就是混个学历,真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大聪明。
顺便想和准备考研的晚辈们说一下,考研其实真的不难,放松心态,考研比的不是智商,比的是努力,甚至可以说比的是谁时间更多。现在流行把考上研究生说成上岸,这才哪和哪啊,上岸还早呢,或者上这个岸也是个荒岛。
研究生的学习那就更水了,我写的这篇文字所有学校都用了真名,以后的那俩家工作经历我也打算直接用公司的名字,而不是某大厂啥的,实实在在说自己的感受,吹或者黑都是我的主观,我自己负责。因为研究生的学校和专业都是公开的,我也说明一下,叠个甲:我自己水是客观,但是同门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师兄弟(这句是真心话),前几天学校统计毕业生信息的时候看到大多数人就业情况我强很多,都是社会普遍认为特别优秀的工作,亲戚吹捧邻居羡慕的那种。
因为学校的特色,研究方向是海洋工程,就是深海里面钻石油的平台,可稀里糊涂的就毕业了也没有真正见过自己研究的对象。